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父侯勝是政工干部,喜歡攝影。無論他在任何單位工作,都會習慣性深入基層了解掌握工作人員的思想、工作狀況,解決職工的思想問題。下面這張照片大約是1951年春季,他在察哈爾省運輸公司任黨委副書記時,了解長途客車運行情況時拍攝的。 </p> <p class="ql-block"> 初看這張照片并沒有什么亮點,只是記錄了某地百姓乘坐長途客車的畫面。十分狹窄的土路基本只有一輛汽車的寬度,客車停在路上,路邊就只剩一個人的寬度,其中有兩位準備上車或是送客者已經站在路基的斜坡上,排隊上車的乘客還挺多。細看照片發現,這種老式長頭客車的尾部背著一個鍋爐模樣的東西,還在冒著汽或煙,請看下邊客車后部鍋爐放大圖。</p> <p class="ql-block"> 客車后部鍋爐放大圖</p> <p class="ql-block"> 經查閱資料得知,這是一輛經過哈爾省運輸公司修理廠改造,以燒木柴驅動的汽車。汽車背著的鍋爐其實是一臺一氧化碳發生器,這項技術是由德國工程師喬治·因伯特在20世紀20年代發明的。它的工作原理是用燃燒木柴產生出一氧化碳,俗稱煤氣,經過濾器過濾后輸入內燃機中燃燒來驅動汽車。這種車,動力較弱、跑得慢、故障多,還要隨車攜帶足夠行駛里程的燃料---木柴,因此減少了汽車的載貨量。尤其在張家口十分寒冷的冬季,行駛途中故障就會更多,常常不能準時到達目的地。車輛發生故障后旅客在路上不僅受凍挨餓,幫助推車的情況也屢屢發生。不知道哪位高人改編了一首宋詩來形容當時的乘坐感受,“一去二三里,停車四五回,修車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這形容既貼切又引人發笑,改編者一定是熟讀唐詩宋詞的人,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都把汽油、柴油作為戰略物資管理,首先保證軍用,民用配給微乎其微。于是民用汽、柴油車大量改造成木柴車。有歷史文獻記錄道“到二戰結束時,僅在德國,就大約有50萬輛這種“燒木頭”的汽車行駛在大街上。”當時我們國家有多少輛燒木頭汽車未查到具體數字。</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汽、柴油非常短缺,由于戰后大規模的國家建設開始,大批物資需要運輸,為保證運輸正常運行,開始大量改造汽、柴油車。</p><p class="ql-block"> 時任察哈爾省運輸公司修理廠技術員蘇從堯(1916~2015)在《我的回憶》中寫道:“報到時該廠正在搬遷,大部分尚未搬來,我見到廠長邵增云,他讓我先了解情況,并協助改造木柴爐(車)。這項工作是交通部試點推廣項目,因為我國缺乏汽油,今后要把現有汽油車逐步改裝為木柴車。”“改裝后的木柴車在使用過程中反映無力,經分析研究與煤氣過熱有關,我又在管路中間設計加裝一組冷卻器,解決了煤氣過熱問題,使木柴車在我公司順利推廣。”“1950年前基本是制造木柴爐,改裝木柴車,到年底幾十部汽車都已改裝完畢。”</p><p class="ql-block"> 經查閱歷史資料得知,運輸公司修理廠從1949年9月開始到1950年底,共改造燒木柴車80輛,從而保證了當時察哈爾省運輸任務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密市|
乌兰浩特市|
吉安县|
乾安县|
天峨县|
冕宁县|
绥滨县|
辰溪县|
越西县|
景泰县|
泰兴市|
德化县|
泰安市|
武陟县|
蓬安县|
巧家县|
凯里市|
定结县|
奈曼旗|
衡水市|
宣武区|
天津市|
云龙县|
丹棱县|
汝州市|
平阴县|
安徽省|
大安市|
城固县|
淅川县|
兰西县|
时尚|
陵川县|
天津市|
重庆市|
宁明县|
松原市|
堆龙德庆县|
新蔡县|
奉贤区|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