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黨歷史上的雙雄“南陳北李”</p><p class="ql-block">說的就是北方的李大釗,南方的陳獨秀</p> <p class="ql-block">南陳即陳獨秀(1879~1942),男,漢族,安徽懷寧人,原名慶同、乾生,字仲甫,號實庵,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發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和黨早期主要領導人。</p> <p class="ql-block">北李即李大釗(1889~1927),男,字守常,河北樂亭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1919年五四運動后,李大釗加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思想界產生重大影響,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的傳播階段。李大在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的艱難環境中,李大釗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創建準備了思想條件。</p><p class="ql-block">陳獨秀(1879~1942),安徽懷寧人,1920年2月,為躲避反動軍閥政府的迫害,陳獨秀從北京秘密遷移上海。在途中李大釗同他商討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問題。陳獨秀到上海不久,就開始到工人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p><p class="ql-block">1920同年6月,陳獨秀同李漢俊、俞秀松等人開會商議,決定成立黨組織,起草了黨的綱領草案,關于黨的名稱,陳獨秀征求李大釗的意見。李大釗主張定名為“共產黨”,陳獨秀表示同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育種領域有“南袁北李”,南袁即我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的袁隆平,北李即我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的李振聲;</p><p class="ql-block">在醫學界有胸外科兩大權威“南黃北吳”</p><p class="ql-block">南黃即較早地在國內開展各種類型的肺切除術、食管切除術、動脈導管結扎術和心包切除術等手術的黃家駟,北吳即在我國最先成功地進行食管癌手術,并成功地施行了我國第一例未閉動脈導管結扎術的吳英愷。</p><p class="ql-block">這樣的雙雄你還知道哪些?</p> <p class="ql-block">我國地大物博,人才輩出在很多領域都有類似的“南北雙雄”</p> <p class="ql-block">物理教育領域有“南胡北顏”,</p> <p class="ql-block">南胡即在南京師范學校創建我國最早的物理實驗室的胡剛復,</p> <p class="ql-block">北顏即對北京大學物理系的教學和實驗室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的顏任光;</p> <p class="ql-block">在地質學領域有“南陳北李”南陳即活化構造學說和遞進成礦理論創立者的陳國達,北李即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的李四光;</p> <p class="ql-block">南陳即活化構造學說和遞進成礦理論創立者的陳國達,陳國達(1912~2004),廣東省新會縣人,地質學家,活化構造學說和遞進成礦理論的創立者。國際地質界稱他為"地洼學說之父",中南大學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院士)</p> <p class="ql-block">北李即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的李四光;</p><p class="ql-block">李四光(1889~1971),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1948年,李四光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51年4月,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8年9月,任中國科協主席;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育種領域有“南袁北李”,南袁即我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的袁隆平,北李即我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的李振聲;</p> <p class="ql-block">南袁即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袁隆平,袁隆平(1930~2021),男,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農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2013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2018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19年,獲得最美奮斗者。</p> <p class="ql-block">北李即我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李振聲,李振聲,(1931~),山東淄博人,中共黨員,遺傳學家,小麥遺傳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p><p class="ql-block">他主要從事小麥遺傳與遠緣雜交育種研究,同時開展農業發展戰略研究,系統研究小麥與偃麥草遠緣雜交并育成“小偃”系列品種。</p><p class="ql-block">1990年,入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入選“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2016年,獲國際作物學會“杰出作物學家獎”。2024年9月13日,獲“共和國勛章”。</p> <p class="ql-block">在醫學界有胸外科兩大權威“南黃北吳”</p> <p class="ql-block">北吳即在我國最先成功地進行食管癌手術,并成功地施行了我國第一例未閉動脈導管結扎術的吳英愷。</p><p class="ql-block">吳英愷(1910~2003),男,滿族,遼寧新民人,醫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美國外科醫師學院榮譽院士,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名譽所長。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吳英愷畢業于原遼寧醫學院(已于1949年并入中國醫科大學),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他首次成功切除食管癌,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他成功地施行了中國第一例未閉動脈導管結扎術,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78年組建中國第一個心血管病流行預防教研組,推廣心腦血管病的調研防治。</p> <p class="ql-block">南黃即較早地在國內開展各種類型的肺切除術、食管切除術、動脈導管結扎術和心包切除術等手術的黃家駟,</p><p class="ql-block">黃家駟(1906~1984),漢族,出生于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中國著名的胸心外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3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而后分別在上海醫學院工作和美國密執安大學留學工作,回國后創建了中國醫科大學并且一直從事醫學教育工作。黃家駟生前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名譽院長,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名譽校長,是一、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p> <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照片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甘南县|
淮安市|
大名县|
阳朔县|
资阳市|
山东省|
伊宁市|
施甸县|
芒康县|
当涂县|
连山|
南乐县|
岚皋县|
南康市|
元氏县|
赤壁市|
北辰区|
汶上县|
潼南县|
肃南|
丹阳市|
金山区|
利辛县|
张家口市|
公安县|
佛山市|
伽师县|
黎城县|
鄯善县|
宁波市|
外汇|
本溪|
边坝县|
清镇市|
佛坪县|
双峰县|
宝兴县|
磐石市|
宁化县|
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