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土默特,山上山下

宇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土默特,山上山下(</b><span style="font-size:20px;">草稿</span><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2px;">草原68</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7-08-20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默特山,我們公社境內的一座山。海拔九百多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社位于國境線上,是個邊境公社。國境線的北邊是蒙古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社最初有兩個大隊,一個名罕烏拉,罕烏拉大隊;另一個叫呼爾其格,呼爾其格大隊。兩個大隊都有國境線。后來從呼爾其格大隊又分出一個大隊,稱為滿都拉圖大隊,這個大隊沒有國境線。我就是在滿都拉圖大隊插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個大隊都有邊境哨所,就是民兵哨所。我們大隊負責的哨所建在三個大隊共有的一塊兒地上,在土默特那里。當年土默特山上有我們大隊知青們蓋的一個碉堡,半山腰還有一個依山挖出的掩蔽所,都是我們幾個持槍民兵的大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的東南方是一大片草場,后來成為公社的飼料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的南邊有一條通往公社的土路,不是人修的,是累月積年,牛車壓馬車碾,生生轱轆出來的一條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曾寫過一篇短文《車轱轆跑的比車快》就發生在這條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條路從土默特山下開始,順著一個緩坡逶迤向南,翻過一個山梁就看不見了。山梁的高處有一塊大石頭。走累了的人可以坐在那塊大石頭上歇歇腳、抽袋煙。我說的歇歇腳可不是因為腳丫子疼了腫了。在我們那里出行,無論是放牧、到供銷社購物或者是走親戚串門兒,幾乎沒有腿兒著的,是騎馬為多,或者趕個牛車嘎悠,或者搭乘馬車顛簸。路上走的時間長了,總會人困馬乏牛累,就要歇歇腳兒。人抽顆煙,撒泡尿。牛也卸了車,馬也松松鞍,落落汗,讓這些老伙計也吃口草或者方便方便。不過我還真腿兒著長途跋涉過一次,120里地,一身蒙古族服裝打扮,還穿著一雙高筒馬靴,從大隊楞走到旗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默特那條土路的東側是一條旱河,叫薩麥河。這條河平時沒有水,只有夏季連日暴雨時才有湍急的河水流過。不清楚這條河的源頭到底在哪里,也許那河水就是由沿途的山上流下來的雨水匯集而成。只是看到河道是從公社所在地的西南邊過來,繞過公社東南邊的苗圃后,一個急轉彎兒就扎向北邊了,直奔土默特而去。到了土默特,河道一下子舒展開來,與兩千來畝的飼料基地連成了一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這個河道口上曾經建了一座水庫,實際上就是修了一座“攔河”石壩,把河水憋在這里,以供附近的畜群飲用。也有過引水灌溉飼料基地的想法。西岸上是水庫建設者的駐地,一水兒的半地下設施。地下有一米半深,露出地面的部分兩尺來高,“屋頂”用木頭、草席、草皮鋪就。“屋里”隨地勢還修出了炕,壘了灶臺。所謂的“炕”就是一個土臺子,不是火炕。在這個炕上你是不能站起來的,只能躺著或坐著,一旦站起來,腦袋很可能穿“房頂”而出,成了瞭望哨,如同旱獺子出洞,探頭探腦的。土炕的技術含量不高。技術含量高的是那個灶臺,在挖地下設施時就把這個灶臺的位置確定好了,然后用土坯一點兒一點兒的壘起來的,爐臺、爐膛、爐門,支大鐵鍋的爐口,煙囪,甚至于存放爐灰的方坑都是這么鼓搗出來的。爐灶還與風箱連接。像模像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飼料基地蓋有房子,土坯房,有門有窗,只是沒有玻璃,主要是住人。屋子里有火炕,火炕邊還單另壘一個爐子,燒壺水做個飯也夠用了,冬春季也能取個暖,增加一些熱乎氣兒。居室的外屋一進門的地方有個柴灶,支著一口大鐵鍋,人口多的人家煮個手把肉牛羊雜的就用這口大鐵鍋。說是柴灶,燒的可是牛羊糞,一年四季都是燒這玩意兒,有的是,還不花錢。如同三個大隊在公社范圍內的位置,這房子在土默特的分布是北邊靠西頭兒是罕烏拉大隊的,靠東頭兒的是呼爾其格大隊的,而南邊是滿都拉圖大隊的。三處房舍的連線如同一個倒三角,圍在中間的就是那片飼料基地的莊稼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土默特山上,飼料基地一覽無余。早晚炊煙裊裊,白天田里奮力拉犁的牛,井邊打水飲牛馬的人,都看的一清二楚。偶爾也隨風傳來雞鳴犬吠,馬嘶牛吟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山頭往北看,一馬平川,有三十里地。在這片草地上看不見我們的畜群,也看不見車輛和人影。偶爾看見游蕩的黃羊群,少則幾百,多則數千。到了八、九月份,能看見靠近邊境線的黑色的防火帶,那是數臺拖拉機掛著犁鏵并排行走,把草場翻動一下,用土把枯草掩埋,形成寬寬的防火帶,預防下雪前尤其是開春后可能出現的草原火災。我曾經近距離的看見過一次草原火災,那場面令人膽戰心驚,很恐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土默特山上設立民兵哨所比較早,我們知青到牧區之前就有。那時候我們國家與蘇聯、蒙古關系緊張,對面的蒙古國與我們國家有邊界線,可是對面的地盤上卻駐扎著蘇聯的軍隊,據說是炮兵部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默特山,海拔不高。山的東坡、南坡是土質層,長有茂盛的牧草;山頂以及北坡和西坡覆蓋著巖石,有的巖石好像是一堆和好的水泥順著山坡滑落成的,有一種流動過的感覺。也有的巖石如同水泥預制板碼落在一起,縫隙寬窄不一。難道是火山噴發、地殼移動形成的嗎?抑或它們曾經是在大海深處億萬年的沉積擠壓出來的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民兵哨所,說是哨所,最初并沒有建筑物,只不過是個哨位罷了。山頂上凹凸不平,面積可不小,感覺它比北京香山公園鬼見愁所在的面積差不了太多。天氣晴好時就到山頂上瞄兩眼。有什么異常情況就心里記下來。除非發現緊急情況,例如蒙古國那邊著大火了,蔓延的方向看清楚了,甚至于都能聞到傳來的糊吧味兒了,這個時候就別賞景了,趕緊著備馬揚鞭,一溜煙兒的跑到公社武裝部匯報。那時候民兵哨所沒有電話機,直到我1977年年底離開牧區也沒見到什么搖把子電話機。呼爾其格大隊的民兵哨所后來安了一部搖把子電話,邊防部隊的干部們有時候就通過電話查查哨,布置布置任務,了解一下當地邊境情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十年代末期,國際形勢、邊境情況越來越緊張,上邊要求民兵哨所要有固定位置,固定人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不中。上邊負責發令,下邊負責行動。先是在山上搭了個蒙古包,備一些鍋碗瓢盆,羊皮被子、鐵皮爐子,水缸、水車,就是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不說在這里安營扎寨過日子,您總得湊湊合合能讓人混日子吧?這些個物件兒,除了那個鐵質水缸是上邊發的,包括拉水的車在內的東西都是各個大隊自己籌措。你自己看著辦,想到了的,能辦到的,您就積極主動去辦就是了。到哨所執勤不是按天算,至少一兩個月,小半年也是常事兒。后勤由各大隊自己負責。首先是工分,凡是到哨所執勤的,每天工分記十分,是最高的。炊事用品由大隊提供,缺了什么跟大隊管理員說一下就行了。其它的東西由參加執勤的人員湊錢去買。例如糧食,無外乎就是白面、小米。還有茶磚,煤油,火柴等等。肉食為主,大隊自己的羊群牛群多了去了,一群羊一千五百只左右,沒有肉吃了就到就近的羊群找羊倌要一只,羊倌給記上賬,年底報給大隊的會計,從工分錢里扣除。在我們這里,肉類是主食,社員們吃的牛羊肉單價比供銷社買的小米、白面價格還便宜。把羊用牛車拉回來或者騎馬馱回來,現殺現吃。沒有蔬菜吃,即使旗里的供銷社當年也不賣蔬菜。我們跟牧民以及一些農區來的外來戶那里學著辨認一些野菜,例如沙蔥、野韭菜,哈拉海等等,還有蘑菇。韭菜花可以做成醬存起來。能吃到野菜的季節太短了,當地有“長冬無夏,春秋相連”一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蒙古包支起來,這個哨所就算建成了。人員以知青為主,因為在當時,知青不拖家帶口,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一般在哨所執勤的也就三兩個人,輪流著到山頂上看看。留在蒙古包的人干些雜活:到飼料基地的水井打水;在附近撿一些牛糞當燃料用;燒茶做飯;到供銷社采購。實在沒事兒可干就看看著作,薄的厚的,看的懂得看不明白的都看。不看是態度問題,不懂裝懂是技巧問題是吧?看一個月前的報紙。聽半導體收音機,還只能聽短波,中波聽不見。中文節目少,滴里嘟嚕的鳥語倒是挺多。有時候聽到洋腔洋調的中文,再一聽呼號“莫斯科廣播電臺!莫斯科廣播電臺!”才知道是敵臺。這事兒要是被覺悟高的同學知道了你就得受一通批評教育。你以為是吃飽了撐的刻意找敵臺聽啊?這么個半導體從頭撥到尾好不容易出聲兒了,不就得聽一下嗎?只有聽了才知道是敵臺對吧?它要是播一段音樂您說我是聽還是不聽呢?我還聽過敵臺播國際歌呢,您說這不是活見鬼了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說到武器裝備,最初我們大隊只有幾桿古董級的老槍。印象深刻的有兩支,一支是三八大桿,又長又沉,外表按時髦的說法都有包漿了。拉開槍栓,從槍口望進去,膛線幾乎都沒了,真是老掉牙的玩意兒。曾經有人把擰下來的子彈頭從槍口塞進去,啪嗒一聲就從槍管那頭漏出去了。還真有幾顆子彈,這要是辦個展覽痛說個什么史的往那兒一擺,基本是配套的,再來段兒解說詞還真像那么回事兒,可是打起仗來還不如一棵棗木棍子使著順手吧?另外一支是鐵把兒沖鋒槍,據說抗美援朝過,資格挺老的,跟三八大桿擺在一起立馬顯得它小巧玲瓏,如果把槍把子再折疊上,那就更袖珍了。整個兒一個鐵家伙,渾身上下連片兒木屑都沒有。三八大桿是一槍一槍的打,這沖鋒槍如果來個連發,一摳扳機就是一梭子。不過槍要是老了如同人老了,容易生個病。這把鐵把兒沖鋒槍的老年病就是容易走火。一次一個知青給幾個人演示這把槍的特點,怎么上彈夾啦,怎么拉槍栓啦,怎么單擊啦,怎么連發啦,講著講著就用手拍了一下槍身,砰地一聲槍就響了,把大家伙兒嚇得不輕。后來甭管誰背這桿槍,彈匣都不敢插在槍身上,這要是騎著馬背著槍,抽不冷子走了火你是剎不住車保不住腚啊,想想都嚇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來邊境形勢越來越緊張,開始對邊境公社的民兵組織整頓落實,不能糊弄事來虛的了。我們公社設一個民兵連,下轄四個排,一個大隊一個排,公社所在地一個排。每個排二十人左右,凡是上了名冊的一律發槍配備子彈。槍是從部隊換裝下來的7.62半自動步槍和沖鋒槍,每個民兵一桿槍,一百發子彈。凡是配備了武器彈藥的稱作持槍民兵,沒有發武器的稱作基干民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這樣,我們鳥槍換炮了。土默特山頂還是舊貌,每次到山頂巡邏也沒有什么供隱蔽藏身的東西,這座山上除了巖石、牧草、青苔之外啥也沒有。只要你一上山,估計對面那家拿個高倍望遠鏡就能看的一清二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是部隊換裝下來的槍支,所以有些配套的東西也不全或者不一樣,例如步槍的槍刺(俗稱刺刀),有片形的,好似匕首或寶劍;也有棱形的,三棱或者四棱。有的干脆沒有槍刺。多數步槍沒有彈夾和子彈袋,沖鋒槍有子彈袋,可是只配備兩個彈夾。擦拭槍的小工具也不全,那些小工具裝在一個金屬管內,然后藏在槍托里。擦槍管的通條在槍身的下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多數子彈都是散裝,布口袋、羊皮口袋,手絹甚至一張報紙都拿來包子彈,往懷里一擩就行了。抓一把子彈如同抓一把鐵蠶豆,沒啥區別。為什么不把子彈放在衣服口袋里呢?因為我們穿的是蒙古袍,甭管是布的還是皮的蒙古袍,根本就沒有口袋這么一說。那蒙古袍可不是旗袍,旗袍穿在身上講究腰身,要把身材的曲線勾勒出來,還要兩側開氣兒,膽子越大越開放那“氣兒”就開的越高,生怕別人不知道人除了長著小腿還有大腿。這跟日本的和服不太一樣,穿上和服不走路還好,一走路只見倆腳丫子緊捯飭,滿地的出溜。再者這旗袍是女人專屬,沒見過一大老爺們兒裹著旗袍招搖過市的。蒙古袍則不然,男女老幼一律蒙古袍,逢年過節喜慶日子那各種花色的蒙古袍讓你目不暇接,真是大飽眼福。(未完待續)</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冀州市| 大悟县| 太保市| 兴义市| 资溪县| 温宿县| 承德市| 仙桃市| 遵义市| 甘肃省| 柳林县| 浦城县| 信阳市| 防城港市| 宽城| 迁安市| 柳林县| 乳源| 哈巴河县| 朝阳区| 沧州市| 长武县| 西安市| 三穗县| 福海县| 泽普县| 武宣县| 新宁县| 广饶县| 青田县| 云龙县| 天峨县| 沙洋县| 马鞍山市| 临猗县| 壶关县| 叶城县| 得荣县| 庆云县|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