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多彩貴州游記(上)</p><p class="ql-block"> 春和景明,微風拂面。3月9日中午1時30分,陜西省韓城市職工攝影家協會一行46人在禹甸園集合后,坐上開往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大巴,拉開了"行攝貴州,定格萬象"采風游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在大巴車上協會主席馬占幫對這次貴州之行從開始策劃到最終成行,幾易方案做了說明。協會副主席李敏對這次活動關于安全、行程做了非常細致的安排,大家給他們送上了熱烈的掌聲,表示衷心的感謝。</p><p class="ql-block">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這句家喻戶曉的中央電視臺廣告語一直在我的耳邊縈繞,但對貴州的了解僅僅停留在夜郎自大、黔之驢、黃果樹瀑布、茅臺酒等,其他知之甚少。然而,旅行的意義恰恰在于尋找未知的喜悅,這一路上不停地和山川、河流、人文古跡對話,美麗的貴州真的是讓人受益匪淺。</p><p class="ql-block"> 我們于晚上10點抵達貴州龍洞堡機場,<span style="font-size:18px;">當地苗族導游小楊非常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夜宿貴陽。在萬米高空親眼目睹了</span>橙紅色的夕陽余暉慢慢地消失在西邊的地平線,飛機穿過秦嶺、巴山上空翻滾的云海,剛才還在西北地區的古都西安吃涼皮和肉夾饃,不到兩個小時就到了"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西南地區的貴州,吃上了酸湯魚和牛肉粉,<span style="font-size:18px;">真正體驗到一日千里的交通便捷。</span></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游覽荔波小七孔景區。荔波縣隸屬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貴州省最南端,是云貴高原向廣西丘陵的過渡地帶。這里是典型的南方喀斯特(熔巖)地貌,集林、湖、石、水等多種景觀于一體的景區。響水河在這里蜿蜒曲折流過,形成大大小小無數個碧潭、飛瀑、奇石灘。臥龍潭、拉雅瀑布、水上森林、翠谷瀑布、小七孔古橋等風景依次坐落于此,一步一景,讓人看了留戀忘返,覺得眼睛不夠用。</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山遠看起來有的像駝峰,有的像筆架,舒緩而圓潤,因為這里屬于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植物種類豐富,森林覆蓋非常茂密,沒有北方地區山峰的陡峭和冷峻。<span style="font-size:18px;">拉雅瀑布像無數個條從百米高空拋下的白色緞帶,隨風在青山間有節奏地舞動著,充滿圣潔和靈動之感,水汽裊裊升起,如夢如幻,是每個游客都喜歡的拍照打卡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小七孔古橋長40米、高2.2米、寬5.5米,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古為黔南通往廣西商旅的交通要道,橋體由七個拱形小孔組成,故由此得名。橋身覆蓋青苔,看起來沒有北方地區橋梁的宏偉壯觀,但它小巧秀麗而又充滿生機。伴隨著蒙蒙細雨,愜意而舒適地行走在河邊,忽見一葉扁舟從冷翡翠般的水面徐徐游過,有種人在畫中游的奇妙感覺。這里是攝影師最能出片的理想場景,大家在這里拍個不停,久久不愿離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孤獨星球》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歷史相當悠久,是第一個針對背包客撰寫的旅行系列叢書,受到背包客及其他低開銷旅游者廣大的推崇。而荔波小七孔臥龍潭的風景照片,成功入選該雜志"2016 最震撼人心的15 張風景照”之首。</p><p class="ql-block"> 下午4點我們離開荔波小七孔景區,當晚夜宿200公里外的西江千戶苗寨。西江千戶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雷山縣東北部,這里是中國歷史上苗族五次大遷徙的聚居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獨有,世界唯一。</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苗族姐妹熱情接待了我們,吃了苗族特色的長桌宴,欣賞了苗族的蘆笙舞,暢飲了苗家的米酒,大家都有種不醉不歸的萬丈豪情。晚上九點我們登上半山腰的觀景臺,河兩岸燈火闌珊,星河萬里,非常震撼人心。苗寨自上而下,繁星點點、景色璀璨、瓊樓玉宇,似天上人間。燈火與流水綠樹、古街木橋、吊腳木樓相互輝映,遠遠看去整個苗寨如同一只振翅欲飛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又像一對點綴在山水間的牛角,堅強而又充滿力量。</p><p class="ql-block"> 回酒店的時候我們偶遇了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來此游覽時的題詞石碑:"以美麗回答一切"!的確,這里的景色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它的美麗。</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天早晨我們走在青石板鋪設的小街上,太陽從山頭露出來笑臉,光芒萬丈,藍天白云觸手可及。導游介紹說,這里已經下雨好多天了,而我們團運氣好,剛好遇到了大晴天。只見</span>苗寨四面環山,梯田依山順勢直連云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寨內吊腳樓層層疊疊,連綿成片,氣勢恢宏。從而形成了其獨特的背靠青山、腳踏碧水的古老村寨,仿佛人間仙境一般。西江千戶苗寨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最美鄉村,真是名副其實。</p><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告別西江千戶苗寨,我們于早晨10點到達中國銀匠村——卡拉苗村。它位于黔東南丹寨縣城東北部,地處擺泥河上游、富貴河東岸,距縣城3公里。全縣范圍內納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多達145項,其中,貴州省級非遺10項、國家級非遺7項,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非遺之鄉”。導游帶領我們參觀了苗族鳥籠、蠟染、銀飾、刺繡、苗族婚俗、苗藥等展覽,每一件作品都精妙絕倫,讓人愛不釋手。</p><p class="ql-block"> 我們還有幸見到了中央電視臺撒貝寧主持的《非遺里的中國·貴州番外篇》篇里介紹的苗銀大師王國春,他正在非遺作坊里認真的傳授技藝,我們沒有打擾他。導游介紹說,王國春老師雖然出身貧寒,但勤奮好學又善于鉆研,創造了把景泰藍和苗銀結合起來的技術,致富不忘家鄉,回到家鄉創辦了苗銀技術學校,帶領家鄉的學生學習苗銀非遺傳承,在當地被傳為佳話。他親手制作的巨型銀飾《統一江山》,充分利用民間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結合,以中華56個民族元素相結合而成,看上去華美無比,銀光閃耀。王國春老師表示要在祖國統一的那一天,把這件銀飾捐獻給國家,大家聽后紛紛對這件銀飾行起了注目禮,并為他愛家愛國情懷而感動。</p><p class="ql-block"> 吃過午飯下午四點我們回到貴陽,走進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觀看了《紅飄帶·偉大遠征》行浸劇演出。該劇運用AI虛擬交互、三維聲場等最新科技手段,數字化還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歷史事件,非常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戰士手提那盞代表革命火種的馬燈和紅旗開場,我們緊跟其后仿佛置身于長征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每個人都有馬上拿起武器參加戰斗的沖動,緊緊跟隨著紅旗前進,不斷的轉換場景。爬雪山、過草地以前只是在書本上學習的內容,這次卻是實實在在地身臨其境,聲、光、電煙、塵的模擬技術和演員的精湛表演,真實再現了當年的崢嶸歲月,非常感人至深。</p><p class="ql-block">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正是遵義會議奠定了毛澤東在中央紅軍的領導地位,才有了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戰爭奇跡,從而使中央紅軍擺脫了敵軍的圍追堵截,為長征勝利會師奠定了基礎。偉人當年就是在貴州遵義的婁山關寫出了大氣磅礴的《憶秦娥·婁山關》。</p><p class="ql-block">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長征期間,四路紅軍共進行大小戰役600余次,其中師以上戰役120余次;中央紅軍中走得最遠的部隊共走了2.5萬里,紅二方面軍走了2萬余里,紅四方面軍走了1萬余里,紅二十五軍走了近1萬里,總行程約65000里;紅軍長征途中所跨越的百條江河中不乏極艱險的河道,其中烏江的天然落差達2100余米,險灘眾多;長征途中翻越的雪山大多在4000米以上,自然氣候非常惡劣。這場演出讓我們對紅軍長征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當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并在全場傳遞,觀眾齊唱《歌唱祖國》,大家不由自主流下了激動的淚水。</p><p class="ql-block">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九十年紅軍長征精神薪火相傳,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攝影人都要做長征精神的踐行者和傳播者,為祖國繁榮富強做出自己的貢獻,偉大長證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 兩個半小時的演出結束后,我們于晚上七點抵達酒店,夜宿貴陽。(未完待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南县|
新安县|
阜新|
叙永县|
绍兴县|
南川市|
墨玉县|
瑞昌市|
蒲江县|
平遥县|
柞水县|
榆林市|
广宗县|
临猗县|
汤原县|
阿城市|
曲沃县|
长宁区|
宁波市|
七台河市|
潞西市|
苗栗县|
通州区|
彩票|
密云县|
安义县|
南雄市|
博爱县|
广饶县|
耿马|
贺兰县|
大关县|
资阳市|
安图县|
北京市|
全州县|
连城县|
新竹县|
潮安县|
武强县|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