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撰稿/攝影:張國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6日,歷史在狂風呼嘯中被刻下一道驚心動魄的傷痕。17級超強臺風“摩羯”,以天崩地裂的氣勢,登陸海南海口。它如遠古的魔神,帶著摧毀一切的力量,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臺風威力的極值,所到之處,山河失色,風云巨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海南,這片被陽光與海浪溫柔環抱的土地,擁有著獨特的生命脈絡。被海南人親昵稱作“三棵樹”的檳榔樹、橡膠樹,是這片土地上歲月的守望者。檳榔樹身姿纖細而高挑,宛如身著綠裙的少女,長久佇立在這片土地上,見證著無數的日出日落;橡膠樹則似樸實憨厚的壯漢,扎根大地,默默奉獻,以流淌的白色乳汁滋養著一方產業。可在“摩羯”瘋狂的肆虐下,它們的堅韌被無情碾碎。有的被蠻橫地吹倒,像是被大力推倒的玩偶;有的攔腰折斷,傷口處裸露著纖維,仿佛在無聲哀號;還有的被連根拔起,根系在半空無助地掙扎,失去了大地的依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連向來以強悍著稱的椰子樹,那高高擎起碩大葉片與果實的巨人,也沒能逃脫這場災難的魔掌。它粗壯的樹干在狂風中搖搖欲墜,最終轟然倒地,像是一位倒下的英雄,徒留破碎的枝葉在風中嗚咽。一時間,整個城市仿佛被一層灰暗的紗幕籠罩,斷枝殘葉鋪滿大街小巷,一片滿目瘡痍的景象,處處彌漫著絕望與哀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摩竭”過后,我們居住的海口市南國威尼斯城小區,從災難的重創中開始修復重建。小區里,斷裂的樹木樹枝被有序清運,每一次裝載,都像是在告別那些曾經帶來清涼與生機的伙伴。而那些倒伏的景觀樹,在人們齊心協力的幫扶下重新站立起來。盡管有些已失去了繁茂的樹冠,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猶如經歷殘酷戰爭失去肢體的戰士,但它們沒有絲毫氣餒。人們用木棍和鋼管為它們構筑起希望的支架,而這些樹木,以驚人的生命力回應著這份努力。沒過多久,嫩綠的新芽從枝干上奮力鉆出,那一抹抹新綠,如同跳躍的生命火焰,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訴說著生命的不屈與頑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著這些劫后重生的樹木,我深深被震撼。在那場仿佛世界末日般的狂風中,它們承受了難以想象的苦難,卻始終沒有向命運低頭。它們以實際行動,為我們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贊歌,讓我們明白:無論環境多么惡劣,無論遭遇怎樣的打擊,生命總能找到頑強延續的力量,傲然挺立,向著陽光,再次綻放生機。</p> <p class="ql-block">(注:圖片均為華為nova 8手機拍攝)</p><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1962年生于新疆伊犁,兵團農場當過農工,新疆馬蘭核試驗基地當兵13年。1994年開始文學創作,出版有散文集《西部如歌》、《心靈的綠洲》,詩集《兵團如詩》。詩歌、散文、攝影作品多次國內獲獎。2013年5月,作為兵團文藝文化學者赴臺灣文化學術交流。2013年12月,獲首屆“兵團文化能人”稱號。2017年11月“中國文聯赴英國藝術創意人才高級研修班”(簡稱海外六期)研修學習。退休前任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副秘書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一師(建工師)文聯主席。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驻马店市|
阜阳市|
团风县|
台安县|
托克逊县|
新丰县|
元江|
新绛县|
阳信县|
清水县|
汉川市|
西乌珠穆沁旗|
甘肃省|
英超|
阳山县|
荣成市|
塔河县|
航空|
谢通门县|
晋宁县|
电白县|
潜山县|
衡水市|
岳池县|
邵武市|
安平县|
武鸣县|
固阳县|
华坪县|
温州市|
金昌市|
全椒县|
揭西县|
洛浦县|
资溪县|
肃南|
仙居县|
夹江县|
双城市|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