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泉州旅游的念頭起于2020年,當時由于疫情和其他一些原因未能成行。如今,當年的伙伴皆已各奔東西,還有人駕鶴西去,不禁令人唏噓,感嘆人生無常,以至于在出發前的夜晚失眠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瘟疫遠去,我也退休了,少了很多羈絆,可以好好的放飛自我了,于是和幾個好友相約泉州。</p><p class="ql-block"> 泉州,是福建省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韻味,是朱熹筆下“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圣人”的福地。是楊慎詩中“半城煙火半城仙”的故土。是白巖松所說“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活著的古城。懷揣著對這些贊譽的向往,去一睹芳容。</p> <p class="ql-block"> 快到泉州了,才知道我們乘坐的車次只在泉州南站停,我們只好在泉州南站下車,然后打的士去泉州市區。上的士后向師傅詢問泉州景點,才知道南站附近就是梧林古城,洛伽寺也在附近,如果我們去到市區再來這兩個景點,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于是,我們當機立斷叫師傅掉頭去梧林古城。師傅說:“你們去玩,我可以免費等你們”。</p><p class="ql-block">“我們可不是玩一會兒哦,還要吃午飯,起碼要一兩個小時呢。”</p><p class="ql-block">“沒關系,你們啥時候出來打電話給我就行了。”真是太好了,行李也可以放車上,我們就可以輕松游玩了。</p><p class="ql-block"> 游覽完梧林村,我們接著去洛伽寺,的士司機一樣等我們,最后把我們送到市區酒店,真是太感動了,感覺一到泉州,就遇到“圣人”。當然,我們也不會讓好人吃虧,必須要一表心意。</p> <p class="ql-block"> 踏入梧林古村,仿佛一腳邁進了時光的回廊。閩南風格的紅磚古厝、番仔樓錯落有致,屋頂的燕尾脊線條優美,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醒目。那些歷經歲月洗禮的建筑,雕花門窗、斑駁石墻,似乎都在無聲訴說著往昔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 洛伽寺位于石獅市的黃金海岸東畔宮嶼島,四面環海,與陸地間通過一條細長的沙路連接。相傳唐朝末年,這片海域災難頻發,觀音菩薩化身漁女拯救漁民,當地人為感恩修建寺廟。如今是佛教信徒們朝拜祈福的重要場所,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走過海天佛國的牌坊,仿佛踏入梵天凈土,寺廟明黃的墻面格外搶眼,給人一種莊嚴寧靜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熱心的帥哥耐心的給我們拍照</p> <p class="ql-block">晚上七點左右,來到泉州市區,打卡當地小吃,點了兩個套餐,我們四個人都吃不完,真是物美價廉。</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們漫步在古城西街,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感受著古城的煙火氣和歷史韻味。街道兩邊的店鋪各種手工藝品琳瑯滿目,各色特色小吃飄來陣陣香氣,凸顯泉州特色,即便剛吃完晚飯,也都讓人垂涎欲滴。小姐姐們為了保持身材,經受住了美食誘惑的考驗。</p> <p class="ql-block">泉州,我們來啦!</p> <p class="ql-block">網紅鐘樓打卡是必須的</p> <p class="ql-block"> 根據攝影盆友的推薦,第二天我們去打卡樟腳村和蟳埔村,這是兩個風格迥異,卻同樣迷人的古村落,每一個都讓我們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們租車向著樟腳村出發。車子緩緩駛入村落,停車時一位婦女出來收取停車費,也許是我們來得早,并不見有其他人,也無雞犬之聲,宛如一副靜默的油畫映入眼簾。村里的房屋皆由彩色石頭砌成,斑斕的色彩在紅燈籠的映襯下頗有喜慶。我們漫步在狹窄的石屋巷中,腳下的石板路早已被歲月磨得光滑。古老的石墻已有些破敗,偶爾探出幾朵不知名的小花。好友們興奮地穿梭在各個角落,舉起相機捕捉每一處獨特的景致。略顯滄桑的村落,與打扮精致的小姐姐們形成鮮明的對比。</p> <p class="ql-block">歷史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午餐品嘗了著名的姜母鴨。</p> <p class="ql-block"> 告別樟腳村,午后我們來到了蟳埔村。還未進村,就看到許多頭戴簪花圍的年輕女子,整個村子開滿簪花旅拍的店鋪,雖說是淡季人也不少。蟳埔女獨特的服飾和頭飾,成為了這個漁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也想玩一下簪花,但更吸引我們的是偶爾出現的村里原居民的原生態簪花,她們是上了些年紀的當地婦女,有的連普通話都不會說,她們大都是做點小生意,或者是在簪花店為游客簪花,大冷天的還赤著腳,系著紅頭巾,突顯出當地的生活習慣。由于時間和天氣關系我們放棄了簪花,但我們的鏡頭里滿滿都是簪花。</p> <p class="ql-block">蟳埔所有女性均以頭上插花、簪花圍為榮、為美。“今世簪花,世世美”。對鏡貼花黃已經被延續了千百年,相傳是宋元時期遺留下來的阿拉伯人風俗。</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蟳埔特有的海蠣墻</p> <p class="ql-block"> 傍晚,我們帶著滿滿的美好離開了蟳埔村。樟腳村的古樸和蟳埔村的靈動,共同構成了今天難忘的古村之行。在這一天里,我們不僅領略了閩南古村落的獨特魅力,更感受到了當地淳樸的民風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尋得了一份寧靜與美好,也讓我們渴望對這片土地有更深的探索。</p> <p class="ql-block"> 晚上,回到市區,再次感受西街的人間煙火。我們品嘗了滿煎糕、土筍凍、醋肉、面線糊、鍋邊糊等當地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 朋友推薦我們住在清源山旁邊的酒店,早上七點不到,我們就來到清源山,一是因為七點前免門票,二是今天的行程比較緊,我們九點半回到酒店,正好趕上沒結束的早餐,這樣早餐、午餐合為一餐,既節約了時間,又省了錢。哇!這神操作,只怕是泉州不高興啦。</p><p class="ql-block"> 昨天還沉醉在古城的煙火氣中,今天卻奔中國傳統文化而來。</p><p class="ql-block"> 清源山景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圣墓三大片區組成,大概需要一天的時間游覽,我們只游覽了清源山,主要奔老子雕像和弘一法師舍利塔而去。</p> <p class="ql-block"> 清源山不高,我們沒走多遠,就看到了老君雕像,巨大的石像,背山而坐,仿佛是正在傳道授業的老子,石像裸露在山中,沒有任何遮擋,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正好體現了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石像前有一塊石頭上雕刻著“老子天下第一”幾個大字,游客紛紛打卡拍照。我想,由于它是中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稱之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實,其次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堪稱“天下第一”,還有江湖人士喜稱自己“老子天下第一”,哈哈……</p> <p class="ql-block"> 沿著蜿蜒的山路拾級而上,山間古樹參天,清幽靜謐。走到“無塵臺”,看見石頭上刻著弘一法師所書“無塵”二字。據介紹,無塵臺是智慧天階上道教與佛教的分界線,“無塵”寓意為一種無欲則剛,超然度外的境界,是身在紅塵中的凡夫的最高追求。站在無塵臺上俯瞰泉州城,豁然開朗,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繼續往前走,另一塊巨石上刻著弘一法師的書法“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號召佛教徒反抗日本的侵略,展現了法師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名族氣節,大慈大悲的高尚情操,令人敬仰贊嘆。</p> <p class="ql-block"> 一路想著“無塵”,不覺中來到弘一法師的舍利塔前,我雙手合十默默致敬,眼淚不自覺在眼眶里打轉,世人不明白李叔同為何拋下一切,轉身佛門成為弘一法師?而我們為什么這么多的煩惱?皆因紅塵中的太多執著放不下。</p><p class="ql-block"> 我收回思緒,仰望莊嚴的舍利塔,正面壁上,鑲嵌的輝綠巖雕刻“弘一法師遺像”,系豐子愷先生悲切時所作的《淚墨圖》。舍利塔前的 " 悲欣交集 " 系大師生前最后遺墨。整座石塔與周圍環境、摩崖石刻渾然一體,弘一法師舍利塔左側摩崖上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千古江山留勝跡,一林風月伴高僧”的石刻。右側為曾任新加坡佛教總會主席廣洽、廣凈法師舍利塔。</p><p class="ql-block"> 我們默默的離開,寂靜的空氣中,《送別》的旋律在耳邊縈繞。弘一法師坐像 的石頭上刻著智慧二字,法師帶著慈悲目視前方,仿佛把愛撒在人間,他說:“愛,就是慈悲”。慈悲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p> <p class="ql-block"> 千手登山道旁的石刻“第一山” 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米芾的作品,據說為當年米芾游歷盱眙南山時所寫,后紹興年間尚書李邴隱居清源山,因酷愛米芾墨寶,便拓印回來,刻在石碑上,立于清源山,明末戰亂時,石碑被毀。后泉州人郭起元任盱臺縣令時又將此拓印回去,從此便有了“南來北往第一山”的佳話。</p> <p class="ql-block">千手巖又名觀音寺,因為供奉觀音像而得名。寺宇紅墻素瓦,在山中顯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創始人釋伽牟尼坐像,是宋代石雕,石像工藝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藝術佳作之一。寺門楹聯“地清真凈土,相妙證無生”,為明代書法家何喬遠所撰。</p> <p class="ql-block"> 從清源山下來,我們同行的張老師精心安排,無縫銜接,直奔惠安縣的大柞村,去探尋神秘而迷人的惠安女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們首先游覽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崇武古城位于泉州市惠安縣崇武半島東端,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于一體的特色旅游風景區。景區內的崇武古城是一座為抵抗倭寇而建的濱海石頭城,是中國明初沿海60多座衛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石城。</p><p class="ql-block"> 初到崇武,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雄偉壯觀的古城墻。城墻由巨大的石塊砌成,歷經風雨侵蝕,卻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訴說著古城的歷史與滄桑。</p><p class="ql-block"> 我們發現從北門進去不用買票,于是從北門進入古城,結果發現是居民居住區,而且非常大,登上古城墻,一眼望不到頭,然后撤離轉到東門,也沒收門票。先進去探探路,張老師在外面等我們,天氣實在太冷了,大家沒多少興致。但一進去就被莊嚴的寺廟和古建筑吸引了,古城里幾乎沒有什么人,突然從一座居民樓走出一位小學生 ,問她我們想去看燈塔怎么走,小學生熱情的說,我帶你們去。好在有她帶路,不然我們還真找不到。到了跟前才發現燈塔位于雕刻藝術園區內,我們只能隔墻而看,城墻之上,箭樓巍峨,戚家軍的旗幟迎風飄揚,仿佛還能聽到當年守城將士的吶喊聲,感受到那份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全部由花崗巖石條砌筑,不僅城墻如此,古城內部街巷及城內民居大部分也均由石條砌筑,結構、材料和施工工藝代表了當時當地的建筑成就。作為明代中國東南沿海具有軍事防御功能群體村鎮的典型實例,崇武城墻以及古城內部防御體系形成的“崇武所城”,構成了獨特的歷史人文環境。崇武古城富有地方特色的古代城防工程,以其氣勢雄偉、保存完整的格局,為了解明代東南沿海海防文化內涵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也是中國軍事建筑學研究的一份珍貴遺產。</p> <p class="ql-block"> 我們沒走多遠,卻見幾座不同風格的寺廟,原來崇武古城內外有30多處分別始建于宋、明、清,后經修葺延續至今的宮廟庵堂等古建筑遺存,每座廟宇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記載著崇武古城這座抗擊外夷以及千百年間崇武人民奮斗前進艱辛創業的歷史,同時也從不同的角度,深刻反映出復雜多元的宗教信仰觀念。</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出來,經過國家中心漁港,這里停瞞了漁船,密密麻麻,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的漁船停在一起,我們好奇的下車拍照。</p> <p class="ql-block"> 惠安縣崇武鎮大岞村,這里被譽為惠安女民俗村,是惠安女的發源地和聚居地,整個風情園瀕臨金山灣,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走進風情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蔚藍的大海,園區內設有惠安女民俗館、美術館、休閑燒烤區、帳篷露營區等,特別是惠女服飾體驗區,可以親身體驗惠安女那獨特的服飾,感受其背后的文化魅力。惠安女的服飾以奇特的造型和鮮艷的色彩聞名天下,俗稱“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這種服飾不僅展示了惠安女的獨特品味,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風情園內還有一條2公里的觀海棧道,可以在此漫步,欣賞壯麗的海景,眺望臺灣。遺憾的是今天風大,氣溫低 ,我們不能在外面呆久了。</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簡介</p> <p class="ql-block">惠女風情園是一個讓人心動的地方,它不僅讓我感受到了惠女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讓我收獲了許多美好的體驗和感動。</p> <p class="ql-block">風太大,好冷啊。</p> <p class="ql-block">離開大柞村時,已是黃昏。這一天在清源山和崇武古城、大柞村的經歷,已經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清源山的寧靜與智慧,崇武的古樸,大柞村惠安女的勤勞與堅韌,共同編織成了泉州這片土地獨特的魅力,讓我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晚餐品嘗老字號“阿秋牛肉”,菜式新鮮簡單,味道不錯,快餐式的服務,生意超好。</p> <p class="ql-block">民宿老板推薦的這家老字號早餐店,扁食就是我們說的云吞。</p> <p class="ql-block">清晨,西街上的原生態簪花女</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重頭戲是參觀“神的博物館”,首當其沖的當然是開元寺啦。開元寺初名“蓮花寺”,后改名“興教寺”“龍興寺”,直到唐開元二十年(公元739年),才改為現名——開元寺。相傳“守恭夢僧欲化其地為寺,辭曰:‘待桑樹生蓮花乃可。’不數日桑樹盡生蓮花,守恭神之,即舍為寺。”因此,開元寺得名“桑蓮法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香火鼎盛,凡到泉州,必來打卡。大家對佛教文化知之甚少,只是走馬觀花一趟。</p> <p class="ql-block">非常遺憾,弘一法師紀念館未開館。很想看看《人生沒有什么不可放下》書里描繪的弘一法師的生活,這次卻錯過了。突然想起他在圓寂前留下的那首詩偈:</p><p class="ql-block">“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p><p class="ql-block">這短短的三十二個字,不僅凝聚了他一生的領悟,也道盡了生命的真諦。</p> <p class="ql-block">從開元寺出來,我們乘坐特色小白車前往文廟。下車即被其典雅大氣吸引,欞星門古樸典雅,狀元橋和泮池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大成殿內,孔子像端坐在中央,左右兩邊是他的四大得意門生:孟子、曾子、顏子、伋子,四周的牌匾和楹聯彰顯著儒家思想的深遠影響。文廟,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泉州文化教育傳承的重要象征,它承載著這座城市對知識的尊崇和對傳統文化的堅守。</p> <p class="ql-block">小白車真是太方便了,我們很快來到關岳廟,這里人頭攢動,香火鼎盛,人們虔誠的燒香、抽簽、打卦,武成殿莊嚴肅穆,殿內的塑像栩栩如生,仿佛將歷史上那些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跡重現眼前。在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民間對忠義、勇武精神的推崇,關帝信仰已傳播到海外,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p> <p class="ql-block">去中山路時,經過了清靜寺,是一座古老的伊斯蘭教寺廟,建筑風格獨特,為不同文化在泉州這片土地上和諧共生而感嘆。</p> <p class="ql-block"> 而當我漫步在中山路騎樓街區時,又仿佛置身于另一個時空。連綿的騎樓獨具特色,騎樓閩南的建筑特點是非常明顯的。紅磚白石,是閩南建筑中獨特的砌墻方式,屋檐上的燕尾脊,在傳統建筑中是主人曾經中舉的象征,在泉州被廣泛使用。南洋風格與閩南特色的融合,讓這些建筑充滿了別樣的韻味。在這里,既能感受到現代商業的活力,又能觸摸到歷史的痕跡,每一塊磚石、每一道廊柱都訴說著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沒過正月,還有著濃濃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 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如今的泉州,既保留著古街巷,也發展出充滿活力的民營經濟 ,如豐澤“中國樹脂工藝之鄉”、晉江“中國鞋都”、石獅“中國服裝名城”、南安“中國建材之鄉”、惠安“世界石雕之都”、德化“世界陶瓷之都”、永春“蘆柑之鄉”、安溪“烏龍茶之鄉”等。</p><p class="ql-block"> 泉州是世界閩南文化的發祥地,形成南音、南戲、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藝等獨具特色的“五南”文化。</p><p class="ql-block"> 泉州作為南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具有薪傳不息、獨樹一幟的武術文化。</p><p class="ql-block"> 泉州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多種宗教和諧共存,多元文化兼容發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天的旅程結束了,從寧靜的古村、寺廟,到熱鬧的西街、中山路,讓我領略了這座城市的古韻與煙火。泉州的多元文化讓我深深著迷,這里的每一處景點,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都展示著文化的包容與融合。泉州,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獨特而迷人的光芒,值得我們不斷去探索、去品味。</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坪坝区|
安仁县|
宁夏|
鲜城|
封丘县|
丰原市|
皮山县|
屏东县|
淅川县|
冀州市|
汤原县|
明溪县|
淮滨县|
潜山县|
宽城|
江都市|
太仆寺旗|
刚察县|
金华市|
金阳县|
琼海市|
保亭|
辽源市|
孙吴县|
乌鲁木齐县|
界首市|
平顶山市|
广州市|
巫溪县|
苍溪县|
泸西县|
泾阳县|
桐梓县|
德昌县|
方正县|
兴化市|
永登县|
平遥县|
泾源县|
日喀则市|
嵩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