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225—20250310</p> <p class="ql-block"><b>與不同的人在一起的結果</b></p><p class="ql-block">人說:“ 同舒服的人在一起,是養生;同有趣的人在一起,是養心;同聰明的人在一起,是養腦;同三觀不同的人在一起,是慢性自殺。而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則是不停地給別人講道理。” 噢!這不是我正在做的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糧食</b></p><p class="ql-block">其實,人活在世上需要兩種糧食。一種是生存所需的糧食,如米面、魚肉,蔬果等;一種是精神所需的糧食,如書籍、藝術、音樂等。前者是必須,后者是可有可無。即使解決了溫飽問題,一些人仍把前者看得重要,而有些人則視后者為生命。把前者看重的人,在物質極大滿足后仍會感到空虛;而后者即便物質不那么充裕,仍能感覺活得豐腴、滿足。實物的東西僅可解決身體的保暖,而精神的東西會讓靈魂滿足。物質的東西會讓人顯得富貴,而精神的東西會讓人變得高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自我認同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歐文·亞隆說:“人永遠無法真正地從他人那里得到幫助,人必須要找出幫助自己的力量。我們的目標是認同自我,不是去找出方法來獲得他人的認同。” 并指出:“真正的力量源于自己內心的覺醒。” 我們要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恐懼和迷茫,不斷地探索、成長,直至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他人的認同或許能帶給我們短暫的安慰,但終究無法替代自我認同帶來的堅定與自信。</p> <p class="ql-block"><b>人生最好的貴人,是向陽而生又松弛有度的自己</b></p><p class="ql-block">令人清醒的一段話:“你活著的時候,沒有幾個人在觀看;你死了以后,也不會有幾個人記得你。親愛的,請相信我,除了生病以外,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價值觀帶給你的,而非真實存在。現在要在乎的無非三件事:你的錢,你的健康,還有你內心的平靜。不要相信壓力會轉化為動力,你的壓力只會轉化成病例。保持快樂的秘訣是無所謂,沒必要,不至于。內心一旦平靜,外界便鴉雀無聲。人生最好的貴人,就是向陽而生又松弛有度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人緣</b></p><p class="ql-block">一定要避免成為沒有價值的好人,雖然這種人往往看起來很有人緣。所謂的人緣,不過是別人不想做的事情推給他做,別人產生情緒垃圾時,把他當成傾瀉的垃圾桶。這種人看起來很受歡迎,實際上很卑微。請忘掉“人緣”二字,社交的本質是價值互換。若沒本事、沒資源,人緣就是個笑話。即便人緣再好,也會被人低看或蔑視。</p> <p class="ql-block"><b>慢慢地把自己活成想要的樣子</b></p><p class="ql-block">發現了沒有?這世上,美好的東西多是緩慢地出現和運動的。太陽一點點地升起,再一點點地落下;花兒一朵朵地綻放,再一瓣瓣地飄落;越慢結出的蔬果越是甜美;而那些急驟發生的自然現象,如暴風驟雨,火山噴發,洶涌海嘯,多會造成災難。所以別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做、慢慢地遇,慢慢地看世間的起落沉浮,慢慢地感受歲月靜好、花開花落,慢慢地把自己活成想要的樣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美是一種生活態度</b></p><p class="ql-block">毛姆曾說過:“美是一種無法控制的強烈感情,就像饑餓一樣。愛美不僅是單純的為了讓別人看起來賞心悅目,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生活態度。”長的漂亮是優勢,活的漂亮是本事。你的形象就是你的名片,它不僅展現你的修養,還時刻影響著你的聲譽、地位、人際境遇。要管理好自己的形象,當你的外表體面了,你的實力才有展露的余地。</p> <p class="ql-block"><b>自理與自立</b></p><p class="ql-block">這是兩個有不同內涵的概念。人們常把自理能力看作是自立,這是誤區。自理多指生活上能自我管理,包括洗衣、做飯,安排日常生活。自立則包含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經濟獨立,能夠養活自己,且可活得好。能自理的人,不一定能自立,如一些家庭主婦,很能生活自理,但無法生活自立。自立的人生活不一定能自理,但他完全可以通過請人來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而能自理的人卻無法在缺錢的情況下自立。若能自理又能自立,那便是完美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專注</b></p><p class="ql-block">我們很多事情做不好、做不精,多因專注度不夠。注意力不集中、渙散、有情緒,心不在焉,三心二意,馬馬虎虎都會影響做事的結果。而一心一意、別無旁顧、契而不舍地做事,必有好的結果呈現。優秀的工匠、藝術家和那些在某些方面有杰出表現的人都是專注大師。水滴石穿、鐵杵成針、繩鋸木斷,就是專注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不能倚老賣老</b></p><p class="ql-block">一段深刻的話:“人本質上只有經歷,沒有年紀。年紀只是一個虛無的時間概念,沒有任何價值。人生的本質意義是經歷、體驗和試錯,而這些都來自于認知、野心、勇氣和執行力。”不要倚老賣老,年齡只代表你的壽命,并不代表你的能力,更不代表你的價值。真正珍貴的是我們的經歷,那些歡笑、淚水、成功與挫折的經歷,還有在體驗與試錯中前行的經驗,這些才構成了我們生命中最為寶貴的東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窮人與富人的差異</b></p><p class="ql-block">窮人總是把很好的東西送人,還擔心別人瞧不起,看不上;而富人則是把不用的東西送給別人,還認為別人沒吃過,沒見過,沒用過。這個世界上只有傻大方和窮大方。窮人是小心翼翼地大方,而富人卻是大大方方地小氣。富人優先考慮的都是利益,而窮人優先考慮的多是感情和面子。做人無需要大方,因為你的感情和面子,在利益者面前一文不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情緒腦</b></p><p class="ql-block">有種腦叫情緒腦。情緒腦的人講情、重情,但思維和認知多還處在孩子“要”的巨嬰思維中,沒有建立起交換與需付費的思維,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換是情的關系。他們往往拿情和情緒價值進行社交,建立人際關系網,他們也這樣要求身邊的人。同樣,也在拿交情和情緒價值對外做篩選,換取相應的利益。同理,別人也可用交情和關系白白地利用他們。若遇到不講武德的人,就會被無情地收割。這也是那些重情義的人容易吸惡、被人利用和受傷害的深層原因。遇到芝麻點兒的事就想不通,覺得別人太自私,內耗自己的人,多半停留在這個緯度。這類人多是思想單純、精神脆弱的人。他們多半生活在社會底層,也總試圖靠情感維系關系的人。注:編輯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放下自我的執念</b></p><p class="ql-block">克里希那穆提說:我們通常是從“我”這個中心點出發去觀察世界。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察方式,限制了我們對事物的真正理解,因為它始終存在一個固定的中心點,充斥著先前的結論、記憶,以及“我必須”或“我不該”之類的評判。這就好比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看到的永遠是片面的、被過濾過的現實。真正的觀察是一種超越自我的體驗。它并非源于一個固定的“我”,而是一種全然的、開放的感知。試想一下,在經歷劇痛的時刻,你還能清晰地感覺到“我”的存在嗎?又或者,在極度喜悅的瞬間,“我”又在哪里呢?那些純粹的感受,是超越了自我中心局限的。這種無觀察者的狀態,不是刻意追求的結果,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顯現。它發生在你看清“成為”和“達成”本身的虛妄之后。一旦放下對結果的執著,對自我的執念,你就會發現,那無時間的、純粹的境界便會自然降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一代偉人</b></p><p class="ql-block">這是個人有上帝視角。他無私無畏,以一己之力改變歷史,改變一個民族命運的人。他氣貫長虹,改天換地,有敢把牛鬼蛇神拉下馬的萬丈氣概。注:討論毛澤東此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強者</b></p><p class="ql-block">“一些銷聲匿跡的人,多在打著這輩子最硬的仗。真正的救贖,并不是廝殺后的勝利,而是能在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內心的安寧。”真正的強者,不是在順境中高歌猛進,而是在苦難中逆流而上,同時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注:編輯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黑暗與痛苦</b></p><p class="ql-block">黑暗中是看不到色彩的,就像在痛苦中難有快樂一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看清本質</b></p><p class="ql-block">馬斯克說:“普通人的生活,都是主次顛倒的。日常第一準則是稀缺性價值,而不是勞苦功高;創業的第一要點是市場需求,而不是個人喜好;健康第一要素是生活好習慣,而不是保險有多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綜合素質,而不是分數和獎狀;養老的最佳保障是提前規劃,而不是依賴子女;學習的第一職責是不斷地實踐,而不是不停地考試;成長的最終原動力是反思和總結,而不是簡單的經歷和閱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養生的盡頭</b></p><p class="ql-block">養生的盡頭,就是情緒穩定,神清氣爽。養生并不是一味的講究吃什么,喝什么。其實,養生最終養的是人生格局,人文情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成熟的標志</b></p><p class="ql-block">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東西越來越多,而是能影響自己的東西越來越少。世間之事紛紛擾擾,你若什么都在意,只會把自己拖垮;你若什么都計較,只會把心累垮。生活要想過得從容不迫,要學得刪繁就簡。試著把人看輕,把事兒看淡。停止胡思亂想,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一切煩惱的來源,皆來自于你的糾結和內耗。別人沒了,就什么都沒了。往后余生,好好愛自己。注:編輯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空倉智慧</b></p><p class="ql-block">查理.芒格說:當你掌握了空倉的智慧,并且學會了耐心等待,只會在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才會果斷出手,即便錯過了某些看似誘人的行情也不會后悔,那么你就已經具備了以交易為生的能力。至少賺些解決溫飽的小錢已不再是問題,至于能否飛得更高,那就看個人的悟性和圈層了。幾十年的交易經驗告訴我,這種沉穩與淡定的心態是交易成功的關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欲望囚徒</b></p><p class="ql-block">叔本華說:“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欲望的囚徒。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試圖用健康,去換取其他身外之物。在這個無知戰勝靈魂的年代,幾乎所有人都搭上了欲望的列車,卻把心遺落在了站臺。”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富可敵國,卻56歲隕落。而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是一位天才的企業家,卻在38歲離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絞殺關系</b></p><p class="ql-block">令人大徹大悟的一段話:“能把你氣死的一定是你最親近的人。很多長惡性腫瘤的病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家里定有至少有一個不講道理的人。這種人尖酸刻薄、負面情緒爆棚,說話就像催命鬼。面對這樣打不得罵不得的家人,一肚子委屈只能默默地承受。想說出去又怕丟人現眼,重大慢性疾病多是這么被壓抑或氣出來的。”現實生活中那些得了各種重病的人,一般多會在得病前有過一段長時間的情緒低落、消極、壓抑,或殫精竭慮。其實,各種癌癥都與人的精神和生活狀態息息相關。在生態學中,有一種“絞殺現象”。通常是說,藤蔓纏繞大樹,一邊汲取大樹的養分,一邊搶奪大樹的陽光雨露。在藤蔓的絞殺下,既便是一顆碩大無比的樹,也會慢慢地耗盡能量,最終走向死亡。人際關系中也存在類似的“絞殺關系”,一對惡夫妻,便是典型。注:編輯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人生是活給自己的</b></p><p class="ql-block">《天道》中說:“活著活著就明白了,跟任何人較勁,都是在消耗自己。不要被負面的小事影響,該放過的就放過,該遠離的便遠離。保持生活的松弛感,真可帶走絕大部分的焦慮和內耗。人與人相處的原則是:我們不同,但都沒有錯。”路不通要學會轉彎 ,心不悅要學會看淡 。不被理解沒事,不被接納也沒事。你的人生是活給自己的,不需要多么的閃耀,能照亮自己就很好。注:編輯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經商的重要認知</b></p><p class="ql-block">利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商業模式。利他是高維的認知,錢不是賺來的,錢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之后,回饋給你的。你能創造多少價值,你就可擁有多少價值。因此,痛點就是機會,問題就是商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賺大錢是靠等待</b></p><p class="ql-block">芒格在去世前,用幾年時間反思這一生的操作,他發現90%都是多余的。他說:“其實,投資三兩個偉大公司,一輩子就足夠了。最好的投資是永遠不需要賣出的投資。”他還說:“手里捏著大把現金而保持觀望,是需要品性的。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機會。賺大錢不是靠買賣,是靠等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真正的教養</b></p><p class="ql-block">胡適說:“真正的教養,是把舒服讓給別人。”頂級的人格魅力,不是驚才絕艷,而是將心比心,處處讓人舒服的人品。正所謂“君子如玉”,讓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塊溫潤的美玉,使人感到溫暖、美好。《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人生最大的捷徑是打扮自己</b></p><p class="ql-block">醍醐灌頂的一段話:“人生最大的捷徑是打扮自己。言語壓君子,衣冠壓小人,先敬羅衣后敬人,先敬皮囊后敬魂。你的形象一定要走在能力前面,不然能力很容易被低估。人可以有霉運,但是絕不能有霉相。無論你處于人生巔峰,還是暫時的低谷,都不要放棄個人形象。”在這個看臉的時代,三觀跟著五官走,大多數人都不會越過五官,去了解你的三觀。畢竟,沒有義務必須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以貌取人看似是一種偏見,但第一印象確實能影響他人的判斷。無論我們認為以貌取人是多么膚淺和愚蠢的觀念,但人們多會根據你的衣著、服飾、發型、手勢、聲調、語言等自我表達方式來判斷你。注:編輯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物質貧窮只會摧毀身體,精神貧窮則會扭曲心靈</b></p><p class="ql-block">王德峰說:“真正的貧窮,不是沒房沒車,也不是窮困潦倒。而是臉上的膚淺無知,眼中的空洞無物,心靈的狹隘自私。物質的貧窮,能摧毀你一生的尊嚴,而精神的貧窮,能耗盡你幾世的輪回。物質貧窮只可會摧毀身體,精神貧窮則會扭曲心靈。”一針見血,振聾發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公平是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線</b></p><p class="ql-block">“社會變壞,是從好人掙不到錢開始的;好人變壞,是從好人得不到公平對待開始的;公平失衡,是從好人無獎、壞人無罰開始的。好人得不到公平對待,對壞人的容忍和縱容過多,就會導致好人失去信心,而壞人更加囂張。”也許,公平是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斷舍離</b></p><p class="ql-block">斷舍離的過程,就是凈化心靈、清理內心垃圾的過程。當你所依賴的物件越少,你的內心越清靜安定;心態越積極,對自己的生活也會越有掌控感;你的心力強大了,做事也會更有主見和耐心。無能為力之事,當斷;生命中無親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郁的執念,當離。真正厲害的人,人生都是極簡模式。極簡的欲望,極簡的人際關系,極簡的生活物件。全身心都回歸到了最淳樸、最簡單、最少念的生活模式。斷舍離是成年人的頂級自律。生活中帶給我們負面情緒的,多是些不重要的人與事。注:編輯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先人智慧</b></p><p class="ql-block">古人云:“天道忌盈,人道忌全;陰陽相生,福禍相依;守缺抱樸,方得始終。”佛家謂“漏盡通”,道家言“抱殘守缺”,儒家倡“中庸之道”,皆在點醒世人:滿招損,謙受益;過剛易折,過慧易夭。《周易·系辭》所示:“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此乃天地恒常之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古人明智</b></p><p class="ql-block">《易經》明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富貴如盛夏牡丹,雖艷極一時,終將凋零;清貧似深谷幽蘭,雖寂寞數載,自得芬芳。昔年,張良棄萬戶侯,保得全身;韓信貪齊王印,終赴云夢。此間得失,豈是肉眼凡胎所能參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今日之西方</b></p><p class="ql-block">過去西方用武力征服世界,現代西方想用科技征服地球,這也是他們抱團制裁后來者的深層原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臆想一直當地球的霸主。雖口口聲聲喊著“自由、民主、人權”,卻在無德地剝奪其他國家、族群的生存與發展權。注:討論西方其實是異化了的封建君主社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貧窮的根源</b></p><p class="ql-block">馬斯克說:“大部分窮人碰不到貴人,不是因為沒錢,而是他們故意矜持不肯談利益交換。窮人口口聲聲談善良、談道德,卻死活躲著談錢和交易。”富裕者與精英深諳一切皆交易,而貧窮和底層的人卻深被仁義道德深度束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生存之道</b></p><p class="ql-block">劉震云最精辟的一句話:“你顯露美貌,就會有好色之人算計你。你顯露財富,就會有貪財之人陷害你。你顯露真心,就會有邪惡之人踐踏你。”北宋宰相晏殊說,安身立命要謹遵這16字:藏鋒、隱智、戒欲、省身、求實、慎言、節情、向善。藏鋒則無敵,隱智則保身。省身則自知,戒欲則無縛。求實則無虛,慎言則無禍,節情則簡樸,向善則得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人生如棋,落子無悔</b></p><p class="ql-block">不要批判以前的自己,當時一個人站在霧里很迷茫。人生如棋,落子無悔。接受每個階段的自己,千萬不要讓煩惱和焦慮毀了對生活的熱情。其實,也沒什么好后悔的。很多事情假如重來一次,按當時的心智和閱歷,大概率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所以,不要去美化未選擇的路,要相信自己腳下的這條路,才是最好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力量、實力與價值</b></p><p class="ql-block">李敖說:“一個人在社會上,禮貌沒用,謙遜也沒用。古道熱腸沒用,忠厚老實沒用,再守規矩也沒有用。除非你有權勢,變得有地位了,有影響力了,有名望、有資源、有話語權了,有極具威懾力了。什么克制,什么隱忍,什么委曲求全,什么體諒,都無法換來別人的尊重。”人與人之間,真正比拼的是力量,真正博弈的是實力,真正耀眼的是價值。在人與人交往中,如果你無法給別人輸送他們想要的價值,你的客氣、善良、隱忍、原諒,忠厚老實,古道熱腸,多是零價值。人們既不在意,也不會贊賞,更無法獲得回報。注:編輯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創業可改變命運</b></p><p class="ql-block">巴菲特說:“停止打工,哪怕三年沒有收入,每個月幾千塊錢的死工資,就買斷了你的所有的時間和夢想,不可悲嗎?打工是發不了財的,能創業盡量創業。當你一天賺幾千甚至幾萬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了,通過勤勞根本就發不了財,它只能解決你的溫飽問題。財富是對認知的補償,而不是對勤奮的獎賞。”如果你有追求和夢想,這是你改變命運的最好建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一些圖片來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州市|
南陵县|
民权县|
孟州市|
安庆市|
襄城县|
丽江市|
钟祥市|
新和县|
宁陕县|
文水县|
津市市|
延安市|
松阳县|
监利县|
天津市|
含山县|
平远县|
隆子县|
武强县|
淮安市|
西华县|
盐津县|
揭阳市|
探索|
朝阳县|
茌平县|
陇川县|
北川|
弥渡县|
乐亭县|
黑河市|
溧阳市|
科技|
阿克|
霍州市|
铁岭县|
礼泉县|
乃东县|
台江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