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寶藏多多,今天的目標是尋找藏在鄉村的兩個寶藏寺廟:金洞寺和惠濟寺。 <p class="ql-block"> 金洞寺,亦稱金門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合索鄉西呼延村西的山坡上,創建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 據傳金洞寺原先是一個叫做金獅寺的大寺的一部分,分上、中、下三院,金洞寺是下院。世事滄桑,如今上寺、中寺都已湮沒于塵土,僅余下院金洞寺。</p> <p class="ql-block"> 金洞寺也經歷了無數次興衰,現在整個寺廟并非標準的中軸線式,五間殿非常松散隨意分布寺內,卻包含了宋、明、清的建筑。從網上找了一張金洞寺的整體圖片,可以看出寺廟的布局有幾分漫不經心,卻又頗有美感,非常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轉角殿,為宋代元祐年間的建筑,是整個寺廟最老的建筑,也是忻州目前保存完好的最早的木結構建筑。殿不大,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屋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梁架結構規整,是宋代建筑的規制。</p> <p class="ql-block"> 檐頭斗拱肥大古樸、砍削規整,完全具備宋代建筑結構特點。這座殿在明清均有修整,但整體結構保持了宋代特征。</p> 轉角殿最早是供奉伏羲與神農,內有一座做工精致的宋代佛閣。平面為凹字形,全部用木料制作,中部三間為二層三檐歇山頂殿內是木結構神龕,彩繪為青綠色,佛閣上懸掛有“先師佑民之閣”牌匾。因為殿內狹窄,無法拍出佛閣全景,有些遺憾。 這是文殊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懸山頂,檐下七朵斗拱,結構明快而不失莊嚴。據記載殿內東西兩壁還殘留有道教題材的壁畫4.9平方米,為單線平涂,水墨技法,為明代作品。管理員不肯開這個殿給我們,沒有進去。 三教殿也是明代建筑,面寬三間,進深四椽,隔扇門,直欞窗,懸山頂,風格簡潔樸拙,比較接地氣。 寺內其他的建筑都是清代建筑,也有可觀之處,比如位于山門和文殊殿之間的過殿,結構簡單卻也不失美感。 過殿旁應該是鐘樓,現在雖有些破敗,也還是看得出原來亭亭矗立的模樣。 小小寺廟,卻是儒釋道俱全,大院疏朗,棗樹橫生,虬枝漫空,殿堂隱在樹影里,高低錯落,散淡疏逸,一任自然,頗有意趣,值得一觀。 惠濟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東北的練家崗村,創建于唐,重構于宋,金、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我們跟著導航,在鄉村道路上左彎右繞,才找到這個村莊,村口休閑的村民,買水果的小販,指點我們找到這個寺廟,并且提醒我們正好有人參觀,不然要找管理員又麻煩了。在高高的土臺之上,就是惠濟寺了。 惠濟寺是僅有一進的四合院,走進山門迎面就看到這座文殊殿,也是惠濟寺的主殿,為宋代遺構,面寬五間,進深八椽,單檐歇山頂,磚建月臺寬大。<div><br></div> 側面更能看清這座殿,屋頂轉折平緩,歇山昂然,雖身居鄉村,卻不失華貴大氣。 <p class="ql-block"> 殿內使用減柱造,金柱上用大雀替承內額,其上四椽栿與前后乳栿搭交。柱頭斗栱五鋪作雙下昂,里轉六鋪作出三抄,后尾置于順梁下,明間補間鋪作出45度斜昂,展示了宋代建筑的精妙工藝。</p> 大殿由八根大柱支撐,據說均為唐代遺留下來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前殿兩根直徑1米的大柱,這是其中一根,是蘿蘿蔓柱,這是一種北方的樹木,但有這么粗壯實屬罕見。請注意左后方的一尊彩塑,據稱是一座肉身菩薩,人稱曹姑姑。原身是練家崗村一個十六歲少女,當年修建惠濟寺時,她每天給寺廟挑水,在寺廟建成的那天,她竟然坐化了,于是僧人將她塑為肉身菩薩供奉。 這一根柱子是枸杞木,被當地人奉為神木,不止因為這么粗大的枸杞木及其罕見,還因為相傳此木可治百病,所以常有人到廟中求神木治病,把柱子都刮凹一大塊。 這個角度更明顯,讓人擔心這根柱子的承重能力。 <p class="ql-block"> 殿內佛壇上塑著文殊菩薩、脅侍、童子、金剛等,為宋塑佳作。但是在二十多年前一個月黑風高之夜,這些塑像的頭被人盜走,至今不知所蹤,現在的頭是根據以前的照片復制的,看上去總有點別扭。唯有兩尊金剛得以幸免,他們高三米有余,身上的鎧甲衣飾精細繁復,色彩鮮艷。塑像表情生動而豐富,于無聲處勝有聲。</p> <p class="ql-block"> 看完大殿回過頭,與文殊殿相對的就是慈航殿,又稱觀音殿。面寬三間,單檐懸山頂,青灰筒板瓦屋面,建筑整體質樸端方,線條簡潔。殿內用減柱、移柱造,有金元時期的特點,但叉手等處形制又不早于元代,因此對此殿沒有看到明確的斷代。</p> 檐下斗栱五踩雙昂,昂嘴高厚。 <p class="ql-block"> 殿內的明代彩塑極為珍貴,殿內正中“渡迷津”牌匾下是水月觀音,據稱觀音兩側原有彩塑童子像,曾被美術界譽為精美之作,可惜的是上世紀末慘遭盜毀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 水月觀音左右為十二圓覺,兩邊山墻還有明代壁畫,雖殘缺不失其精美。</p> 這是十二圓覺之一,雌雄莫辨,在我看來這發飾有明顯的少數名族特色, 這些塑像面部是北方人的特征,面龐圓潤,輪廓比較平面,五官細巧。頭梳發髻,又有細辮垂肩。袒胸露臂,胸佩瓔珞,身體性征模糊,身后墻上畫有背光。整體風格頗為奇特。 在十二圓覺外側,左右分立一文一武兩尊塑像,衣飾是顯著的明代特征,身后墻上則畫著轎椅。 廟內兩側為東西配殿,西配殿內有普賢塑像,沒有開放。 東配殿損毀嚴重,尚未整修完好。 在寶藏遍地的山西,有無數遺珠散落在鄉間田野。這兩座寺廟可算其中珍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丰县|
清苑县|
峨眉山市|
札达县|
上饶市|
西充县|
汾西县|
东兰县|
赣州市|
朔州市|
马龙县|
巴马|
四会市|
鲜城|
通化县|
浦北县|
保山市|
蓬溪县|
甘谷县|
广西|
洞头县|
莲花县|
恩平市|
巴塘县|
新疆|
景洪市|
洪江市|
资中县|
临桂县|
那曲县|
曲阜市|
葵青区|
上高县|
友谊县|
铜鼓县|
普兰店市|
达拉特旗|
通州区|
登封市|
阿拉善左旗|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