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2023/24自駕游: 四十四、東興(G219國道終點)

教練王

2023年12月27日(出行第123天),輕度霧霾 今天,這次出行整好整四個月了。 由于G219國道的部分路段正在整修,尤其是翻越十萬大山的路段,山高路陡,彎道較多,所以今天離開G219國道,取道高速到達東興,繞過了200多公里的G219國道。中途分別在三個服務區停車休息。中午13:30到達東興。 <b>東興</b>,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縣級市,位于中國西南邊陲,西南與越南接壤。1996年,東興成為縣級市。是廣西及中國大西南通往東南亞最便捷的口岸城市,廣西著名僑鄉之一,建于明而盛于清,已有四百余年歷史,因其興于北侖河東岸而得名。<div><br></div><div>東興不算大,但地理位置卻很特殊。東興既沿邊、沿江又沿海,是中國<b>陸地邊境線起點</b>、<b>海岸線終點</b>的交匯城市;也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兩廊一圈”、泛北合作“一軸兩翼”的核心地帶,與越南北部最大、最開放的芒街口岸經濟特區僅一河之隔;是中國與東盟唯一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div><br></div><div>東興市居北回歸線以南,氣候溫和濕潤,常年平均氣溫保持在23.2℃左右,年日照時數在1500小時以上,年平均降雨量達到2738毫米,是中國著名的多雨區之一。</div></div> 到東興住下后,來到國門景區。 <b>東興國門景區</b>位于東興市區,與越南芒街市隔河(中越界河北侖河)相望,集跨國游、購物游、觀光游等于一體,是中國和越南游客的重要集散地。主要景點有:東興口岸、大清國五號界碑、胡志明亭、中越友誼大橋、中越人民友誼公園、觀音寺、陳濟棠公館、意景園水世界樂園等。 <b>東興口岸</b>(人們習慣稱為:國門)位于防城港市東興市,這里通過北侖河大橋與越南芒街相連,是中國與越南之間的重要的陸路口岸之一,也是中國與東南亞開放最早、規模的陸路口岸之一。東興口岸是我國唯一與越南有城市互為依托的國家一類口岸。<div><br></div><div>東興口岸1958年開始開放。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東興口岸自1979年起曾一度關閉。1994年4月17日東興國門重新恢復對外開放。如今的國門,幾經改造,幾經擴建,出入境人數連年攀升,持續位居全國陸路邊境口岸出入境人數前列。<br><div><br></div><div>由中國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寫的“<b>東興口岸</b>”四個大字,清秀干練。</div></div> <b>北侖河</b>,又稱北倫河,為中越界河,全長102 公里,流域面積710平方公里,發源于垌中鎮寶雞山,流經防城區的板八、那垌、那良和東興市的東興等鄉鎮,至東興市區西南分為兩支,一支向西南經越南芒街的岳山出海,一支向東與羅浮江匯合后至竹山港出海,河水清澈,水質優良。 玻璃墻右側外是北侖河,河對面是越南。 <div><b>北侖河大橋。</b></div><div><b><br></b></div><div>北侖河上的第一座橋是鐵橋。清朝末年,因為當時越南是法國殖民地,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朝政府與法國簽訂協議,由法國負責技術工作及材料供應,中國負責工費及勞工,雙方商定在中國東興與越南芒街之間的北侖河,建造一座鐵橋,定名為<b>北侖河國際鐵橋</b>。當年動工,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竣工。橋長118米,橋墩和橋面上下結構全用鋼材架設,三墩四跨。<b></b></div><div><br></div><div>北侖河上的第二座橋是由我國廣東省(當時東興屬廣東省)與越南海寧省協商共同興建。1957年11月17日,兩國拆除了難以承重的破舊鐵橋,動工興建象征兩國人民友誼的“<b>北侖河友誼大橋</b>”,橋長111米,5孔,每孔跨22.2米,橋墩用花崗巖石砌成,橋面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寬凈空7米,行人道1.5米。次年5月25日竣工通車,雙方邊民參加了通車典禮。1960年秋,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到東興視察,親臨北侖河友誼大橋,駐足國門良久的陶書記,凝視著大橋兩端迎風招展的兩國國旗,意味深長地說:“把橋名改為‘<b>中越友誼大橋</b>’吧”,并欣然提筆命名。1979年3月,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大橋越方橋段被炸斷。滔滔的北侖河,見證了這段不幸的歷史。</div><div><br></div><div>北侖河的第三次建橋是在中越恢復正常外交關系后的1992年,經兩國協商,共同出資,于1994年4月17日建成并正式恢復通行通車。大橋全長111米,橋中間有一條紅色斑馬線,既是中越大橋的管理線,也是兩國的分界線。 </div> “跨一步出國,退一步回家”,是親臨其境的真實寫照。如今的<b>中越北侖河大橋</b>連接著中國東興口岸和越南的芒街口岸,是一條國際貿易、國際運輸、跨國旅游的大通道,每天成千上萬的人潮車流從橋的兩頭交匯而過,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人摩肩接踵,旅游、商務、公務、探親訪友者川流不息,商機、信息、物流、金融流在這里匯聚集散。 <b>大清國五號界碑</b>, 位于東興口岸旁,碑高1.7米,寬0.7米,厚0.4米, 是清光緒十三年(1890年)欽州知州李受彤所立,已有100多年歷史。<br><br>根據史料記載,1885年6月9日,清政府與法國于天津簽訂了《中法越南條約》,承認法國占領越南。之后,中法雙方派員勘定邊界事宜。防城(清時轄東興)與越南邊界全長200多公里,全段以石碑為標志,立碑1至33號。立在岸上的大清國五號界碑,單面刻字預示著外面的水域還有一部分是我們的國土,這就是以河道為界和以陸地為界劃界立碑的區別所在。以山嶺為界則雙方共立一界碑,一面書“大清國欽州界”(當時防城屬欽州府轄),一面書“大越”(即越南)。<div><br></div><div>隨著2001年1369號界碑的設立,大清國界碑已經失去了界碑的意義。</div> <b>胡志明亭</b>。位于東興口岸旁。1960年2月19日下午,七十高齡的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一行二十多人,從芒街來到東興友誼橋頭,曾在此處小憩。然后帶著禮物前往橋頭的幼兒園慰問中國的小朋友。胡志明主席是至今唯一到過東興的外國最高領導人。他對東興的友好訪問,進一步溝通了東興與芒街的政治、經濟往來,促進了中越友好合作的不斷發展,為紀念胡志明的東興之行,緬懷他對發展中越友誼所做的貢獻,東興人民特在此處建亭以紀念之,名為“胡志明”亭。 <b>北侖河岸邊的洪水位線標志</b>。該位置海拔高度為6.69米;2013年11月11日洪水位是6.94米。 沿邊境線的民貿市場攤床,售賣中越兩國的特產、紀念品及各種小商品。到處都是越南商販,中文說的不錯。 周圍還有規模很大的批發市場。<div><br></div><div>東興萬眾國際批發市場位于東興市新華路1號中越邊境口岸對面,距離越南芒街市僅一河之隔。市場主要以批發零售東南亞特產為主,包含:食品、玉器、皮革、紅木、首飾、香水、工藝品、服裝等。</div> 我們一路自駕過來,所到之處東興市最繁華興旺的。東興,興旺的興。 到海邊了,可以吃點海鮮了。晚餐:清蒸海鰻+野菜肉絲湯。 晚上涼爽了。 今天是十五,月兒圓了。 看著圓圓的月亮,有了一絲思念之情。 2023年12月28日(出行第124天),晴 酒店的早餐不錯,環境友好,開始了一天的好心情。 由于為了躲避G219國道“十萬大山”段的修路路段,所以昨天走了高速公路到東興。 G219國道翻越“十萬大山”的路況是這樣的,而且路面極其不好,還有“炮彈坑”。 但是,這段路還是很重要的。今天我們就沿著G219國道從東興出發向北,經歷這條最長國道的末端,打卡相關要素。從東興出來的G219國道是正在建設的水泥路面,而且有些路段已脫離了原有的路線,彎道取直了,分上下行車道,雙向至少四車道(尚未劃線),中間有隔離帶,路面非常寬敞平坦,真給力。 有的路段還未改造,斷斷續續的。 因G219國道在封路施工,導航地圖給我們指引到S312了。 大晴天,有點熱,車上開空調了。 到達G219國道9999公里處,打卡,掉頭,往東興方向。 G219國道10000公里處,這是全國唯一一塊10000公里的里程碑,真的要感謝廣西的公路部門,把這幾處重要的公路標志做得這么好。 本來還想沿著G219國道繼續前行,但由于公路改造正在施工,10001公里碑已不見了。而且導航地圖顯示多路段施工封路,只能再原路返回東興了。 G219國道總長10065公里。目前,從友誼關到終點東興的路段基本上全在改造升級擴建,鄰近東興的路段已經基本成型,但整體上G219國道廣西段的狀況不如云南段的好,估計等明后年,改造后廣西段就會后來居上了。 G219國道紀念廣場(距東興8公里多的<b>江那村</b>路口處)。 在這里遇到了北京的一對夫婦,年齡與我們相仿,他們就開著這輛車自駕游已經幾年了,經驗極其豐富,我們在一起交流真的是很通暢。看到了吧,什么車都可以自駕游,只要你想去,新疆西藏都不成問題。 現在,這里正在挖建隧道,兩年以后,估計這段G219國道就會通暢了。 回到東興,按照導航地圖去找G219國道的終點(與G228國道終點相接),應該在東盟大道和高興大道的連接處,兩條國道的重點應該重合,但很失望,找了幾遍也沒有找到。 下午繼續在市區瀏覽。 <b>中越人民友誼公園</b>,位于東興市東興鎮西南側,中越界河北侖河旁。1958年為紀念中越兩國人民在解放斗爭中用鮮血凝成的友誼而建,故名“中越人民友誼公園”。<div><br></div><div>1962年,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詞作者、著名詩人田漢到中越人民友誼公園瞻仰中越人民革命烈士英靈后,曾寫下“哨樓嶺上伏波祠,故壘依然抗敵時。國越幾回潛木屋,翠蘭當日脫囚羈。江邊護友稱農父,山上殲仇贊健兒。鮮血凝成兄弟誼,隔河輝映兩豐碑。”的不朽詩篇,道出了中越兩國人民患難與共、血濃于水的革命情誼。</div> 公園中心最高處矗立著“<b>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b>”。 中共防城縣最早黨支部——<b>東興支部成立紀念壇</b>。 公園的西南面的山頂上,建有一座<b>文昌塔</b>,塔高七層,37.8米高。文昌塔與西邊斜對的<b>關帝廟</b>相依并立,一文一武,彰顯東興邊城文韜武略的血脈風范。 <b>僑批路</b>。這里曾是東興近代貿易最為繁華的街區,現在也是非常熱鬧的商業街。 <b>防空洞</b>。1979年發生對越自衛戰,當時為了防止越軍炮火的轟炸,保護百姓生命安全,修建臨時防空洞。防空洞采用地下砌筑條石形成,遍布整個國門景區范圍。現在只修復了60米進深,100平方米,讓我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沒開門,里面堆著雜物。 <div><b>僑批路</b>上一棟具有法式建筑特點的老房子就是<b>東興僑批館</b>。</div><div><br></div><b>僑批館</b>。抗戰末期海外華僑華人與國內親屬傳遞書信、匯款等寄托親情的秘密通道。東興僑批館里的一封封老舊泛黃的僑批件,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間流淌著海外華僑心系故土家國的熾熱深情。<div><br><div><b>僑批</b>,簡稱“批”,福建方言或廣東潮汕話都稱“信”為“批”,俗稱“番批”、“銀信”,專指<b>海外華僑</b>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寄至家鄉的<b>匯款暨家書</b>,是一種信、匯合一的特殊郵傳載體。<b>僑批業</b>是近代經營華僑匯款和信件的一個特別行業,主要分布于廣東、福建、海南、香港地區和東南亞各國,上海和廣西也有部分業務。</div></div> <b>東興匯路</b>。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香港及東南亞一帶相繼淪陷,連接海外華僑和國內僑眷的僑批業陷入停頓,潮汕逾百萬僑眷無法度生,瀕臨絕境。此時,僑批業者冒著生命危險,以越南芒街為突破口,中國東興為樞紐,于1942年春開辟了“<b>東興匯路</b>”(經由東興的投寄僑批的線路),使東南亞華僑的家信和匯款得以交到國內親眷手中,為華僑和僑眷之間搭建起了一條重要的“生命線”,挽救了上百萬戰亂中苦難的僑眷。<div><br>同時,大量支援抗戰的物資也經由此路輸送到國內。當時,僑批交接點在東興發展到三四十家,為國內輸送的抗戰物資達175噸。<br><br>作為家里主要經濟來源,有的華僑家庭最后一次收到僑匯是在1973年。后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好轉,僑匯不再是他們家庭經濟收入的依靠。<br><br>抗日勝利后, 原來的匯路重新恢復,“東興匯路”至此結束使命。“東興匯路”雖然僅存在三年半,但僑批文化的誠信精神以及老一輩華僑華人愛國愛家的精神,至今仍在傳承和弘揚。</div> <div>央視紀錄片《海那邊》這樣評價僑批:“在人們已經收集到的數以萬計的僑批中,不僅點點滴滴,匯集起了人間百態,還包括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地區的民生、文化、經濟、交通、金融乃至政治等領域,林林總總的變化,這也是僑批不可忽視的價值。”</div><div><br>2013年,由廣東福建的十多萬份僑批構成的中國僑批檔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b>世界記憶名錄</b>”,成為值得人類銘記的文化遺產。</div><div><br></div><div>2016年,東興市對僑批館進行修繕,“東興匯路”的僑批資料自此有了歸宿,還原了僑批會館的原來面貌,形成一個歷史文化展覽館,</div> 館前小廣場上有一個肩挎市籃、斜背雨傘、跨步前行的“批腳”(相當于“郵差”)銅像。 <a href="https://tv.360kan.com/player?id=6872a134c44b71da61e91d135eb3a844&q=%E4%B8%9C%E5%85%B4%E4%BE%A8%E6%89%B9%E9%A6%86&src=mohe-svideo_top&srcg=mohe-svideo_top"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中越邊境東興口岸,有一條“僑批路”,“僑批是什么意思?”</a> <b>戰爭遺跡</b>。沿著僑批路走到頭,就是一處戰爭留下的遺跡。提示人們“不要戰爭,祈求和平”。 <b>三街美食</b>。越南及東南亞的美食一條街。 我們在一家臨近北侖河的餐館用了晚餐。越南的魚頭燉豆腐+菠蘿炒飯(比傣族的好吃)。 飯后散步,觀賞對岸的夜景。 這里的對岸,就是“<b>對歌臺</b>”。中越一家親,原來就是一家人的啦,對岸后來被法國殖民了,如今,對岸獨立了,希望中越兩國世世代代友好相處,和平永駐。 2023年12月28日(出行第125天),多云 早餐后,又去了國門景區。很喜歡東興這座小城,有些不舍離開。<br> <h3>1962年春,中國著名劇作家、詩人田漢來到東興,當時,他應邀賦詩《北侖河》,贊美了中越人民的友誼和北侖河的自然風光。</h3><h3><div><br></div></h3><h3>血稠于水北侖河,中越人民抗法倭。<br>一自紅旗飛碧野,千秋鳳艇共鴛波。<br>蝶兒飛舞和平界,燕子銜成友誼窩。<br>國境橋邊溪石上,浣娘相向暮砧多。</h3> <b>京族風情亭</b>。<div><br></div><div><b>京族</b>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少的一個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東興市江平鎮的澫尾 、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素有“京族三島”之稱。其他京族人口則與漢族、壯族雜居在東興市江平、譚吉、紅坎、恒望、竹山等地。欽州市也有少量京族人口分布。</div> 然后,回酒店退房。 沿著河堤路和沿河大道來到東興中越界河景區。<br> <b>東興中越界河景區</b>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的東興市東興鎮竹山村,與越南著名的茶古旅游度假區隔海相望。景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和大清國欽州界1號界碑、山海相連地標廣場、零公里紀念壇等地理標志等歷史人文景觀,是G219國道和G228國道的終點(源自:2024年12月21日 《 廣西新聞網》。這兩天在東興始終沒找到這個點,今天終于找到了)。是一個集“邊、海、古、奇、生態”于一體,以濕地生態、島嶼、界碑、北侖河口景區等資源為依托,以中越邊境跨國觀光為主題,以瀏覽觀光、邊境風情體驗、休閑娛樂為主要功能的景區。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研學的重要場所。<div><div><br></div><div>該景區剛剛晉升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源自:2024年12月21日 《 廣西新聞網》)。</div></div> <b>竹山村</b>坐落在東興市東興鎮陸地邊界線與大陸海岸線交匯處,擁有 21公里的海岸線和 4公里的陸地邊境線。主要居住著漢族、京族、壯族、瑤族、彝族、侗族等 6個民族。近年來,竹山村先后獲得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中國最美田園、國家級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單位、自治區鄉村旅游重點村、廣西興邊富民示范村、廣西休閑農業“十佳”名村等美譽。 我們首先來到沿邊公路零起點紀念壇。 <b>廣西沿邊公路零起點標志——零點紀念壇</b>,位于北侖河入海口的大堤東端,占地面積550平方米。包括平臺、欄桿、球雕塑標志和基座部分。整個設計新穎、造型美觀,均用花崗巖石材料精雕細刻而成。<br> 廣西沿邊公路按三級公路標準設計。2000年10月開工,總投資9.2億元,2002年9月30日全線貫通。沿邊公路<b>起點</b>為東興市東興鎮竹山村,途經東興市、防城區、寧明縣、憑祥市、龍州縣、大新縣、靖西縣,那坡縣等8個縣(市、區)31個鄉鎮,<b>終點</b>為那坡縣弄合村,<b>全長</b>725公里。 <b>山海相連地標廣場</b>,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的北侖河口,是中國大陸海岸線和陸地邊界線的交匯點,廣場建于2014年,2015年竣工,占地面積13672平方米,分為“<b>山之廣場</b>”、“<b>海之廣場</b>”和“<b>山海相連廣場</b>”三大部分。是一處重要的國家地理標志。<br> <b>中央雕塑</b>高35米,以“山海相連”為主題,由紅藍相間的色彩抽象而成的象形“興”字,其中紅色代表山,藍色代表海,如飄帶纏繞,表達了中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界線在東興交匯、相連;又似兩只巨手緊握,寓意中越兩國人民兩手相握,世代友好,傳統友誼萬古長青。? 這里的<b>北侖河出海口</b>,東經108°,北緯21°,在中國版圖上具有特殊意義。這里,是祖國漫漫陸地邊防線(約2.2多萬公里)的起點(按順時針),也是萬里海岸線(約1.8多萬公里)的終點。 <b>山之廣場</b>是景區的主入口,布有介紹我國14個一類口岸城市的文化石陣。 <b>海之廣場</b>位于海邊,一條棧道通向大海。 <a href="https://www.ixigua.com/693247058508775476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東興市竹山山海相連地標廣場</a> <b>大清國一號界碑</b>位于北倫河口的竹山港舊碼頭旁的小山坡上。1885年6月9日,清政府和法國在天津簽定的《中法越南條約》,條約規定,兩國邊界自竹山起界,循北倫河自東向西,以河心為界線。防城港市與越南的邊界線,從竹山的北倫河口至峒中的北崗隘,長200多公里,全段以石碑為標致,共立1至33號界碑。 大清國一號界碑,清光緒十六年四月(1890年4月)立,豎立在竹山村邊的一棵大榕樹旁,碑石是用堅硬的海石鑿成,高六尺余,寬二尺余,厚尺余,上面正楷陰刻的碑文“大清國欽州界”,為當時的清政府界務總辦、四品頂戴欽州直隸州知州李受彤所書。 據史料記載,公元1886年11月至1888年5月間,清政府代表鄧承修與法使(越南當時為法國殖民軍占領)會勘疆界。開始,法使仗勢欺人,要將白龍半島一半劃出中國,在白龍半島上豎埋第一號界碑。鄧承修正氣凜然,據理力爭,終將起界定在竹山,維護了國家主權。欽州知州李受彤作為界務總辦,與法國 勘界官員進行了數年的拉鋸戰,最終在1890年在竹山村設立了“大清國一號界碑”?。 <a href="https://tv.360kan.com/player?id=07f1dcab507890d4e4c5cf6e1ea4ec22&q=%E5%A4%A7%E6%B8%85%E5%9B%BD%E4%B8%80%E5%8F%B7%E7%95%8C%E7%A2%91&src=player-like&srcg=tab_www&sid=894c32e4b5655c07b806cee85b6f4959"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廣西東興中越邊境大清國一號界碑,我國海陸邊界線交匯點,知識點</a> 竹山<b>三圣宮</b>,又稱三婆廟。廟中供奉的三婆婆又叫媽祖,復姓三衛,名林默,后被皇帝賜封為三圣,故其廟就稱三圣宮。竹山三圣宮建于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坐北向南,整座廟宇飛檐高翹,紅墻綠瓦,雕龍畫鳳,氣勢壯觀,是一座具有中國傳統宗教廟宇特色的古式建筑。 <b>竹山古街</b>,始于宋,盛于清末民初,古時一直隸屬于欽州府,由一條直街和兩條橫街組成。因竹山港而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竹山老街歷經風雨滄桑,至今仍保持著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反映出依稀可見的昔日輝煌。 ????? 告別了東興,再見了G219國道,駛上G228國道,向東。 <a href="https://tv.360kan.com/player?id=24f5582c489a11f61e1b25eacb1645fc&q=%E6%B2%BF%E8%BE%B9%E5%85%AC%E8%B7%AF&src=mohe-short_video-new&srcg=mohe-short_video-ne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自駕游中越沿邊公路打卡沿邊公路零公里起點和新219國道終點介紹</a> <br><br>待續。<br><br><br><br>更多的內容<br><br>請關注我的美篇號:610797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格县| 永靖县| 都兰县| 长宁县| 天柱县| 余庆县| 获嘉县| 枣强县| 惠州市| 武强县| 海门市| 两当县| 宿迁市| 扶沟县| 临汾市| 兖州市| 凉山| 昆明市| 汾西县| 正镶白旗| 鲁山县| 长寿区| 察雅县| 灵寿县| 富裕县| 惠来县| 昌宁县| 双牌县| 钦州市| 金川县| 贵州省| 东乡族自治县| 棋牌| 通化市| 西乌珠穆沁旗| 南开区| 衡水市| 正蓝旗| 高平市| 维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