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br> <font color="#167efb">還是很小的時候,就在鄉下聽過老輩人講嶺屋笑話,只知道屋嶺在一個很遙遠、很偏僻的山旮旯里,具體在哪個位置,老輩人只是用手指著天臺山方向,說就在那邊很山很山的地方。<br> 我一直對嶺屋這個地方很感興趣,這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能讓人津津樂道地講它的笑話?參加工作后,下鄉的機會多,我一直打聽嶺屋的具體位置,開始以為是在天臺山嶺上,后來才弄清是在慈化的轄區內,再后來知道它屬慈化鎮柘塘村管轄,但是一直沒弄清其具體位置。2017年宜慈公路通車后,我與易衛東、吳根紹等驅車走新路,在下塅路上遇一步行老俵,忙停車問詢嶺屋所在,老俵遙指遠山,說就在那片山嶺中。我問:“聽說講了一百個嶺屋笑話,就會請你吃席?”“你好生吃,會打得做狗爬。”老俵笑著回答,并熱情地邀我們上他家去吃晝飯,我們禮貎地婉謝了。</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癸卯芒種后一天,老友易衛東說是認識一個熟悉嶺屋情況的當地人,愿意帶路,邀我與吳根紹、雷子龍一起去尋訪嶺屋,撥開糾纏心間多年的迷云。<br> 在宜慈公路柘塘段,我們與易衛東的熟人相會了,他是慈化中心小學的退休老師歐陽朗寶,是一個熱心的文史愛好者,堅守著一大片農莊,據說一個人在山上已住了十年。他先給我們介紹了嶺屋:嶺屋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大片區域的統稱。嶺屋之嶺就是一座名為古神寨的山嶺,屋便是分布在古神寨東、南、北三面的屋場,統稱為嶺屋,正式地名叫作明湖,是柘塘村的一部分。傳說古神寨是清初棚民起義軍首領朱益吾的營寨,也有種說法,元末抗元領袖彭瑩玉曾在此立寨屯兵,故有古神寨之稱。我懷疑古神寨應是鼓形寨之誤傳,因為古人喜歡以山的形狀取名。朗寶說有點道理,那山嶺的形狀還真有點像一面鼓。</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從宜慈公路左拐進入一條村組公路,行約二十里左右,便見一座很大的“門”字形鋼筋混凝土牌坊,嵌有“明湖歡迎您”五個金色銅字,牌坊前面置著一對石獅。往前行不多遠,就看見明湖屋場。這是個四面環山的村莊,只有一處狹窄的水口通向外面,去水應該是流向飛劍潭水庫。將車停在水口處公路上,下車觀察周邊環境。水口兩側風水林保護得比較好,古木參天,郁郁蔥蔥,右邊山坡上有座回龍庵,左邊山坡上是關圣廟,水口河溪上有一座單孔古石橋,橋旁有社廟。古人有言:“水口以聚一鄉之樹木、橋梁、茶亭、旅舍,以衛庇一鄉之風氣。”明湖水口有樹木、橋梁,還有廟宇,正應了古人“以衛庇一鄉之風氣”之言。</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據說很久以前此地確有一湖,后來村民擴挖了水口,才漸漸將湖水排干,現在湖的位置早被田地、房屋所占據。站在水口看明湖屋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環砌圍墻、早已閑置的柘塘二小校舍。校舍旁邊多是新建的平房和樓房,櫛比鱗次。明湖屋場地面較大,歷為柘塘公社、柘塘大隊、柘塘村的駐地,現在柘塘村部已遷至宜慈公路旁,新建了辦公樓。<br> 回龍庵旁有條上山的水泥公路,沿公路而上,走進一個屋場,這里應該是明湖的一處老屋場。清光緒版《宜邑明湖李氏族譜》輯有一幅形勝圖,圖中可見,明湖房屋多建于水口兩邊山坡上,較大的聚居點有三處,我們現在的位置是一處,關圣廟旁有一處,還有一處標示為新屋后,另外還有一處獨屋標示為老山嶺。水口相對的位置則全部標示為田港,沒有房屋。</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老屋場里有一座很洋氣的李氏宗祠,應該新建不久,鋼筋混凝土結構,三進三開間,寢堂神主牌位肅然。祠堂右邊相連建有一幢三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橫屋,左邊有較低矮的附屬建筑,均為瓷磚貼墻面。據族譜中李發挸等清光緒八年撰《明湖李氏祠堂庵廟山水合記》所述:“自嘉靖十六年丁酉歲,合族長者賢士倡首,捐錢幫工,竭力建立一祠,以妥先靈。又先人坐向左邊傍構新祠一所并廚室。各戶幫公捐資樹料,以備之側書室文渭,先獨建以構之,以為族人課讀之地。”可知明湖李氏宗族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并陸續建成二祠及附屬建筑。族譜有祠堂圖,由圖可知,先建成的為李氏家廟,后陸續建成李氏宗祠和書齋等附屬建筑。據史料,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禮部尚書夏言上《令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廟疏》,明世宗朱厚熜采之,許民間聯宗立廟,于是宗祠遍天下。明湖李氏建家廟的時間,與此相吻合。又據《明湖李氏祠堂庵廟山水合記》所述:“我之本始自宋朝,已歷數百余歲。……始祖秀四公由袁城沙子巷遷在地名下坊老塢,居十余載,突被回祿之災(注:火災)。……旋居古神山之足下,好似湖茫之意,因取明湖,而開基。”據1985年版《宜春縣地名志》引《宜春縣志》:下坊李氏明永樂年間由宜春城沙子巷徒此。然而,明湖李氏族譜又載:李氏明宣德年間由宜春城沙子巷徒此。但是不論哪種說法,明湖李氏于明宣德年間遷至此地,應該可以肯定。據《合記》李秀四生五子,分別名曰彥斌、尚斌、仲斌、文斌、武斌,僅彥斌、文斌二子傳有后嗣,后分為九支。明湖李氏九支就是以李秀四為始遷祖,所形成的宗族,也為當地望族。</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走出明湖老屋場,我和吳根紹繼續爬山,后來朗寶也追了上來。行不多遠遇一較小的屋場,地名似是何家,屋場前有幾棵參天古樹。這里地處半山腰,可以俯視明湖屋場,站在古樹下,朗寶指點著山下,告訴我倆當時湖水所在的位置,現在湖水早已蕩然無存,湖的位置多數是稻田,一部分建了房屋,我們唯有感嘆滄桑陵谷。走出何家屋場,水泥公路變成了泥石公路,但是不泥濘,路兩旁草木蓊郁,我們一路看花草認植物,走到坡頂,海拔約六百米,就見到了古神寨,山頂海拔大概有七百多米,真有點像是一面鼓,也像是一尊端坐的神,我也就不執著“古神”、“鼓形”的分辨,地名講究約定俗成。山間零星分布著一些房屋,還有一口碧波蕩漾的水塘。朗寶告訴我們,山上那處懸崖下的平地,就是朱益吾曾設營寨的地方。遠遠望著,仿佛真有一些斷垣殘壁。《宜邑明湖李氏族譜》記載有“明湖八景”,乃“古寨晨曦”、“筆山霽雪”、“箬嶺晴嵐”、“古楠月影”、“風洞秋聲”、“月山篁韻”、“龍橋春漲”、“龍庵晚罄”,并有詩詠。《古寨晨曦》詩云:“傳聞寨柵擁層巒,鎧甲琱弓萬馬盤,峭石森森朝旭動,恍疑當日劍光寒。”可見,在當地人心目中,古神寨是為營寨。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這里確實非常偏僻,地勢易守難攻,兵甲隱于其間,真可鬼出神沒,難覓蹤跡。記得曾讀過一篇回憶錄,說土地革命時期慈化有一支紅軍游擊隊,就是以古神寨為據點,開展武裝斗爭。<br> 朱益吾曾在此立過營寨,雖是傳說,我卻篤信。因為近些年我一直關注“三關九圖”棚民起義的歷史,曾多次到實地探訪,也搜集了一些有關資料。“三關九圖”以宜春的太平關、萍鄉的案山關、萬載的鐵欄關為核心,棚民首領朱益吾曾在清朝初,以“三關九圖”為根據地,領導過兩次棚民起義,太平關與此處直線距離僅二十里左右,鐵欄關也距此不遠,他完全有可能在這一帶活動,并建立屯兵營寨</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這里又有水泥公路相通,順水泥公路下山,中途到一戶村民家坐了一會,這戶人家姓李,只有一對老夫婦在家,他家房屋正好在古神寨寨址之下,周圍栽種了很多楠木、桂花苗木,院墻上隨意擺著二十幾盆多肉植物,長得極好,令我這種不善養多肉的人汗顏。老李告知這里地名為箬嶺,是因山上多生箬竹而名。我懷疑古神寨原來山名就叫箬嶺,只是立了營寨后才叫成古神寨,就如鄧表峰也叫紫云觀一般。</font></h3> <h3> <font color="#167efb"> 順著水泥路下山,一路看景看植物,植被非常茂盛,品種非常豐富,看到了很多種初次相識的植物,如常山、女萎、白花蕘花等。路旁灌叢中有一棵正在開花的南赤瓟,葉和花酷似黃瓜,朗寶說結的瓜是紅色的,要待秋天才能見到。以前沒見過假福王草開花結子,這次也看到了許多,并拍了一些照片。在一面山墈上,看到一大片蕨類植物里白,生長得極為夸張。</font></h3>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路上,我總在尋思。明湖雖處偏僻,但并不閉塞,這從明嘉靖十六年朝廷準許民間建家廟、翌年其就實施建廟一事,就可明證它與外部的聯系極為密切;明湖雖處山嶺,但并不愚昧,這從祠堂圖中有翰林院、欽賜花翎匾額和書齋建筑,就可看出此地文風還是極為昌盛。但是為什么舊時會有嶺屋笑話流傳,將此地貶低為封閉、落后、愚昧之所呢?我想這是舊時歧視嶺民的丑陋心態所致,也是一種劣根性。在宜春不啻嶺屋笑話一個存在,還有其他類似情況,比如在南路,人們就杜撰了許多譏笑唐佳山嶺民封閉、落后、愚昧的唐佳山笑話,與嶺屋笑話如出一轍。其實笑話別人同時,也是在笑話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路下嶺,走到岔路口與其他幾人會合。今天只是走了嶺屋的一部分,還有幾個屋場沒有去,但是時已日中,要去吃午飯了,剩下的只能留待下次再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24年9月21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维西|
晋中市|
凤翔县|
宣汉县|
资溪县|
三门县|
清远市|
资兴市|
介休市|
永和县|
贵溪市|
隆回县|
礼泉县|
赣榆县|
新乡市|
五华县|
宁南县|
武山县|
马鞍山市|
珠海市|
纳雍县|
闸北区|
远安县|
南部县|
云阳县|
绵竹市|
涪陵区|
沅江市|
平潭县|
天台县|
五家渠市|
离岛区|
泾阳县|
南乐县|
福州市|
哈巴河县|
宜春市|
双辽市|
青龙|
清镇市|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