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我們驅車來到了傳說中的天生橋,天生橋它帶給我很多聯想。我急切的想去看看與我想象中的天生橋。</p> <p class="ql-block">在歷史的長河中,天生橋一直靜臥在山水之間,橫跨在陡峭的胭脂河上。它位于南京市溧水區洪藍街道,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為溝通南京地區與兩浙地區的漕運而建的橋梁。也是中國僅存的古代人工運河上,橫跨兩岸巨石而成的天生橋,這種在人工運河上留下巨石而成的天生橋,國內僅此一座,已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天生橋開鑿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北至秦淮河口,南達洪藍埠入石臼湖,全長7.5公里,組織數十萬民工,耗時十年多,焚石鑿河十五華里,使得山岡巖石夾雜著紫紅,猶如胭脂,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來。天生橋因河兩岸險峻、陡峭、秀麗、幽深,素有“江南小三峽”之稱,1990年代初國家水運規劃設計院院長胡家明教授稱之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p> <p class="ql-block">胭脂河開鑿于明洪武年間,北至秦淮河口,南達洪藍埠入石臼湖,全長7.5公里。此河的開鑿,溝通了南京與兩浙地區的漕運。河道最深處35米,底寬10余米,上部寬20多米,其工程的艱巨,耗資的巨大,都是當時水利建設中罕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胭脂河天生橋景觀</p><p class="ql-block">在胭脂河開鑿時,工匠們選擇石質堅硬、地勢較高的地方作為縣城向西的通道。“以巨石面留為橋,中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橋因勢而成。”故名“天生”。河成之后,將一巨石下方鑿開,石下可通舟楫,這就是著名的天生橋。在人工運河上留石為橋,實是當年工匠們的創舉,可惜南橋早在1528年崩塌,僅余現在的北橋。</p><p class="ql-block">橋長34米,寬9米,厚8.9米,橋面離水35米。此處已成為一大勝景,乘船進入胭脂河,只見兩岸怪石高懸,絕壁危巖,一條巨石橫跨兩岸,十分壯觀。石橋橫跨兩岸,構成“長虹臥波”天然美景,從此天生橋聞名遐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水運規劃設計院院長胡家明教授稱之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胭脂河——天生橋現已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金陵新四十八景之——凝脂沉霞,因河兩岸險峻、陡峭、秀麗、幽深,素有“江南小三峽”之稱。</p> <p class="ql-block">胭脂河天生橋景觀</p><p class="ql-block">在胭脂河開鑿時,工匠們選擇石質堅硬、地勢較高的地方作為縣城向西的通道。“以巨石面留為橋,中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橋因勢而成。”故名“天生”。河成之后,將一巨石下方鑿開,石下可通舟楫,這就是著名的天生橋。在人工運河上留石為橋,實是當年工匠們的創舉,可惜南橋早在1528年崩塌,僅余現在的北橋。</p><p class="ql-block">橋長34米,寬9米,厚8.9米,橋面離水35米。此處已成為一大勝景,乘船進入胭脂河,只見兩岸怪石高懸,絕壁危巖,一條巨石橫跨兩岸,十分壯觀。石橋橫跨兩岸,構成“長虹臥波”天然美景,從此天生橋聞名遐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水運規劃設計院院長胡家明教授稱之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胭脂河——天生橋現已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金陵新四十八景之——凝脂沉霞,因河兩岸險峻、陡峭、秀麗、幽深,素有“江南小三峽”之稱。</p> <p class="ql-block">歷史記載</p><p class="ql-block">據史載,朱元璋定都南京,派李新開鑿胭脂河,有一天然巨石橫于河中,擋住去路,遂利用熱脹冷縮原理, 焚石鑿河十五華里,中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上接石臼湖,下連秦淮河,10年勞役死者萬人,終于創造出天生橋——胭脂河這樣的人間奇跡。橋因勢而成,故名"天生"。后人建神工亭以示紀念, 指天生橋為天下一絕,有鬼斧神工之妙。天生橋邊立有一石碑,很好地說明了天生橋的神奇,碑上道:“天雨匯集胭脂河,鬼斧神工天生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新竹市|
察隅县|
新绛县|
红桥区|
金塔县|
吉首市|
泾阳县|
鄂州市|
漳州市|
平定县|
长顺县|
余干县|
明星|
富顺县|
睢宁县|
普洱|
长葛市|
滦南县|
那坡县|
综艺|
和田市|
防城港市|
新邵县|
拜泉县|
共和县|
伊川县|
文安县|
宾阳县|
巴林左旗|
葵青区|
绥宁县|
东乡族自治县|
白城市|
新源县|
舞钢市|
江口县|
甘南县|
增城市|
无极县|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