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嚴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說實在的,我好久沒有這樣認真的讀書了,每天更多的時候,只是玩玩手機,瀏覽一下各個平臺而已。無意中打開長篇小說連載《原諒,但不能忘記》,每一次閱讀都是精神大餐,它不僅是個人命運的記錄,更是一部民族的精神史詩,通過文學的真實挑戰歷史的虛無主義,以“不忘記”的姿態捍衛了記憶的尊嚴。</p><p class="ql-block"> 我又重溫一遍那段難忘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于艾平也是我在自媒體上唯一關注的作家,他經歷了什么,才能寫得如此真實?</p><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在一片頌圣和媚俗的文化喧囂中,這是近些年難得一見的好作品,一部非虛構的小說,具有文學與歷史的雙重價值。相較于《芙蓉鎮》《傷痕》等作品,本書更注重對歷史細節的還原,被媒體和評論界譽為“文革題材史詩級的經典”。</p><p class="ql-block"> 作為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原諒,但不能忘記》以130萬字的鴻篇巨制重構了文革十年的歷史圖景。作者于艾平以親歷者身份,通過“小反革命”視角展開敘事,將家庭破碎、校園暴力、流亡荒野等個體創傷編織進時代集體記憶的經緯中。這種第一人稱敘事策略,既繼承了魯迅《狂人日記》的“吃人”控訴傳統,又創新性地在革命敘事框架下注入孩童視角的天真與荒誕對比。作品中“早請示,晚匯報”“跳忠字舞”等細節描寫,與《古拉格群島》形成跨時空對話,印證了漢娜·阿倫特“極權主義本質相通”的論斷。</p><p class="ql-block"> 有朋友說,這是中國版的《悲慘世界》,質樸,真實,感人,震撼靈魂,蒼天厚土中一曲泣血的悲歌。</p><p class="ql-block"> 多少人屈服于那個瘋狂的年代,歷史的長河里奔涌的全是血淚啊!同時我也看到了那個艱辛年代的自我拯救,只有切身感受的人才能寫得如此動情。</p><p class="ql-block">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生活。”</p><p class="ql-block"> 苦難可以磨煉一個人的意志,作者就是這樣生活的,也是這樣寫作的。</p><p class="ql-block"> 小說從一個城市的普通家庭展開,真實地記述了中國60年代末的那一場瘋狂的運動——“文化大革命”。主人公于艾平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他原本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但運動伊始,他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街道上的早請示,晚匯報,市場里的背語錄,跳忠字舞,以及虔誠的愚昧,莊嚴的荒誕,含淚的慘笑——人造的神像愚弄著蕓蕓眾生,蕓蕓眾生也嘲諷著人造的神像……</p><p class="ql-block"> 隨著那場荒唐運動的深入,于艾平的父母被打成走資派,他自己也成為了狗崽子和現行反革命分子,遭受了批斗、關押、流放等種種苦難。在極端困境中,于艾平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和對人性的信任。當他被迫逃亡到大荒原上,在那里結識了病叔、絕爺、狗剩子、漂姐、妮兒等一群盲流,和他們一起經歷了洪災、暴風、私刑、被掃蕩等驚心動魄的生活。他與一群同樣命運的北大荒流放者一起,在艱苦的環境中尋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和人性的溫暖。雖然,這段特殊的經歷給于艾平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創傷,作者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曾不斷質問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劫難,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原諒,但不是忘記”。</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經歷讓人不寒而栗,如同一鞭戒尺,警醒后人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我是不是可以說,于艾平寫的就是我家鄉的事,我就住在嫩江邊,看到知識分子病叔去世,我淚流滿面,也跟著融入江神廟這個大家庭了。為什么心地善良的人,總是多災多難呢? 但作者并未局限于控訴,而是通過苦難中的溫情(如底層的互助,自然之美)消除悲劇的壓抑感,使作品兼具歷史的厚重感與人性的光輝。</p><p class="ql-block"> 同時,這部作品在文學結構與敘事藝術上也有所突破,具有相當高的美學價值。</p><p class="ql-block"> 之一是時空折疊的史詩結構:四卷本分別對應《白土地》《在特殊監獄里》《車前草》《大荒原》,以地理空間遷移映射精神流亡歷程。嫩江冰面的“抽冰猴”游戲與大荒原的暴風雪形成生命張力的復調。</p><p class="ql-block"> 之二是疼痛美學的修辭創新:將“扇啪唧”“彈玻璃球”等童年游戲嵌入批斗場景,用黑色幽默解構政治暴力。這種“含淚的微笑”敘事策略,與果戈理《死魂靈》的諷刺筆法形成跨文化呼應。</p><p class="ql-block"> 之三是暴力美學下的異化群像:造反派、紅衛兵的集體癲狂與“楊八角游街”等場景,構成福柯式的規訓劇場。當革命口號淪為施暴者的遮羞布,人性之惡在權力庇護下肆意滋長。</p><p class="ql-block"> 之四是邊緣群體的救贖力量:老絕戶、病叔、漂姐等江湖人物組成的地下烏托邦,在體制縫隙中構建起另類倫理秩序。他們的生存智慧——如北大荒有福同享的江湖規矩——成為對抗政治異化的解藥。</p><p class="ql-block"> 之五是提高家族記憶的傳承困境:父親“保住腦袋”的臨終囑托與母親隱忍的園田耕作,構成知識分子精神堅守的隱喻。菜園里腐爛的白菜籽與頑強生長的大蔥,暗示著文明基因在荒漠中的存續可能。</p><p class="ql-block"> 我們說,小說的藝術是語言的藝術,平白質樸是至高境界,不等于平鋪直敘,必須經過華麗的轉身,才能達到無技巧的技巧。這種境界是急不得的,得慢慢悟和慢慢磨練,起碼得有20年功夫!作者關于描寫初雪的段落!有讀者說可以進初中語文課本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已是黎明時分,我揉著惺忪的睡眼,披著大衣出去撒尿。飛雪驀然而至,我又聞到了那熟悉的、沁人心肺的清冽氣味。一夜之間,嫩江江心窄窄的水流,已完全被大雪從江面上抹掉。夏天是綠色的,秋天是金黃色的大草甸子不見了,山崗、草原、江汊子全披上一層初雪,顯得潔白無瑕,濃淡有致。雪在下著,積雪還不深,大地明亮起來了,人的心也明亮起來。我仰頭向天,伸出手去迎接荒野上的第一場落雪,稀疏的六角形的雪片非常柔軟,一落到手心就變成點點水跡。盡管北風刮起冰冷的雪花直往脖子里鉆,仍舊感到一種難得的愜意,仿佛那清冽的空氣已在我的內心深處擴散開來,與寧靜的天空、漫舞的雪花融為一體了。我略微彎曲著身體,掏出小雞雞撒出一泡長長的尿,打了一串痛快的寒顫,在雪地上畫出一個大大的驚嘆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平白質樸的語言還原歷史場景, 致使作品的語言藝術兼具歷史真實性與文學審美性,通過多層次的敘事技巧和情感表達,將個人創傷轉化為民族反思的載體。其語言風格不僅是藝術成就的體現,更承擔了“銘記歷史”的社會責任。 如“夏天是綠色的,秋天是金黃色的大草甸子”“山崗、草原、江汊子全披上一層初雪,顯得潔白無瑕”。 通過細膩的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理,“積雪還不深,大地明亮起來了,人的心也明亮起來”,將自然景象與人物內心的希望隱喻結合,賦予環境以象征意義。這種白描手法不刻意渲染,卻通過細節傳遞出強烈的畫面感,突顯了語言的敘事張力。</p><p class="ql-block"> 你看于艾平運用嫻熟的寫作技巧,洗練的語言,塑造出母親、小疙瘩、看魚人、病叔、妮兒、老絕戶、絕奶、狗剩子、漂姐、老頭魚等一系列性格迥異,有血有肉的小人物。通過他們的不同命運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折射那個特殊時代對于普通人的深刻影響,並融合了嫩江大荒原的自然意象與殘酷的政治迫害造成的現狀,把精神的追求與人性的堅守融合在一起,既充滿野性的生命力,又透出沉重的歷史質感,使書中眾多的人物成為“紙面上能呼吸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書中病叔對孩子的關懷啟蒙,臨終的超然;老絕戶嚴厲背后的睿智與溫情;狗剩子自私卻未泯滅的善良與人性;漂姐于絕境中的樂觀與堅守,甚至連禿頭和大下巴這兩個反面角色,都栩栩如生,豐滿充實……盡管小說中的主人公遭遇了種種不幸,但他并沒有失去對人性的信任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艱苦的環境中,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扶持、共同面對困難,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和善良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人與自然、生存與命運、人性與社會規則,是作者多年來苦苦思考的問題,也是他力圖通過這部作品來反映和探討的人生命題。</p><p class="ql-block"> 原諒,但不能忘記。是的,歷史可以被原諒,但決不能忘記。</p><p class="ql-block"> 對于這段歷史,我們不能忘記,應該記住,讓人們都記住,讓孩子們記住,讓歷史記住——愿歷史不再重演,幼小的生命也不再承受這過于沉重的苦難和曲折!于艾平耗時多年完成此書,寫作過程中常“夜不能寐,以淚洗面”,甚至因重現創傷而身心俱疲,他坦言創作初衷是為后代留存真實的記憶:“讓我的孩子猶如身臨其境,感受什么是民族大災難。”</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說,這是我讀過的一部最接地氣的傷痕文學,以至于讀到結尾時不由發出感嘆:怎么就結局了呢,好像失去了什么?因為包括我在內的所有讀者,都非常想知道其他幾個主人公后來怎么樣了啊?</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個遺憾是受出版審查的制約,刪節的段落太多,導致有些地方頗顯支離破碎了!</p><p class="ql-block"> 綜上所述,《原諒,但不能忘記》是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那段特殊的歷史背景和人物命運,更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了人性、歷史和成長等深刻的問題。我相信,每一個認真閱讀過這部小說的人都會從中受益匪淺。</p><p class="ql-block"> 評論家劉喜錄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寫道:“于艾平先生的四卷自傳體長篇小說《原諒,但不能忘記》的出版,是我國文學界的一件大事,對當代讀者來說,這本書既是歷史的教科書,也是人性在極端境遇中的見證。盡管到目前為止,其意義和重要性還遠遠沒有被人認識到,甚至是嚴重低估!”</p><p class="ql-block"> 筆者亦有同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岑溪市|
乌拉特中旗|
兴安盟|
镇雄县|
个旧市|
宿迁市|
门头沟区|
达拉特旗|
定安县|
清徐县|
黄冈市|
鸡泽县|
平舆县|
秀山|
平谷区|
南阳市|
商洛市|
磴口县|
南平市|
龙门县|
建水县|
大英县|
两当县|
三江|
宁晋县|
双江|
灯塔市|
昆山市|
信阳市|
南康市|
修武县|
长葛市|
东台市|
扬州市|
密云县|
卓尼县|
无棣县|
衡阳市|
丹凤县|
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