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石公園碑廊</span></p> <p class="ql-block"> “碑碣”,是一種珍貴的歷史文物,是考證歷史、考察自然、考查社會流傳較久的文字資料載體,其文化內涵極為深廣,其史料價值、藝術價值、實用價值,越來越廣泛地引起世人的關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膏山碑林</span></p> <p class="ql-block"> 人杰地靈的靈石,茫茫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悠悠兩千載的置縣歷程,在這塊熱土上曾有過多少先民戰天斗地、治山治水的英雄壯舉,曾有過多少忠臣孝子建功立業、可歌可泣的光輝業績。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介子推不唯名利忠孝兩全而被焚,漢劉邦北抗匈奴駐軍高壁鎮,魏曹操討伐袁紹扎兵軍營坊,隋文帝巡太原傍汾開道得瑞石,唐高祖入長安秦王嶺上遭惡戰,趙宋兄弟下河東,蒙古鐵蹄踐中原,李氏闖王上北京,辛亥義軍下臨汾……多少優美動人的樂章,多少耐人尋味的故事,等待著后人從歷代碑碣中去挖掘、去研究、去開發、去利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膏山南天門</span></p> <p class="ql-block"> 物華天寶的靈石,是歷代人文薈萃之地,林立的石刻,豐富的內涵,為世人所矚目。然年湮代遠,風雨滄桑,歲月的剝蝕及來自各方面的破壞,損失慘重,令人痛心。盡管如此,從北魏至宋元間仍有少量遺存,明清及民國遺物則相對較多,堪稱一部集石雕與書法藝術為一體的靈石千年“通鑒”,同時也是一部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為一體的簡明三晉乃至中華千年歷史的縮影。它是靈石歷史文化的結晶,也是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靈石地方史、明清晉商史乃至中國社會變遷、經濟發展的寶貴資料,是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許周槐</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與靈石碑碣結緣,始于1979年。時值改革開放伊始,受家族父老的委托,開始著手續修本族《景氏族譜》。在漫長的資料搜集過程中,倍嘗歷史資料奇缺之苦,往往為一個問題數月考證無果。一次偶然機會,發現村中幾塊殘存的古碑,從中獲取到了大量歷史信息,對了解古代村史、家史、土地、人口、建筑等情況提供了真實的可靠依據,從而深刻體會到古碑對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和編史、修志、續譜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大一部分古碑的雕刻藝術、書法藝術、文學藝術更是令人嘆為觀止。隨著時代的發展,眼見殘存無幾的歷史瑰寶、文學藝術珍品,被不懂其價值的人們或砸為碎片用于筑墻壘壩,或作為基石用于修房建屋。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從而萌生了搶救收集靈石古碑文字資料的強烈愿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東邏柏山寺</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先是忙中抽閑,到一些距家較近的山莊古廟,見人就問,見碑就錄,不論用作地板踏道、井臺灌口,也不論用作電動機座、水池渠壩,甚至用作豬圈狗窩、廁所臭水溝蓋板的古碑,都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將其抄錄。有的露天存放,年湮代遠,風雨剝蝕,字跡模糊;有的用作踏石,天長日久,步履匆匆,字跡磨平,即使尚存寥寥數字也從來不肯放棄。每天帶上干糧帶上水,或徒步而行,或騎自行車,重復著艱難而十分感興趣的工作。在桑平峪村,兩塊古碑被用作學校廁所蓋板,滿滿一大廁所糞便整整兩天才掏完,時值仲夏,茅石板上蛆蠅滿地,臭氣薰天,搬上石頭,墊上紙箱,頭上汗如雨淋,也不得不咬緊牙、屏住氣想方設法抄錄完成。在靜升村,兩塊古碑被用作排污溝通行蓋板,又遇深秋,臭水打濕衣裳,不管蚊蟲叮咬,哪顧污水橫流,同樣是墊上幾塊石頭,找上幾個紙箱,鉆進洞底爬臥在上面硬是一字一字抄錄完成。在夏門村,兩塊古碑被用作豬圈圍墻,外露的一面倒沒問題,靠里的一面卻無法抄錄,三番五次與主家協商,幾天下來好話說盡,并保證拆出抄錄后一定給壘砌如初,最終才算勉強答應,前前后后費時十來天,找人修理更是一言難盡。其次,在抄錄過程中,水漫土埋,沒有工具用手摳,手指磨的溢血,往往一塊碑石用一天的時間仍無法錄完;橫躺豎臥,力量有限翻不動,四處尋人求援,常常為一通石碑數日功夫亦難找到幫手。荒村野道,蜂蜇蛇驚;墳塋廟宇,磚崩瓦落。秋雨泥濘,騎車下不了山;日落星稀,回家找不到路。頂風冒雨,忍饑挨餓,種種無法想象的困難,不是親身經歷恐怕是永遠不會品嘗到其中滋味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靈沁古道碑</span></p> <p class="ql-block"> 自然困難還算好克服,人為障礙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有的人鎖住寺院廟門不讓進,有的人壘了廁所狗窩不讓拆,有的人強索高額“保管”費,有的人當作私物不許動。翻墻入廟摔傷過腿,偷抄盜錄挨過人打。孤軍奮戰,勢單力薄,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迫使幾度萌生放棄之心。抄本開啟閉合,鋼筆放下拿起,兩次三番,欲罷不忍,三番兩次,欲行不能。2002年,我加入靈石縣文史研究會,被縣史志辦聘為靈石碑碣、家譜、村史等文物資料義務搜集整理員,同時得到研究會、史志辦領導的高度重視,設法提供各種便利,幫助解決各種困難。2005年,我又榮幸地被聘為縣史志辦續修《靈石縣志》編輯,成為史志辦的工作人員正式上班工作,領導全力支持,同仁積極協助。截止到2008年,共收錄碑文500余篇,適逢山西省三晉文化研究會下達編輯出版三晉石刻的任務,遂與政府合作,以《三晉石刻大全·晉中市靈石縣卷》的名義出版。考慮到我之前抄錄的碑碣文字不夠完整且訛誤較多,部分偏遠山區遺存尚未抄錄,很多重要碑刻仍有大量遺漏,于是我決定按照原稿對每一篇碑文重新進行校對和補充(之前未抄錄資料價值更高的碑陰文字),對每一個村莊的每一通碑碣盡可能地進行拍照、拓片,三番五次奔波于全縣670多個自然村,為《靈石碑刻全集》的編著出版開始了新的征程。十年磨一劍,前前后后30余年,在各位領導的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截止到2012年,我走遍全縣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基本將境內歷代遺存碑刻收錄在冊。編輯過程中,認真釋文斷句,學會圖文編排,為圓滿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奮力拼搏,付出了艱辛的勞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晉中日報報道</span></p> <p class="ql-block"> 《靈石碑刻全集》收錄碑文1100余篇,最早為北魏正光年間(公元520年),時間跨度長、范圍廣,較全面地反映了靈石的歷史信息,特別是記載靈石早期建制沿革、行政區劃、資源礦藏、天災人禍、訴訟刑獄、風土民情、人物傳記等具有特殊價值的重要碑刻基本收錄。所錄碑石文字基本完整,尤其是體現當時當地土地人口、姓氏宗族、職銜生監、士紳糾首、錢幣物價、當鋪字號等重大歷史信息的布施碑刻均盡力予以收錄,很大程度提高了資料本身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所有碑文盡量配以實物原照及拓片,有全景,有特寫,感性直觀完整,有利于后人了解碑刻當時及當今的實際狀況,了解各個歷史階段各個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和發展變化。采用現代語體文標點斷句,所有原繁體字、異體字、訛體字全部更換為國家統一的規范字,通俗易懂,有利于當代人閱讀及理解。特別是經河北大學文學、史學專家劉秋根教授和河北大學出版社編輯王紅梅女士嚴格把關,認真校對,無疑對讀者的正確研究、準確使用大有裨益。然而,仍感到遺憾的是,由于掩埋者難以挖出,有些靠墻者無法挪動,流失者下落難覓(部分碑刻抄錄時尚存,拍照時已被盜或被毀),以致碑石有遺漏、配圖有欠缺、文字欠完整等現象仍有存在。其次,由于條件有限,時間有限,水平有限,抄錄有差錯、斷句不正確、標點不準確等訛誤亦在所難免,還望讀者寬容諒解,專家批評指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晉中日報報道</span></p> <p class="ql-block"> 值此《靈石碑刻全集》付梓十周年之際作此小文,感慨之余謹向全力支持幫助我的張寶鑄、張國華、封志強、閆春成、李樹忠等領導,向積極提供資料付出艱苦勞動的任兆瑞、張佰仟、王儒杰、劉東升、劉計亮、藺俊鵬等同志,向所有關心《靈石碑刻全集》的各位村民、老師、朋友,真誠地道一聲,謝謝了!</p><p class="ql-block"> 而此時此刻,讓我更難忘的是為《靈石碑刻全集》出版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河北大學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所劉秋根教授。整理編排,他不辭勞苦入夜難眠;斷句標點,他反復斟酌費盡心機;糾錯勘誤,他煞費苦心廢寢忘食,在百余萬字的書稿中,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他辛勤的汗水,無不昭示著他傾注的心血。他這種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極為嚴謹的治學精神,將永遠銘刻在我心中。另外,對于河北大學強勢特色學科發展經費的資助、河北大學出版社編輯王紅梅女士為此付出的辛勤勞動,在此一并表示誠摯的謝意。謝謝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靈石碑刻全集</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社县|
巴彦淖尔市|
杂多县|
新建县|
万安县|
中卫市|
南宁市|
安图县|
祥云县|
随州市|
罗甸县|
玉屏|
东宁县|
合肥市|
德安县|
秭归县|
锦屏县|
岐山县|
SHOW|
田林县|
晴隆县|
攀枝花市|
宽城|
青龙|
九寨沟县|
托克托县|
太保市|
格尔木市|
贺州市|
云霄县|
阿鲁科尔沁旗|
隆回县|
分宜县|
航空|
泸州市|
山东省|
青龙|
潜江市|
康平县|
屯门区|
钟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