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6日清早,茅導率領的旅游隊伍近50人從南京出發,奔赴福建武夷山風景勝地游覽。途中,經過安徽的歙縣,于是就先在此歇腳午餐,也順便粗粗游覽一番該地的名勝古跡。</p><p class="ql-block">進了歙縣,便看到高聳馬路邊上的徽州古城仁和樓,莊嚴肅穆。一串串大紅的燈籠懸掛而下,增添了生動活潑的氣氛。</p><p class="ql-block">歙縣被稱為徽州故里,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生活。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設立了黟縣與歙縣。隋唐以后,統屬歙州。宋代,宋徽宗改歙州為徽州,轄歙縣、休寧、黟縣、績溪、祁門、婺源6縣,歙縣一度成為徽州府治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婺源劃給江西省,余下的5縣成立徽州地區,行政公署設在屯溪市。1987年地改市,撤銷徽州地區成立黃山市,轄黃山、屯溪、徽州3區及歙縣、黟縣、休寧、祁門4縣。</p> <p class="ql-block">進了仁和樓里面,可以看到一座四柱三層的牌坊,第二層上面寫著“惠風和暢”四個金字,雖不是十分清晰,倒是很應景。我們正是在惠風和暢的季節來到此地,如沐春風,心里暖洋洋的。下一層面的“徽園”二字,立體凸顯,遒勁有力,不只是哪位書法家的墨寶。</p> <p class="ql-block">牌坊后面有座徽藝博物館,主要是雕刻作品,木雕居多。這具木雕上有很多人物,神態各異,飄然若仙。這里大概有典故吧,只是我不知而已。</p> <p class="ql-block">城里的這座樓中間有個戲臺,里面的模特兒都穿著戲服,不知平日里有過演出沒有。</p> <p class="ql-block">城里還有一堵九龍壁,每一條龍都神形畢肖,充滿活力。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也是皇權的象征。皇帝穿龍袍,坐龍庭,乘龍輦。老百姓是不可僭越的,弄不好腦袋就會搬家。</p><p class="ql-block">九龍壁是個很好的景點,周圍環境需要干凈清雅。可是,幾輛小貨車一停,既破壞了環境的和諧,也給觀光客拍照增添了不便。</p> <p class="ql-block">這家是歙硯生產基地還是銷售基地?我對“龍尾精舍”中的“龍尾”不甚理解。</p><p class="ql-block">硯臺為文房四寶之一,而歙硯則為四大名硯(廣東端硯、甘肅洮河硯、山西澄泥硯、安徽歙硯)之一,南唐后主李煜稱“歙硯甲天下”。</p> 這一片很像老建筑,粉墻黛瓦馬頭墻,還展現了磚雕、木雕等精湛工藝。 正面的是“繡球樓”。古代有拋繡球招親的做法,這座樓不知與此有關否? 徽州古城樓外邊之右前方,有一排高大的石像,為有突出貢獻的歙縣籍人士而塑。毋庸置疑,悠久的歷史文化一定會孕育出優秀杰出的人才,古徽州可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div>最靠近城樓的雕塑為明代嘉靖二十六年進士、著名文學家與戲曲家汪道昆。</div> 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為北宋時的布衣畢昇。 李少微是著名制硯工匠,被南唐后主李煜命為硯務官,并把歙硯定為御用之品。 這位劉和珍女士當年是北京愛國學生領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年僅22歲。魯迅先生曾寫過一篇《記念劉和珍君》的文章,贊頌她“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青年”。 再看城樓外的大街,你能從那一堵堵馬頭墻感受到濃濃的徽州風情。 馬頭墻是徽派建筑的特征,或說標志也可以,并且波及到臨近省份。記得有一年在電視上看到介紹徽州的馬頭墻,說徽州是山區,樹木叢生,易產生火災,馬頭墻能起隔斷火源的作用。適者生存,老百姓在實踐中激發出驚人的智慧與創造力,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吶!這種建筑風格形成后,不管防不防火,均產生了獨特的美學效果,尤其整齊排列,層層疊疊,很有視覺沖擊力。<div>馬路邊停放有序的小轎車,遠處直插藍天的電視塔,為古老的歙縣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快步邁進現代化的康莊大道。</div> 在歙縣棠樾村,有個了不起的鮑氏大家族,至少興盛了400多年,留下的祠堂、牌坊等,無一不訴說著這個家族忠孝廉節與樂善好施的樁樁感人故事,這也可以說是鮑氏家族興旺發達的根本。 這是鮑氏族人自己撰寫的家族歷史。<div>若從春秋時期的鮑叔牙算起,這個家族的歷史真的太悠久,也太優秀了。而基因這東西也真是大重要了。</div> 現存的鮑氏祠堂與牌坊均為明清建筑,古樸、沉穩、凝重、大氣,只是現已陳舊。<div>祠堂分男祠與女祠,敦本堂為男祠,又稱支祠,供奉鮑姓各世先祖。女祠是清懿堂,為頌揚鮑氏家族歷代烈女貞婦而建,這是我國少有的女祠。鮑氏家族的女性們為家族的興旺發達確實做出了很大貢獻。</div><div>我曾參觀過一些徽州民居,廳堂的條幾上都放著一面鏡子與一個瓶子,寓意平平靜靜。丈夫出外做官或是做生意,婦女在家上要侍奉公婆,下要撫育幼子,一定要平心靜氣,勤儉持家,而決不能后院起火。鮑家的女性堪為恪守禮節的優秀代表。</div> 世孝祠是專門供奉孝子牌位的地方,教育后代要修身齊家,慈孝為本。 在棠樾村祠堂的外面,有個七連座的牌坊群。這七連座牌坊群,體現了鮑氏家族“忠、孝、節、義”的倫理道德觀,也體現了“以人為本、樂善好施”的鮑氏家族發展史。 這就是排在牌坊群最前面的一座,為鮑燦孝子坊,立在祠堂斜前方。<div>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距今已有484年。牌坊四柱落墩,古樸雄偉,在挑檐下的“龍鳳板”上,“圣旨”兩字鑲在其中,橫梁正反各有浮雕雄獅一對,英武異常。據介紹,被皇帝表彰的鮑燦,一生并未做過官,因教育子孫有方,其孫又在捍衛明室江山的戰斗中,屢建奇功,被皇帝“榮封三代”,特為其祖立坊。牌坊額題“旌表孝行贈兵部右侍郎鮑燦”。因鮑燦曾孫鮑象賢是工部尚書,故贈兵部右侍郎銜。</div> 牌坊旁邊有一個說明牌,用漢語、英語、日語、韓語四種語言文字介紹牌坊所建時間及事由。<div>據《歙縣志》記載:鮑燦讀書通達,不求仕進,其母兩腳病疽,延醫多年無效,鮑燦持續吮吸老母雙腳血膿,終至痊愈。其孝行感動鄉里,經請旨建造此坊。</div> 七座牌坊里共有兩座孝子坊,這是第二座,為鮑逢昌孝子坊,嘉慶二年(1797)立。說明牌字跡模糊不清,我便查了網上的資料:<div>鮑逢昌的父親在明末離亂時外出多年,杳無音信。清順治三年(1646年),鮑逢昌才14歲,出門尋找父親。沿路乞討,千里尋父,歷盡艱辛,最后終于在甘肅的雁門古寺找到了生病的父親。他為父親的背疽吮膿療瘡。父親的病情得以緩解后,鮑逢昌又千里迢迢,帶著大病初愈的父親回到家。</div><div>滿以為一家人團聚是高興的事情,誰知鮑逢昌剛進家門,又見母親病危在床。鮑逢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先割股給母親療病。割股治病是徽州人常見的做法,盡管沒有科學驗證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卻是那個時代的人盡孝方式。為了給母親治病,他又到浙江桐廬富春山,攀援絕壁,尋找到了一味乳香的中藥。他母親服用后果然痊愈了。族人便說這是他“天鑒精誠”、“孝愈其親”。為此,他在1774年受到了旌表,只是立牌坊晚了23年,個中原有不必細究。</div> <p class="ql-block">從時間上看,這應該是棠樾牌坊群里建造時間最早的一座。</p><p class="ql-block">據史書記載,元代歙縣守將李達率部叛亂,燒殺擄掠。棠樾鮑氏鮑宗巖、鮑壽孫父子被亂軍所獲,判軍要二人殺一,并要他們決定誰死誰生。孰料父子爭死,以求他生,場面感天動地,連亂軍也不忍下刀。后朝廷為旌表他們,賜建此坊。</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帝在編輯《古今圖書集成》大叢書時,也沒有忘記這件事,敕令《徽州府山川考》予以著錄,相傳乾隆帝下江南時,還御筆賜書一聯:“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繡江南第一鄉。”</p> <p class="ql-block">據縣志記載:鮑象賢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經遠赴云南邊防,使邊境得以安定,當地百姓還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卑視權貴,鮑象賢多次遭到奸臣的中傷,政治生涯幾起幾落。但他一直抱持“官不擇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計個人毀譽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贈加封為工部尚書。</p><p class="ql-block">此牌坊為明天啟二年(1622年)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牌坊上“贈工部尚書鮑象賢”8個大字,是一座旌表鮑象賢的“忠”字坊。因其在云南平定叛亂,兩廣擊退倭寇立大功,所以牌坊兩側,分別刻有“命渙絲綸”、“官聯臺斗”,這是皇族賜予的極高榮譽。</p> 這是節孝坊,七連坐牌坊群里共有兩座。鮑文齡妻節孝坊是第一座。<div>牌坊額刻“矢貞全孝”,“立節完孤”。據縣志記載,汪氏為棠樾人,25歲守寡,立志守節,將孩子養大,孩子成才以后,她卻積勞成疾而死。兒子為表孝心,多次上書皇帝,請求為母親建牌坊。經調查汪氏確為完美女人,45歲去世,守節20個春秋。皇帝下詔同意建坊。</div><div>牌坊好建,守寡撫孤難為。牌坊光鮮的背后,又有誰知道寡婦們所經歷的少艱辛呢?</div> 此牌坊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旌表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勁三冬”、“脈存一線”。據縣志記載:吳氏,嘉定人,22歲嫁入棠樾,時小姑生病,她晝夜護理;29歲時丈夫去世,她立節守志,盡心撫養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業。吳氏守寡31年,60歲辭世。 這是一座樂善好施坊,建于清嘉慶二十五(1820)年。據傳,棠樾鮑氏家族當時已有“忠”、“孝”、“節”牌坊,獨缺“義”字坊,村中鮑氏世家至鮑漱芳時,官至兩淮鹽運使司,掌握江南鹽業命脈。他欲求皇帝恩準賜建“義”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糧十萬擔,捐銀三萬兩,修筑河堤八百里,發放三省軍餉,此舉獲得朝廷恩準。于是,在棠樾村頭又多了一座“好善樂施”的“義”字牌坊。<div>這座這座牌坊居于七連坐牌坊群最后,從時間上看,也是最后立的。</div> 在牌坊群中間位置有一座驄步亭。驄,青白色的馬。說明牌稱“取《漢書列異志》中驄馬御史之典”。驄馬御史是指東漢靈帝、獻帝時期的桓典,曾官拜御史,騎青白色的馬。他高風亮節,不畏強權,不勢利避嫌,敢于助人于危難之中。鮑氏叔侄建此亭,其價值觀可見一斑。<div>現在,人們常說“三觀”要正,鮑氏家族的七座牌坊給我們上了極為具體生動的一課呢!</div> 鮑氏家族還建有私家花園,占地360余畝,與蘇州拙政園、無錫蠡園并稱“江南三大私家名園”。 鮑家花園景區以園林景觀和盆景展示為主,有水面80多畝,盆景展示場地80畝,收藏有全國各地盆景佳作6000多件。<div>此圓門里頭便是鮑家花園。</div> 該景區以徽商宅第園林為背景,以徽派盆景為主題,薈萃了國內外各流派盆景之精華,融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于一體,規模宏大,是徽文化的杰出代表。鮑家花園的盆景園,還以枝干虬曲的木本植物為培育對象,樹樁大而奇,形態蟠曲古樸,造型精巧奇美,也不乏小巧玲瓏型,充滿裝飾美感。 <p class="ql-block">進了園區,大家紛紛駐足觀看欣賞,拍照留念。</p> 走過路過,美景決不能錯過。瞧瞧這位拍攝者被精妙絕倫的梅花盆景深深地吸引住了,除了現時觀賞還不夠,一定要立此存照,以便以后隨時欣賞。 這堵墻上的字跡有些模糊,我特意在網上查了并進行比對:<br>鮑家花園系春秋名相"管鮑之交"鮑叔牙后裔;清乾隆、嘉慶年間著名徽商、鹽法道員鮑啟運的私家莊園。與當時蘇州拙政園、無錫蠡園并稱"江南三大私家名園"。部份受損于太平天國戰亂,現按原貌修舊如舊恢復之。<br>鮑家花園占地360余畝,收藏盆景作品近萬盆。薈萃海內外盆景流派之精華,廣納各方花草藤木之名貴,融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于一體。為當今中國最大、最美、最具特色徽商貴族莊園。現已正式申報非物質世界遺產及世界"吉尼斯"記錄,被譽為"東方園林之母",盆景愛好者之"麥加"。<br>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贊曰:"古風今尚在,新景更迷人"。<br>中國著名旅游學專家魏小安稱:"鮑家花園源于徽文化,卻超越了徽文化,發展了徽文化,是盆景之"絕唱",園林之"離騷"。<div>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貴鮮游園后欣然命筆"盆景無雙地,園林第一家"<br>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弗朗.加利說:"我訪問過世界諸多國家的園藝、園林,鮑家花園的漂亮,是那樣的迷人,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里的盆景更神奇!"<br>眾游人皆嘆曰:"鮑家花園如此多嬌,引四海賓朋競折腰"。</div> 白蠟樹盆景,竟有百年樹齡。 <p class="ql-block">虬枝曲干,白梅盛開,婀娜多姿,盡顯風流。</p> 姹紫嫣紅,繁花似錦。 <p class="ql-block">花園里還有個園中園,門口的精雕細刻的石雕一定有典故,只是我不知而已,那蹲在上石雕獅子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十分可愛。</p> 花園里還有小溪穿過,流水潺潺,碧波倒影,別有一番情趣。這只是我看到的一角,另有更大的水面被忽略了,可謂掛一漏萬呀! 回頭想想在鮑氏七連坐牌坊群與名列江南三大私家花園之一的鮑家花園,在心里逐漸形成了這么一個觀念:經濟是基礎!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鮑氏祠堂如何蓋起來的?鮑氏花園如何建起來的?鮑家子孫又如何做到忠孝節義、樂善好施的?發展經濟是硬道理呀! <p class="ql-block">印象中1998年秋季,我曾參觀過七連坐牌坊群與祠堂,恰巧遇到鮑氏后人鮑樹民先生端坐在祠堂里,為來客贈送自己編撰的《棠樾牌坊群》一書,并在扉頁題寫唐詩。先生溫文爾雅,字也隨其人,工整大方,雋秀靈氣。鮑樹民先生是新安江畫派的杰出畫家,一晃20多年過去,先生安好?!</p> <p class="ql-block">這日晚上,我們住進了黃山市屯溪區的一家酒店。茅導便安排我們游覽附近的三條街道:屯溪老街,屯溪河街、黎陽老街。</p><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我來過不止一次,都是大白天,夜游倒是首次。屯溪河街以前沒聽說過,我懷疑是在老地點上沿河新辟出的一條街,因為緊臨屯溪老街。我們就先沿著河邊游覽這條新街。</p><p class="ql-block">一邊游覽一邊在心里琢磨它的名稱:溪,本就有河流之意,屯溪,即名為“屯”的一條河流,故“屯溪河”有“溪”與“河”重復之嫌,不如叫“屯溪新街”呢!到網上一查,屯溪純為地名,與河流無關。看來,我是自作多情了。</p> 屯溪河街看樣子現代元素比較多,其實叫屯溪新街也無妨。 沒進去觀看,算是一大遺漏吧。 馬頭墻上的卡通裝飾,很是活潑可愛,加上現代燈光技術,不由得向它行注目禮。 馬頭墻下面開咖啡館,這是怎樣的一種融合?還記得香港歌手張明敏唱到:“洋裝雖然穿在身,可心還是中國心。”馬頭墻下喝著西洋引進咖啡,是否比屯溪綠茶或祁門紅茶更能感到滿足呢? <p class="ql-block">屯溪河街拐個小彎就進入屯溪老街。老街的格局沒變,夜晚燈火輝煌,商家站在門口熱情招徠顧客。我們沒有什么要買的,便匆匆而過,到屯溪河對面的黎陽老街游覽。老街似乎都差不多,純古代的建筑并不多,現代的成分穿插其中,不古不今,也就不是很吸引人了。我們在此沒有過多停留便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徽州故地的粗粗游覽到此結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明:部分文字內容援引網絡。</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柏乡县|
乾安县|
湘西|
冕宁县|
乐东|
当涂县|
黑龙江省|
宁明县|
原平市|
肇州县|
商水县|
会宁县|
浦北县|
龙陵县|
独山县|
白玉县|
平昌县|
永德县|
岑溪市|
宜都市|
鹿邑县|
通化市|
保德县|
邯郸市|
杂多县|
三穗县|
峨眉山市|
鄂尔多斯市|
桓台县|
大安市|
弥勒县|
杭州市|
青龙|
浦北县|
汾阳市|
台江县|
项城市|
阿合奇县|
年辖:市辖区|
云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