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張建東</p><p class="ql-block">圖片:AI繪圖</p><p class="ql-block"> 晨光穿過紗簾,廚房飄來陣陣醇厚的香氣。妻子正在灶臺前熬煮茶葉蛋,褐色的湯汁在鑄鐵鍋里咕嘟作響。這熟悉的味道突然撬開記憶的鎖扣,將我帶回三十多年前那個被“茶葉蛋之謎”縈繞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在黃土高原的褶皺深處,我的童年是卷邊泛黃的課本,是貨架上蒙著細塵的煤油燈芯。小賣部斑駁的木架上,鹽粒與鉛筆、還有用于訂作業本的大白紙安靜陳列,連水果硬糖都像稀世珍寶般鎖在玻璃罐里。村里的麥浪、場院的草垛、父親趕牛犁地的吆喝聲,構成了我們認知世界的全部經緯。父親算是一個文化人,喜歡讀書,省吃儉用買回來的書便成了我眺望山外的萬花筒。因此,世界在我幼小的心靈里也比其他孩子更加色彩斑斕一些。</p> <p class="ql-block"> 父親買回來的小學生作文選中提到的“茶葉蛋”三個字如天外密碼,在我貧瘠的想象里生根發芽。那些關于銅鍋熱氣、硬幣叮當的描寫,在西北旱塬少年的腦海中發酵出奇幻的圖景:許是曬干的茶葉蜷成團子,裹著赭石色的泥殼,像山間野果般滾燙燙地躺在竹筐里,但為何城里孩子會癡迷于這般“土疙瘩”?這困惑如同旱塬上的芨芨草,在干裂的思維縫隙里倔強生長。</p> <p class="ql-block"> 十七歲的秋晨,當我攥著錄取通知書第一次踏入縣城,早點攤旁褪色的紙板上“茶葉蛋”三個字突然撞入眼簾。伴著因激動而緊張的近乎顫抖的心跳,湊近那口霧氣氤氳的鋁鍋——深琥珀色的鹵湯中,裂紋蛛網般爬滿蛋殼,八角與桂皮在晨光里舒展身姿,茶香裹著醬香織成溫柔的網。原來所謂“茶葉蛋”,竟是讓最平凡的雞蛋與時光共舞的魔法。</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忽然讀懂作文里那些雀躍的身影。他們追逐的不僅是味覺的歡愉,更是市井煙火中傳承的生活美學。攥著僅有的學費,最終沒有舍得去買,只能讓這誘人視覺和嗅覺在大腦中虛幻成沁人心脾的味覺來解除十多年前那個依偎在草垛旁捧著作文選抬頭冥想少年的“茶葉蛋之謎”——貧窮教會我們的,是把渴望釀成記憶的陳醋。就像母親總把雞蛋攢進柳條筐,趕集時換成鹽巴與布匹;就像父親寧愿就著咸菜喝粥,也要讓書頁的油墨香飄進土坯房。</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孩子,早已習慣便利店24小時恒溫鍋里唾手可得的溫暖。這枚穿越千年的茶葉蛋,從貴胄席間的珍饈,到街頭巷尾的平民美食,再到現代商業社會的標準化商品,恰似一面棱鏡,折射著中國從溫飽到小康的滄桑巨變。</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少年不再需要對著文字憑空想象,但他們肩負著更重要的使命:在唾手可得的知識海洋里,打撈文明的珍珠;在瞬息萬變的技術浪潮中,守護傳統的根系。就像茶葉蛋的裂紋既是缺憾也是美學的入口,這個時代的孩子們,既要用科技打開未來,也要以人文滋養靈魂。</p> <p class="ql-block"> 那個曾在草垛上對空猜謎的西北少年不曾想到,三十多年后,他能用鍵盤敲下這段跨越時空的對話。從“茶葉團子”的天真誤解,到讀懂一枚茶葉蛋背后的文明密碼,這條路,中國走了兩千年;這條路,我們每個人仍在接力前行。愿所有孩子都能珍惜此刻窗明幾凈的學堂,因為你們筆尖流淌的每個字,都可能成為未來某個孩子眼中的星辰大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涞源县|
株洲县|
石河子市|
河北区|
和平县|
曲松县|
黑龙江省|
商水县|
安阳县|
新昌县|
成安县|
红河县|
阳西县|
广河县|
灵璧县|
铜陵市|
芷江|
资溪县|
昂仁县|
信丰县|
荔波县|
台中市|
时尚|
兰坪|
苏尼特右旗|
克东县|
内江市|
合作市|
乐山市|
揭东县|
清流县|
洪泽县|
桂阳县|
喀喇沁旗|
分宜县|
卢湾区|
额尔古纳市|
乾安县|
玉田县|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