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愛,也許是生命中永恒的本能。植物界的愛我們感受的不多,只知道當你對它傾注愛心時,輕輕撫摸它,甚至和它說說話,給它放送輕松美妙的音樂,它們會長的茂盛,枝葉向著音樂的方向傾斜,結的果實又大又多。相反如果你播放噪聲很大的現代樂,它們會扭過身去,甚至會枯萎。你可能說這是胡扯,不過這是有實驗證據的,這能不能說明植物也懂得愛呢?說不清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動物之間的愛,這是我們人類有目共睹的,異性之間的求偶或是舞之,賣弄身段,炫酷舞姿,或是展示自己的雄壯,顯示威武。至于動物的母愛,更是令我們瞠目結舌。一只老母雞,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竟敢和老鷹搏斗,和毒蛇糾纏,哪怕獻出生命也在所不辭。這一點和我們人類是相同的,俗話說為妻則柔,為母則剛,就是這個道理。可以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恒的、永不枯竭的。哪怕你活到80歲,如果父母還健在,他們還把你當作孩子看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兒子帶有些癡呆的父親去飯店吃餃子,突然父親把餃子往兜里裝,兒子問你要干什么?父親回答:我兒子就愛吃餃子,我帶回去給他吃。兒子聽了老父親的話,淚如雨下,這就是父親的愛,已經有些癡呆了,仍然沒有忘記兒子愛吃餃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記得看過一個短篇小說,講述的是孩子們都知道母親從來不吃肉,可是母親臨終前唯一的要求是希望吃一碗紅燒肉。當紅燒肉端來時,母親一掃而光,最后含著微笑著離開了這個世界。看到這一切,兒女們捶胸頓足地嚎啕大哭:母親不是不吃肉,她是為了我們多吃肉,才說自己不吃肉的,我們怎么這么傻呀!雖然是小說,我卻認為這反映了生活中的現實。生活不富裕的年代,肉是憑票供應的,每人每月只有三兩或半斤肉。父母舍不得吃肉,在孩子面前說自己不吃肉,也許孩子們小就信以為真了。父母為了兒女可以舍得一切,甚至生命。暴走媽媽就是鮮活的例證,為了救兒子一命,暴走幾個月,減掉脂肪肝,急切地為兒子進行肝移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誰能衡量出父母的愛有多重?有多深?可是我們對父母的愛有多少呢?看過這么一篇文章,兒子推著老父親外出曬太陽。兒子坐在長椅上玩手機,父親問:樹上那是什么?兒子看了一眼說,是麻雀。一會兒父親又問:那叫的是什么?兒子有些不耐煩,邊看手機邊說:是麻雀!隔了一會,老人又問:又飛來一只,它們叫什么?兒子大聲呵斥道:你有完沒完了,是麻雀!麻雀!麻雀!老人沒再吱聲,隔了好久才自言自語膽怯地說:才問了三遍你就煩了,小時候就在這,你連問我30多遍,你都忘了。兒子放下手機,羞愧地低下頭,流下了淚水。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大海,而我們回報父母的愛充其量是小溪,有的時候還會斷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間的愛是多種多樣的,有血緣的愛,也有無血緣的愛。有兄弟姐妹的愛,有朋友的愛,也有人和物的愛。有刻骨銘心的愛,也有過眼煙云的愛。最長久、最復雜、最痛徹心扉的愛是情愛,是夫妻之愛。應該說動物界都有著愛的情感,都有愛和被愛的需要。小到小狗小貓,大到野狼雄獅,你從小救助了它,撫養了它。它對你產生了感情,認準了你是它的恩人,是它的朋友。雖然回歸了自然,但是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它們往往以命相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這么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例,一支駐扎在邊防林區的連隊,每天在邊防線上巡邏。有一天在巡邏途中,戰士們撿回一只小狼崽,很小很小,剛睜開眼睛,毛茸茸的,很可愛。戰士們給它起個名子叫小黑,想辦法喂它奶粉,米飯,漸漸的小黒會和戰士們逗著玩,跟著戰士們跑跳。戰士們巡邏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逗逗小黑。你喂一塊肉,他喂一塊饅頭,不知不覺中小黑長高了,連領導決定把小黑放回山林,戰士們盡管不舍,但是大家都知道,小黑不屬于營房,它的家在山林。放歸的那天,戰士們這個摸摸小黑的頭,那個拍拍小黑的身,有的還留下了眼淚。小黑像知道什么似的,挨個嗅嗅戰士們的氣味,邊走邊回頭張望。在大家都平靜下來的日子里,忽隱忽現地,時而能看到一大一小兩只黑狼在營區附近游動。一天夜里突然豬圈里傳來打斗撕咬聲,站崗戰士用手電一照,發現一大一小兩只黑狼和一只灰狼在撕咬,大灰狼已經皮開肉綻,夾著尾巴逃竄了。原來正是小黑母子在默默守護著戰士們的安全,發現大灰狼來偷咬戰士們喂養的豬,便和同類展開了搏斗。小黑還沒忘記圍著營房轉了一圈,又來到戰士的腳下嗅了嗅氣味。那抬起頭的目光是不是在說,你們喂養了我,我一定要報答你們。這段人和狼之間的愛及報恩之情,是不是讓我們都汗顏呢?看看電視上聽到召喚奔馳而來的猛獸,抱著恩人又是蹭頭,又是舔手,甚至貼貼臉。那親密勁讓人動容,這是它們內心無以言表的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嬰兒一出生就希望得到愛撫,小孫子小時候一醒來就舞動著小手哇哇大哭,我把臉輕輕貼到他的小臉上,他感受到有人在身邊,有人在愛他,便有了安全感,手也不再亂舞,不哭鬧了。更有意思的是孫子3歲多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然說:缺少母愛啊,我一愣,問為什么?他說到小姨家,媽媽親小妹兩下,就親我一下。我笑了,告訴他媽媽不常看到小姨家小妹,多親兩下是應該的,媽媽每天都會親你,少親一下又有什么關系,這不是缺少母愛。他卻反駁我,那我也要媽媽親我兩下。現在一想起這事,我就忍不住笑。由此可見,孩子特別在意父母的愛,有愛的滋潤才能健康成長。大人孩子都缺不了愛和被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愛是純潔的、無私的。可是在這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時代,愛也會被污染,沾上銅臭氣。子女照顧失能的老人,要看錢多少;女孩出嫁要看彩禮多少;交朋處友要看財力大小。為了遺產一奶同胞可以反目成仇;為了經濟利益多年好友可以形同陌路;為了錢財可以嫁給黃世仁;甚至父母對有錢無錢的兒女,態度也會不同。太可怕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沒有愛的夫妻似煉獄般的煎熬;沒有愛的家庭像走進古墓;沒有愛的人生是行尸走肉。愛是本能的呈現,只是愛的選擇會有所不同,所謂“魚找魚,蝦找蝦,王八找個鱉親家”。就是不同人的不同選擇。選對了人幸福一生,選錯了人痛苦無邊。愛是本能,當人際間缺少愛時,對寵物的愛就填補了空缺。愛不是泛愛,不是濫愛,濫愛的人最終將失去愛和被愛。愛是純粹的、神圣的,愛是有溫度、有色彩的,愛不是等價交換。愛就是愛了,不需要回報。要是講回報,父母就不該愛我們。《哪吒》2中殷夫人最后抱著哪吒說:“不管你是仙是魔,你就是我的兒,我只希望你能好好活著。”偉大的母愛,讓多少人淚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坊間常有人說,爺爺疼孫子也是白疼,一點光也沾不上。我卻不贊同此話。隔代親是人間常情,這也許是因為當爸爸時,正是人生打拼的關鍵時期,壓力山大,沒有太多精力疼孩子。老了閑暇后,注意力中心自覺不自覺就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時的孩子就是孫子輩了。當然格外上心,格外疼愛,倍加嬌慣。除此以外,我還認為上了年紀,人的生理心理也會發生許多變化,脾氣暴燥的也綿軟了不少,好像滋生了某種喜歡孩子的物質,我不是搞生物的,講不清這種物質是什么,但我相信是存在的。每個老年人無一例外地都想早一點抱孫子、親孫子。所以就會衍生出催婚催生的社會現象。愛孫子,想孫子成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我就有這種體會,有什么好東西,孫子吃了用了比自己享受了還要高興,什么東西孫子沒吃到,我會很難受的。這就是老一輩的愛,如果以沾上光為前提去愛孫子,那愛就變味了。等他們長大有能力時,或許我們已經不在了,即使還在,孝敬父母是他們的義務,我們為什么要沾他們的光?愛他們就真情的愛吧,況且他們也愛我們,使我們享受了天倫之樂。只是別嬌慣過頭,變成溺愛就走到事情的反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哲學上講,愛和恨是對立統一的,夫妻之間有時愛有多深,恨就有多烈,從愛的死去活來,到至對方于死地的案例也不少,千萬別走極端。愛和恨好像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愛的盡頭就是恨,你同意我的觀點嗎?總之愛有些說不清道不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3月9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城县|
寿宁县|
云梦县|
太白县|
永城市|
宁晋县|
阿瓦提县|
桃园县|
勃利县|
盐山县|
托克逊县|
荣昌县|
宝丰县|
阿拉善右旗|
大足县|
嘉峪关市|
灯塔市|
成都市|
自治县|
万荣县|
裕民县|
偃师市|
神木县|
儋州市|
广州市|
图木舒克市|
桓仁|
三穗县|
武隆县|
富裕县|
多伦县|
商都县|
科技|
合川市|
汽车|
桂东县|
台中县|
阳高县|
新竹县|
金寨县|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