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在到南昌辦完事后,返程有機會順道對景德鎮、瑤里古鎮、望仙谷、三清山、徽州古城等地做了一游;現將在瑤里古鎮的旅行日記整理成游記。<div> 瑤里古鎮,位于江西景德鎮市浮梁縣縣城東北端,地處安徽的祁門縣、休寧縣與江西的婺源縣、浮梁縣兩省交界四縣交匯處。去之前聽人講,這個古鎮挺有特色的,現在游人不算多,商業氣息還不算濃厚,很有些看頭。</div> 我們是在中國瓷都--景德鎮看過了古窯民俗博覽區后,從景德鎮向東北方向驅車50多公里,臨近傍晚時分來到了瑤里古鎮的。<div> 一到古鎮景區游客中心附近的住宿酒店,略微收拾了一下,就開始逛瑤里古鎮的夜景了。上圖是古鎮的入口處,游客中心到古鎮入口處,要經過一片商業區--方街。</div> 瑤里古鎮依瑤河兩岸而建,兩條古街沿河岸貫穿古鎮。夜晚的古鎮,游人很少(我們到時也是周日),少了些喧鬧、多了許幽靜。 人少有人少的愜意,隨意逛,盡情打卡。 <p class="ql-block"> 夜晚略顯空擋的美食街</p> 霓虹燈光下,曲徑通幽的古街巷 <p class="ql-block"> 吳氏宗祠,古街上一個規模較大的仿古建筑。后來看介紹:吳氏家族,在古鎮上也算是挺顯赫的;吳氏宗祠初建于明代,后來又重建。祠堂內保留有完整的歷代傳下來的族譜。現在,這里還是瑤里村落社區活動中心,功能多樣。</p> 色彩的燈光,裝扮了古鎮瑤河兩岸的風景。 <p class="ql-block"> 轉天一早,繼續逛古鎮。在古鎮上游玩,是免門票,但古鎮內的少部分景點是要收費。從古鎮游客中心至古鎮入口處間的商業街區--方街(下圖),在這里食宿購物都挺方便。</p> 看景區游客中心的介紹:瑤里古鎮,在當地其實是一片面積挺大的風景名勝區,主要由五個片區組成:一是古鎮游覽區(古建筑、老街、歷史文化景點等);二是高嶺土礦遺址園區(包括陶瓷高嶺土礦遺址公園、東埠村的古街古碼頭等);三是汪湖生態游覽區(瀑布 、原始森林、徽州古道等);四是陶瓷主題園區(古陶瓷作坊 、古龍窯遺址等);五是梅嶺休閑度假區。<div> 由于我們在此停留的時間不長,也只是看了上面瑤里古鎮風景區中的前兩個片區。</div> 瑤里古鎮,保存有較為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明清老街、宗祠、老屋等歷史建筑;同時還保留了一些革命歷史遺址,如陳毅舊居(原名“敬義堂”)、新四軍瑤里改編紀念館等;古鎮也曾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的外景地之一。古鎮的民居建筑,融入了徽派建筑、客家與西洋建筑風格,有著較為鮮明的江南民居建筑特色。<br><br> 看介紹:瑤里古鎮,原來的古名叫“窯里”,始建于西漢末年,是景德鎮陶瓷的發祥地;唐代中葉,這里已有生產陶瓷的手工業作坊,因瓷窯出名而得名。直到二十世紀初,古鎮的瓷窯外遷,“窯里”才改名為瑤里。 走在古鎮的街巷里,陶瓷的印記,還真是隨處可見。 古鎮北邊瑤河岸邊的古瓷窯窯址 程氏宗祠,位于河岸古街上,這是一棟帶庭院的三進硬山式磚木石混結構民居建筑;其部分建筑為明代,部分為清代的,但代表了古鎮古民居建筑的最高水平。<div> 現在這里是現在的瑤里博物館所在地,更是一處革命歷史遺址--原新四軍瑤里改編三處舊址之一(另兩處為:敬義堂又稱陳毅舊居和宏毅祠-吳家祠堂的舊庭屋,這三處均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div><br></div></div> 古街邊矗立的賦有歷史印記的石碑 白天的古街古巷 河岸古街上另一處紅色歷史文化的印記--新四軍瑤里改編陳列館,此處是原新四軍駐地舊址之一。 墻上的當年紅軍標語,清晰可見。 看展示館內的內容介紹: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紅軍長征后留在江南的部分紅軍,經過三年的艱苦卓絕斗爭,迎來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1937年底,陳毅首次來到瑤里,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傳達國共合作的方針。第二年年初,陳毅再次來到瑤里,指導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兩個月后,部隊改編整訓完成,五百余名勇士北上東進鍛造成抗日鐵軍,自此在江南沙場激戰不息。<br> 從新四軍瑤里改編展示館出來往前走不多遠,就到了另一處的革命歷史遺址--敬義堂,又稱陳毅舊居;此處古建筑建于清朝嘉慶年間,是當地一個士紳的書齋。1937年至1938年間,陳毅在瑤里指導新四軍改編工作時,曾居住在此。他曾與胞兄陳孟熙同住一室,暢談國共合作抗日。 古鎮房屋門面墻壁上,紅色的毛主席語錄,這是上世紀文化大革命時期留下的歷史印記。 古鎮瑤河岸邊,一處上世紀七十年代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其中的外景拍攝地點。 古街上賦有特色的古鎮民居,有些已開發成旅游民宿或商業門店。 古鎮街上,一個民宿的院落 <p class="ql-block"> 在穿鎮而過的瑤河邊,這樣極具原生態氣息的生活畫卷,以后會是越來越難見到了。</p> <p class="ql-block"> 古鎮瑤河兩岸的明清徽派古建筑,依山傍水、分布的錯落有致;瑤河上還分布著多座各式的橋梁,其中包括賦有江南民族特色的風雨橋。但在旅游圖片中看到的那種江南特色的單板人字木板橋,卻沒能看到。據當地人講:每年在雨季河道里容易發洪水的時期,為了行洪方便,古鎮上會提前將單板人字木橋給拆掉了;而在雨季結束時,還會再重新架起,供游人打卡拍照。</p> 瑤河上的魚鱗壩 瑤河上的磨盤壩 瑤里古鎮群峰環抱,四周山清水秀,環境宜人。 <p class="ql-block"> 青磚黛瓦馬頭墻的徽派民居,在山水之間,是看著那么的和諧愜意。</p> 悠閑的古鎮,確是挺美! <p class="ql-block"> 瑤里古鎮,還是景德鎮瓷都的源頭;瓷器的原料--高嶺土,最早就是出產自瑤里古鎮附近的高嶺村。我們自駕車從古鎮游客中心向西南方向約15公里,就來到了高嶺村附近的瑤里古鎮高嶺國家礦山公園。</p> 這里就是聞名世界的陶瓷圣地,是世界“高嶺土”的命名地,現在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園內有古礦坑、古窯址等遺址,可以了解陶瓷制作的歷史與工藝。<br><div> 看有關資料介紹:從這里采掘出的瓷土,以優異材質被制作成的瓷胎,使得景德鎮制瓷原料與工藝發生了重大變革,出產的陶瓷產品質量出現了飛躍,達到了世界領先地位,從而大大推動了歐亞乃至世界制瓷原料與工藝的進步,這是中國最早向國外傳播的重大科學技術成果之一。因而在高嶺這個地方出產的瓷土聞名天下,高嶺隨即成了瓷器原料-高嶺土與高嶺石礦物的命名地,這也是我國第一個世界通用的礦物命名地。</div> <p class="ql-block"> 高嶺古礦從宋代開始開采,到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開采最盛,一直持續至20世紀60年代;1965年后,高嶺山的瓷土礦經數百年的開采后停產。在這200多年歷史開采中,高嶺村周圍的山上留下來很多采掘遺址,高嶺山周邊的古礦坑有數百處之多,至今保存完好的有4處。上圖就是其中一處古代大型露天瓷土采礦遺址。</p> <p class="ql-block"> 高嶺古道,用于從古礦坑開采出來的高嶺土運輸的山間道路。看介紹:這條古道始修建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年歷史。它全長2.5公里,寬約2米,全部用麻石鋪砌而成,共有5000多級臺階。明清之際,礦工們就是通過這條古道將一擔擔高嶺土挑到山下3公里外的東埠村碼頭,然后裝船運往景德鎮,供瓷業生產使用。如今密林中的古道上,已長滿了青苔。</p> 高嶺古道下山處的接夫亭,又名“碑亭”。原亭始建于明朝,后被毀,現亭是1990年首屆景德鎮國際陶瓷節前重建。<div> 高低不平的古石道,訴說著古代制瓷采礦人的艱辛;而古道上的接夫亭,則是制瓷采礦工妻子,盼望其丈夫平安相見的地方。看介紹:古代高嶺山的制瓷礦工,因山高路遠長期不能回家,在山上工作時衣不蔽體,婦女不得入山。家眷親人要想與礦工見面,只能到山下古道上的接夫亭等待,以期盼親人的平安和相見。</div> <p class="ql-block"> 古道接夫亭下方水聲陣陣,一道溪水流往山下,高低落差形成的小瀑布與山林相間成趣,景色怡人。這道水流的不遠處建有一座房屋,古稱水口亭。</p> 水口亭屋中供奉一尊神像,名為“江西福主許真君”,為江西地方主神。 拐過水口亭,不遠處有一棵古樟樹,巍巍矗立,亭亭如蓋。再放眼望去,稍遠處的白墻灰瓦民居,相互映襯,寧靜悠遠,古村的獨特蘊味彰顯無遺;這里便是高嶺古村(見下圖)。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沒有進高嶺村。 <p class="ql-block"> 從高嶺國家礦山公園出來,向西不到3公里多點就是我們這趟瑤里古鎮行的最后一站---東埠村(距離瑤里古鎮游客中心約11公里)。</p> <p class="ql-block"> 看介紹:東埠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莊,處于浮梁縣瑤里鎮的東河岸邊,背靠高嶺山。?東埠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至明清時期這里是一個重要的商業集散地,主要是運輸制瓷的原料--高嶺土。</p> <p class="ql-block"> 東埠古村落,相應有著一條歷史悠久的東埠古街(是浮梁縣的四大古街之一),主要由古街、古橋、古碼頭等組成。這里,也是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外景拍攝地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 東埠古街兩邊鱗次櫛比的店鋪,中間夾著3米多寬的街面,店鋪前門正對著街面,后門房屋則多為吊腳樓,對著碧波蕩漾的東河;此處,因水而興!</p> <p class="ql-block"> 在過去,為了方便運送高嶺土,靠河的店鋪每隔幾家房屋之間,都建有一個臺階通道,可以直通到東河邊。而且在沿河房屋前,基本上都建有一個方便過往客商和運送高嶺土的工人遮風避雨的廊亭。</p> <p class="ql-block"> 看到這些遺留下來的古碼頭,依稀可以想象到古時高嶺瓷土從這里卸下裝船的繁忙場景。</p> 從河對岸觀東埠村的民居和古碼頭 <p class="ql-block"> 如今,古碼頭基本已廢棄,平靜默默地排列在這里。靜靜的東埠古村,守著那潺潺的河水,留下這青山綠水、青磚黛瓦任人回味。</p> 一條長長的石板路,連接了東河兩岸的東埠村 人從橋上過,青山綠水間留下一抹靚影 在石板橋不遠處,本來還有一座供旅游拍照打卡用的單板人字木板橋(見上圖河道中的木板和木支柱),也是因為行洪的原因而暫時拆掉了。 在東埠村的東河兩岸間,還有一座仿明代式樣的七孔石拱橋--東埠大橋(全長113米),據說是迄今為止江西省最長的仿古石橋。站在大橋上遠眺,秀麗的東河從東埠村旁靜靜流過,河兩岸屋舍重重,炊煙裊裊,構成一幅古色古香的鄉村圖畫。 <p class="ql-block"> 瑤里古鎮,確值一游!古鎮慢生活的悠閑愜意,悠長的歷史文化痕跡,不缺的紅色歷史文化印記,較少的商業氣息與人流,四處轉轉滿眼秀美的自然景色等等,都讓人有不錯的體驗感。不過,由于整個古鎮風景區地方相對比較大和分散,可看的地方比較多,故較適合自駕游方式,在古鎮住宿兩三晚上的慢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平县|
西青区|
新巴尔虎左旗|
剑河县|
宁津县|
敖汉旗|
岑溪市|
翁源县|
金秀|
扎赉特旗|
仲巴县|
东安县|
乳山市|
辽阳县|
闽清县|
漯河市|
麻城市|
苍梧县|
东光县|
赤壁市|
樟树市|
湄潭县|
大城县|
潍坊市|
吴桥县|
敖汉旗|
广丰县|
濮阳市|
疏附县|
盐池县|
凤山市|
石柱|
宣恩县|
昌平区|
师宗县|
惠州市|
乐业县|
双流县|
蕲春县|
乐亭县|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