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沒頭了,王八蛋啥也不放過”,一位阿姨氣憤地說。</p> <p class="ql-block"> “爸爸,手也沒了!”六、七歲的小男孩對著爸爸嚷嚷。</p> <p class="ql-block">“太可恨了!”一位男青年義憤填膺</p> <p class="ql-block">“好可惜呀!”一位老者搖頭嘆息。</p> <p class="ql-block">"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雕刻的這么好,古人真了不起!”一位學生由衷贊嘆。</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面對一尊尊殘缺塑像,耳邊充斥著人們各種喋喋不休的指責、惋惜、贊美聲,我竟無語凝噎。同時更被被眼前熠熠生輝、精美絕倫的各種雕塑震撼到,驚艷于先人的智慧和技法。參觀北響堂山石窟,令人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響堂山石窟位于邯鄲西南鼓山之上,隸屬峰峰礦區,分南、北響堂和水浴寺三處。現存大小石窟30余座,佛像5000余尊。響堂山石窟是中國六世紀最重要的佛教文化遺跡,始鑿于東魏,主體工程完成于北齊時期。1961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周日,我和友人蘭草如約同兄弟蘭雅及她的朋友夫婦匯合后,共赴北響堂山,一睹一千五百年前皇家石窟的風采。</p> <p class="ql-block">北響堂山石窟群屬于北齊建筑的有長樂寺、大佛洞、釋迦洞、刻經洞和宋洞正壁雕刻。號稱“河朔第一古剎“的”常樂寺由北齊文宣帝高洋所建,遺址位于鼓山腳下,與響堂山石窟遙望,原有建筑毀于大火。如今在景區中軸線上依常樂寺舊有規制布局復建了響堂寺,屬于隋唐建筑風格,作為禮佛、禪修、研究、傳承佛教文化的宗教活動場所。常樂寺前面的宋塔,又名常樂寺塔、白塔,八角九級磚塔,仔細看,一、三、五、七層仿木斗拱式,二、四、六層蓮瓣承托式結構。雖然最上面兩層外墻已損毀脫落,整體建筑歷經千年依然蔚然挺立。</p> <p class="ql-block">石窟寺群由北向南依次分布著最主要的三窟佛洞,分別是大佛洞、釋迦洞、刻經洞。大佛洞是響堂山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雕刻最為精美的洞窟。無論是造像樣式、裝飾紋飾、還是洞窟樣式都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建筑雕刻,集印度、中亞和中原風格于一體,雕刻技藝精湛。人物造像流暢、簡約、傳神,敦實厚重,趨于圓潤,更富逼真,衣紋轉折處也更為明顯。大佛洞左壁主尊左脅侍菩薩,雖然頭部不存,但雕刻精美的身軀,還是享有“東方最美維納斯”的美譽。一開始,我還奇怪怎么有股唐韻風采,后來一想,北齊是早于唐代的,其石窟雕刻藝術承上啟下,是它開啟了唐代造像“濃艷豐滿、細腰斜軀、三道彎”的先河。底座承托上的畏獸有點像《哪吒2》里的雷震子形象。</p> <p class="ql-block">響堂山石窟開創了將經文鐫刻在石壁上的先河,被譽為“中華第一刻經”的刻經洞,門口和左側墻壁布滿密密麻麻的刻字,無暇仔細去看,聽旁邊的導游介紹主要是隸書,有的還帶有楷體,其間也不乏有好多簡體字,對研究中國書法有重要價值。</p> <p class="ql-block">北齊后,隋、唐、宋、和明清時期及至民國都對響堂山石窟有續造和補修,雕刻工程延續了1000多年。屬于唐代的建筑是隋佛龍洞中間部分;屬于宋代的有隋佛龍洞兩側,宋塔、宋洞右壁的七佛;明代的有關帝洞和文官洞;清代的有隋佛龍洞前部劵頂。不局限于北齊,還有別的時期;不限于佛教人物,還有民間英雄(關帝)和官吏(文官),包容性極強。算不算包羅萬象、融會貫通?!</p> <p class="ql-block">響堂山北齊時期的大多數獨立的造像已被盜鑿,浮雕被切割竊取,留存下來的石像也幾乎沒有頭部和手部。破壞不排除千年間自然的侵蝕,更多的卻是人為損害。被周武王滅佛,第一次嚴重破壞;清末民國初年的官盜罪魁禍首;近代以盧芹齋為首的文物販子更是雪上加霜。佛像在哭泣,我輩心滴血。盼著佛首回家,殘缺康復!</p> <p class="ql-block">千年石窟今猶在,不見當年高洋帝。石像巋然不動,見證著歷史,訴說著過往,也期盼著明天,遙望著未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远市|
宁明县|
什邡市|
咸阳市|
扶风县|
吉林市|
永靖县|
聂荣县|
得荣县|
怀柔区|
建宁县|
合山市|
蒙山县|
汝阳县|
湟中县|
香港|
沧州市|
寿宁县|
蕲春县|
清河县|
泰兴市|
丹凤县|
青海省|
宣恩县|
玉树县|
班戈县|
永城市|
淮阳县|
霸州市|
普格县|
海门市|
松江区|
临汾市|
杭锦旗|
田林县|
新田县|
茌平县|
区。|
丹巴县|
谷城县|
定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