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機緣巧合一次業務洽談,在早春成行了一次紹興之旅。剛走出火車站,紹興濃厚的江南氣息就撲面而來,果然是人杰地靈的地方。河道縱橫交錯,小船在河面上搖曳,建筑風格極具江南特色,白墻黑瓦的屋子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河岸兩側。古老的石橋橫跨在河道上,橋身承載著歷史的痕跡,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這里的人們生活節奏放慢,處處充滿了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 在大道上還看到了許多名人故居,代表人物有:</p><p class="ql-block">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吶喊》、《彷徨》等。</p><p class="ql-block">? 越王勾踐?:春秋末期越國君主,夏禹后裔,以臥薪嘗膽的故事聞名,最終滅吳稱霸。</p><p class="ql-block">? 范蠡?: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隱退經商,被譽為“商圣”。</p><p class="ql-block">? 徐渭?: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多才多藝,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才子”。</p><p class="ql-block">? 秋瑾?:浙江紹興人,近代民主革命家,積極參與反清革命活動,是辛亥革命時期的著名人物。</p><p class="ql-block">? 蔡元培?:浙江紹興人,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推動了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p><p class="ql-block">? 馬寅初?:浙江紹興人,著名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學的發展有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 賀知章?:唐代詩人,以清新通俗的詩風著稱,代表作有《回鄉偶書》、《詠柳》等。</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原籍紹興,現代散文家、詩人、文學研究家,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p><p class="ql-block">? 陸游?:南宋著名詩人,被譽為“小李白”,代表作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這些名人不僅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為紹興乃至中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 這些名人中,有三位革命家都在紹興活動且都對中華民族之崛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就是被稱為“紹興三杰”<span style="font-size:18px;">魯迅、秋瑾和周恩來,這次</span>我特意一探究竟,想要了解他們的故事,探討其杰出人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就來到了魯迅故居,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如《吶喊》《彷徨》等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 魯迅故居會客廳</p> <p class="ql-block"> 會客廳一角</p> <p class="ql-block"> 餐廳</p> <p class="ql-block"> 書房</p> <p class="ql-block"> 書畫室</p> <p class="ql-block"> 主人臥室</p> <p class="ql-block"> 梳妝臺前體驗一下主人在此梳妝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主人浴室洗頭床</p> <p class="ql-block"> 兒童房</p> <p class="ql-block"> 兒童座椅</p> <p class="ql-block"> 儲藏室</p> <p class="ql-block"> 小灶臺</p> <p class="ql-block"> 灶臺</p> <p class="ql-block"> 魯迅在家塾的坐位</p><p class="ql-block"> 魯迅的座位最初在書屋的南墻下,由于別的學生經常出入后園,影響他的學習,就要求塾師把座位移到東北角。魯迅使用的是一張兩抽屜的硬木書桌,桌面右下角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魯迅當年親手刻下的。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塾師的嚴厲批評,于是就刻下了這一個“早”字,用以自勉。</p> <p class="ql-block"> 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內頗負盛名的一所私塾。正中上方懸掛著的“三味書屋”匾額及兩邊柱子上的抱對:“至樂無聲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詩書”,均系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三味”的意思為: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xihǎi醋、肉醬)。匾額下掛著一幅松鹿圖,學生每天上學要先對著匾額和松鹿圖行禮,來代替向孔子行禮,然后才開始讀書。</p> <p class="ql-block"> 后園</p><p class="ql-block"> 私塾的學習生活枯燥乏味,學生們自尋樂趣。當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他們也溜到后園折臘梅花,尋蟬蛻….</p> <p class="ql-block"> 故居街景</p> <p class="ql-block"> 仿古街景</p><p class="ql-block"> 舊時河道小船和船夫的場景扮演者都整裝待命,隨時接待想要體驗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秋瑾(1875年—1907年),女,字競雄,號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 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是為推翻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女烈士,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p> <p class="ql-block"> 秋瑾臥室兼書房</p><p class="ql-block"> 秋瑾在此夙興夜寐,伏案攻讀過不少經史書籍和古典詩詞,還揮筆疾書,寫過許多抨擊清王朝暴虐統治與媚外賣國、宣傳民族民主革命和婦女解放以及憂國言志的詩文。臥室后面的小密室里藏放過革命文件和武器,秋瑾被捕后,清兵曾多次來查抄,均未被發現。</p> <p class="ql-block"> 水井</p><p class="ql-block"> 庭中井邊是秋瑾被捕后,其家屬連夜焚燒文件之處。</p> <p class="ql-block"> 后花園</p> <p class="ql-block"> 一心挽乾坤 慷慨成英烈</p><p class="ql-block"> 莫道女子非豪俠,精忠報國賴紅顏。在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多忠肝義膽、傲視須眉的巾幗英雄,她們大膽地掙脫封建牢籠的束縛,義無反顧地投身于婦女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洪流中,披肝瀝膽,視死如歸,用滿腔熱血抒寫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生命華章,備受后人景仰。秋瑾就是這樣一位具有鐵骨英風、壯志豪情的革命女杰,她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的領路人,偉大的愛國者和革命詩人。</p> <p class="ql-block"> 仕宦名門女覺醒拯危國</p><p class="ql-block"> 秋瑾出生于官宦家庭,少年時隨宦游的祖父和父親到過福州、廈門、臺灣等地,學詩詞,亦學騎馬、擊劍。1889年在紹興小住之后,1893 年又隨父到了湖南,往返于常德、湘鄉、長沙等地,1896 年與王廷鈞結婚,移居湘潭。1899年,隨王廷鈞進京,與吳芝瑛、陶荻子訂交,廣泛閱讀新潮書報,參與“婦女談話會”等活動,萌發民主思想和婦女解放思想。</p> <p class="ql-block"> 1890年,秋瑾隨母親去蕭山外婆家,向表兄單承防學舉棒、創術和騎馬。</p> <p class="ql-block"> 1096 年,秋道與湘潭高紳之子王品鉤結婚,婚后就居住在此,圖為秋描在湘潭的披稿“義源當銷”。</p><p class="ql-block"> 1893年秋瑾隨父入湘,途徑赤壁時寫下這首懷古詩,表達了對古代英雄事業的渴慕。</p><p class="ql-block"> 《赤壁懷古》</p><p class="ql-block"> 潼潼水勢響江東</p><p class="ql-block"> 此地曾聞用火攻</p><p class="ql-block"> 怪道儂來憑吊日</p><p class="ql-block"> 岸花焦灼尚余紅</p> <p class="ql-block"> 滿江紅 清·秋瑾</p><p class="ql-block">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p><p class="ql-block">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p><p class="ql-block">苦將儂,強派作蛾眉,</p><p class="ql-block"> 殊未屑!</p><p class="ql-block"> 身不得,男兒列。</p><p class="ql-block"> 心卻比,男兒烈!</p><p class="ql-block">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p><p class="ql-block"> 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p> <p class="ql-block"> 秋瑾在北京拍的照片,她改著男裝以示巾幗不讓須眉,后邊寫《自題小照》詩。</p><p class="ql-block"> 此詩表達了秋瑾要告別過去,創造一個嶄新未來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自題小照》</p><p class="ql-block"> 儼然在望比何人</p><p class="ql-block"> 俠骨前生悔寄身</p><p class="ql-block"> 過世形骸原是幻</p><p class="ql-block"> 未來景界卻疑真</p><p class="ql-block"> 相逢恨悅情應集</p><p class="ql-block"> 仰屈哇時氣益板</p><p class="ql-block"> 他日見余舊時友</p><p class="ql-block"> 為言今已掃浮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秋瑾在日本時拍攝的和服照</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對酒》</p><p class="ql-block"> 不惜千金買寶刀</p><p class="ql-block"> 貂裘換酒也堪豪</p><p class="ql-block"> 一胺熱血勤珍重</p><p class="ql-block"> 灑去猶能化碧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04年,秋瑾為團結婦女,在日本東京與陳共振“共愛會”,與“共愛會”成員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秋瑾在此信中提出了關于婦女解放的又一重要主張,強調婦女更實現自立,為自身的解放而團結戰斗。</p><p class="ql-block"> 致湖南第一女學堂書</p><p class="ql-block">君居鄉閭,妹游海國,觀面無從,</p><p class="ql-block">相思日切。久欲上書,因無閑暇“今聞</p><p class="ql-block">貴學堂遭頑固破壞,然我諸姊妹切勿因</p><p class="ql-block">此一挫自頹其志,而永永沉埋男子壓制</p><p class="ql-block">之下。欲脫男子之范圍'非自立不可;</p><p class="ql-block">欲自立,非求學藝不可,非合群不可。</p><p class="ql-block">東洋女學之興'日見其盛,人人皆執一</p><p class="ql-block">藝以謀身,上可以扶助父母,下可以助</p><p class="ql-block">夫教子,使男女無坐食之人,其國焉能</p><p class="ql-block">不強也?我諸姊妹如有此志,非游學日</p><p class="ql-block">本不可"如愿來妹處,俱可照拂一切“</p><p class="ql-block">妹欲結二萬萬女子之團體學問'故維興</p><p class="ql-block">共愛會,名之曰實行共愛會。公舉陳擷</p><p class="ql-block">芬,而妹任招待。寄呈章程三十張,望</p><p class="ql-block">不妥處刪改,并請推廣如何?</p> <p class="ql-block"> 秋瑾擔任大通學堂督辦時,常常帶領學員到野外操練。</p> <p class="ql-block"> 俠義鑄英魂丹心照汗青</p><p class="ql-block"> “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秋瑾烈士的生命雖然短暫,但烈士的精神卻永遠留在后人心中。一百多年來,激勵、感召著人們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為秋瑾史記撰文</p> <p class="ql-block"> 宋慶齡為秋瑾題詞</p> <p class="ql-block"> 康克清題詞</p> <p class="ql-block"> 鄧穎超題詞</p> <p class="ql-block"> 百年風雨,千秋英烈。一個英名聯結著一部中華民族史,一代巾幗牽動著一座古城人。一百多年來,秋瑾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世人,贏得了人們的景仰和崇敬;秋瑾勇于犧牲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變成了后來者的人文基因。秋瑾為婦女解放運動、民族解放運動樹立了一個先覺者的典型。孫中山先生贊譽她為“巾幗英雄”,郭沫若評價她“是中華民族覺醒初期的一位前驅人物。”</p> <p class="ql-block"> 走完了秋瑾故居的角角落落,通過了解秋瑾短暫而壯烈的一生,和從詩人成長為革命領導者的軌跡和歷程。以此緬懷英雄,激勵前行。</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p> <p class="ql-block"> 這首詩作于 1922 年,是為悼念黃愛烈士而作。周恩來聽到黃愛犧牲消息,悲憤填膺,怒不可遏,當即寫下《生別死離》這首詩,高度贊揚烈士獻身革命的高尚精神,同時寄托了他自己誓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堅定信念。</p><p class="ql-block">《生別死離》--周恩來</p><p class="ql-block">壯烈的死,茍且的生。</p><p class="ql-block">貪生怕死,何如重死輕生!</p><p class="ql-block">生別死離,最是難堪事。</p><p class="ql-block">別了,牽腸掛肚;</p><p class="ql-block">死了,毫無輕重,</p><p class="ql-block">何如做個感人的永別!</p><p class="ql-block">沒有耕耘,哪來收獲?</p><p class="ql-block">沒播革命的種子,</p><p class="ql-block">卻盼共產花開!</p><p class="ql-block">夢想那赤色的旗兒飛揚,</p><p class="ql-block">卻不用血來染他,</p><p class="ql-block">天下哪有這類便宜事?</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巨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面不朽旗幟。他身上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洋溢著浩然正氣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更是不忘初心、堅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對黨忠誠、維護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熱愛人民、勤政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遠奮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擔當、鞠躬盡瘁的杰出楷模,是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的杰出楷模。</p><p class="ql-block"> 周恩來旅歐歸來,已成長為一名信仰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給他的評語說:“周恩來……對主義有深刻的研究,故能完全無產階級化。”圖為回國初期(1924年)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時的周恩來。</p> <p class="ql-block"> 紅軍時期的周恩來</p> <p class="ql-block"> 赴蘇聯治療手臂</p><p class="ql-block"> 當時,蘇聯政府安排了許多高明的醫生為周恩來治療,先后進行過三次大的會診,提出兩個治療方案,供周恩來選擇:一個是把肘骨拆開,重新接上。這樣胳膊可以運動自如,但要動兩次手術且花費的時間會長一些。二是不開刀,就是強力拉展已經愈合的肌肉,可最后手臂只能伸展40度到60度。這樣做所需的時間短,但是壞處是愈合的效果不會太好。蘇聯醫生希望采用第一個方案。然而,周恩來考慮到由于國內工作太忙,不允許在國外滯留太久,所以他堅持選擇第二個方案。他說:“我現在不可能長期在國外治病,國內的事情很多。只要能夠用它進行工作和生活,我就滿意了。”</p><p class="ql-block"> 圖為周恩來在延安窯洞前鍛煉手臂</p> <p class="ql-block"> 1961年7月1日,周恩來出席全國文藝座談會與全國電影故事片創作會議代表一起同游北京香山。</p> <p class="ql-block"> 1957年周恩來、鄧穎超在中南海會見電影界女演員。</p> <p class="ql-block"> 1962年4月,周恩來在云南西雙版納和傣族群眾一起歡度潑水節。</p> <p class="ql-block"> 1954年7月,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日內瓦會議。</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同志是自我革命、永遠奮斗的杰出楷模。他長期擔任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職務,但始終虛懷若谷、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他為自己立下的座右銘是“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他常說:“每個黨員從加入共產黨起,就應該有這么一個認識:準備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面對不同的時代任務和時代要求,周恩來同志總是以自我革命精神迎接新的挑戰,參與領導和推動中國共產黨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使自己始終同黨和人民事業一道前進。他的一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這些自我革命、永遠奮斗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同志是勇于擔當、鞠躬盡瘁的杰出楷模。他在困難面前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他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嘔心瀝血,任勞任怨。他說:“為著我們子子孫孫的幸福,我們不能不暫時把許多困難擔當起來。”“畏難茍安,不是共產黨人的品質。”"既然把我推上歷史舞臺,我就得完成歷史任務。”他數十年如一日,即使在生命最后時期,還抱病操勞國事,心憂百姓。周恩來同志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周恩來夫婦在中南海西花廳拍攝紀念五一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 十條家規</p><p class="ql-block"> 一、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去看望他,只能出差順路時</p><p class="ql-block">可以看看。</p><p class="ql-block"> 二、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p><p class="ql-block"> 三、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己買飯菜票,</p><p class="ql-block">沒工作的由總理代付伙食費。</p><p class="ql-block"> 四、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p><p class="ql-block"> 五、不許請客送禮。</p><p class="ql-block"> 六、不許動用公家的車子。</p><p class="ql-block"> 七、凡個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p><p class="ql-block"> 八、生活要艱苦樸素。</p><p class="ql-block"> 九、在任何場合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不僅嚴于律己,而且嚴格要求自己的親屬,鄧穎超是一位早年入黨,對中國革命做出過突出貢獻、深受人民愛戴的老革命家。但周恩來表示,只要他擔任總理,就不能讓鄧穎超在政府中任職。1974年等組四屆人大領導班子時,毛澤東曾批準提名鄧穎超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被周恩來壓下來。直到他去世后,鄧穎超在1977年被選舉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時,才得知此事。</p><p class="ql-block"> 周恩來夫婦倆月工資共748.30元。從1958年到1976年共計161442.00元。其中,用于補助親屬36645.51元,補助工作人員和好友10218.67元。兩項支出占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其中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如若積蓄超過5000元,都交黨費。周恩來去世后,只有5100元的存款。后來,鄧穎超把全部存款交了黨費。</p> <p class="ql-block"> 悠悠故鄉情</p><p class="ql-block"> 周恩來曾說:“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沒有不愛自己的家鄉的。”多年來,周恩來一直情系故鄉,關心故鄉發展,同許多紹興籍名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紹劇的發展變革、黃酒的產銷興盛,這些大事無不留下了周恩來的身影。在他的影響下,其親屬也一直心系紹興事業發展,多次回紹興參加活動,延續總理綿綿的故鄉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故居街景 江南秀色</p><p class="ql-block"> 紹興行——江南美景、“三杰”勵志,滿載而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油尖旺区|
措美县|
贵州省|
湖州市|
革吉县|
武强县|
盐池县|
资溪县|
普定县|
县级市|
梁河县|
潞西市|
长白|
徐闻县|
中宁县|
巴青县|
宁远县|
香河县|
儋州市|
广宗县|
陵川县|
寿宁县|
凌云县|
娄底市|
酒泉市|
沈阳市|
阿城市|
体育|
井研县|
柳河县|
瓮安县|
永福县|
藁城市|
常宁市|
延边|
封丘县|
沂水县|
清新县|
岢岚县|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