<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進老師是我在大冶石板街采訪時認識的一個朋友,他是已故書法家朱其政的關門弟子,一手榜書寫得鏗鏘有力,珠圓潤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通過采訪宋老師知道大冶有一個“匾王”叫曹鐘義,雖然素未謀面,但知其是一個了不起的漆雕大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三月份,大冶實驗高中退休教師江正濤老師請我為其鄉下新宅大門寫一副對聯,請宋老師書寫,并通過宋老師推薦,由曹鐘義老師漆雕,從而有幸見到了久負盛名的曹老師,進而了解了曹老師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漆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曹鐘義老師是大冶金湖街道辦石花村花家井灣人,名如其人,鐘于情重于義,出身貧寒,上過小學三年級,是一位勤勞純樸的典型農民。他年輕時做過油漆匠,技藝出眾,遠近聞名,特別是在做傳統國漆上有經驗。八十年代初在名師皮泰征精心授業下,改做匾牌。曹老師天性聰穎,技藝高超,經過四十余年的辛勤制作,大冶市范圍內很多村莊、單位、祖堂的匾牌和對聯近千余幅“漆雕”,都出自他之手,人稱“匾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江西、山西、安徽、海南,咸寧、陽新等地的很多名家上門求匾,因此在江南有相當的名氣。已故書法家劉云亭先生曾撰文稱他為“鐵冶無雙匠,金湖一杰人。”作者在他家里,通過實地欣賞其工作室中存放的成品和半成品數十副牌匾,以及觀看他制作“漆雕”的過程,令我嘆為觀止,拍手叫絕,“匾王”之美譽,果然名不虛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牌匾曾是中國宅院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院就有門,有門就有牌匾。“中國傳統牌匾在2014年就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曹老師自豪地對作者說。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噴繪和機械刻制等技術開始應用于牌匾制作中,但制作精良的傳統手工制作,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這也源于像曹老師這樣的手藝匠人,堅持一刀一劃的手工制匾流程,才讓這項古老的傳統“漆雕”技藝驚艷世界,保留到今天仍有一席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塊簡單匾牌的制作,快的話需要十來天,復雜的話要二十多天甚至個把月。”曹老師告訴作者,春節前后是制作匾牌的旺季,為了趕工期,他除了吃飯和睡覺,剩下時間都呆在工作室里精心制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匾牌用傳統手藝精心制作,可以歷經上百年不開裂、不變色。”由于曹老師堅持傳統的楹聯匾牌刻印制作技藝和傳統制作流程,因此從熬制桐油、挑選材料、生漆上灰補平、雕刻、貼金、貼金描粉,到磨漆及揩清,他都堅持自己動手,這也是他的手藝仍然“紅火”的原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老師之所以與曹老師關系密切,是因為匾牌與書法是密不可分的欒生兄弟。傳統書法與傳統漆雕,都是驚艷世界的老手藝,學成并非一日之功。“客戶拿來書法家寫好的書法作品給我,我負責對應字體,制作匾牌。”曹老師說,“年頭做長了,我也對書法的間架結構和運筆,略知一二,我就想自己如果擅長書法,便能獨立完成匾牌的字體設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曹老師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他絕對是一個有心人,是一個勤奮好學之人,他工作閑余,潛心研究書法家送來的書法作品,對照字帖,自學書法。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識和思想內涵,他還擠出時間閱讀大量古文詩集,博聞強記,積累了大量詞匯。為了能獨立設計和制作匾牌,已經七十四歲的曹老師,現在不管多忙,始終堅持每日定時看書和習字;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詩文和成語,他都要看一看,讀一讀,不懂的就問一問,或者回去再翻翻字典,刨根問底,究其含義和讀音。在曹老師家床頭柜上,作者看到了一本被他翻爛了的新華字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次,一位顧客上門定制一副匾,請曹老師漆雕“枝繁葉茂”四個大字,用于隔壁灣祖堂落成送禮之用。曹老師問清楚了之后,提出自己的建議,“能否將‘枝繁葉茂’改成‘棣薄相輝’?”并講了改的理由。顧客聽了之后,大加贊賞,并且當即決定采用曹老師的建議。曹老師高興不已,知道自己長期的學習和積累,終于有了回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和電腦制匾牌不同,手工制匾要求十分專注,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刻崩、刻錯,這也是手工制匾最難掌握的地方。”曹老師繼續向作者介紹,“一個好的制匾師,會根據經驗對字體、字號進行調整,牌匾的氣和韻味,都是制匾者雕刻技藝的體現,這是機器雕刻無法達到的高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塊精心制作的傳統匾牌,可以流傳千古。這門手藝之所以神圣,是因為容不得半點馬虎。幾十年如一日,曹老師都在堅守著這個做人和做事的理念,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不愧是大冶的“匾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附:曹鐘義,傳統翰墨藝術堂堂主,匾牌雕刻工藝師。從事牌匾楹聯雕刻五十余年。系中國老年書畫家協會會員,黃石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大冶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大冶詩詞楹聯學會會員,大冶市華夏重儒詩學社社員。2018年書法作品榮獲第二屆全國精品書畫大賽銅獎。在第二屆“中國紅·滇紅杯”茶文化書畫大賽中榮獲銀獎,2024年5月,在首屆三十省區市中國書畫傳承大賽中榮獲二等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作家簡介:秦立才,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黃石市作家協會理事,黃石市優秀中青年文藝人才庫入庫人才。大冶市和黃石市兩級政協特聘文史研究員。獲北京市《東方少年》2018年度重點文學作品扶持項目文學獎。在《東方少年》《閱讀與寫作》《小說月刊》《今古傳奇》《海外文摘》《黃石日報》《東楚晚報》《今日大冶》《黃石視聽》《黃石文學》《銅草花》等發表過文學作品數百篇。喜歡搜集、整理、挖掘果城里的民間故事,被黃石市作家協會主席荒湖先生譽為果城里的“蒲松齡”;喜歡撰寫鄉土文學,被大冶市原宣傳部副部長、文聯主席余偉先生稱為大冶的“趙樹理”。著有《桂花巷》《繡娘尹星傳奇》《果城拾遺》等書。</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博|
SHOW|
金坛市|
仁布县|
神池县|
射洪县|
锦州市|
江都市|
乌审旗|
安阳县|
龙江县|
应城市|
彭州市|
文山县|
石阡县|
双江|
任丘市|
广昌县|
综艺|
湘西|
宣武区|
昌乐县|
成安县|
潜江市|
焉耆|
遂宁市|
汶川县|
偃师市|
抚顺市|
深水埗区|
陕西省|
江口县|
南陵县|
武汉市|
新巴尔虎左旗|
宁乡县|
来安县|
玉树县|
泌阳县|
泽库县|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