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陽光灑在幾位老人身上,他們站在戶外合影留念,笑容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溫暖。這場景仿佛將時光拉回到過去,那些曾經在同文頂度過的日子,如今化作一張張珍貴的照片,記錄著歲月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聚集在建筑旁,或交談或參觀,背景中的監控攝像頭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安全。這里曾是廈門七中的老校區,如今雖已變為廈門社科聯辦公地,但師生們仍在這里重走當年的路,回憶往昔的點滴。</p> <p class="ql-block">狹窄的小巷延伸至遠方,斑駁的墻壁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行人穿梭其間,自行車靜止一旁,綠布懸掛在空中,增添了幾分生活氣息。這樣的小巷,正是同文頂社區的縮影,縱橫交錯的巷子讓人如入迷宮,卻也承載著無數人的童年記憶。</p> <p class="ql-block">一座老式建筑矗立于畫面中央,雕花門廊與窗戶設計精美,晾衣繩上掛著衣物,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這樣的建筑,或許就是當年學生們熟悉的家園,而如今,它們即將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只留下美好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一堵老舊的磚墻,墻上生長著綠色植物,晾衣繩靜靜地掛在墻上。這堵墻,或許見證了無數家庭的喜怒哀樂,也見證了同文頂社區的興衰變遷。</p> <p class="ql-block">小巷子里停滿了電動車或摩托車,兩旁店鋪招牌林立,其中一家寫著“我家面條”,另外兩家分別寫有不同的特色面食廣告牌。小巷里還有幾個人影走過,似乎是在購物或是散步。這樣的場景,正是同文頂社區日常生活的寫照,熱鬧而充滿煙火氣息。</p> <p class="ql-block">一處傳統的祭祀場所,供桌上擺放著各種祭品,旁邊有一塊刻有“同文路”石碑。這里,或許就是當年師生們常常經過的地方,如今,它依然靜靜地佇立在那里,訴說著歷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綠色大門緊閉著,門前攀爬植物繁茂盛開,紅色旗幟點綴其中。石階上的木制梯子及石頭地面,旁邊擺放著一個白色物品覆蓋的大包。這樣的場景,仿佛將人帶回到那個樸實無華的年代,讓人感受到一種寧靜而美好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兩張并排的照片展示了不同的建筑外觀。左邊照片中的建筑物外墻部分被涂成白色,窗戶旁邊貼著一些彩色圖案裝飾紙;右邊照片顯示的是另一棟黃色墻面的房子,上面裝有空調室外機和其他設備,墻壁上也有類似彩繪的設計元素。這樣的建筑,或許就是當年學生們熟悉的家園,如今,它們即將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只留下美好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山川異域,寒盡春歸,敬光陰深闊,謝燈火溫暖。今天,在初中學期班主任郭老師帶領下,師生一起沿著小時候讀書的路重走同文頂,共同回憶初中時代生活情景。鷺江道和平碼頭對面的同文頂舊居,目前已進入拆遷程序。這里文革時有一所廈門七中,是我76年從大興安嶺回廈首個工作單位,雖只有短短五年,但也畄戀那時相處的師生感情之樸實和真摯!今天廈門大顯春天的溫暖,我約了幾位1976年入學的學生,共同重走這繁雜的小社區。共同回憶他們在這里度過的二年初中生活。我們還觀看幾處正準備被拆遷的家庭,年青人大多已搬出,但這里是他們兒時學習和生活的樂園!雖然當時大多數生活艱辛,但也快樂著!無憂無慮著!同文頂上仍充滿縱橫交錯密密麻麻的狹窄小巷,幾十條巷子互相犬牙交錯,讓人如入八卦陣,經常會誤入死胡同中。當然社區中也有幾幢“豪宅”和歷史文物建筑會被保護起來,據說有七處文物,二處歷史建筑。同文頂的繁華早于中山路和大同路,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可謂最具廈門歷史韻味!但願通過改造能成功,再讓廈門多一處美麗社區屹立在鷺江岸邊!並與對岸的鼓浪嶼相互輝映,相得益彰!(說明:第一圖是師生共在七中老校區校門前合影,現已為廈門社科聯辦公地,故未能進入)(圖四是一個四口井,學生家門口,以前我沒聽說過,今天只見到二口,學生解釋是可能另二個已毀。以前大多數家中都有口井的)</p>
<p class="ql-block">2025.03.12</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溆浦县|
内乡县|
拉孜县|
江山市|
湾仔区|
应城市|
新兴县|
区。|
甘孜县|
沈阳市|
邹平县|
屯昌县|
平凉市|
高邑县|
萝北县|
高淳县|
睢宁县|
和顺县|
浦东新区|
武平县|
惠安县|
六安市|
石狮市|
喀喇沁旗|
清水河县|
辽中县|
启东市|
乌兰察布市|
马鞍山市|
卫辉市|
广丰县|
固原市|
南木林县|
中江县|
鹤壁市|
长治市|
卓尼县|
县级市|
大港区|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