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只有了解 才能理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不求贊賞 只求認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讓生命之花在荊棘中綻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我的挫折與拼搏歷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張黎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祖籍位于山西省柳林縣莊上鎮(原楊家峪鄉)長峪村,來自勤忠都一甲張氏家族。家族議定編纂宗譜,鑒于種種因素,大家一致推選我擔任主編。盡管自爺爺那一代起,我家便從村內遷至柳林城定居,而我除了幼時每年隨奶奶回村短暫居住幾日外,再未在祖籍長期生活過。但我深知,我的血脈源于長峪,根在長峪,于是欣然接受了這份重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為了啟迪和激勵后人,宗譜特別設置了《人物典范》一章,詳細記載每一輩在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取得顯著成就的人物事跡。這些文章完成后,我以美篇的形式發布,受到了廣泛關注。同時,不少族人和微友來電或留言,希望了解我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思忖之下,實感兩難。身為宗譜主編,若詳述自身經歷,恐有自矜之嫌,恰似‘滿瓶不動半瓶搖’,心有顧慮”。但若不寫,既有負于族人和微友,也難以讓后輩汲取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我在幾十年的奮斗歷程中,屬于那種善于創造奇跡卻也容易招來嫉妒的人。受中國傳統 “出頭椽子先爛” 觀念的影響,遭受各種打壓也并非罕見之事。而對于性格倔強的我來說,這些打壓往往又成為創造新奇跡的動力??梢哉f,我的一生,就是在這樣布滿荊棘的道路上奮力拼搏走來的。雖然所取得的成就微不足道,但對于我這樣一個無學歷、無背景且性格倔強的人而言,內心還是比較滿足的?;诖耍紤]到我的經歷或許能對后輩起到一些啟迪作用,于是便鼓起勇氣拿起筆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奶奶:為我播撒下倔強種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仡櫸业囊簧畲蟮男愿裉攸c便是過于 “倔強”。只要認定的事,無論面臨多少艱難險阻,我都會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然而,正所謂 “成也蕭何敗蕭何”,我的成功與挫折,皆源于這種性格。而這一性格的形成,與奶奶對我從小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密不可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是奶奶的長孫,從 8 歲到 18 歲插隊前,晚上一直與奶奶同住,因此,奶奶對我的偏愛以及對我性格的塑造,也就不言而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奶奶本身就是一個性格極為倔強、意志力無比堅定的人。這從奶奶的經歷中便可略見一斑:爺爺去世時,奶奶年僅 38 歲。當時爸爸只有 17 歲,叔叔僅有 13 歲,家里窮得連爺爺的葬禮都無力操辦。還是爸爸向自己當學徒的柳林同生泰大藥房掌柜求情,提前支取了學徒期滿后大藥房按慣例給學徒的結婚錢,才得以安葬爺爺。奶奶在舊社會染上了抽大煙的嗜好(在當時,這如同現在抽煙一樣較為普遍),爺爺去世后,奶奶一次抽了三天的量,在炕上躺了三天,起來后便戒掉了一般人難以戒掉的大煙。這需要多么強大的意志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來,奶奶參與了柳林鎮委會組建的縫紉社,開始學習裁縫手藝,撐起了整個家。不僅順利為父親完婚,還培養叔叔在 50 年代末從蘭州鐵路學院大專畢業。再后來,年過花甲的奶奶,憑借省吃儉用和辛勤勞動積攢的錢,于 1974 年帶領全家在柳林縣城修建了 5 孔磚窯,成為當時柳林縣城僅有的兩家建房者之一。這對于普通人來說,簡直難以想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這樣一位具有非凡意志力的倔強老人身邊,我所接受的教育自然與眾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奶奶雖然對我格外疼愛,但從不溺愛。奶奶在縫紉社每天起早貪黑地上班,收入還算不錯,但從不隨意給我零花錢,而是讓我通過給她擔水、擔碳、劈柴、打掃衛生等勞動來賺取報酬。這既滿足了我的零花需求,也讓我從小就懂得了不勞動者不得食的道理。更讓我欽佩且終身受益的是,奶奶雖然識字不多,卻有著一般婦女少有的前瞻性眼光。1972 年我考上高中時,正逢新建縣后全縣工業系統大規模招工,由于家里只有父親一人上班,生活拮據,父母希望我放棄學業去當工人,我堅決不肯。奶奶得知后,主動提出承擔我的上學費用,我才得以繼續上學。難以想象,如果當時我沒有上高中,人生將會走向何方?至于奶奶對我走正道、有骨氣(志氣)的教導與要求,更是無需多言。正是奶奶的這些言傳身教,讓我從小就明白,只要有堅定的信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這對我日后的人生拼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慈祥而堅毅的奶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環境:催生出積極向上品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個人的童年宛如一張白紙,涂抹什么顏色便會呈現出什么色彩。我們這代人成長在激情澎湃的毛澤東時代,因此,除了家庭教育,學校及社會教育也充滿了理想與志向。如今回想起來,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當屬幾本(套)書籍。首先是最早在小人書上看到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后來我通讀了原著;其次是當時廣泛倡導學習的《雷鋒日記》,我不僅全篇通讀,還做了大量學習筆記,撰寫了多篇學習心得;上高小后,恰逢文革開始,全國掀起學習《毛主席語錄》以及老三篇、即《毛主席哲學著作》等的熱潮,我自然積極參與;初中以后,又迷上了魯迅的文章,最終通讀了魯迅全集,以至于至今仍有人說我的文章和性格帶有魯迅的風格。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書籍也對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小奶奶潛移默化的教育,加之這些社會讀物及學校教育的熏陶,對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梢哉f,在十一年的求學生涯中,我一直是班里和學校的佼佼者,擔任著班干部。尤其是初中階段,達到了我學生時代的巔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初中和高中都在當時的柳中(即后來的柳林一中)就讀。初中階段有兩件事特別值得一提。一是我們上初中時,學校根據毛主席 “備戰備荒為人民” 和 “全民皆兵” 的指示,按照部隊建制進行編排。全校為一個民兵營,每個年級為一個連,原來的一個班為一個排。我被選為二連(初二年級)的連長,即全年級的年級長。在擔任連長期間,我除協助教師組織管理好各排的日常學習、紀律、勞動等外,還曾組織全連 160 余名學生往返 60 余里去韓家峪村進行了一次徒步野營拉練,在當時的柳中及柳林引起了很大反響。二是 1970 年,年僅 14 歲的我,被推薦為出席離石縣和晉中地區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在晉中地區所在地榆次開會時,時任山西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晉中地區革命委員會主任,后來擔任過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永貴親自為我頒獎。拍集體照時,因為我是參會代表中年齡最小的,所以被安排由陳永貴抱著,站在最中間合影。這對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人生的一種巨大激勵。學生時代的這些經歷,對我以后的人生自然會產生重大影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忠誠:助推我邁向事業通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4 年 2 月,我高中畢業后,由學校組織集體插隊,被分配到莊上公社曹家山大隊,由此踏入社會。由于我擅長寫作和繪畫,勞動表現也較為出色,1974 年底,莊上公社準備成立放映隊時,公社黨委書記曹志昌找我談話,讓我負責組建放映隊。年僅 18 歲的我開始闖蕩社會,每天帶著另一名放映員,走遍陳家灣、龍門垣、莊上、金家莊、留譽、圪坮等 6 個公社的山山梁梁、溝溝岔岔,也開始學習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打交道,這為我積累社會經驗奠定了重要基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放映隊時,大部分時間在村里放電影,偶爾也會回公社。當時公社的辦公條件有限,我被安排與公社副書記李有吉同住一個辦公室。李有吉原本是離石縣的商業局長,文革期間因派性問題,被降級使用,由正科級降為副科級,還受到一些人的歧視,心情十分郁悶。當時我只有十幾歲,不了解派別之爭,只是按照大人從小教導的 “要尊重長輩”“要勤快”“要識眼色”,每次回到公社,都對李書記關懷備至、尊重有加。早上起來為他打好洗臉水,擠好牙膏,看到有換下來的衣服就主動幫忙清洗…… 這種在患難時刻給予的尊重,讓李書記十分感動。因此,1975 年底李有吉被調回縣商業局當局長后,1976 年初全縣商業系統僅有的兩個招工指標,他便安排了一個到莊上公社(另一個指標被縣里一位領導的女兒占用),并明確指定讓我回城。就這樣,1976 年 6 月,我回城被分配到縣藥材公司。所以,李有吉局長是我人生路上遇到的第一個 “貴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藥材公司工作后,我先是擔任收購員,不到半年就調任中藥批發部擔任批發員。當時藥材由國家統一經營,全縣包括農村衛生所在內的縣、公社、村三級醫療機構 300 多個單位的中草藥,都經中藥批發部供應。因此,批發員權力較大,也算是熱門崗位,但工作量也很重,不僅要給用戶開票,更要負責取貨。此時,從小養成的不甘落后、不畏艱難的倔強性格成就了我。我不僅熱情周到地為顧客服務,而且在師傅因車禍長期請假住院的情況下,不僅白天獨立承擔起繁重的批發任務,還利用每天晚上的時間,經過半年多的連續加班,將原本雜亂無章的中藥材庫房整理得井井有條,各類藥材按類堆放,整齊有序,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評。當時的地區商業局局長視察后,稱贊說 “這是我看過的全區最漂亮、最整齊的中草藥庫房”。為此,參加工作的第一年,我便被評為出席全縣商業系統和財貿系統的 “先進工作者”,1978 年底又被評為全縣財貿系統 “十大標兵”,照片在縣委大樓前的櫥窗內及縣照相館大街上的櫥窗內長年展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 年,藥材公司零售部需新選拔一名主任,經過公司全體職工投票推薦和公司支部考察,決定讓參加工作不到 3 年的我擔任零售部主任。1979 年 4 月,我正式挑起了零售部主任的重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零售部是藥材公司創造利潤的關鍵部門,也是人員最多的部門,下屬三個門市部,人員占到全公司的一半還多。但在我接手前,卻連續三年虧損。而當時我只有 23 歲,在全零售部年齡最小,工齡最短。盡管經過近三年的考驗,大多數人對我的能力都充分認可,但還是有人想看我的笑話。而 “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是從小就銘刻在我心底的座右銘。通過認真思考,周密謀劃,我陸續推出自制廣告牌加大宣傳力度,減少庫存積壓;以銷售定進貨量,加快資金周轉;向外拓展(主要是陜北)加強余缺調劑,降低商品奇缺率;以銷售定獎懲,調動員工積極性等一系列措施,到當年 10 月底就停止虧損,到年底即扭虧為盈。第二年,全區醫藥系統考核零售企業的四項指標(1979 年藥材系統實現條管),柳林藥材公司零售部在其中三項中排名第一,一項排名第三;第三年,即 1981 年,更是取得了四項第一的優異成績。同時,藥材零售部在全區和全縣技術比武等活動中也取得了非常驕人的成績。為此,1982 年 3 月,我代表柳林藥材公司零售部參加了全省 “雙先”(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會,并在大會上交流了經驗。1982 年 5 月 ,《中國醫藥報》頭版報道了柳林縣藥材零售部的管理經驗。由此,我達到了柳林藥材公司有史以來的榮譽巔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全省“雙先”會議交流材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中國醫藥報》頭版報導</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嫉妒:讓我遭逢噩運的暗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華詞典中 “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泰極而否” 等詞語,絕對是古人智慧的高度結晶。正當我在事業上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之時,命運的齒輪卻悄然逆轉,一場意想不到的風暴驟然降臨,將我卷入了無盡的黑暗深淵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這一切,根源全因嫉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段過程太復雜,有許多細節,寫起來太冗長,為節省篇幅,這里僅簡單講述事情的前后經過:1982 年 5 月初我被地區公司考察,確定為下一屆班子的后備干部 ——1982 年 6 月中旬全省藥材系統物價檢查,在零售部發現假阿膠、假砂仁 —— 在與我競爭后備干部而落選的辦公室主任操縱下,將公司購進的假藥推到零售部頭上 —— 省藥材公司未作調查核實即發出點名通報,要求嚴肅查處 —— 知情后,我向省公司寫信說明情況 —— 信件轉回柳林公司后,公司領導開始對我打擊報復,導致我和公司經理發生沖突 —— 我被 “批斗” 24 天,最后宣布停職檢查 —— 我開始走上訪之路 —— 案件得以查處,有關人員被撤職,受到黨政紀處分 —— 我卻由此成為孤家寡人,受到孤立,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種痛苦,主要源于三方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是與過去關系尚可的公司領導成為 “世仇”。原來公司的三個經理,相互之間矛盾很大,但其中兩個與我關系較好。而由于查案后被撤職,自然都視我為 “敵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是我將公司不少人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案發前,公司 95% 以上的人與我關系都很好,這從每年評先進、推薦我擔任零售部主任和推薦我為后備干部就可見一斑。但案件查處后,令我沒想到的是,公司有關環節上有多人涉及收受藥販的禮品禮金等。當時他們很是擔驚受怕,雖然最后并未受到處分,但禮品禮金全部退還,臉上自然無光。而這些人以及同在公司上班的妻子、兒女、親戚等,占到公司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大家對我的態度可想而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三最令人痛心的是社會輿論的負面評價。按理說,不管我告狀的原因是什么,客觀上,當 28 種假藥充斥柳林市場時,可能影響到大多數人的正常醫治甚至嚴重威脅到身體健康。例如前述假阿膠,化驗結論為:對人體胃黏膜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加速胃黏膜的剝落和退化,嚴重時可引發胃穿孔。但案件查處后,不少人特別是官場上的不少領導干部,卻把我視為 “另類”,對我開始另眼相看并做出種種不正確的負面評價,社會上一些人也開始對我譴責諷刺,后期更是影響到對我的正常任用。對此,我感到異常迷茫,更感到異常痛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此次磨難,也使自己對人性、對人生、對社會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同時對自己在處理問題過程中的某些沖動進行了深刻反思,這為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再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轉行:勇赴未知挑戰新征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案件查處尚在進行之時,地、縣兩級公司的領導班子便全部更換。彼時的我,已被領導們視作 “異類”,基本處于被冷落的狀態,工作也被調整至非關鍵部門。對于滿懷強烈事業心的我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殘酷的打擊。極度的迷茫與痛苦,使我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為擺脫這一困境,1985 年 9 月,我沖破重重阻擾,脫產進入山西省黨校在縣黨校舉辦的中專班學習。1987 年 7 月畢業后,我懷著壓抑的心情回到公司上班。此時,我得知地區交通局需要一名具備寫作能力的人員,于是通過應試獲得錄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一個人將自己的全部青春、心血與情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一項視為生命的事業,最終卻不得不無奈地離開時,那種痛苦遠比失戀之痛強烈十倍。1988 年 1 月,我將在藥材公司工作期間積累的二尺多厚的手寫資料付之一炬(原本準備出版一部填補中藥材領域空白的書籍),痛哭一場后,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正式前往地區交通局報到,走上交通局辦公室文秘干事的崗位,就此開啟了自己生命歷程的新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時的交通局長陳子平,是一位極具事業心的領導干部,能力出眾且勇于作為。盡管我從企業調入陌生的行政單位,但因與陳局長在事業心這一點上志同道合,所以很快便得到賞識與認可。尤其是我經過鉆研,將不同角度的歷史數據整理成各類表格,解決了多年來急需材料時準確數字難以獲取的難題,受到陳局長的高度贊揚。于是,1989 年 3 月,在擔任干事 14 個月后,我被提拔為副科級干部;1992 年 8 月,又被提拔為正科級,擔任局紀檢組副組長兼監察室主任,同時分管系統審計工作。這樣的提拔速度與重用程度,在交通局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3 年,黨的十四屆二中全會做出《關于在全黨開展反腐敗斗爭的決定》后(此前將腐敗問題稱為 “不正之風”),各級舉報數量急劇攀升。紀檢系統人手短缺,便從各紀檢組、監察室抽調人員。我被抽調到文水選舉案查處組。由于組內其他成員均來自紀委內部,唯有我是從紀檢組抽調的,因此,帶隊的委員會領導便指定由我負責撰寫《調查報告》。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項苦差事,但作為臨時抽調人員,我只能服從領導安排。未曾想,這卻為我帶來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也讓我步入了一個新的平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3 年農歷臘月二十四,時任地委書記姚新章和專員馮其福要聽取案件查處情況匯報,由于匯報材料由我撰寫,帶隊的委員會領導便讓我一同參與匯報,并強調若領導詢問細節,我比他更清楚,由我負責回答。在匯報會上,我對領導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簡潔明了的匯報。匯報結束后,姚新章書記詢問我的情況,在場的市紀委書記田義才還不認識我,紀委常務副書記馮培德向姚新章做了介紹。第二年,即 1994 年農歷正月十六,馮培德副書記打電話叫我談話,打算抽調我到地區反腐敗辦公室工作(后來得知是姚新章書記提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反腐敗辦是地區反腐敗領導組的下設辦公室,領導組長由地委書記擔任,辦公室設在市紀委,屬于臨時機構,主任由紀委書記兼任。如此一來,我的人事關系雖仍在交通局,但日常工作卻在反腐敗辦,負責反腐辦綜合組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實際上,反腐敗辦的所有工作都由綜合組承擔,辦公室再未有其他機構。具體職責除完成好省反腐敗辦和市委領導安排的工作外,還負責廉潔自律督察組、宣傳報道組、大要案件協調組(包括公檢法涉及的職務犯罪案件等)以及糾正部門行業不正之風辦、減輕農民負擔辦、制止奢侈浪費辦、企業廉潔自律辦、財源治腐辦等 “三組五辦” 工作的協調、綜合、督促等。形象地說,這里是全區反腐敗工作的總調度室。這使我有機會與市委領導及各重要部門的領導接觸,還常常參加涉及反腐敗工作的市委常委會以及更核心、更機密的小型會議等。通過這些接觸,我獲得了絕佳的機會,得以汲取和領悟高層領導思考問題的角度、思維方式和工作智慧,自身在短期內各方面都得到極大提升。又因我工作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深得領導的高度認可,1997 年 8 月,我被明確為地區反腐敗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在仕途上邁出了極為關鍵的一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反腐敗辦工作期間,我一直負責各類清理工作,包括清理違規購買使用小汽車、違規安裝住宅電話、違規出國境旅游、違規配備和使用手機、政法機關經商辦企業等。1999 年 10 月市級領導 “三講” 期間,我又被任命為地區清房辦專職副主任;2000 年 3 月,被任命為市紀委監督室主任;2004 年 4 月呂梁撤地建市后,在市第一次黨代會上,我當選為市紀委常委;2006 年 6 月,因在全省清房期間工作成績尤為突出,經省紀委出函推薦,我被提拔為正縣級監察員兼市紀委常委。期間的工作細節不再一一詳述,下面僅簡要列舉幾件獲得的特殊榮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是 2000 年查處了當時全省最大的經濟案,涉案金額 386 萬元;二是 2002 年設計并主抓的會審、聯簽、民評 “三項制度”,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該項制度至今仍在不少地方和單位施行;三是在全省清房工作中,呂梁榮獲唯一的 “特等獎”;四是設計并主抓的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135 工程”,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刊登后,受到時任政治局常委周 ×× 的批示,省委書記張寶順為此專程到呂梁對 “135 工程” 進行考察、調研;五是推出的 “農民民主活動周活動” 制度經報道后,受到時任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和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常務副書記何勇的批示,省紀委在全省予以推廣。如此高規格的工作榮譽,在呂梁紀委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此前無人獲得過哪怕其中一項。為此,市紀委的同事們打趣說我的工作 “一做就是精品,一抓就是經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工作期間獲得的榮譽證書(部分)</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更讓自己為呂梁市紀委增光添彩的,是在理論研究方面的成果。從 1993 年起,我就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專注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理論政策研究,并開始在相關報刊上發表文章。此后,研究領域逐漸從政策、制度拓展到機制、體制以及社會學和傳統文化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獨特的系統研究成果。為此,我多次在全國、全省組織的課題和論文評選中獲獎。在臨縣老鄉李努生擔任省紀委研究室主任后,對我極為賞識,開始推薦我在更高平臺上嶄露頭角,使我有機會向更高層次的研究者學習經驗,也有機會在更大場合展示自我。多年來,我曾三次代表山西省參加全國反腐倡廉理論研討會,并三次均被推薦為與中央領導座談的代表(每次在參加會議的 300 多人中挑選 10 名參加座談),先后與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尉健行,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書記處書記、中紀委常務副書記何勇進行過面對面的交流。特別是 2001 年 7 月,我在北戴河參加尉健行書記組織的座談會時,尉健行書記在我發言中途唯一一次插話 13 分鐘,對我的觀點給予高度評價?;厥『?,時任山西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金銀煥專門把我叫到辦公室,了解我發言的內容以及尉健行插話的情況,對我給予了極大鼓勵。同時,我還四次參與或牽頭中紀委和中國監察學會等布置給山西省的課題,兩次獲獎;參與過四部黨內法規的前期調研及論證等。2003 年,我被評為山西省僅有的兩名 “反腐倡廉理論政策研究專家” 之一,并被省紀委推薦為中紀委、監察部專家庫成員。此外,在黨建研究方面我也頗有建樹,多次獲得國家及省級獎勵。由于我在理論研究方面的專長,多年來受邀在市內外舉辦過 200 余場專題講座。其中,在省紀委培訓中心舉辦的講座,授課對象是全省的縣區委書記、縣區長。作為一名基礎學歷僅為高中畢業的非專業研究者,能取得如此眾多的成績,我深感實現了人生價值,也為能有機會為呂梁市紀委爭光而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專家證書</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取得上述成績和進步,我固然付出了常人難以堅持的心血,但更要感謝生命中遇到的諸多 “貴人”。除前文提及的陳子平,還有姚新章、田義才、馮培德、邸建基、孫連珠、李永林,以及省紀委副書記、監察廳長王俊忠和張小雅常委及李努生主任等,當然還有更多在我事業和人生路途上給予我巨大支持和幫助的“貴人”,這里就不一一羅列了。沒有這些 “貴人” 的指點與支持,我不可能在充滿嫉妒和誹謗的環境中穩步發展、持續前行。因此,對這些 “貴人”,我將永遠銘記于心,感恩終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時,我還要感謝哪些在我事業之路上給我設置重重障礙以及對我進行圍剿、堵截、設置種種陷阱和編造種種謠言的人,沒有他們的這些反向刺激,就沒有我在正向上的更快的加速。因此,一定程度上講,正是這些嫉妒的種子,才讓我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腐?。簩⑽彝迫虢^望的泥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說,人生中的第一次厄運,與自身還有些許關聯,那么,第二次厄運對我而言,則完全是突如其來的飛來橫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1 年,各級黨委政府班子開始換屆。按照規定,我已連續擔任兩屆市紀委常委,無法再在原崗位任職,下一步要么就地提拔為市紀委副書記,要么調入其他單位任職。當時,我在市紀委五位常委中是唯一的正縣級,排名第一。工作成績和理論能力有目共睹,不容置疑。而且我在市紀委已工作 18 年,對這份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感情深厚,自然不愿輕易離開。另一方面,盡管在此期間紀委內外各種勢力活動頻繁,有人還故意給我使絆子、找麻煩,但在省委組織部突擊組織的全市領導干部測評中,我仍排名第一。為此,市委第一次向省里上報時,將我列為副書記人選之一。當時的紀委某領導還就下一步副書記的排位問題征求我的意見,對我表現出來的高姿態頗為滿意和感激。因此,我認為提拔市紀委副書記是十拿九穩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時任市委主要領導為謀求晉升副省級崗位,迫于上級壓力和私欲滿足,為解決某些關系,公然違反上級 “超過 55 周歲不提名” 的明確規定,決定 “市紀委新班子成員年齡限制在 50 周歲以內”(當時我還未滿 54 周歲),并重新向省里上報了推薦名單。這無異于專門為我一人制定了一條政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盡管我對這種違規的腐敗行為極為憤慨,但作為毫無政治背景的草根階層,在腐敗現象已經嚴重侵蝕組織的大環境下,只能默默忍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事情并未就此平息,腐敗并未因我的隱忍而放過對我的迫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呂梁換屆過程中存在一系列腐敗行為,換屆結束后,網上開始曝光呂梁換屆期間的各種丑聞,主要矛頭指向市委書記、組織部長和紀委書記,其中部分曝光內容還提及我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作為換屆中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我自然被列為參與曝光的主要嫌疑人。于是,市紀委及其公安部門開始對我及其家人、兄弟姐妹、近親好友進行秘密調查,多家的網絡傳輸情況被秘密偵查,銀行賬戶被秘密檢查監控,我也遭到長時間的秘密跟蹤。面對這些情況,我雖心中氣憤,但自認為身正不怕影子斜,并未在意,同時也覺得這些人的無恥行為十分可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誰知,網上曝光愈演愈烈,而針對我的調查力度也不斷加大。與我下崗的弟弟一起搞項目的一人突然被 “雙規”,項目涉及的相關部門領導一個個被約談,矛頭直指我,主要詢問我是否在其中打過招呼、說過情。聽到這些消息,我再也無法坐視不管了。作為一名老紀檢干部,我深知若調查結果不能令某些人滿意,下一步被 “雙規” 的可能就是我弟弟。在腐敗盛行的不良風氣下,極有可能制造出新的冤假錯案。為此,我開始聯系負責案件的有關負責人,要求面談,但打電話不接,發信息不回。此時,我了解到他們準備對我實行在外市異地 “雙規”。我明白一旦到了這一步,后果將不堪設想,于是寫了一封信,對網上曝光事件進行了全面分析,并立下 “毒誓”:“若我參與或知曉網上曝光之事,愿以全家性命為賭注,出門即遭橫禍,粉身碎骨?!?將信件發至這位負責人郵箱后,又用手機發信息,懇請其冷靜對待。這位負責人看了信件后,對我的懷疑才有所減輕,同意與我面談。最終,經過面談,雙方消除了誤會。后來,公安部門重新偵查,找到了真正的曝光者,證明此事與我毫無關系,我才得以徹底洗清嫌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說實話,作為一名在紀檢監察事業上成果豐碩、被稱為反腐敗專家的人,從被排除在副書記人選之外,到遭受跟蹤、調查,心中的滋味難以言表。這也是腐敗環境下,現實對我及同類無背景者的一種絕妙諷刺。我感覺自己就像一位畢生以打獵為生的獵人,從未被虎豹豺狼所傷,卻被瘋狗咬的遍體鱗傷,感情上實在難以接受。在極度絕望之時,我甚至想過殺人或自殺,試圖以自己微薄的生命,對社會腐敗現象發出警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我與紀委領導誤會消除,但幕后黑手尚未查明期間,市委開始研究安排換屆下來的干部。盡管對我的懷疑暫時緩解,但在最終 “作案者” 還未完全澄清的情況下,我的“嫌疑人” 的身份仍未徹底消除。因此,市委在安排換屆干部時,出現了所有換下來的副縣級干部都挑選完崗位后,才輪到我這個正縣級干部挑選剩余崗位(當然,其中 “金錢” 因素也不可忽視)。最后,我被安排到相對冷清的市物價局擔任黨組書記、局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但我始終認為,只有無所作為的人,沒有無所作為的崗位。在市物價局期間,我大膽改革、積極創新,很快使物價局的面貌和風氣煥然一新。不僅獲得市級文明單位、市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市扶貧攻堅先進單位、責任制考核先進單位等榮譽,2014 年,還被評為全省唯一受到國家人社部、發改委表彰的 “全國價格工作先進集體”。市委書記為此親自向全市作出批示,《呂梁日報》頭版頭條進行了專題報道并配發了評論員文章。盡管這樣的榮譽對我來說已經并不稀罕,但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一些問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全國價格工作先進集體”獲獎證書</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呂梁日報》頭版頭條報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呂梁日報》配發的評論員文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退休:續寫生命的傲霜之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5 年 7 月,在又一次換屆的前夕,因年齡原因,我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彼時,物價局也與發改委合并。到了 2016 年,我正式到齡退休。對于許多人而言,退休或許意味著事業的落幕,但我生性不甘寂寞,自此開啟了盡情做自己喜愛之事的新旅程,也收獲了意外之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現代詩歌創作領域,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職時,盡管時常筆耕不輟,但除了理論研究,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公文寫作中,從未涉足詩歌創作。2015 年,高中同學籌備聚會演出,大家提議讓我創作一首朗誦詩歌,我嘗試著寫了《一朝同學一世情》,沒想到效果頗佳。2018 年,愛人曾插隊的知青點準備聚會,身為播音員出身的愛人打算在聚會上朗誦一首詩歌,于是我創作了描繪和贊頌知青生活的《無悔今生》。2019 年,正值建國70 周年之年,呂梁老年大學籌備節目演出,通過愛人轉達,希望我能創作一首朗誦詩歌。起初,我嘗試多次,卻始終找不到靈感。同年 5 月,我隨團前往歐洲旅游,途經一個個彈丸小國時,八國聯軍入侵中華的歷史浮現在腦海,剎那間靈感迸發。在旅游大巴上,我便用手機開始創作,最終完成了氣勢恢宏、格局宏大的《我愛你 我的祖國》。這首詩經 “致遠誦讀詩社” 錄制發布后,當天的配音誦讀量就超過 400 人,詩社后臺統計顯示,一天的收聽量突破 10 萬。詩社負責人興奮地致電我,稱這是詩社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佳績。隨后,我將這首詩投稿至《山西日報》并得以刊登,國內多家報刊雜志和平臺紛紛聯系我,希望轉載刊登。這極大地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此后我陸續創作了多首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毛主席的詩歌,均被多家平臺選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 年春,有朋友向我推薦,中華作家聯盟文學院發布公告,計劃選聘兼職院士,并動員我報名。該學院由因詩歌《回延安》而聲名遠揚的著名詩人、曾任文化部代部長的賀敬之先生擔任總顧問。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水平與這一職位尚有不小差距,起初想都不敢想。但經不住朋友的再三勸說,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了名。在全國 8000 多名報名者中,我有幸成為 1800 名預選者之一。經過資料審核和論文答辯等環節,我最終被評聘為 18 名 “終身院士” 之一。雖然與袁隆平、鐘南山等兩院院士相比,這一頭銜的分量就如同清華、北大的本科生與最末流大學本科生一樣的差距,但這無疑也是對能力水平的一定認可。同時,我還被吸納為浩然文學社會員、國際詩歌協會會員等。2021 年 8 月,我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中華作家網、中華長江文學獎組委會、中華作家聯盟、北京金詩藝術團在南京舉辦的 2021 年第三屆中華長江文學獎頒獎典禮,成為在主席臺就座的六位嘉賓之一。此外,我還被國際詩歌協會、中國作家網、孔孟文豪網、中華作家聯盟聯合授予 “中華文化傳承人” 榮譽稱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中華文化傳承人證書</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院士初審預選通知書</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院士授聘留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與頒發聘書領導留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理論研究方面,我也邁上了新的臺階。昆侖策研究院(北京)是國內頗具影響力的大平臺,也是國家智庫之一。我與昆侖策研究院的初次接觸,源于 2017 年我的一篇文章被曾在山西插隊的北京知青葛元仁教授發現,并推薦給了昆侖策研究院,隨后得以刊登。此后,我陸續撰寫了一些觀點獨特的文章,均被該研究院采用。我所發表的文章主要涵蓋三方面:一是毛澤東思想,特別是毛主席反腐倡廉思想研究;二是知青問題研究;三是對社會問題的深度剖析。這些文章一經發布,便受到廣泛關注,每期閱讀量很少有低于三萬以下的,其中最高的一篇,一天內閱讀量突破 10 萬 +。鑒于此,2024 年 1 月,昆侖策研究院主動向我發出邀請,聘任我為該院特約研究員,并邀我加入研究院的微信工作群。這為我向國內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學習請教、表達自己的觀點提供了絕佳契機。這些專家學者包括宋方敏少將(常務副院長)、王立華大校(秘書長)、陳先義大校(《解放軍報》文藝部副主任)、王宏甲(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孔慶東(北大著名教授)、葛元仁(著名紅色學者,教授)以及司馬南等專家學者老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昆侖策研究院聘書</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在昆侖策研究院發表文章的影響,我受到了各方關注,并常受邀參加各類學術論壇。例如,2021 年 6 月,應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及中國黨建研究會的邀請,我在北京參加了 “第三屆習近平黨建重要論述研究論壇”;2023 年 6 月,受中國毛澤東思想研究會之邀,我奔赴上海參加了《緬懷與回顧 —— 紀念毛主席誕辰 130 周年座談會》論壇;2023 年 12 月,應全國知青文化研究會邀請,我在古城西安參加了 “全國知青文化研討會”,并被安排進行首席發言;2024 年 5 月,受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邀請,我與北大著名教授孔慶東、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胡澄、著名作家王宏甲、劉繼明等一道,在汾陽賈家莊參加了農村集體經濟論壇等。與這些專家學者的交流互動以及參與各類論壇,極大地提升了我的理論研究水平和學術視野,進一步豐富了我的學術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北京論壇留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上海會議留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西安會議留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賈家莊論壇留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退休后,除在詩歌創作和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長足發展外,我在其他方面也收獲頗豐:一是每年都能出色完成省黨建研究會布置的課題,且屢獲佳績,尤其是在 2022 年,再次榮獲省黨建研究會重點課題一等獎(全省共 7 篇);二是圓滿完成了 35 萬余字的《柳林知青專輯》編輯及撰寫工作,并組織了大規模的全縣知青發放儀式;三是受聘擔任了中國廉政研究會山西分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呂梁市委宣傳部宣講師、呂梁市 “春風宣講團” 宣講師、呂梁市老干部宣講團成員、呂梁市兼職督學、呂梁市于成龍廉政文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以及呂梁市讀書協會首席顧問等多項社會職務,并多次為相關單位授課;四是嘗試創作了初稿為 50 余萬字的一部官場小說和10余萬字的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中篇小說(均有待進一步修改完善)。此外,我還積極參與了多項社會活動,因篇幅所限,在此不再一一贅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全省黨建研究重點課題一等獎證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回首近七十年的人生歷程,我深刻領悟到:只有不甘平庸,才能沖破黑暗,只有奮力拼搏,才能勇攀高峰。盡管每一次跨越都充滿艱難險阻,但當你踏上一個新的臺階,眼前就會展現出一片未曾領略的新天地,心中就會涌起全新的深刻感悟,人生也因此鑄就更為耀眼的輝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然而,前行之路絕不可能平坦,處處會布滿荊棘與暗坑,挫折與磨難總會如影隨形。并且越是心懷壯志、不甘人后,遇到的困難也可能越多,遭受的打擊也可能越沉重。但正像俄國作家契訶夫曾經說過的那樣:“困難與折磨對于人來說,是一把砸向配料的錘,砸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真正的強者,正是在這荊棘的刺痛中汲取成長的力量,在磨難的淬煉下讓生命之花傲然綻放。那些打不倒我們的,終將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每一道傷痕,也將會成為我們生命勛章的印記,見證著我們在荊棘叢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出屬于自己的璀璨花路。</b></p> <p class="ql-block">謝謝你的費心閱讀,希望增加互相理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家居|
北宁市|
白水县|
呼伦贝尔市|
安丘市|
吕梁市|
静乐县|
新乐市|
任丘市|
清新县|
上思县|
聂荣县|
汕头市|
长阳|
浮山县|
宁安市|
江孜县|
伊吾县|
崇明县|
永川市|
栾城县|
巴彦淖尔市|
德保县|
攀枝花市|
怀安县|
马尔康县|
隆子县|
霍山县|
沽源县|
佛冈县|
溧阳市|
绩溪县|
湖北省|
和硕县|
大庆市|
额尔古纳市|
洛隆县|
南木林县|
郑州市|
崇左市|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