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潮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制始于東晉義??九年(公元413年)的義安郡,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古城的文化核心樞紐就是天下聞名的“牌坊街”。它北接廣濟樓,南連太平街,向東可步行至韓江畔的廣濟橋,向西直通開元寺,由此構成了潮州古城的文化中軸線??傞L1948米的主街與50多條巷弄縱橫交錯,形成了一個外曲內方的格局。鼎盛時期太平街共有47座古牌坊,現(xiàn)存24座,無論在種類上還是數(shù)量上都堪稱“中國之最”。一座座古樸莊重的石牌坊整齊有序地排列在街道上,它們不僅承載著這方水土的歷史與文化,更如同脊梁般支撐著老街從歷史走到現(xiàn)在,在韓江之畔舒展著千年文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著青石板路走進太平街,一座座莊嚴肅穆的石牌坊聳立在大街上,氣勢磅薄的石牌坊群,真的令人驚嘆不已。每座牌坊均為花崗巖砌筑,雕刻工藝精湛,橫梁、立柱上飾有龍鳳、花鳥浮雕,柱礎石獅形態(tài)威嚴,彰顯潮汕石雕藝術的巔峰水準。每座牌坊背后都鐫刻著潮州歷史上的顯赫人物與動人故事,被譽為“中華牌坊之鄉(xiāng)”的活化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牌坊群以“科舉功名”、“忠孝節(jié)義”、“清官廉吏”為主題,反映了潮汕地區(qū)崇文重教、忠孝傳家的傳統(tǒng)。“四世大夫”坊,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建成,為四柱三間三樓石坊,結構嚴謹,氣勢恢宏。為紀念當時的饒平縣知縣陳所獻而建,他為官清廉,政績卓著,其祖父陳以賁、父親陳思謙、兒子陳允恭也都因他而獲封贈“文林郎饒平縣知縣”,由此成就“四世大夫”的佳話。牌坊的坊額正背兩面都刻有“四世大夫”字樣,字體蒼勁有力,彰顯著家族的榮耀;“十相留聲”坊”,建于明正德年間(1517年),為紀念唐代至宋代十位被貶來潮州的宰相級官員(如李德裕、趙鼎等),四柱三門式石坊,雕刻有云紋、瑞獸,寓意“名臣留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少司馬”坊修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為四柱三間三樓石坊。坊主翁萬達,嘉靖五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曾擔任兵部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偏關、保定等地的軍務,人稱“三邊大總制”,所以牌坊南面鐫刻“少司馬”,北面鐫刻“大總制”;“三世尚書”坊額右鐫“潮州知府馬鳴霆,同知蔣允彥,通判馬毓峨、林朝銘。崇禎元年立”。坊主林熙春,明萬歷十年(1582年)中進士,官至大理寺卿、戶部左侍郎。崇禎皇帝追念林熙春功績,追贈林熙春本人與其父林喬權,祖父林瓚為尚書封號,并立牌坊“三世尚書”表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狀元坊”為紀念明嘉靖年間潮州首位狀元林大欽而建,為雙層檐頂,坊身雕刻鯉魚躍龍門等祥瑞圖案,象征科舉輝煌;“秋臺坊”是為了紀念明崇禎元年進士、福建巡撫黃奇遇而建。他的政績和品德得到了當時社會的認可和贊譽。牌坊為四柱三門三樓式,整體造型古樸大方,結構嚴謹。牌坊上的雕刻精美細膩,雖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但依然能夠看出當年的精湛工藝。在牌坊的額枋、立柱等部位雕刻有花卉、瑞獸、人物等圖案,這些圖案寓意吉祥,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逐一品讀牌坊碑文背后的歷史,仿佛閱讀了一部簡明的潮州文化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司徒世家”門匾有400多年歷史,為明末皇帝所封。其家族歷史悠久,曾出過4個功績卓著的大人物,其中有一位狀元,皇帝賜予其祖先謚號,門匾是皇帝冊封用來紀念家族輝煌過往。這座建筑具有典型的潮州傳統(tǒng)民居風格,融合了木雕、石雕、嵌瓷等多種工藝,門額上“司徒世家”四字,字跡強勁有力,端正大方,見證著家族的榮耀與歷史的滄?!,F(xiàn)在“司徒世家”的后人依然在此生活,傳承著家族的文化與傳統(tǒng)。同時,作為旅游景點的一部分,也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感受潮州的歷史文化底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曾是潮州府城的商業(yè)動脈,如今仍保留著明清時期的騎樓建筑、傳統(tǒng)的商鋪與市井煙火氣是感受潮州古城韻味的好地方。漫步其間,老街的騎樓便如一列列時光的儀仗隊撲面而來,牌坊與騎樓、商鋪共生共融,形成了“牌坊夾道、騎樓相連”的獨特景觀。老字號與非遺傳承沿街分布,如“胡榮泉”鴨母捻、“李老二”腐乳餅等,街頭巷尾彌漫著潮州小吃的香氣,巷口的工夫茶攤飄出茶香,煙火氣與文藝感交織,令人流連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平街上不僅有精美的牌坊,還有一百多座民居,是粵東地區(qū)最典型、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這里有座潮汕地區(qū)最著名的古剎“開元寺”。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是潮汕地區(qū)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建筑群,位列“廣東四大名寺”之一。寺內布局嚴謹,保留唐代建筑風格,又融入潮汕傳統(tǒng)工藝特色,整座寺院莊嚴肅穆,充滿禪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寺內大雄寶殿采用“抬梁式”木構,屋頂以潮汕嵌瓷工藝裝飾,色彩斑斕的祥龍、花卉栩栩如生;天王殿、藏經(jīng)樓等建筑保存完好,檐角高挑,木雕、石雕工藝精湛;唐代石經(jīng)幢(全國重點文物)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歷經(jīng)千年風雨;宋代大銅鐘鐘身鑄有銘文,敲擊時音色渾厚悠揚。寺內常年香火旺盛,定期舉辦佛誕法會、盂蘭盆節(jié)等活動,是潮汕佛教文化的重要載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平街的最東端就是雄踞于潮州古城東門之上的“廣濟樓”,它宛如一位忠誠的守護者,靜靜見證著這座城千年的風雨變遷。樓體為典型的明清建筑風格,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每一處細節(jié)都凝聚著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藝。朱紅的梁柱在歲月的打磨下愈發(fā)深沉,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屋頂?shù)牧鹆咴陉柟獾恼找蚂陟谏x,與藍天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絕美的畫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這里抬頭仰望,“廣濟樓”三個金色大字高懸于樓額之上,筆鋒剛勁有力,盡顯大氣磅礴。城樓共3層,每層都有獨特的韻味。底層是厚實的城基,由巨大的石塊砌成,堅固無比,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沿著石階拾級而上,登上2樓,這里陳列著一些與潮州歷史文化相關的文物和資料,讓人能更深入地了解這座古城的底蘊;3樓則是觀景的絕佳位置,憑欄遠眺,潮州古城的全貌盡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廣濟樓的大門,馬路對面就是著名的“廣濟橋”,這座"一里長橋一里市"的古橋,至今仍在用"啟閉式"的獨特構造講述著宋明工匠的智慧。踏上“廣濟橋”,就像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時光之旅。還未走近,遠遠便能望見它橫臥在韓江之上如一條巨龍靜伏,又似一串遺落人間的璀璨明珠,連接著兩岸的煙火與繁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廣濟橋”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距今也有850年歷史了。這條古橋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它由梁橋、浮橋、拱橋組合而成,全長518米,橋身由古老的石塊砌成,歷經(jīng)歲月打磨,石面上的紋理訴說著往昔的風雨滄桑。每一塊石頭都仿佛在低語,講述著那些或激昂或溫婉的歷史故事。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白天合攏讓人過,晚上斷開讓船過。就像個盡職盡責的交通警察,掌管著水上和陸上的交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橋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形態(tài)各異的亭臺樓閣。這些建筑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盡顯潮州傳統(tǒng)建筑的獨特韻味。亭內古色古香的裝飾與精致的木雕相得益彰,讓人不禁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贊嘆不已。行走其間,輕撫著斑駁的欄桿,仿佛能觸摸到古人留下的溫度。腳下的石板路承載著歲月的痕跡,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歷史的長河中。駐足于亭臺之中,憑欄遠眺,韓江兩岸的風光盡收眼底。遠處的筆架山郁郁蔥蔥,與江水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令人稱奇的當屬那獨特的“ 18梭船24洲”結構,18艘梭船如同靈動的衛(wèi)士,一字排開,連接著24座橋墩。它們隨著江水的起伏而微微晃動,似在與江水共舞。站在梭船上,感受著江風拂面,望著滔滔江水奔騰不息,心中涌起一種難以言喻的豪邁與舒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夜幕降臨,廣濟橋宛如換了一身盛裝。華燈初上,橋上的亭臺樓閣被燈光勾勒出清晰的輪廓,與水中的倒影相互輝映,如夢如幻,仿佛將人帶入了一個璀璨的童話世界。橋上游人如織,歡聲笑語回蕩在夜空中,為這古老的橋梁注入了新的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韓文公祠”是一座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古老祠宇,是承載著厚重歷史與文化的建筑,宛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潮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坐落在筆架山山麓,倚山面水,與古城隔江相望 ,于山水之間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踏入韓文公祠,就像翻開了一部厚重的歷史書卷,每一寸磚石、每一處雕梁都有歷史的回響和文化的厚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著臺階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祠前那古色古香的牌坊。牌坊上鐫刻的字跡蒼勁有力,仿佛在無聲訴說著韓文公的功績。穿過牌坊,便是“韓文公祠”的主體建筑,飛檐斗拱猶如展翅欲飛的鵬鳥,在歲月的輕撫下,仍不失靈動與威嚴。青瓦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仿佛在低語著千年的風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祠內,庭院清幽靜謐。幾株古樹郁郁蔥蔥,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的樹影,為這方天地增添了幾分寧靜與神秘,並在地面上繪出了一幅幅奇妙的光影圖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著石板路前行來到正廳,廳中韓公的塑像栩栩如生,目光深邃而堅定,似在凝視著潮州的山河,又似在思索著民生的福祉。塑像周圍陳列著許多與韓愈相關的文物和史料,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默默講述著韓愈被貶潮州期間,興學育才、驅鱷除害、關心農桑等諸多政績。那一篇篇泛黃的文稿,仿佛還散發(fā)著墨香,讓人得以一窺他的文學風采與濟世情懷。他的到來,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潮州的文化天空,讓這片土地從此文風昌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墻壁上詩詞壁畫琳瑯滿目,一首首后人緬懷、歌頌韓愈的詩詞,筆鋒剛勁有力,飽含深情。壁畫則生動地描繪了韓愈在潮州的生活場景,從講學授課到與百姓交談,每一處細節(jié)都刻畫得細致入微,讓人仿若穿越時空,親眼目睹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绊n文公祠”不僅是為了紀念他,更是潮州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征。在這里,后人能夠感受到韓愈的精神力量,汲取文化的滋養(yǎng)。</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祠后面是一處小巧的園林,亭臺樓閣,曲徑通幽,假山池沼,相映成趣。漫步其間,清風拂面,帶來絲絲涼意,讓人不禁沉醉在這寧靜而美好的氛圍中,也更能體會到韓愈當年在這方土地上留下的深遠影響。游覽“韓文公祠”不僅是一次與歷史的親密接觸,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在這里,能真切感受到韓愈的人格魅力與精神力量,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化傳承,正以獨特的方式,滋養(yǎng)著每一位到訪者的心田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潮州古城漫步,不經(jīng)意間一座古樸典雅的建筑便撞入眼簾——許駙馬府。氣派的大門及門楣上的木雕精致繁復,雖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卻依舊栩栩如生。人物、花鳥、瑞獸,在工匠的巧手下,仿佛被賦予了生命,每一處細節(jié)都彰顯著古人精湛的技藝與對生活的美好祈愿。大門兩側,石鼓沉穩(wěn)地佇立著,它們見證了歲月的更迭,也守護著這座府邸的安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附馬府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年),是宋英宗之妹德安公主所嫁駙馬許玨的府邸。該處地標一千年來位置沒有變動,雖屢有維修,但格局仍維持原狀,其“駟馬拖車”的建筑布局堪稱宋代遺存的孤例。此府被譽為“民間唯一的駙馬府”。穿過大門便是寬敞的庭院,地面由青磚鋪就,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踩踏,已經(jīng)被磨得光滑發(fā)亮。庭院中央幾株綠植郁郁蔥蔥,為這座古老的府邸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仿佛將人帶回了那個遙遠的時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進屋內,一股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屋內的陳設簡潔而不失典雅,木雕、石雕、金漆畫等裝飾工藝隨處可見。木質的屏風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線條流暢,造型優(yōu)美。府中的竹編灰壁、石地栿和S形走水系統(tǒng)都是極其罕見的古建筑遺寶。站在這座府邸中,人們依然能夠踩到古人的腳印,千年不古,就在昨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潮州,這座活著的古城,每一塊青磚都浸潤著工夫茶的綿長韻味,每一曲潮劇唱腔都回蕩著中原雅韻的余音。當現(xiàn)代文明的喧囂在古城內外漸次響起,這里依然固執(zhí)地用"三街六巷"的肌理,編織著永不褪色的嶺南記憶。</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枝江市|
定结县|
荣成市|
福建省|
蓝田县|
墨脱县|
崇信县|
清水县|
吉林市|
乐山市|
曲阳县|
潜江市|
金寨县|
巴塘县|
塔河县|
陆河县|
乌鲁木齐县|
碌曲县|
阳泉市|
弋阳县|
海阳市|
东方市|
曲麻莱县|
青冈县|
濮阳县|
富顺县|
图木舒克市|
阜新|
军事|
无极县|
巴彦县|
集贤县|
宿迁市|
阳高县|
社会|
安康市|
泽普县|
济阳县|
沁水县|
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