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爾雅那是斯洛文尼亞首都,它是歐盟最年輕的首都。古稱“艾摩那”,公元12世紀改為現名。<div><div>歷史上斯洛文尼亞這塊土地是戰略要道,歷經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普魯斯帝國及南斯拉夫時期的統治。因此這里留下了各種文化的痕跡,是游客非常喜愛的理由。<br></div></div><div><br></div><div>老城主要游覽點是三座橋二個廣場及二個教堂更有那俯瞰全城的最高點--盧比安納城堡。由于時間的倉促,我們將明天安排游覽盧比安納城堡。</div><div><br></div><div>開始老城的快樂游行吧!<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br></div></div> 龍橋,其實就是在橋梁的四個柱子上立著四只威武的青銅翼龍,傳言這是盧布爾雅那的守護神。橋欄上刻有1848及1888年字樣,確定了該橋最早建成和重修的年份。<div>現在這座橋是1900 年至 1901 年動工興建,是盧布爾雅那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梁,也是當時歐洲同類橋梁中最大的一座。<br><br>游船行駛在盧布爾雅那河上。</div> 橋上的燈座也是由四條小龍簇擁著。 龍在中國是古代神話傳說中是神異靈物,象征祥瑞,但在西方人眼中,龍是惡魔、邪惡的代名詞。在這里倒成了辟邪之物。 兩端橋頭各有兩座長著翅膀的翼龍的青銅塑象,怒目圓瞪張牙舞爪,威風十足。<div>它現在成為盧布爾雅那的著名標志也是盧布爾雅那的守護神!</div> 離開龍橋不遠處還有一座橋-屠夫橋。<div>屠夫雕像位于橋梁中間。<br><div>背景尖塔是圣尼古拉斯教堂的雙鐘樓,橋梁的護欄上掛著無數愛心鎖。</div></div> 各色愛心鎖密密麻麻。<div><br></div><div>其實,屠夫橋周邊以前是中央市場的前身,或許這兒正是肉攤所在地。因為有這個獨特的名字讓這個名字成為一種文化符號。</div><div><br><div><br></div><div><br></div></div> 這是屠夫幅浮雕像嗎?<div>雖然愛情鎖的出現并非直接源于屠夫橋名字的傳說,屠夫橋因名字傳說和愛情鎖現象,成為當地獨特的愛情象征地。在當地文化中,情侶們到屠夫橋掛鎖成為一種表達愛情的浪漫儀式,承載著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感受這份浪漫,對當地的愛情文化和旅游文化都產生了積極影響。<br></div> 這是盧布爾雅那老城游覽的第三座橋-三重橋。<div>背景是著名的圣方濟會報喜教堂,還有普列舍仁雕像。</div><div>橋下是盧布爾雅那河,由城市西南流向到東北。</div> 三重橋名字源自平行的三座橋梁組成。<div>三重橋最早建于公元 13 世紀,原是一座橫跨河面的石橋,19 世紀時修復成白色。1929 年至 1932 年間,斯洛文尼亞著名建筑師約熱?普列赤涅克在原有石橋基礎上,于兩側各增設一座副橋,以緩解交通壓力,形成了如今三座橋并列的獨特景觀。</div> 主副橋間隔畫面。 另一副橋面看主橋面。 快樂的游客走在主橋上。 難得見到亞裔游客,這對佳人應該是華人。 主橋上可以清楚看見盧比安納城堡。 老城的游客也不少呢。<div>主橋道路盡頭就是城市廣場,三水噴泉的大立柱清晰可見。</div> 老城盧布爾雅那河兩岸商店林立。 兩岸也有不少大樓。 普列舍仁廣場上的普列舍仁雕像。<div>雕塑描繪了詩人深思的形象,上方有一位手持月桂樹枝的女神。<div>詩人弗蘭策?普列舍仁是 19 世紀斯洛文尼亞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作品對增強斯洛文尼亞人的民族意識與文化特色貢獻卓越,詩歌《祝酒辭》中的章節被選作斯洛文尼亞國歌。</div><div><br></div><div>這個老城廣場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br><div><br></div></div></div> 晚霞中的普列舍仁雕像。 街頭藝人在普列舍仁廣場表演,看箱子上寫著售賣斯洛文尼亞音樂CD唱片。 普列舍仁廣場建筑物非常漂亮。 我特別喜歡這棟房子,樓底下開著鐘表行。 廣場一角。 藝人拉著手風琴在三重橋主橋邊。 主橋上小游覽車駛過來了,街頭藝人好似拉著書風琴迎接游客。 美女游客。 街頭餐廳。 匆匆而過的游客。 普列舍仁廣場一角。 廣場邊一座大商場,在斯洛文尼亞應該是大商場類了。 藍調中的大商場。 廣場邊的酒吧開始迎客了。 市政廳在維修中,余暉映照在鐘樓上非常精美! 城市廣場即盧布爾雅那的中心廣場,廣場不大。<div>中間是建于1751年的巴洛克式的卡尼鄂拉噴泉,方尖碑式的柱體底座上,雕塑著三組精美的大理石雕像。據說它們分別代表著斯洛文尼亞的三條河流:薩瓦河,克爾卡河和盧布爾雅那河。</div> 游客們在噴泉塔的臺階邊休息。 這座大樓就稱它為銀行大樓吧,外墻面及屋檐涂彩的顏色,線條非常漂亮和諧。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沐浴在余暉中。<div>教堂始建于 1262 年,最初為羅馬風格,1361 年毀于火災,重建后變為哥特式風格,1469 年又被燒毀,1701 年再度重建,18 世紀早期被改建為巴洛克式建筑。<br></div><div>位于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的西里爾和迪烏斯廣場,鄰近盧布爾雅那中央市場和市政廳,是盧布爾雅那的地標性建筑。<br></div><div>那些座椅及臨時帳篷是夜晚商販的天堂。</div><div><br></div> 雙鐘樓高達60米。 外立面的青銅大門上有獨特浮雕非常罕見,主大門上主教低頭注視著殉道者,側門的門把手是一位正在帶著孩子接受洗禮的婦女的頭顱,因長年觸摸已光亮無比。<div>據說教堂內部裝飾整體為巴洛克風格,屋頂墻體壁畫繪于 18 世紀早期,圣壇和祭壇的繪畫、雕像精美細膩。可惜未開放,不能拜見這種輝煌。</div> 教堂綠色圓頂上十字架在金色余暉中。 雙塔鐘樓及教堂綠頂。 教堂周邊的街面景色。 這是坐落在普列舍仁廣場的圣方濟會報喜教堂。<div>2008 年被列為斯洛文尼亞國家文化遺跡,也是斯洛文尼亞最重要的大教堂之一。<br></div><div>教堂建造于 1646 年至 1660 年間,代替了之前的一座教堂,巴洛克風格的正面在 1700 年左右完工,19 世紀時經歷重建,并于 1993 年進行了翻新。<br></div><div><br></div> 旁晚時分,廣場游客稀少。<div>巴洛克早期建筑風格,擁有標志性的高尖塔,外立面呈玫瑰粉紅色,與亮綠色的屋頂與雕塑相呼應,十分醒目,頂端矗立著盧布爾雅那最大的圣母瑪利亞銅像。<br></div> 教堂前們。 進入教堂就被那精美的繪畫和雕塑吸引住。 大殿內有 18 世紀中期意大利雕塑家弗朗西斯科?羅巴雕刻的主祭壇,極具紀實性和藝術性。 天花板的壁畫出自 20 世紀畫家馬捷?斯特恩之手。<div>斯洛文尼亞印象主義畫家馬特夫日?蘭古斯繪制的精美壁畫也讓人陶醉其中。<br></div> 側面小祭臺。 一位牧師在主祭臺祭拜。 主祭臺全景。 再拍一張主祭臺。<div>教堂的肅穆在主祭臺體現了十足的氣氛。</div><div><br></div><div>主祭臺的圣門上上的十字架是斯洛文尼亞建筑大師約熱?普列赤涅克設計的十字架嗎?</div> 入口處上方的大風琴。 中景教堂景色。 全景教堂景色。 一位牧師走向門廳。 換個角度拍攝二樓的風琴廳。 側面小祭臺。 這個小祭臺非常精美。 難得一見的小祭臺還帶天窗,非常漂亮。 又是一個側面小祭臺。 信徒在祈禱。 兩側的小祭臺。 精美的雕塑和繪畫是信徒們的心力表現。 這一組祭臺又是一種風格。 雖然我不能理解這些宗教的雕塑和繪畫,但是給人的心靈總是有一種敬仰感。 教堂外側面。高高的哥特式鐘樓。 這四根柱子不知是什么意義? 藍調的夜色,粉紅的教堂外墻。那是一種多么和諧景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平昌县|
武陟县|
海兴县|
德格县|
盖州市|
陆川县|
宣化县|
张家界市|
大港区|
宜丰县|
西乡县|
安徽省|
巫山县|
乌拉特前旗|
阿鲁科尔沁旗|
浮山县|
忻州市|
泗水县|
乡城县|
雷州市|
翁源县|
莒南县|
信宜市|
兰考县|
新邵县|
宜章县|
凤冈县|
修文县|
罗平县|
自治县|
杂多县|
广平县|
大厂|
门头沟区|
前郭尔|
文化|
安宁市|
宜宾县|
遂平县|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