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現代藝術150年》中,大衛·霍克尼說了這樣一段話:“假設十個人站在一座小山上,使用同一部相機,拍攝同一景象,其結果會非常接近。</p> <p class="ql-block">但同樣還是這十個人,如果幾天坐在那里,還是描繪這一處景象,結果就會明顯不同。</p> <p class="ql-block">這并非因為某個藝術家比另一個高明多少,而是由于人類的本性:我們可以觀看同樣的景象,但看到的并不一定是同樣的東西。</p> <p class="ql-block">當面對某種情況時,我們都帶入自己特有的成見、經歷、愛好和知識,透露出我們都將如何理解眼前的事物。</p> <p class="ql-block">我們看到的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忽視那些我們覺得無趣的。”</p> <p class="ql-block">和一些朋友交流,大家給到的反饋基本都是:確實,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p> <p class="ql-block">然而,事實上,很多人在拍、在生產一樣的、同質化的照片,就算在藝術攝影中也是一樣。我自己也沒自信說我看到的和別人看到的一定不一樣,我拍下的和別人拍下的一定不一樣。</p> <p class="ql-block">由于攝影器材技術的進步和低門檻(人人都可以按快門但不是人人都可以畫畫),又因為攝影確實是直接攝取客觀世界,再加上在現在這個時代每天有不知道多少張照片被拍下來,</p> <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想要“與眾不同”,在拍之前和拍以外的時間,或許確實需要像畫家一樣多去觀察、思考和感受,按快門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也許這也是膠片仍然如此迷人的原因,因為它還帶著那么點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和每一步繁雜的過程都讓照片多了一些獨特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此刻或許我才真正理解了“攝影師之眼”</p> <p class="ql-block">“照片和繪畫作品的不同之處在于,繪畫是從無到有的構成過程,它的一切內容和形式都取決于作者的意志;而照片是來源于現實世界,它受限于現實世界既有的樣貌。</p> <p class="ql-block">攝影無法隨意“構”圖,只能從既有的現實世界中發現秩序,并借以建立自己的秩序。</p> <p class="ql-block">因此,想要正確理解攝影,就必須厘清照片和現實世界的關系,這是攝影師創作的基本方法,就是攝影師之眼。</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這段話,她引用自約翰·薩考斯基。那時我一知半解,但現在我大概終于慢慢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秩序。</p> <p class="ql-block">文章整理于網絡</p><p class="ql-block">攝影編輯:青澀的橄欖(阿凡)</p><p class="ql-block">場景:徐州市蟠桃勝境寶蓮寺景區</p><p class="ql-block">賈汪區督工湖景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城县|
聊城市|
枣庄市|
霍林郭勒市|
磴口县|
高唐县|
衡阳市|
牟定县|
广宗县|
成都市|
台江县|
贵南县|
杭州市|
宿松县|
德兴市|
高青县|
淮安市|
葵青区|
博客|
元江|
阿拉善右旗|
会泽县|
长岭县|
巴中市|
师宗县|
莒南县|
乐平市|
黄石市|
若尔盖县|
兰州市|
右玉县|
莒南县|
安远县|
萝北县|
鞍山市|
梅州市|
罗甸县|
天气|
彰化县|
宾川县|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