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月8日在“美篇”發(fā)《南行雜記》,記述前段時間十省區(qū)自駕游概況,有關(guān)鳥類內(nèi)容少有涉及,這篇就聊聊鳥類。年歲漸長,加新鳥種的激情隨之消退,這次以休閑為主、拍鳥為輔,雖然行前也對個別鳥種有期待,但并不刻意追求,一切隨緣。一個多月時間,大概僅拍攝百十來種鳥,選部分鳥種照片綴成此篇,只為消磨時間。<br> 在廈門期間沒有專門去找鳥,陪外孫女游玩時拍些公園常見鳥。那些鳥,沒有華麗的羽飾,沒有孤傲的習(xí)性,樸實(shí),憨厚,在林間草地、湖畔水面或覓食、或飲水、或嬉戲,與人和諧相處。有次看見一群小鳥從眼前鳴叫著掠過,以為撿了寶,就循聲追去,在大黑桫欏樹上聚集十來只,推測是人工馴養(yǎng)逃逸的費(fèi)氏牡丹鸚鵡,空喜歡一場。<br>▼【1/黑領(lǐng)椋鳥】 ▼【2/八哥】 ▼【3/烏鶇】 ▼【4/鵲鴝】 ▼【5/白鶺鸰】 ▼【6/褐翅鴉鵑】 ▼【7/北紅尾鴝】 ▼【8/叉尾太陽鳥】 ▼【9/蒼鷺】 <p class="ql-block">▼【10/鳳頭潛鴨】</p> ▼【11/費(fèi)氏牡丹鸚鵡】 離開廈門去武夷山,途中在明溪縣中溪村落腳,想找9年前沒有看到的斑頭大翠鳥和白眉山鷓鴣,鳥緣仍淺,依然無緣一見。鳥導(dǎo)說可夜拍海南鶼,就隨之而去,車行山村鄉(xiāng)道,意外發(fā)現(xiàn)山坡樹杈上的黃嘴角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fèi)功夫。到水庫,十來個人蜷縮在橡皮舟內(nèi),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借助熱成像儀、望遠(yuǎn)鏡、強(qiáng)光手電,費(fèi)了不少周折,在水庫岸邊記錄到原本甚為神秘的海南鶼。后來,在海南儋州還參加夜拍,我有選擇地拍了藍(lán)胸鶉、栗鸮。目前,對鳥導(dǎo)、鳥塘有爭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佩服鳥導(dǎo)術(shù)有專攻的同時,對野鳥心存憐憫。<br>▼【12/黃嘴角鸮】 ▼【13/海南鶼】 ▼【14/藍(lán)胸鶉】 ▼【15/栗鸮】 在沙縣品嘗小吃耽誤了行程,夜宿建甌。建甌的梨山有黃腹角雉鳥點(diǎn),雖拍過,再看看。次日晨,當(dāng)?shù)厮緳C(jī)把我倆送至半山腰,說:“順右側(cè)山坡小路上去,見到小樓左轉(zhuǎn),邊上就是鳥點(diǎn)”。氣喘吁吁爬到山頂,果有小樓,左側(cè)有路,便左拐前行,走啊走,不見鳥點(diǎn),再走,竟發(fā)現(xiàn)回到剛才爬山的原點(diǎn)。恰巧遇當(dāng)?shù)赜慰椭更c(diǎn),再上山至小樓,登門前臺階后左轉(zhuǎn)即為鳥點(diǎn)。老偵察兵迷路,留下笑柄被奚落。因失誤釀成錯,拍鳥事小,人生則大,謹(jǐn)記。走冤枉路錯失了清晨的拍攝,在鳥點(diǎn)蹲守一天,僅有白眉鹀出場陪伴,下午四點(diǎn)許黃腹角雉路經(jīng)鳥點(diǎn),沒有求偶動作,都是呆版。由建甌去武夷山,到海拔1200多米的掛墩找“掛墩鴉雀”(短尾鴉雀)。武夷山深處的掛墩,是世界生物模式標(biāo)本產(chǎn)地,大不列顛自然博物館有許多采自這里的生物標(biāo)本,1872年法國神甫在此建起教堂,早已名聞中外。在掛墩那天,山上飄雪,寒風(fēng)凜冽,雖有護(hù)林員陪同尋找,久尋未見。記錄一張掛墩茶樹上的黃頰山雀,自我安慰吧。<br>▼【16/黃腹角雉(雄)】 ▼【17/黃腹角雉(雌)】 ▼【18/白眉鹀】 ▼【19/黃頰山雀】 這次去廣西主要考慮延后些時間,避開春節(jié)后進(jìn)海南島的擁堵,選擇去百色那坡和崇左弄崗。在那坡縣,先去距縣城不遠(yuǎn)的德孚保護(hù)區(qū),再去中越邊境山上的弄外小屯。都是塘拍,鳥種也與滇西的鳥塘大同小異,又值陰雨,沒啥興趣,到了、見了、拍了而已。部分那坡的野鳥:<br>▼【20/褐胸山鷓鴣】 ▼【21/白眶斑翅鹛】 ▼【22/橙腹葉鵯】 ▼【23/大仙鹟】 ▼【24/赤尾噪鹛】 ▼【25/栗頭地鶯】 ▼【26/金冠地鶯】 ▼【27/栗背奇鹛】 ▼【28/黑頦鳳鹛】 我以前在弄崗呆過一段時間,主要是野拍,山里、村邊、溪畔留下尋鳥的足跡。這次再來弄崗,感覺變化很大,不僅是環(huán)境,連野鳥似乎也訓(xùn)成能聽命于鳥塘塘主:棕三趾鶉旁若無人般在眼前埋頭覓食、藍(lán)背八色鶇聽到塘主敲響鋼板聲旋即露臉、金眼鹛雀隨著塘主的口哨從蘆葦叢飛來鳥點(diǎn)……當(dāng)然,個別野鳥例外,比如長嘴鉤嘴鹛,我在那坡沒守到,來弄崗沒守到,去海南依然沒守到,本是下塘鳥,居然一而再、再而三避而不見,鳥緣難以啟齒。部分弄崗的野鳥:<br>▼【29/棕三趾鶉】 ▼【30/藍(lán)背八色鶇】 ▼【31/紅喉歌鴝】 ▼【32/白喉冠鵯】 ▼【33/黃腹山鷦鶯】 ▼【34/黃腹樹鶯】 ▼【35/長尾縫葉鶯】 ▼【36/黑頭穗鹛】 ▼【37/紅頂鹛】 ▼【38/金眼鹛雀】 ▼【39/銀耳相思鳥】 ▼【40/灰頭鹀】 由廣西經(jīng)廣東進(jìn)海南。屈指一算,在全國所有省市區(qū)中,我唯獨(dú)沒在海南省自駕過,這次自駕海南拍鳥填補(bǔ)最后一個空白。沒想到,在海南第一個鳥點(diǎn)儋州番加保護(hù)區(qū)就出師不利。番加的目標(biāo)鳥種是紫林鴿,網(wǎng)上說早晨一個小時就能搞定,滿懷信心去,到了番加濃霧緊鎖,雖隱約看見紫林鴿,但無法拍攝;第二天再去,仍有霧,好歹記錄下模糊的身影。離開番加去尖峰嶺,先后在昌江海尾濕地公園找栗樹鴨、在東方豐收路濕地找白眉秧雞。在海南常見、當(dāng)?shù)伉B友無人問津的栗樹鴨竟然沒有找到;豐收路濕地的白眉秧雞也沒顯身,只看到紫水雞。據(jù)說,海南的紫水雞已自立門戶為黑背紫水雞,算是加新?<br>▼【41/紫林鴿】 ▼【42/白腰鵲鴝】 ▼【43/褐頂雀鹛】 ▼【44/紫水雞】 2011年2月,我在三亞休養(yǎng)時曾打車去尖峰嶺拍過鳥,那時山上還沒鳥塘,三天時間靠雙腳行走野拍,雖然艱辛,但在海南幾乎拍到就加新,有點(diǎn)小興奮。相隔14年后再上尖峰嶺,已有多個鳥塘,以前只聞其聲、難見芳容的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鷓鴣,已被誘進(jìn)鳥塘,守塘待鳥省勁是省勁,但野拍遇鳥的驚喜蕩然無存。避暑山莊的老板,在三樓平臺掛上白布、晚上開燈引誘趨光性昆蟲,早晨足不出戶就能近距離拍攝前來搶蟲吃的鳥,成為拍鳥奇特一景。依然沒有拍到塔尾樹鵲,聽說某個鳥塘能拍到,我放棄了,留點(diǎn)想頭。由尖峰嶺去三亞,在水稻國家公園收了白眉秧雞,再去市區(qū)小東海找并不難見的巖鷺,因潮位不對空手而歸,結(jié)束這次南行拍鳥。<br>▼【45/海南孔雀雉】 ▼【46/海南山鷓鴣】 ▼【47/海南噪鹛】 ▼【48/海南柳鶯】 ▼【49/白鷴(雄)】 ▼【50/白鷴(雌)】 ▼【51/栗頰噪鹛】 ▼【52/虎斑地鶇】 ▼【53/印支綠鵲】 ▼【54/古銅色卷尾】 ▼【55/大盤尾】 ▼【56/灰喉山椒鳥】 ▼【57/赤紅山椒鳥】 ▼【58/淡紫?】 ▼【59/冕雀】 ▼【60/黑眉擬啄木鳥】 ▼【61/紅頭咬鵑】 ▼【62/白眉秧雞】 最后湊上三只野生哺乳動物:海南番加保護(hù)區(qū)的北樹鼩;武夷山桐木村的藏酋猴;崇左扶綏境內(nèi)岜盆片區(qū)的白頭葉猴。<br>▼【63/北樹鼩】 ▼【64/藏酋猴】 ▼【65/白頭葉猴】 (一僧/2025年3月13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和县|
海门市|
徐闻县|
扶余县|
静安区|
陆丰市|
邓州市|
石楼县|
朝阳县|
仪陇县|
玛纳斯县|
江川县|
通辽市|
黎川县|
望谟县|
南投市|
光泽县|
贞丰县|
永川市|
城固县|
苗栗县|
安新县|
太谷县|
滨海县|
丰镇市|
台湾省|
新宾|
岫岩|
英超|
探索|
元谋县|
墨竹工卡县|
冷水江市|
韶关市|
金山区|
娱乐|
宁南县|
安吉县|
班玛县|
南江县|
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