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2025.02.20,我們老兩口由汕頭來到了潮州,在潮州我們首先游覽了中國四大名橋之一廣濟橋和潮州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一、潮州廣濟橋</b></p><p class="ql-block"> 潮州廣濟橋,又名湘子橋,位于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環城東路,橫跨韓江,連接東西兩岸。廣濟橋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歷時57年建成,是中國橋梁史上的杰作之一。</p><p class="ql-block"> 最初,廣濟橋的前身是浮橋,由86艘船組成,名為康濟橋。后來經過多次改建和擴建,最終形成了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的獨特結構,梁橋由橋墩、石梁和橋亭三部分。廣濟橋不僅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也是中國四大名橋之一。</p><p class="ql-block"> 廣濟橋全長518米,東側廊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臺一座,橋孔12個;西側廊橋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石梁寬5米。其獨特之處在于中央的浮橋部分,浮橋長97.3米,由18只木船橫向并排相連,構成啟閉式結構,既能靈活開啟,又能在必要時連接成一體。這種設計使得廣濟橋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展現了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p> <p class="ql-block"><b> 廣濟橋西端入口。</b></p> <p class="ql-block"><b> 廣濟橋全景圖。</b></p><p class="ql-block"> 圖上清晰可見梁橋和浮橋,梁橋的橋墩、石梁和橋亭。</p> <p class="ql-block"><b> 廣濟橋西段的梁橋。</b></p> <p class="ql-block"><b> 廣濟橋東段的起點。</b></p> <p class="ql-block"><b> 廣濟橋東段的橋亭</b></p><p class="ql-block"> 廣濟橋的橋亭分為殿式閣和雜式亭臺兩大類。共有30個橋亭,其中12個為殿式閣,18個為雜式亭臺。這些橋亭都建在橋墩上,采用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形態多樣,空間大小不一。殿式閣橫跨橋面,屋頂形式包括歇山、硬山和懸山等,顯得規矩平穩威嚴;而雜式亭臺則依地勢而立,屋頂形式多樣,有圓形、三角形、四角形、扇面等。橋亭的基本形式通常是一殿配二亭,縱向排列在大橋中軸線上。</p><p class="ql-block"> 此外,廣濟橋的橋亭上還懸掛著匾額和楹聯,增添了文化氣息。殿式閣的匾黑底金字,亭臺的匾黛字黑底,這些匾額和楹聯不僅裝飾了橋亭,也反映了當時的文化和藝術水平。</p> <p class="ql-block"><b> 殿式閣橋亭</b></p><p class="ql-block"> 殿式閣橫跨橋面,屋頂形式包括歇山、硬山和懸山等,顯得規矩平穩威嚴。其匾額為黑色金字。</p><p class="ql-block"> 殿式閣全橋共有12座。</p> <p class="ql-block"><b> 殿式閣匾額</b></p><p class="ql-block"> 殿式閣的匾額為黑底金字。內容、字體等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b> 雜式亭臺</b></p><p class="ql-block"> 雜式亭臺則依地勢而立,屋頂形式多樣,有圓形、三角形、四角形、扇面等。橋亭的基本形式通常是一殿配二亭,縱向排列在大橋中軸線上。亭臺的匾額一般為黛字黑底。</p><p class="ql-block"> 全橋共有雜式亭臺18座。</p> <p class="ql-block"><b> 亭臺匾額</b></p><p class="ql-block"> 亭臺的匾額為黛(青黑色)字黑底。其內容、字體等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 亭臺屋頂形式是多樣的。</p> <p class="ql-block"><b> 中間浮橋</b></p><p class="ql-block"> 浮橋長97.3米,由18只木船橫向并排相連,構成啟閉式結構,既能靈活開啟,又能在必要時連接成一體。</p> <p class="ql-block"><b> 廣濟橋西段的橋亭</b></p><p class="ql-block"> 以下橋亭按順序拍照,可以明顯看出橋亭的基本形式通常是一殿配二亭。</p><p class="ql-block"> 殿式閣。</p> <p class="ql-block"> 雜式亭。</p> <p class="ql-block"> 在古老著名的廣濟橋和老伴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廣濟橋全景視頻。</p> <p class="ql-block"><b> 夜觀廣濟橋(西段)</b></p><p class="ql-block"> 夜燈點亮,廣濟橋很美。</p> <p class="ql-block"><b> 廣濟橋西段起點</b></p> <p class="ql-block"> 晚上廣濟橋中段浮橋撤走,行人禁止通行,以便行船通行。</p> <p class="ql-block"> 廣濟橋夜景視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二、潮州古城</b></p><p class="ql-block"> 潮州又稱“鳳城”,位于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采用潮州古城的“外曲內方,四橫三縱”的歷史空間格局。古城始建于東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城內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歷史遺跡,這些古建筑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還體現了古代潮州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能。</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州古城墻</b></p><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墻最初是夯土城墻,宋代開始以陶磚易土。至南宋形成長約5.3千米的城,城門有11個之多。明代以石筑城,清代又加以修筑。直至民國初期,因拆城墻修馬路及其他市政設施,只保留下濱江一面長2100余米的城墻以作防洪之用,古城墻變成了擋水堤。 </p><p class="ql-block"> 古城現有四個城門,即上水門、竹木門、廣濟門和下水門。廣濟門位于古城東側,是城門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俗稱東門樓,始建于1370年。下水門位于廣濟門南側。</p> <p class="ql-block"><b> 潮州古城墻</b></p><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墻最初是夯土城墻,宋代開始以陶磚易土。至南宋形成長約5.3千米的城,城門有11個之多。明代以石筑城,清代又加以修筑。直至民國初期,因拆城墻修馬路及其他市政設施,只保留下濱江一面長2100余米的城墻以作防洪之用,古城墻變成了擋水堤。 </p><p class="ql-block"> 古城現有四個城門,即上水門、竹木門、廣濟門和下水門。廣濟門位于古城東側,是城門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俗稱東門樓,始建于1370年。</p><p class="ql-block"><b> 古城上水門</b></p> <p class="ql-block"><b> 古城竹木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廣濟門城樓</b></p><p class="ql-block"> 廣濟門城樓俗稱東門樓,位于潮州市湘橋區東門街,正對廣濟橋,是潮州古城七城門樓之首。具有600多年歷史,樓分三層,面寬五間,下涵拱門以通內外。城樓仿宮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頂,配以玻璃瓦紅彤壁,朱柱格子窗,畫棟雕梁,顯得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b> 古城下水門</b></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古城下水門登上古城墻,沿古城墻走到廣濟門城樓。</p> <p class="ql-block"> 從下水門城墻上遠觀廣濟門城樓。</p> <p class="ql-block"> 在廣濟門古城墻上和老伴合張影留念(背景即廣濟門城樓)。</p> <p class="ql-block"> 在廣濟門我們登上城樓游覽樓內潮州精美的木雕、金漆畫等藝術品,大飽眼福。</p> <p class="ql-block"> 登上廣濟門城樓俯瞰廣濟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夜游潮州古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廣濟門城樓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 龍園。</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下水門。</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宮。</p> <p class="ql-block"><b> 潮州古城牌坊街</b></p><p class="ql-block"> 作為古城中軸線的“官街”,即后來的大街,現在的太平路,也就是現在的“牌坊街”。</p><p class="ql-block"> 史書中記載昔日潮州府古牌坊共有570座,至多3.3千米的府城范圍內有103座,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建有牌坊29座。昔日長僅1.6千米的太平路上,有過43座牌坊,平均每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很能顯示當時的歷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b> 開元寺。</b></p> <p class="ql-block"> 在這段牌坊街古牌坊很多,一眼望去可看到很多座石牌坊。每座牌坊上的題字都不一樣,如榜眼、秋臺、四世大夫、雨京科道、金榜聯芳等等。6</p> <p class="ql-block"> 在潮州天后宮和一些老字號門店等處都有燒香磕頭的,香火旺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成市|
綦江县|
麻城市|
库伦旗|
贵州省|
荣昌县|
新津县|
彭水|
中方县|
七台河市|
青河县|
石楼县|
宜黄县|
彭水|
武乡县|
綦江县|
莒南县|
金华市|
开封市|
崇阳县|
新泰市|
泰安市|
安国市|
孝义市|
榆社县|
新闻|
寻甸|
前郭尔|
泗洪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南汇区|
金山区|
西畴县|
西昌市|
湘潭县|
玉山县|
扎赉特旗|
柳河县|
兴仁县|
沁阳市|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