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很多人一聽到格律詩這幾個字,就有些反感,一方面覺得格律詩很難,另一方面覺得格律詩,制約了詩的創作。</b></p><p class="ql-block"><b>其實不然,格律詩的入門還是很容易的,覺得難可能是學習方法不當,或者是從內心對格律詩就有寫排斥。</b></p><p class="ql-block"><b>格律詩入門,其實可以用公式的方式學習。就像小時候學習九九乘法表那樣,很容易就能上手。以絕句為例,我將教會大家,快速掌握格律詩的規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絕句的規則</b></p><p class="ql-block"><b>絕句是近體詩(格律詩)的一種,其中包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絕句一共分為四句,從內容上來說,這四句分別是:起、承、轉、合。從格律的角度來說,絕句必須遵守以下幾個規則:押韻、平仄要求、粘連。我將分別用公式的方式來介紹這幾個規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押韻公式</b></p><p class="ql-block"><b>押韻,是中國古詩詞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從詩經開始,前賢們寫詩就非常注重押韻。正所謂不韻不成詩,絕句當然對押韻也是非常嚴格的。</b></p><p class="ql-block"><b>首先要記住的是押韻的位置,押韻都是壓在句末,而絕句的押韻,一般都是第二和第四句才押韻。第一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第三句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押韻,如果第三句押韻,一定不是絕句。</b></p><p class="ql-block"><b>那么公式來了:絕句二、四句必須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句一定不能押韻。</b></p><p class="ql-block"><b>只要記住這一句話,絕句的押韻,就不會錯了。當然還有一點,押韻必須用一本韻書,比如用《平水韻》的韻部來押韻,那么中間一定不能穿插《中華新韻》的韻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平仄、粘連公式</b></p><p class="ql-block"><b>格律詩注重平仄的目的,是為了讓詩更加有韻律感,通過平仄的節奏變換,更夠更好的表達詩人的情感。格律詩的平仄,就像音樂中的節拍一樣,節拍不一樣的音樂,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快節拍的音樂,就是歡快的、愉悅的,而往往比較慢節拍的音樂,則更能抒情。</b></p><p class="ql-block"><b>絕句的平仄、粘連看似很復雜,但像背公式一樣,記住幾句話就可以掌握了。</b></p><p class="ql-block"><b>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b></p><p class="ql-block"><b>正常情況下,在絕句中,每句詩的一、三、五位置上字的平仄可以不管它,但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就必須要平仄分明。</b></p><p class="ql-block"><b>每句的二、四、六位置的字,必須平仄相反。第二個字如果是平聲,第四個字必須是仄聲,而第六個字又必須是平聲??梢?quot;平、仄、平"也可以"仄、平、仄",但兩個相近位置的字必須相反。這就是粘連規則中的相替。</b></p><p class="ql-block"><b>同一聯(絕句的一二句為一聯,三四句為一聯)的兩句,二四六位置的字必須平仄相反。也就是說,第一句第二個字是平聲,那么第二句的第二個字,必須是仄聲,反之也是如此。四、六位置的字也是一樣。比如第一句二四六是"平仄平",那么第二句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必須是"仄平仄"。這便是粘連規則中的相對。</b></p><p class="ql-block"><b>兩聯之間的句子(因為絕句只有四句、兩聯,兩聯之間的句子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二四六位置的字必須平仄相同。</b></p><p class="ql-block"><b>也就是說,第二句第二個字是平聲,那么第三句的第二個字,必須是平聲,反之也是如此。四、六位置的字也是如此。比如第二句二四六是"平仄平",那么第三句二四六位置上的字也必須是"平仄平"。這便是粘連規則中的想粘。</b></p><p class="ql-block"><b>以上幾句話,就是絕句的平仄、粘連規則,看似很復雜,只要記住了,在自己創作一首格律詩之后,用這個公式套進去,便知道你創作的格律詩,是否符合平仄、粘連規則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絕句的四種格式</b></p><p class="ql-block"><b>除了押韻,平仄,粘聯的小公式,絕句還有一個大公式,就是大家通常說的,格律詩四個基本律句。</b></p><p class="ql-block"><b>四大基本律句,將絕句的所有可能出現的平仄、粘聯、押韻規則,全部包含在里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基本律句的標準公式是:</b></p><p class="ql-block"><b>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b></p><p class="ql-block"><b>而通過平起或者仄起,首句是否押韻,這個標準的公式,又可以變化出以下三個公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一個公式:</b></p><p class="ql-block"><b>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二個公式:</b></p><p class="ql-block"><b>4(平平)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三個公式:</b></p><p class="ql-block"><b>2(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平)仄仄仄平平、1(平平)仄仄平平仄、3(仄仄)平平仄仄平。</b></p><p class="ql-block"><b>這些公式都不需要死記硬背,只需要在你創作完自己的作品是,將創作的絕句,與上述四個公式相比較,便能找出自己創作的作品哪里有不符合格律之處。通過不斷的練習,久而久之,便能將這些公式牢記在心中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公式用來入門</b></p><p class="ql-block"><b>有很多人,對這些公式可能嗤之以鼻。覺得格律詩的變化非常多,格律詩還有很多的別格和變體。而且,還有些平仄出錯,可以用拗救的辦法來補救,甚至說,如果"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還會出現"孤平"、"三平調"等等問題。</b></p><p class="ql-block"><b>但這些公式,只是用來入門的。那些復雜的變化,必須要在格律詩入門以后,在長期的創作過程中摸索和學習。如果初學者,就深入的去了解,格律詩的各種變體。那么大多數人,將會對格律詩望而卻步。</b></p><p class="ql-block"><b>這也是現在格律的詩發展,不盡人意的原因之一。必須公式化的,由易到難才能更好的學習格律詩,也才能讓更多的人接受格律詩。</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文圖均來源于網絡,感謝原作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穗县|
祥云县|
土默特左旗|
林甸县|
郑州市|
隆昌县|
加查县|
龙泉市|
新平|
柏乡县|
南京市|
南溪县|
蒙山县|
嘉善县|
泰兴市|
涿鹿县|
阳东县|
登封市|
东乌珠穆沁旗|
鄂伦春自治旗|
海淀区|
岳池县|
蕲春县|
胶州市|
商河县|
治多县|
台北县|
庆安县|
定陶县|
名山县|
毕节市|
通城县|
墨玉县|
任丘市|
随州市|
仲巴县|
韩城市|
保定市|
水城县|
白银市|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