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b></p> 落款準確? ? ? 別具一格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落款(又稱題款)款式</b></p><p class="ql-block"> 1.雙款與單款</p><p class="ql-block"> 雙款——就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后者為下款。上款寫明作品內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位置應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稱呼、謙詞。下款記述創作時間、創作地點、作者姓名、謙詞等。如:下款完整題法應是:“辛丑金秋上浣于鋮五齋XXX敬書”。需要注意的是,落款寫地點用雅稱而不用俗稱。</p><p class="ql-block"> 單款——就是沒有上款只有下款,單款可包括上款的內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內容。如果沒有書贈對象,就落單款。</p><p class="ql-block"> 2. 單款又分長款、短款、窮款</p><p class="ql-block"> 長款——就是在正文出處書寫時間、名號、地點前面再加上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感想或緣由,文字應情真意長,使人玩味無窮。它不僅起能到調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從中體現出作者的人品和修養。</p><p class="ql-block"> 短款——就是只落正文出處、時間、名號、地點等其中幾項。</p><p class="ql-block"> 窮款——就是作品余紙不多,留白太少,只落作者的名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落款的字體</b></p><p class="ql-block"> 正文是草書的落款,一般用草書和行草落款,不適合用其他書體落款,款字的大小應小于正文字體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p><p class="ql-block"> 其他字體正文的落款,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書、章草、楷、行書;正文若是隸書、楷書、魏碑,落款可用楷書或行書;原則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落款的稱謂 </b></p><p class="ql-block"> ⒈ 長輩:吾師、道長、學長、先生、女士;</p><p class="ql-block"> ⒉ 平輩(或小一輩):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學兄(弟)、道兄、道友、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一方面有專長之稱); </p><p class="ql-block"> ⒊ 關系較親密:學(仁)弟、吾兄(弟);</p><p class="ql-block"> ⒋ 老師對學生: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p><p class="ql-block"> ⒌ 同學: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落款的敬詞</b></p><p class="ql-block"> 1.上款敬詞</p><p class="ql-block"> 長輩:指正、法正、教正、正字、正之、請賞、雅屬、斧正、正筆、正書。 </p><p class="ql-block"> 同輩:存念,惠存,留念,留存,清賞,囑書,命書,雅書等。</p><p class="ql-block"> 2.下款敬詞</p><p class="ql-block"> 寫給長者、專家的作品在姓名之后可加:書奉、奉書、敬書、恭錄等謙詞。所書作品內容是偉人名句、名作的,在姓名之后可加敬錄、敬書等謙詞。還有如:拜書、謹書、頓首、囑書、節臨、書、錄、題、臨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落款時間</b></p><p class="ql-block"> 題時間款時,不能出現農歷與公歷混用的現象,因為公歷的月份與農歷的月份不一定一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德門衍慶</b></p> 鈐印到位? ? ? ?畫龍點睛 <p class="ql-block"> 印章是一幅作品的點睛之筆,沒有印章不算是完整作品,一幅好作品沒有好印章,便是一種遺憾,而好印章可以提升作品的品級。</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印章的種類</b></p><p class="ql-block"> 印章的種類較多,書法作品常用的印章主要有下面幾種。</p><p class="ql-block"> 1. 引首章(隨行章、閑章):這是鈐印在作品右上方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選形順勢成章,引首章不宜大方形章,這方印章的內容應與正文混然一體,內容包括如下方面:年號章如:甲子、乙丑、丙寅等。月號章如:孟春、金秋、桂月等。齋號章如:兵海閑居、一草堂、心得閣等。雅趣章如:墨趣、天地心、勤奮、治學、情趣、精勤、書德、福壽、墨香、悟法等。</p><p class="ql-block"> 2. 腰章:長的條幅右上只蓋一方引首章顯得中間空余太多,可以加腰章、內容多半為書寫者的籍貫或屬性的肖形印。腰章比引首章和名章還要小一些,一般是小圓、小長、小方形。</p><p class="ql-block"> 3. 名章:名章一般分為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鈐印的基本規則</b></p><p class="ql-block"> 1. 大小適合。應與作品的幅式、題款字大小相匹配,不應大于題款字。</p><p class="ql-block"> 2. 數目適當。一般為單數,過多易雜亂,甚至喧賓奪主。</p><p class="ql-block"> 3. 位置恰當。款尾姓名、字號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鈐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適當間隔,既忌擁擠,亦防松散。</p><p class="ql-block"> 4. 輕重權衡。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較輕,白文印份量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鈐朱文印,保持兩者和諧一致;墨色濃重之作,宜鈐白文印,使紅彤彤的朱色與烏黑的墨色產生強烈對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鈐用數印,印色應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變化,又協調一致。</p><p class="ql-block"> 5. 風格一致。印章的風格,應與作品的書體風格相協調一致。如單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鈐蓋在工整秀麗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書法作品,不宜鈐蓋娟秀工麗的鐵線印章,否則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鈐用閑章,要注意內容與作品正文渾然一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鈐印注意事項</b></p><p class="ql-block"> 1. 落款蓋印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印不可比字大。</p><p class="ql-block"> 2. 蓋二印,同形印可匹配,同樣大小可匹配,上陰下陽可匹配;距離不可太遠太近,相隔一個印距離為好。</p><p class="ql-block"> 3. 作品上款上端不可蓋閑章。</p><p class="ql-block"> 4. 蓋壓角閑章,不可蓋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與邊距離約1 CM為適中。</p><p class="ql-block"> 5. 姓名印,應蓋二印或一印,一幅書法作品的名章最好不蓋兩個朱文或白文章,要蓋兩方印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間隔一個章的空位,大小不宜懸殊。</p><p class="ql-block"> 6. 四聯條屏首幅,右上可蓋閑章,其余不可同樣位置蓋章。</p><p class="ql-block"> 7. 印章宜隨用隨揩,以免積垢影響色澤;鈐印時紙下宜墊薄書一本,蓋印泥時輕拍印面所黏之朱已逾而勻;蓋于紙上時將印持正按下,切勿搖動。</p><p class="ql-block"> 8.貯藏印泥宜用瓷缸,晶玉亦可,最忌紫砂煨瓷,因長期能吸取油分,易使印泥干燥;為防砂體下沉油性浮上,保持印泥勻和,一般應每隔半月左右,以骨簽翻調一次;印泥用畢后,須將缸蓋蓋好,防塵埃侵入,有損色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博學文雅</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原市|
扬州市|
和静县|
旬阳县|
交城县|
晋城|
奉节县|
太仓市|
遵义县|
贵州省|
榆社县|
南康市|
崇州市|
丹巴县|
富蕴县|
福建省|
象州县|
循化|
伊金霍洛旗|
精河县|
启东市|
漳浦县|
永川市|
同心县|
昆山市|
木兰县|
大余县|
紫金县|
晴隆县|
祁连县|
台南市|
塔城市|
纳雍县|
道孚县|
湘乡市|
石门县|
兴安县|
珠海市|
兴业县|
安龙县|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