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郎木寺曬佛節是藏傳佛教的</p><p class="ql-block">- 清掃場地:在節日當天清晨,僧人們會手持掃帚,清掃曬佛臺以及廣場的每一寸土地,為儀式營造純凈的氛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迎請佛像:大法師身披紅色袈裟,手持法器,率領僧眾從寺院藏經閣中小心翼翼地請出巨幅彩繡大佛像,在法鼓和法號聲中,抬著佛像順著山麓向固定的曬佛臺前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展開佛像:到達曬佛臺后,僧眾們齊心協力將佛像徐徐展開。佛像巨大,展開后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將整個曬佛臺籠罩在神圣的光輝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誦經祈福:佛像展開后,僧眾們整齊地席地而坐,齊聲頌贊佛陀功德,念誦沐浴經。圍繞在佛像周圍的信徒與游客們也紛紛雙手合十,默默念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敬獻哈達:藏族民眾手捧潔白的哈達,排著整齊的隊伍,緩緩走向佛像,將哈達高高舉起,輕輕放在佛像前,深深鞠躬,表達對佛陀的敬意和祈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送佛歸殿:儀式結束后,僧眾們再次小心翼翼地將佛像收起,在法鼓和法號的護送下,抬著佛像返回寺院大殿。</p> <p class="ql-block">郎木賽赤寺位于甘肅省碌曲縣郎木寺鎮,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以下是其詳細介紹:</p><p class="ql-block"> 歷史淵源:創建于公元1748年,由拉薩甘丹寺第五十三任赤巴堅參桑格創建。1958年和“文革”中被拆毀,1981年批準開放復建。</p><p class="ql-block"> 建筑規模:占地面積約2600畝,主要建筑有大經堂、佛塔、僧舍等。寺內有彌勒殿、靈塔金瓦殿、護法殿等20余座建筑,還有嘛呢經輪房20座、僧舍200余院。</p><p class="ql-block"> 宗教地位:郎木寺是甘南地區僅次于拉卜楞寺的寺廟,郎木賽赤寺作為郎木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安多藏區有較大影響力,是當地宗教、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主要景點:有供奉著第一世活佛肉身的靈塔,其頭發、指甲據說如新生長一般,還有用萬兩黃金、白銀和松耳石、珍珠等制作的歷世其他活佛的靈塔,以及70余座大小不一的佛塔,另外,天葬臺也在此寺院內</p> <p class="ql-block">西倉寺亮寶節是甘肅甘南州碌曲縣西倉寺的盛大慶典,以下是關于它的介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節日時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年農歷正月十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節日起源與意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西倉寺由拉卜楞寺四大賽赤之一的第三世德哇倉·嘉木樣·圖丹尼瑪于1839年創建,亮寶節承載著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及對來年吉祥如意的祈愿,是當地重要的宗教和民俗活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慶祝形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部落巡游:西倉寺周邊十二部落依次輪流組織,十二年為一個輪回。部落中勇猛剽悍的男子頭戴“將軍帽”,佩戴金耳環、瑪瑙珍珠項鏈,身著華麗藏袍,腰掛藏刀與弓箭,擔當“戰神”,在眾人簇擁下引領族人環繞寺院前行,身后男子拋灑“隆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亮寶展示:藏族同胞會把自家最值錢的物品拿出來展示,部落男子也會“曬出”本部落的珍貴寶物,表達對大自然饋贈和神靈的感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金剛法舞:“亮寶”結束后,西倉寺僧人身穿華麗袍子,帶著面具跳“金剛法舞”。由寺中喇嘛扮演大法師、金剛、鹿神等角色,通過動作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祈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其他活動:還有法事活動、藏戲演出等,藏家男女老幼都會穿戴最講究的藏式盛裝參與。活動開始前,各地藏民還會在西倉寺后的山上“轉山朝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亮寶節是藏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生動體現,將藏族人民的勇敢、智慧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現得淋漓盡致,是民俗歷史的瑰寶,體現了藏族人民的團結,也讓人們深入了解藏族的民俗、服飾、宗教等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佛閣是一座極具文化藝術價值和宗教意義的佛教建筑,以下是其詳細介紹:</p><p class="ql-block"> 基本概況</p><p class="ql-block"> 位置: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路鐵壩路交叉口。</p><p class="ql-block"> 歷史: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筑已毀,現存建筑為1988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高達40余米,共九層,是全藏區唯一的一座供奉藏傳佛教各派宗師的高層建筑名剎,融藏族堡式建筑與佛閣式建筑特色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譽為“世界藏學府”。以下是關于它的詳細介紹:</p><p class="ql-block"> 歷史淵源</p><p class="ql-block"> 1709年,第一世嘉木樣·阿旺宗哲大師在青海蒙古和碩特部的支持下,于扎西灘開始修建拉卜楞寺,1710年聞思學院大經堂建成,后經歷代嘉木樣大師的擴建,成為安多地區宗教、文化、教育中心。</p><p class="ql-block"> 1980年對外開放旅游,1982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建筑風格</p><p class="ql-block"> 整體布局: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總面積86.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0余萬平方米,建筑依地勢而建,西北部較高,東南部較低,高處為殿堂建筑及活佛寢宮,低處是普通僧侶生活區。</p><p class="ql-block"> 單體建筑:以當地石、木、土、茴麻為材料,外石內木,下寬上窄近似梯形。廟宇依功能和等級涂以紅、黃、白等顏料,頂部及墻壁置銅質鎏金的法輪、寶瓶等裝飾物,部分殿堂融合漢式建筑風格,增蓋宮殿式屋頂,覆鎏金銅瓦或綠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點</p><p class="ql-block"> 六大學院:有聞思學院、續部下學院、續部上學院、時輪學院、醫學院、喜金剛學院,各學院建筑風格獨特,供奉著不同的佛像和靈塔。</p><p class="ql-block"> 其他景點:有印經院,保存有6.8萬余本印版;佛塔種類多樣,如白塔、離合塔等;轉經廊規模較大,環寺院東、西、南三面建立,約有512間。</p><p class="ql-block"> 文物遺存</p><p class="ql-block"> 保存有清朝光緒皇帝、民國政府等給歷代嘉木樣活佛的封文、印鑒,還有金、銀、銅、象牙等材質的大小印鑒21枚,以及大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藝術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荆州市|
隆林|
青海省|
新平|
鸡泽县|
枣强县|
德江县|
湛江市|
田林县|
西充县|
福贡县|
阜南县|
阆中市|
永胜县|
安龙县|
托克逊县|
合江县|
息烽县|
开阳县|
潜江市|
恩平市|
尤溪县|
苍山县|
九江市|
颍上县|
碌曲县|
娄底市|
星子县|
阜康市|
勐海县|
桂平市|
枣庄市|
通河县|
天气|
简阳市|
乐安县|
哈尔滨市|
林西县|
阆中市|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