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毛腳鵟(kuáng) (英文名:Rough-legged Buzzard,學名:Buteo lagopus),是鷹形目鷹科鵟屬的鳥類。擁有高度可變的羽毛顏色,從深色個體到更多花紋的‘淡色型’。在北極和亞北極地區的開闊地帶,如田野和沼澤中發現。毛腳鵟在廣闊的北方森林帶繁殖,遍布新舊世界。在北美,在北極和亞北極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繁殖,冬季遷移到南部加拿大和美國北部的開放地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毛腳鵟體型較大,翼展可達120至153厘米,重量介于600至1660克之間,雌鳥略大于雄鳥。羽毛顏色主要是棕色,帶有不同程度的斑點。淡色型個體有明顯的暗色腕部斑塊和白色的翼下部位,尾部有寬的暗色亞端帶。深色型個體可能幾乎全黑,僅在飛行羽毛下方有蒼白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毛腳鵟會發出類似紅尾鵟的向下滑音哨聲,但在飛行或從棲息處發出時,聲音更為強烈。</p> <p class="ql-block">毛腳鵟與歐亞鵟相比,尾部內側白色,翼角有黑斑,頭部顏色較淺。毛腳鵟初級飛羽基部更白,與黑色翼角斑形成對比。</p> <p class="ql-block">毛腳鵟棲息于稀疏的針葉林、闊葉林混交區和開闊地帶,如農田和草原。它們主要以小型嚙齒動物為食,如田鼠、旅鼠和各種鳥類,尤其是雷鳥。它們在開闊地帶狩獵,經常懸停在風中,偶爾也會在樹梢或電線桿上棲息。</p> <p class="ql-block">毛腳鵟在5月到8月初繁殖,巢建在懸崖峭壁上或干涸河岸懸崖上,有時也在樹上。每窩產卵3至4枚,孵化期為28至31天,主要由雌鳥負責,雄鳥偶爾協助。雛鳥孵化后約35天羽毛長成,41至45天左右離巢獨立覓食。</p> <p class="ql-block">毛腳鵟繁殖于北極苔原和苔原森林地帶,分布于北美和歐亞大陸的廣闊地區。冬季,它們遷移到南部加拿大和美國北部,以及歐洲和亞洲的南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康县|
灵台县|
和龙市|
黄梅县|
金堂县|
安福县|
洛南县|
清流县|
金川县|
广河县|
沈阳市|
新丰县|
洛川县|
阳泉市|
嵩明县|
临潭县|
华亭县|
雅安市|
永靖县|
峨眉山市|
二连浩特市|
图木舒克市|
淮安市|
鲁山县|
东源县|
宜州市|
普兰县|
青海省|
盘山县|
广饶县|
湘潭县|
廉江市|
本溪市|
甘孜|
黄大仙区|
大名县|
沧源|
开阳县|
淳安县|
营口市|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