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照片上,字跡有點模糊。近百年了,能保存下來,實屬不易。我仔細看了看,還能看清:“昨日捉到張輝贊”。</p> <p class="ql-block">寫這些字的時候,毛澤東主席也在這個地方。他老人家知道后萬分高興,寫下了著名的詩篇:</p><p class="ql-block">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p><p class="ql-block">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p> <p class="ql-block">這是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小布鎮。</p><p class="ql-block">小布鎮景區?內有18處紅色舊址。為了更清楚地了解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當年卓越的戰斗歷程,今天我們專程來到了這里。</p> <p class="ql-block">小布鎮是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政治、軍事指揮中心。中共蘇區中央局、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部無線電偵察臺在小布鎮成立。</p> <p class="ql-block">龔氏宗祠內,有毛澤東同志舊居。</p> <p class="ql-block">墻上還有不少當年留下來的字跡。</p> <p class="ql-block">1931年1月15日,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中共蘇區中央局在江西寧都小布赤坎龔氏宗祠成立,與此同時成立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這兩個機構是全國蘇維埃區域黨和紅軍的最高領導機構,遵照黨中央確定的,它執行“管轄全國蘇維埃區域內黨的工作”和“統一全國紅軍指揮”的任務,為加強各蘇區黨與蘇維埃政權、革命武裝、群眾團體建設,解決農民土地所有權問題,組織動員蘇區軍民開展反“圍剿”戰爭,勝利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努力向外擴展蘇區,大力開展蘇區各項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篇章。</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主席在此歸納總結了游擊戰爭的“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p> <p class="ql-block">1930年12月30日,紅軍在殲滅國民黨軍張輝瓚十八師的戰斗中,繳獲一部電臺,其中發信部分被毀,收信部分完好,史稱“半部電臺”。</p> <p class="ql-block">1931年1月6日,我軍開始偵聽國民黨軍電臺通話和中央社新聞。</p> <p class="ql-block">這開啟了我軍技偵情報工作的先河,在我黨我軍的情報工作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這一天也被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技術偵察情報工作的創建日。</p> <p class="ql-block">誓師廣場</p><p class="ql-block">1930年12月25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在此召開了第一次“反圍剿”誓師大會。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蘇區軍民1萬多人到會。</p><p class="ql-block">在廣場上,我還讀到了《李賜凡烈士家書》。</p> <p class="ql-block">1931年8月下旬,李賜凡烈士率部隨紅一方面軍主力在興國楓邊、白石、城岡地區休整時,因思念雙親,曾修家書一封。信中寫道:“賜凡我現在是舍下了小家,為的是國家,走的是正路,志在為勞苦大眾打天下,改變豺狼擋道、貧者受欺的狀況。待黑暗統治潰滅之日,吾當返回故里,或從教或務農以報鄉土父老養育之恩。縱然賜凡不日僵臥沙場,吾九泉之下當含笑耳……”</p> <p class="ql-block">短短數語,充分體現了他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重溫小布鎮紅色革命的故事,使我們對革命先烈更加崇敬。</p><p class="ql-block">韓連緒感悟到,先烈們用熱血和生命,為我們打下了江山、鋪就了我們的道路,才有了現在我們和子孫們的幸福生活。學習他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使我們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愈發深沉和熾熱。我們應該教育子孫后代,努力將理想信念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積極貢獻社會。</p> <p class="ql-block">韓連緒</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0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丽江市|
扬州市|
东莞市|
周口市|
清徐县|
明星|
锦屏县|
竹溪县|
柏乡县|
东兴市|
淳化县|
巴楚县|
丹东市|
都兰县|
腾冲县|
沧源|
炉霍县|
五台县|
井研县|
无为县|
来宾市|
佛学|
句容市|
民县|
镇原县|
伊宁市|
乌兰浩特市|
黄骅市|
寻乌县|
黄骅市|
静海县|
广灵县|
房产|
且末县|
图木舒克市|
开鲁县|
忻州市|
凉山|
澄城县|
潼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