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在德國波茨坦的巴貝里尼博物館參觀了弗拉曼克的回顧展,展覽共展出70余幅作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展覽讓我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創作不僅深受同時代各種畫派的影響,也在之后持續影響著其他藝術流派。</p><p class="ql-block">最初,他的作品帶有明顯的印象派風格,之后逐漸轉向野獸派,并成為該流派的奠基者之一。與其他野獸派畫家相比,弗拉曼克的筆觸更為粗獷,色彩更具原始生命力。隨后,他又受到塞尚幾何風格的影響,并逐漸走向更深刻的表現主義風格。晚期時,他甚至成為新表現主義的先驅。因此,將他簡單地歸入野獸派顯得過于片面。每位藝術家都會受到多種藝術流派的影響,將他們劃歸某一風格往往只是短暫階段的體現,而真正決定藝術風格的,仍是藝術家對內心體驗的持續探索。</p><p class="ql-block">弗拉曼克的人生經歷也頗具傳奇色彩。他早年以機械師的身份謀生,還當過音樂教師,曾夢想成為一名音樂家。他也曾是一名自行車運動員,甚至參加過拳擊比賽。一次意外的火車出軌事故,他不得不徒步回家,途中偶遇了畫家德蘭,兩人成為摯友。他曾回憶道,如果沒有遇見德蘭,他可能永遠不會成為畫家。此后,兩人共同租下了一間畫室,并與馬蒂斯一起創立了野獸派。這段友情不僅改變了他的命運,也成就了他在藝術史上的獨特地位。</p> <p class="ql-block"><b>經典時期</b></p><p class="ql-block">弗拉曼克曾說,“沒有瘋狂就沒有天才。”正因為他具備天才般的藝術敏感,才得以在初學繪畫不久便有資格參加畫展。這一時期,他明顯受到德蘭的影響,色彩仍以自然色調為主,同時鮮明地體現著個人風格。</p> <p class="ql-block">弗拉曼克的這幅畫以樹干為前景,花園則若隱若現地融入背景。在當時,這種構圖方式一定被視為不尋常。德蘭顯然是一位優秀的導師,他只教授弗拉曼克一些基本技巧,卻讓他自由探索,從而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盡管是在戶外寫生,他的畫作色調依然帶有古典風格,但筆觸卻完全沒有傳統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同樣,這幅畫的色彩基調依然經典。然而,滿地的落葉所呈現的色彩印象已超越傳統。畫中的人物不再以細膩入微的方式刻畫,而是更具印象派風格的象征性表現。</p> <p class="ql-block">弗拉曼克的色彩逐漸變得明亮,構圖也擺脫了傳統的對稱美感,但筆觸仍顯得略顯生澀。</p> <p class="ql-block">這些畫作是德蘭1899-1902年間創作的(網上照片)。當時他正在指導弗拉曼克學習繪畫。因此,弗拉曼克最初的畫風似乎受到了德蘭的影響。最后一幅畫作似乎與下面這幅弗拉曼克的作品創作于同一地區,德蘭仍保持著較為傳統的色彩風格,而弗拉曼克則已逐漸轉向印象派,甚至隱約顯現出后來的野獸派特征。</p> <p class="ql-block">策展人將這幅畫歸入弗拉曼克的經典時期,可能是因為他并未刻意捕捉光線的色彩,盡管畫面看起來已接近后印象派的非自然色調。事實上,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并非有嚴格的前后關系,而是幾乎同步發展,這或許能解釋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不過,弗拉曼克的經典時期轉瞬即逝。他開始嘗試更明亮的色彩,筆觸更加自由,逐漸擺脫了古典風格的束縛,融入了印象派的探索之中。</p> <p class="ql-block"><b>印象派時期</b></p><p class="ql-block">這一階段的弗拉曼克明顯受到印象派的影響。他甚至專程前往莫奈等人創作的地點,尋求靈感。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作品逐漸呈現出印象派的色彩特征,畫面也更加明亮、生動。</p> <p class="ql-block">弗拉曼克善于運用線條表達情感,有時以橫線表現節奏感,使湖面呈現出寧靜而穩定的氣息。然而,他的作品并不像印象派那樣輕松平靜,而總會隱約透出一種躁動與沖動,仿佛在暗示或預示著某些即將發生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有時候,他用豎線來表現水波的流動感,這種充滿動感的手法很容易讓人想到弗拉曼克的音樂背景。他不僅在音樂領域教過書,還是個不錯的小提琴手。這幅畫色彩明亮,筆觸靈動又帶著節奏感,短促的豎線像是音符跳躍,色塊對比鮮明,就像小提琴清脆的旋律,甚至能讓人聯想到那種活潑的“頓弓”技巧。</p> <p class="ql-block">這幅畫則以更為沉穩的藍色調為主,垂直的筆觸更加明顯而厚重,形成一種更深沉、渾厚且富有共鳴的質感。這種表現方式恰如大提琴低沉而豐滿的聲音,呈現出沉靜、內斂而更具張力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弗拉曼克似乎突然對岸上的房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嘗試用色彩賦予它們強烈的情感沖擊力。他依舊以桔紅色象征旺盛的生命力,而少見的淺綠色則進一步增強了畫面的活力。黑色的邊框不僅強化了這種生命能量,也讓畫面在視覺上更具張力與沖突感。</p> <p class="ql-block">莫奈更傾向于內在感受的安靜體驗,追求整體的柔和諧調;而弗拉曼克則將個人的熱情與豪放的性格直接注入畫面,使畫面帶有了更多的動感和熱烈的生命力。他受到梵高的影響,但卻沒有梵高筆觸那種整體的秩序感和組織性,而更偏向于即興的情感表達。</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當年莫奈創作其成名作《日出·印象》的城鎮。在這片繪畫圣地上,弗拉曼克傾注了大量心血,巧妙融合多種藝術風格:水面的描繪承襲印象派特征,筆觸柔和而富有律動感;遠處的建筑透出表現主義的氣息,甚至隱約流露出一絲壓抑的情緒;而船桿的桔紅色和黑色輪廓則帶有近乎野獸派的特色,以非自然的鮮艷色彩,為畫面注入強烈而鮮活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弗拉曼克畫中的橫向線條并非完全規則或均勻,而是呈現出長短變化與錯落有致的節奏感。他還在橫線之間點綴了明亮的色塊與縱向短促的筆觸,如橘色與白色的點狀線條,從而進一步增強了畫面的動感與節奏感。</p><p class="ql-block">畫面左側桔紅色的豎線樹干宛如被風拉彎的弓,而水面上風吹出的長線則如萬箭齊發,帶來強烈的動勢和視覺張力。</p> <p class="ql-block">雷雨將至,天空陰沉,陽光透過云層灑下朦朧的光線,營造出震撼的氛圍。弗拉曼克運用色彩表現這近似白雪的質感,而前景桔紅色的樹干則成為他風格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弗拉曼克的這幅畫色彩更加明亮鮮艷,整體氛圍充滿生氣。水面的豎線條隱隱透出音樂般的韻律感;近景中有一棵黃色樹葉的小樹,微微傾向旁邊一棵直挺挺的大樹,流露出一種溫暖的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這種桔紅色充滿原始的生命力,仿佛映射著弗拉曼克內心的激情。他擅長用色彩傳遞情緒,鮮艷的桔紅色如同他原始沖動的投影,而紫藍色則象征理性,平衡并對沖這股感性的熱烈。他在自傳中曾提到,習慣用這兩種顏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p> <p class="ql-block">作為自行車運動員,弗拉曼克對賽艇有著天生的熱愛。他開始嘗試新印象派的點彩風格,探索“三重印象”的表現方式,少了印象派的輕盈與隨性,多了后印象派的浪漫與感性,添了新印象派的精確與理性。</p> <p class="ql-block">弗拉曼克的構思常常出人意料。水平的筆觸賦予湖面寧靜之感,而垂直的筆觸則使湖畔的小路宛如一條奔騰的色彩激流,不禁令人聯想到梵高熾熱的激情。梵高擅長色彩的曲線,而弗拉曼克則善用顏色的直線。</p> <p class="ql-block">此時,弗拉曼克已徹底超越了印象派對水流動感的表現方式,將印象轉化為意象,甚至趨于抽象。畫面中,水面上的豎條紋強化了音樂般的節奏感,桔紅色的豎線條使整體氛圍更加熱烈,甚至仿佛是一頁色彩交響樂的樂譜。而左上角那一抹桔紅色的樹梢,仿佛隱隱預示著他即將邁入野獸派時期。</p> <p class="ql-block">弗拉曼克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作品既展現了光線的色彩變化,又透露出他的個性,甚至映射出他曾經的職業生涯。機械師的背景,讓他對勞動者倍加關注;音樂家的夢想,使他的畫面流淌出優美的韻律;自行車運動員的經歷,使他的作品洋溢著疾馳的動感;拳擊手的身份,使他的色彩迸發出原始的生命力。所有這些特質,正是野獸派繪畫所需要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從印象派的色彩探索到野獸派的激情表達,他始終在突破自我,最終成為野獸派的奠基者之一。</p><p class="ql-block">下一期將接著介紹弗拉曼克的野獸派時期。</p> <p class="ql-block">圖文均為原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结县|
栾城县|
舞钢市|
北安市|
繁峙县|
盘山县|
介休市|
秦皇岛市|
满洲里市|
兖州市|
都匀市|
德保县|
宁津县|
海城市|
三亚市|
二连浩特市|
金寨县|
高阳县|
黎平县|
静安区|
乐都县|
顺昌县|
青河县|
京山县|
外汇|
民县|
双江|
谷城县|
旬阳县|
方正县|
弥勒县|
灌南县|
潼南县|
五寨县|
依安县|
定远县|
弥勒县|
西盟|
诸暨市|
乌恰县|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