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兩月份去三門峽,有機會參觀陜州地坑院。到三門峽后聽到陜州我一直不解,陜州在河南而不在陜西?</p><p class="ql-block">其實陜西的名稱源于西周初年周公與召公分陜而治的歷史事件。在西周初年,周公旦與召公爽以陜原(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境內)為界,陜原以東稱為"陜東",由召公管轄;陜原以西稱為"陜西",由周公管轄。那么,這個夾耳的陜就讓人有了諸多興趣,造物主隨性造的這一塊陜地險崛而奇特。從洛陽伸出的絲綢古道至今仍留有一段車轍深深的痕跡,人稱崤函古道,古道一直沒入崤山天險,著名的秦晉崤之戰即發生在此。秦皇漢武東尋的車輦,函谷關寫出《道德經》的老子,詩人李白,杜甫們,還有從這里出去的楊玉環,上官婉兒,無不要經過這條古道。</p><p class="ql-block"> 千仞嶠巖與萬里怒濤的沖撞擠壓,也在陜地托出了三道坂。不知何時起身受仰韶文化浸潤的陜州人,漸漸在塬上將穴居的方式演化成了地坑院。地坑院就是人與自然共同書寫的大書,是最具創造力和生命力的詩篇。你能想象到嗎?多少年間竟然有成百上千家村落潛伏于地平線以下,蔚為世界奇觀。</p> <p class="ql-block">黃土高原的腹地,藏著一種奇特的民居——地坑院。它不像江南水鄉的白墻黛瓦,也不似北方四合院的規整氣派,而是像從大地深處生長出來一般,與黃土渾然一體,訴說著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p><p class="ql-block">我在六十年代參加的農村四清運動(社教),當年就住在窯洞里,但沒有聽說過還有地平線下的窯洞四合院。</p> 2月27日乘出租車,我好奇的前往陜州地坑院參觀,沿途的風景逐漸從繁華都市過渡到廣袤的黃土高原。初春時節,黃土高原還未褪去冬日的蕭瑟,但空氣中已經彌漫著泥土的芬芳,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p class="ql-block">走近了才發現,原來房屋都“藏”在地下!一個個方形的院落,像被巨大的印章蓋在了黃土高原上,又像是大地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 </p> 為了讓人們參觀游覽,地坑院的老住戶2012年才搬到其他地方居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县|
南郑县|
杭锦旗|
河间市|
铁岭市|
南阳市|
罗定市|
凤台县|
涟源市|
巧家县|
武穴市|
信丰县|
沭阳县|
奎屯市|
麦盖提县|
东港市|
乌兰县|
济源市|
合山市|
桦川县|
沂南县|
南漳县|
天全县|
甘孜县|
四会市|
友谊县|
广灵县|
茶陵县|
辉南县|
高邮市|
吉林省|
海伦市|
蒙山县|
修武县|
宣汉县|
涿州市|
苗栗市|
特克斯县|
清原|
綦江县|
精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