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0二五年元月十二日我們赴泉州瞻仰了久仰的“洛陽橋”,一代名臣蔡襄在這里建造了我國最早的一座跨海大橋,名垂千古。</p><p class="ql-block">蔡襄,字君謨,號莆陽居士,仙游慈孝里人,北宋名臣。累贈少師,謚忠惠。兩度出知泉州,忠于職守,勤政為民,促成泉州洛陽橋的竣工,留下不朽的豐碑。</p> <p class="ql-block">1998年,洛陽鎮政府為紀念造橋創始者和豐富古橋景觀,往橋北江濱蜂立一尊高12米的蔡襄立姿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泉州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于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是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始建于北宋時期,由北宋著名書法家蔡襄主持修建,歷時六年,耗銀1.4萬兩。</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雖然名字叫洛陽橋,但它不在洛陽,而是在泉州的洛陽江口。看過之后,不由得對古代造橋技術由衷的地贊嘆。</p> <p class="ql-block">不斷的旅游促使我對當地歷史人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希望了解古代大家智慧對現代人有哪些啟發和激勵。</p> <p class="ql-block">當我緩緩走上洛陽橋的那一刻,心中就產生了敬畏之情,這種厚重感是智慧的外顯,筏型的基礎、種蠣固基、浮運架橋、船型橋墩、無一不是祖先智慧的結晶!</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全長834米,寬7米,全部由長條石板砌筑。橋的建造采用了獨特的“種蠣固基法”,即在橋基中拋置大量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p> 橋下是海蠣養殖場。 <p class="ql-block">愜意地漫步在洛陽橋上,可以感受到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落潮后的海邊形成形形色色的水流</p> <p class="ql-block">走到橋的中間,到了一處景觀叫西川甘雨。這兒有一些石刻,“海內第一橋”屋內是個介紹洛陽橋的小展館。西川甘雨這地方值得好好觀賞,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泉州洛陽橋的“西川甘雨”碑亭,這個傳說與明代泉州知府方克的祈雨故事緊密相連。當時,泉州地區長期無雨,導致田地干裂,農作物枯萎。方克知府為解救百姓于干旱之中,步行到洛陽江畔祈求江神賜雨。在他疲憊倚靠在江中巖石上小憩時,夢見一位金甲神人指示他,午后將在中亭等待一個背上有“七”字的人,向該人祈求甘雨,將會如愿。</p> <p class="ql-block">方克醒來后,按照神的指引,在中亭等待。最終,他遇到了一個背有“七”字的人,即雨神的化身,向他請求增雨。雨神考慮到天氣炎熱,便分給此地幾滴雨,解除了旱情。為了紀念這一事件,泉州人民在祈雨處修建了碑亭,并刻上“西川甘雨”四字,以紀念方克知府及雨神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橋中間的小島上,一尊娟秀端莊、慈眉善目,手持“娑羅樹枝”的觀世音菩薩慈祥地立在島中央,象征著無盡的慈悲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慈悲之神、普渡眾生!“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揚技不計秋!”</p> <p class="ql-block">站在洛陽橋上看夕陽,是一種享受,余暉之下,讓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洛陽橋,這座屹立千年的橋梁,不僅是一座建筑的杰作,更是泉州乃至中國文化遺產的瑰寶。 </p><p class="ql-block"> 《洛陽城》殊同</p><p class="ql-block">應天門外郁輪袍 古邑城中金步搖</p><p class="ql-block">公主千呼游上苑 漢唐風向洛陽橋</p><p class="ql-block"> 本篇部分文字來自網絡</p><p class="ql-block"> 手機攝影:林鳴劍</p><p class="ql-block"> 整 理:林鳴劍</p><p class="ql-block"> 編 輯:林鳴劍</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元月十二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比如县|
故城县|
金湖县|
湄潭县|
揭西县|
元江|
阜康市|
克什克腾旗|
拉孜县|
雷州市|
定安县|
临朐县|
乌拉特前旗|
嘉定区|
涞源县|
盘锦市|
高尔夫|
永嘉县|
泗洪县|
乌什县|
河北省|
连平县|
定州市|
富平县|
子长县|
贞丰县|
藁城市|
丁青县|
大同县|
沐川县|
罗定市|
呼伦贝尔市|
桂阳县|
东辽县|
宕昌县|
望谟县|
双牌县|
兴和县|
东乡族自治县|
罗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