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上從基地出發坐6路公交車到和順古鎮游覽。</p> <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位于云南省騰沖西南4公里處,古名“陽溫墩”,后改名“河順”,再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今名。 和順古鎮位列“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是著名的僑鄉。</p> <p class="ql-block">景區的大門上的和順順和怎么讀都是很好的寓意:風調雨順,生活和美。</p> <p class="ql-block">剛進大門的右邊一個大院子上面寫著和順人家。其前身是騰沖近現代史上著名巨商、香港富滇銀行創辦人張木欣的私家藏書樓,是一幢有著百年歷史的四合五天井、走馬串角樓式古宅,文化氣息濃郁。</p> <p class="ql-block">院里花樹繁茂。醒目地寫著和順兩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庭院內小橋流水,花木扶疏,環境清幽。</p> <p class="ql-block">走過房間廊道上向周圍望去,金燦燦的油菜花讓人感受到勃勃生機的春天魅力。</p> <p class="ql-block">和順圖書館是中國建立最早、規模較大的鄉村圖書館,其前身是清末進步文化團體咸新社和“五四運動”前后組織的閱書報社。</p> <p class="ql-block">1928年,閱書報社擴大成圖書館,定名“和順圖書館”,1938年新館落成,1980年被納入國家公共圖書館建制。</p> <p class="ql-block">全館占地面積5777平方米,由大門、中門、花園、館舍主樓、藏書樓等組成,是一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大門為清光緒年間所建漢景殿的牌樓式大門,門額懸和順清代舉人張礪書“和順圖書館”匾額;中門為西式造型的平頂拱形,門額懸胡適先生題書館名。</p> <p class="ql-block">館內藏書13萬余冊,其中珍本及古籍文獻有1萬多冊,分設古籍、民國、現代三個書庫,涵蓋文學、歷史、哲學、科學等多個領域,有百衲本《廿四史》《武英殿聚珍全叢》《云南通志》等珍貴古今大型圖書。</p> <p class="ql-block">走出圖書館我們沿著開滿鮮花的河邊小路繼續前行。</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游船碼頭。</p> <p class="ql-block">河水清清,水邊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鴨鳴鷺飛,游船蕩悠悠穿行在水中。</p> <p class="ql-block">小鎮里的洗衣亭。</p><p class="ql-block">光緒年間,從緬甸經商歸來的寸位中先生,看到妻子和鄰居們在烈日下河邊洗衣,十分心疼,便花重金在尹家巷河邊建造了第一座洗衣亭。此后,和順人紛紛效仿,三兩相邀湊份,備料請工,沿小河陸續修建了9座形態各異的洗衣亭。</p> <p class="ql-block">洗衣亭飛角翎脊,四面透風,古色古香。亭上有飛檐式的青瓦頂,寬大的亭蓋被幾根巨大的楸木梁柱撐著,形成了獨特的建筑風格。亭子中間用石條砌成井字形方格,將河水隔成幾個區域,便于人們淘米、洗菜、洗衣,有的旁邊還設有木凳供人歇坐。</p> <p class="ql-block">我們又走進一座古老的院子。馬幫館。</p> <p class="ql-block">這里曾是馬幫停歇的地方。在這里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詔文化、邊地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形成獨特的僑鄉文化和馬幫文化。</p> <p class="ql-block">600多年前,藍玉、沐英帶來的將士在此屯田戍邊,此后歷經發展,在明代中期和順人就開始走夷方做貿易,延續500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馬幫人們烤火取暖的炭火灶。</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馬幫前人雕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總兵府。總兵府的主人張松林(1838-1918),江蘇淮安府清河縣人,咸豐八年從軍,轉戰數省,光緒九年、十五年兩任騰越鎮總兵官,官拜從一品。該府建于清代光緒年間,原坐落于騰沖城內,2006年被原樣搬遷到和順小巷。</p> <p class="ql-block">大門上有和真人一般大小的彩繪門神,老宅中有紋路畢露的楸木柱梁、雕花門窗,庭院中還有“昔時鼎食公侯第,今日尋常百姓家”的對聯。</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讓人們見證了張松林的軍事生涯以及騰沖的歷史變遷,反映了當時西南邊陲的政治、軍事和社會狀況,承載著無數的榮耀與記憶。</p> <p class="ql-block">房子里的椅子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木雕、彩繪等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是研究古代建筑藝術和裝飾藝術的重要實例。</p> <p class="ql-block">我們繼續前行。</p> <p class="ql-block">野鴨湖位于騰沖市和順古鎮水碓村62號,是一個人工湖。它三面環山,周邊綠植茂盛,湖堤上生長著很多古榕樹。</p> <p class="ql-block">這里生態優良,因常有野鴨等水禽棲息而得名,也是白鷺等鳥類的棲息地。盛夏時,碧水煙雨中荷葉田田,鷺影翩翩;湖東岸民居建筑鱗次櫛比,與湖水倒影交相輝映。</p> <p class="ql-block">野鴨湖不僅是和順古鎮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承載著當地的文化與歷史,是和順和諧生態的真實寫照,也體現了和順人保護生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傳統精神。</p> <p class="ql-block">元龍閣原為觀音殿,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在殿前興建樓閣,后經歷年修葺,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道觀,前有龍潭,后有古樹。</p> <p class="ql-block">從水邊我們拾級而上。</p> <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建于1920年,歷時6年竣工,占地4000多平方米,是和順古鎮規模較大、建蓋最晚的宗祠。它位于水碓村與劉氏宗祠之間,背枕山坡,面向來鳳山,依山勢而建,地勢高峻,視野開闊。</p> <p class="ql-block">宗祠由正殿、兩廂樓、二門、前天井、大門及兩月宮門組成,從大路起步直達殿堂有九重臺基,石磴一百余級。建筑風格融合了傳統中式與地方特色,木料全部采用騰沖上等楸木,大門飛檐下懸掛刻有燙金二龍戲珠圖案的扁樓門板,兩側分別掛有里門和一路扇形匾額。</p> <p class="ql-block">李氏家族人才輩出,如云南都督蔡鍔的秘書長、發起建祠的李曰垓,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原名李生萱),著名古琴演奏家、國民黨中將李日基,騰沖近代五大富商之一永茂和商號創始人李朝卿等。</p> <p class="ql-block">殿內供奉著十祖至五十祖的神位,多達七層。殿前水池上有云南省第一殖邊督辦李曰垓于1933年題寫的“聿修厥德,勿忝爾祖”小篆石刻,大門兩翼拱門上刻有李曰垓書寫的“登龍”“望鳳”以及李治的章草“經緯”“云礽”。</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建筑考就而精美。</p> <p class="ql-block">位于和順劉家小樹園黑洼子腳,與李氏宗祠相鄰,坐南向北,依山臨水。建于清咸豐五年(1856年),其始祖劉繼宗于明洪武十五年(1378)隨軍奉調來騰,自劉繼宗卜居和順,已傳27代。</p> <p class="ql-block">存有乾隆時的“永免錢糧”“保我子孫”古碑和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昭烈帝劉備的三祖遺訓碑,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有目前國內較大的“家堂”,即供奉祖先的神龕,宗祠內匾聯、題詞比比皆是。清光緒年間,宗祠內設有“蕓香館”,教授鄉中學子,培養了許多人才;辛亥革命后,還曾設立小學分校,推動當地教育發展。</p> <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民居多為“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樣式。“三坊一照壁”由正房、左右廂房和照壁圍成一個庭院;“四合院”則是由正房、廂房和倒座房圍合中間庭院而成;“四合五天井”在四合院的基礎上,除中間大天井外,四角還有四個小天井。</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常設有水池、假山、花木等,形成精巧的園林景觀。房屋的門雕窗欞雕刻精美,臺階以火山石鋪墊砌成,部分還點綴有西式陽臺、羅馬柱等西式元素,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p> <p class="ql-block">每一族姓居住的地名和巷道以姓氏或籍貫命名,并在巷道設一總大門,即古代所稱的“閭門”,門額嵌有題刻,部分閭門兩側還鐫刻著有教化之用的對聯。</p> <p class="ql-block">這是木制古樓,樓門正中進士兩個字特別醒目,這里耕讀文化氛圍濃厚,明清兩朝出了8位舉人,600余位秀才,108人在朝廷為官。</p> <p class="ql-block">古鎮內的巷道多由火山石鋪成,中間的石板平整穩當,兩邊則稍顯坎坷崎嶇,這種被稱為“燈芯路”的設計,過去是專門供老人、婦女和孩子們步行的。</p> <p class="ql-block">和諧安寧。小鎮里人們休息交流聚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和聲鳴盛。這里應該是個戲樓吧。</p> <p class="ql-block">全國最小的造紙廠。這里完整保留著古老的手工造紙技藝,利用當地的構樹皮等原料,經浸泡、蒸煮、打漿等多道工序制成紙張,工藝細膩,紙品具有獨特質感。</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非物質文化展品。用驢皮等制作皮影人物,藝人在幕后操縱并配以唱腔和音樂,劇目多取材于民間故事和傳說,表演生動有趣。</p> <p class="ql-block">紙傘。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不僅是和順古鎮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也彰顯了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p> <p class="ql-block">在和順古鎮,凸版印刷常用于印制傳統書籍、族譜、信箋、年畫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等。比如當地的宗祠會用凸版印刷來印制族譜,以記錄家族歷史和傳承家族文化;民間藝人也會用它來印制具有和順特色的年畫,增添節日氛圍。</p> <p class="ql-block">冰清玉潔。這里很多牌坊的雕刻工藝精湛,為和順古鎮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歷史底蘊。</p> <p class="ql-block">朱镕基題詞:和順和諧</p> <p class="ql-block">“文治光昌”,兩側飾以吉祥圖案浮雕,左右兩邊石板分別刻顏楷“士和”““文治光昌”寓意著重視文化教育能使地方繁榮昌盛,體現了和順人對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士和”“民順”“俗美”“風淳”等題字,展現了和順古鎮和諧、美好的社會風氣和人文環境,是和順人對理想生活狀態的追求和寫照,也反映了當地淳樸的民風和團結和睦的鄰里關系。</p> <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民居村落整體呈現出“枕山、環水、面屏”的布局特點,房屋群落隨形順勢,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小河蜿蜒繞村而過,使得古鎮既有山水之勝,又具田園之美。</p> <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的建筑是凝固的故事,徽派建筑的婉約與西式建筑的靈動相互交融。粉墻黛瓦在綠樹的映襯下更顯古樸,雕花的門窗、精致的屋檐,每一處細節都訴說著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國最有魅力的小鎮。這里人文歷史淳厚,各種建筑彰顯和順人的智慧。這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沒有城市的喧囂。從遠方而來的人們都會喜歡上這充滿詩意的小鎮。</p><p class="ql-block">文中建筑介紹來自豆包網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泽县|
东莞市|
军事|
海宁市|
桓台县|
富阳市|
扶绥县|
固安县|
卫辉市|
岗巴县|
卢氏县|
昭平县|
新竹市|
清丰县|
巴青县|
额济纳旗|
洛阳市|
黑水县|
当雄县|
瓦房店市|
会昌县|
太康县|
卓资县|
湘乡市|
江门市|
阿坝县|
云霄县|
舞钢市|
兴隆县|
沁水县|
镶黄旗|
景洪市|
阳江市|
桂阳县|
通山县|
深州市|
沅江市|
桑植县|
宣化县|
五家渠市|
玛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