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鳳高,江蘇淮安人,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淮安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擅長表現大景廳堂山水畫,喜畫荷花,作品風格雄秀兼得曾多次入選各級展覽和獲獎,其藝術成就和山水畫作品被世界書畫家報和中國書畫報,淮海晚報等多家媒體分別以專版進行報道,作品深受藏家好評。</p> <p class="ql-block">李鳳高山水畫 《翠嶺煙云一江清 》 賞析</p><p class="ql-block">原創 畫家李鳳高 淮安河下古鎮逸云齋</p><p class="ql-block">李鳳高的橫幅青綠山水畫作《翠嶺煙云一江清》(尺寸240×100厘米),以傳統青綠技法為骨,水墨暈染為韻,構建了一幅虛實相生、動靜交織的山水長卷。畫面布局疏密有致,意境空靈悠遠,既承襲宋元山水的古雅氣韻,又融入了現代審美的簡約意趣。</p><p class="ql-block">一、構圖與筆墨:虛實相生的空間哲學</p><p class="ql-block">畫面下方以濃墨重彩勾勒數株青松,枝干挺拔如虬龍盤踞,松針層疊似翠云蔽日,既點題“翠”,亦以松柏之姿暗喻堅韌品格。坡岸以淡赭石皴擦,輔以苔點,與青松形成色彩的冷暖對比,既穩住了畫面重心,又為觀者提供了視覺落點。中部兩座主峰巍然聳峙,山體以青綠層層渲染,山嶺云霧繚繞,墨色由濃轉淡,漸隱于天際,恰似“米氏云山”的朦朧逸趣。右側大片留白則以水波微漾的江面填充,不著筆墨處盡顯煙波浩渺,暗合道家“無畫處皆成妙境”的哲思,令畫面頓生空靈之氣。</p><p class="ql-block">二、意境與情感:詩畫交融的精神投射</p><p class="ql-block">作品以“一江清”為名,卻未拘泥于具象水紋,反以留白與山巒的掩映傳遞江流的靜謐深遠。山間云霧似輕紗漫卷,與江面氤氳之氣遙相呼應,令人聯想起李清照詞中“云中誰寄錦書來”的婉約情思。而主峰險峻的輪廓與青松的蒼勁,又暗含“生當作人杰”的雄渾氣魄,形成剛柔并濟的美學張力。畫中煙云流動的筆觸,既是對自然瞬息萬變的捕捉,亦隱喻人世浮沉的蒼茫,與《釵頭鳳·別武昌》中“青山雖好,朱顏難駐”的慨嘆異曲同工。</p><p class="ql-block">三、傳統與創新:青綠山水的當代詮釋</p><p class="ql-block">李鳳高在繼承青綠山水富麗典雅的基礎上,大膽簡化細節,強化塊面結構。主峰以幾何化的形體呈現,減弱傳統皴法的繁復,轉而以色彩層次塑造體積,既有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的雄渾氣度,又具現代構成的簡約之美。右側江面的留白處理,既是對南宋馬遠“一角山水”的致敬,亦通過虛實對比凸顯空間的無限延伸,使觀者視線隨江流遠逝,心緒隨之滌蕩。</p><p class="ql-block">此作以古法為基,以心象為魂,將山水之形、詩畫之境、哲思之韻熔鑄一爐。青松、煙云、江水的意象交織,不僅是對自然造化的禮贊,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令觀者在尺幅之間,見天地,見眾生,亦見本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品全景</p> <p class="ql-block">作品局部細節</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創作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广灵县|
连江县|
景宁|
上蔡县|
林周县|
临西县|
肇州县|
交口县|
大港区|
揭东县|
长沙县|
阳山县|
隆德县|
乌拉特前旗|
和平县|
宁化县|
舞钢市|
上栗县|
平阳县|
高安市|
西安市|
荔浦县|
博客|
大连市|
漳浦县|
荃湾区|
英山县|
项城市|
申扎县|
那曲县|
琼结县|
响水县|
什邡市|
祁连县|
旬阳县|
丰台区|
瑞安市|
冷水江市|
高碑店市|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