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稱:追夢</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19132265</p> <p class="ql-block"> 1972年的冬季,我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農12連度過了一段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經歷。在那個農村醫療條件極其匱乏的年代,我曾在簡陋的炕上,面對一位難產孕婦,經歷了極為艱難不易的接生過程。幸運的是,我不僅成功幫助孕婦分娩,還搶救了一名新生兒窒息的男嬰。</p><p class="ql-block"> 那段時日,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收獲了滿滿的成長與深刻的感動。如今,我愿意將這段經歷與大家分享,一同體會成長的不易以及愛與責任所帶來的強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個春節前的寒冬,農12連的赤腳醫生(哈爾濱知青)因家中有急事請假兩個月,而此時連隊卻有兩名待產孕婦,陷入了沒有醫生給孕婦做產檢和接生的困境。四十團職工醫院領導因此臨時借調我到農12連。從農九連到十二連,需要穿越12里崎嶇的山路,這段路上,山中有狼、有熊、還有野豬出沒。</p><p class="ql-block"> 我是個膽小的女知青,連狗都怕,更不用說獨自面對這荒野山林了。但為了連隊的孕婦和即將出生的孩子,我鼓起勇氣,踏上這段充滿未知與危險的路程。手中緊握著一根木棍,這根木棍似乎成了我唯一的依靠和勇氣來源。一路上,我心驚膽戰,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林中的野獸。我的眼睛不停地四處張望,耳朵也時刻警惕著周圍的動靜,生怕突然從暗處竄出一只野獸。</p><p class="ql-block"> 山中的風聲、樹葉的沙沙聲,都讓我感到無比的恐懼和不安。每一次聽到這些聲音,我的心都會猛地一緊,攥木棍的手心也滲出了汗水。盡管內心充滿了害怕,但我仍堅定地向前走,因為我知道,我的職責和使命在前方等著我。就這樣,在無盡的恐懼與不安中,我終于平安到達了12連。</p> <p class="ql-block"> 到達連隊后,我為兩位孕婦做了產檢。其中一位的胎兒呈橫位(此前已有赤腳醫生告知孕婦:胎兒橫位,建議入院待產)??紤]到從農十二連到團部醫院要經過34里顛簸路程,我鄭重建議她必須在預產期前7-10天提前前往醫院。</p><p class="ql-block"> 按當地習俗,孕婦往往臨盆前才停工休息。這家人卻拉著我的手懇求:"我們信得過您的醫術,就讓媳婦在家生吧!"他們道出兩難:既要省住院開銷,又缺不得一個勞動力。我反復解釋:"這不是醫術高低的問題,橫位胎兒必須剖腹產。"看著他們焦灼的眼神,我終于心軟應下,但堅持要求孕婦必須嚴格配合我的監護。</p> <p class="ql-block"> 胸膝臥位是矯正孕婦胎位不正的有效方法。</p><p class="ql-block"> 具體操作步驟為:孕婦排空膀胱,松解褲帶,跪在炕上,胸部墊上軟枕,緊貼炕面,兩前臂上屈,頭部轉向一側輕放于床上,臀部與大腿呈直角。</p><p class="ql-block"> 我依據《赤腳醫生復訓教材》的指導,讓孕婦每日進行兩次胸膝臥位練習,每次持續20分鐘,直至臨產。在這一個月的矯正過程中,我如同謹慎的守護者,密切關注著孕婦胎位的變化。指導時,我充滿期待與專注,孕婦也十分配合,眼中流露出信任。</p><p class="ql-block"> 最終,胎位從橫位轉變為臀位(盡管順產的最佳胎位是頭位),我內心依然充滿了喜悅,因為這一變化標志著胎位已進入可接受的范圍。我仿佛在黑暗中窺見了一線希望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 咚咚咚……凌晨時分,一陣急切的敲門聲將我從睡夢中驚醒。我連忙穿衣起身,開門一看,映入眼簾的是孕婦丈夫那張寫滿焦急與期盼的臉龐。二話不說,我迅速背起藥箱,便匆匆跟隨他前往孕婦家中。室外,寒風凜冽,氣溫降至零下二十幾度,每一步都踏在刺骨的寒冷中。</p> <p class="ql-block"> 然而,這次分娩過程卻異常艱難(當赤腳醫生的十年間,我曾使100多個小生命順利降生,且均是順產)首次遭遇難產,這時小小的屋子里,緊張的氣息如同濃霧一般彌漫著每一個角落。孕婦每次宮縮時發出的痛苦呻吟聲,好似沉重的鼓槌,一下又一下地狠狠敲打著我的心弦,讓我的內心不由自主地揪緊。我靠近她,輕聲安慰:“別怕,我在這兒陪著你。你很堅強”我握住她冰涼的手,語氣輕柔如風,“放松,跟著我呼吸……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很快就能見到寶寶了”我的聲音溫暖而堅定,像一束光,驅散她的恐懼,給她帶來希望。當看到宮口開至10公分時,嬰兒的一只小腳突然滑了出來。我頓時深吸一口氣,極力讓自己鎮定下來,腦海中迅速地回憶著教科書上關于臀位分娩的要領以及接生知識。我緩緩伸出戴著無菌手套的手,小心翼翼地抓住那只小腳,輕輕把它慢慢送回宮腔。接著,再尋找著另一只腳,我用手穩穩地勾住雙腳,然后緩緩地將它拽出產道,嬰兒的臀部也順勢滑了出來,緊接著身體也出來了。我又把小胳膊依次輕輕的拉出,然而,由于頭部是嬰兒全身最大的部位,此時嬰兒的頸部卡在了會陰部,這是一個小男嬰啊。</p><p class="ql-block"> 當年連隊醫務室簡陋得很,連最基本的接生用產鉗都沒有。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眼看已經過了10分鐘,嬰兒的脖子被會陰部緊緊勒著,他的全身因為缺氧,皮膚逐漸變成了令人揪心的紫色。我此時的每一個操作都像是在走鋼絲,必須萬分謹慎,容不得有絲毫差錯。我拼盡全身的力氣,和產婦一起努力使勁,終于,男嬰的頭部順利地出來了,可是意外出現了。</p> <p class="ql-block"> 在那個危急萬分的瞬間,新生兒因長時間的缺氧而不幸陷入窒息,僅有微弱的心跳在頑強地跳動,卻沒有了生命的呼吸。醫務室的設施簡陋至極,既無吸氧設備,也無任何現代化的搶救器械可供使用。面對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我深刻意識到時間的寶貴,每一秒的拖延都可能意味著生命的消逝,因此,我絕不能有絲毫的猶豫與遲疑。</p><p class="ql-block"> 我無暇顧及嬰兒身上那混雜著羊水、糞水和血水的污穢,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拯救這個小小的生命。于是,我毫不猶豫地俯下身來,采用最原始卻最直接有效的口對口人工呼吸方式,全力以赴地進行急救。</p><p class="ql-block"> 經過一番緊張而努力的搶救,嬰兒終于發出了那一聲清脆響亮的“哇”哭聲,那一刻,我的內心仿佛被一股暖流所充盈,喜悅與欣慰之情難以言表。因為我知道,我不僅是在拯救一個生命,更是在為一個家庭帶來希望與光明。</p> <p class="ql-block"> 在借調至農12連的日子里,我經歷了一段極為緊張且充滿挑戰的時光。面對未知與困難,我學會了勇敢與堅持,運用所學的知識,為孕婦和新生兒帶去希望,這段經歷讓我深切體會到醫者仁心的分量,并領悟了責任與擔當的真諦。</p> <p class="ql-block"> 在那段長達兩個月的時光里,我身處一個四百余人的連隊,全心全意地履行著赤腳醫生的職責。每天,我起早貪黑,不畏嚴寒,無論天氣如何惡劣(刮大煙炮或者下雪天),我都堅持出診,送醫送藥上門,確保每一位連隊職工和知青都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我的身影穿梭在連隊的每一個角落,忙碌而充實,雖然辛苦,但內心卻充滿了滿足和快樂。</p><p class="ql-block"> 這段時間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赤腳醫生的責任與擔當,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能夠幫助他人的機會。</p> <p class="ql-block"> 回到連隊,我并未向醫務室張醫生和連隊其他人提及那次遭遇孕婦難產和搶救新生兒的事情,在我看來,那只是自己履行職責應盡的本分。</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天開大會時,賀指導員正站在臺上宣讀表揚信。我因出診耽擱,進場稍遲,便輕聲問鄰座的同志:"指導員這是在表揚誰呢?她告訴我:“是表揚你呢!”我紅著臉環顧四周,皆是連隊的職工與知青戰友,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敬佩與祝賀的神情。那一刻,我才恍然明白,指導員正在宣讀農12連寫來的表揚信,竟是對我的表彰與鼓勵。</p> <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過去了, 回首往昔,我心懷感激與自豪。感激那些給予我信任與支持的人們,讓我有幸成為他們生命中的守護者;自豪于自己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盡管歲月流轉,但這段經歷依舊歷歷在目。它讓我明白,心懷責任,即使肩膀柔弱,亦能扛起生命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圖片來源:豆包Al、智譜清言Al及網絡提供,最后一張是本人在農九連醫務室拍攝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樂:一只難忘的歌</p><p class="ql-block"> 編輯制作:追夢</p><p class="ql-block"> 創作于:2025.3.8</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青田县|
新沂市|
楚雄市|
迁西县|
甘洛县|
宁武县|
竹溪县|
共和县|
高青县|
合作市|
繁峙县|
正定县|
大石桥市|
马关县|
怀柔区|
双鸭山市|
五常市|
威海市|
新丰县|
宁南县|
隆回县|
北流市|
会泽县|
昆明市|
平罗县|
五家渠市|
平凉市|
海淀区|
临漳县|
肥乡县|
清涧县|
时尚|
阳泉市|
丰台区|
织金县|
蕉岭县|
二手房|
阳山县|
伊金霍洛旗|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