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靈蛇獻瑞,萬象更新。春節期間,山東省首個市級非遺館——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在萬眾期待中正式對外開放。這里一躍成為市民們的熱門打卡地。館內,琳瑯滿目的非遺項目精彩呈現,市民們得以近距離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人們穿梭于各個展區,沉浸在非遺的獨特韻味里,為蛇年新春增添了一抹別樣的紅火與熱鬧,點亮濃濃的紅火年味。</p> <p class="ql-block">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傳統手工藝等。這些文化遺產通常通過口傳心授、模仿和實踐等方式代代相傳,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體現。</p> <p class="ql-block">一、<b>璀璨文化 世代傳承</b>。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源流</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關注文化遺產的保護,最初主要集中在物質文化遺產(如建筑、遺址等)的保護上。1972年,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主要針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p> <p class="ql-block">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許多傳統文化形式面臨消失的威脅,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逐漸意識到非物質文化的重要性。1997年,啟動了“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項目,旨在保護和推廣那些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3年,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正式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和保護框架。該公約于2006年生效,標志著全球范圍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正式啟動。</p> <p class="ql-block"> 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設立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優秀實踐名冊》。這些名錄旨在提高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促進其保護和傳承。</p> <p class="ql-block"> 我國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締約國之一,積極參與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標志著中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正式行動。截至2024年,中國已有44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昆曲、古琴藝術、端午節、春節等。</p> <p class="ql-block">二、<b>人文精粹 數說非遺</b>。從世界到臨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b><i>1、世界非遺數據:</i></b></p> <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共計788個,涉及150個國家。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667項,涉及146個國家;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1項,涉及44個國家;優秀實踐名冊40項,涉及35個國家。如<b>中國京劇、中國剪紙 、日本能劇、韓國江陵端午祭、意大利歌劇、法國葡萄酒釀造技藝、西班牙弗拉門戈舞、埃及阿拉伯說書藝術、南非祖魯族舞蹈、墨西哥亡靈節、巴西狂歡節等。</b></p> <p class="ql-block"><b><i>2、中國非遺數據:</i></b></p> <p class="ql-block"> 截止2024年,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共有44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國內非遺資源總量近87萬項。 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其中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557項(包含3610個子項)。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萬多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3068人。</p> <p class="ql-block"> 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的44個項目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i>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39項)</i></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昆曲</b>:現存中國最古老劇種之一,起源于明代,唱腔藝術性強,對諸多劇種影響巨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古琴藝術</b>:中國獨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傳統文化的承載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b>:流傳于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是集歌、舞、樂于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蒙古族長調民歌</b>:與盛大慶典、節日儀式有關,旋律優美,歌詞多贊美自然、愛情、友誼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中國篆刻</b>:以石材為材料、刻刀為工具、漢字為表象的鐫刻藝術,由古代印章制作技藝發展而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中國雕版印刷技藝</b>:運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圖案,再用墨、紙、絹等材料刷印、裝訂成書籍,開創人類復印技術先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中國書法</b>:通過漢字書寫,融入人們對自然、社會、生命的思考,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中國剪紙</b>: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群眾基礎廣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營造技藝</b>:以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為木構件主要結合方法,沿承了7000多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南京云錦織造技藝</b>:存續中國皇家織造傳統,是中國織錦技藝最高水平代表,由上下兩人手工操作大型織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端午節</b>:中國傳統節日,節期在農歷五月初五,有獨特民族精神和豐富文化內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中國朝鮮族農樂舞</b>: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體,反映傳統農耕生產生活中的民間表演藝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媽祖信俗</b>: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活動場所,傳播到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蒙古族呼麥歌唱藝術</b>:一個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里唱出兩個聲部,獨一無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南音</b>:集唱、奏于一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樂種之一,用泉州方言演唱,有獨特記譜方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熱貢藝術</b>:主要指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佛教造型藝術,是藏傳佛教重要藝術流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中國蠶桑絲織技藝</b>:包括栽桑、養蠶、繅絲、染色和絲織等生產技藝,對中國歷史和人類文明影響深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b>:至今有1700余年歷史,燒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體現中國古典審美情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宣紙傳統制作技藝</b>:宣紙是傳統手工紙杰出代表,質地綿韌、不蛀不腐,自唐代以來一直是書法、繪畫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載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西安鼓樂</b>:流傳在西安及周邊地區的鼓吹樂,使用唐、宋時期俗字譜記寫方式,樂曲結構龐大、風格典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粵劇</b>:用粵語演唱的戲劇樣式,有300余年歷史,吸納多元音樂、戲劇元素,拓展了中國戲曲的藝術表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花兒</b>:產生于明代初年,是流傳在中國西北部多民族中共創共享的民歌,因歌詞中把女性比喻為花朵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瑪納斯</b>:柯爾克孜史詩,傳唱千年,是中國三大史詩之一,反映柯爾克孜人豐富的傳統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格薩(斯)爾</b>:關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薩爾神圣業績的宏大敘事,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關族群關于自然萬物的經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侗族大歌</b>:侗族的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民間合唱音樂,具有獨特的音樂結構和演唱形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藏戲</b>:藏族戲劇藝術,具有獨特的表演形式和藝術風格,包括唱腔、舞蹈、面具等元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中醫針灸</b>:通過針刺和艾灸人體穴位來治療疾病和保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理論實踐體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京劇</b>: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有獨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豐富的劇目,是中國文化的重要代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中國皮影戲</b>: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形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中國珠算</b>: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蘊含豐富數學原理,傳播到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二十四節氣</b>: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藏醫藥浴法</b>: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風、空“五源”生命觀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觀及疾病觀為指導,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太極拳</b>: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傳統拳術。?</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送王船</b><span style="font-size:18px;">:廣泛流傳于中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是一種送瘟神、祈平安的民俗活動。</span></p><p class="ql-block"><b>中國傳統制茶技藝極其相關習俗: </b>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p><p class="ql-block"><b>春節</b>: 春節是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每逢春節前后,全世界華人都會圍繞著辭舊迎新、祈福納祥、團圓和諧的主題歡慶這一佳節。</p><p class="ql-block"><b><i>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項)</i></b></p><p class="ql-block"><b>麥西熱甫</b>:維吾爾族文化傳統的重要承載者,涵蓋音樂、舞蹈、戲劇、民間藝術等多種習俗和表演藝術。</p><p class="ql-block"><b>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b>:使“具備水密隔艙的海輪建造成為可能,海水不會涌進其他船艙,保障船只安全。?</p><p class="ql-block"><b>中國活字印刷術</b>: 中國的木活字印刷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術之一,浙江瑞安保持了這門技術,那里依然使用這種技術編印譜牒。</p><p class="ql-block"><b>伊瑪堪</b>:中國東北部赫哲族人民世界觀和歷史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赫哲語敘述,采用詩歌和散文形式。?</p><p class="ql-block"><b><i>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1項)</i></b></p><p class="ql-block"><b>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b>旨在保護和傳承福建木偶戲這一杰出的木偶表演藝術,培養后繼人才。</p> <p class="ql-block"><b><i>3、山東非遺數據:</i></b></p> <p class="ql-block"> 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這片廣袤的齊魯大地上,生長著韻味十足,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國家級名錄186項,數量位居全國第2。省級名錄1073項。國家級傳承人88名,省級傳承人426名。</p> <p class="ql-block"><b><i>山東部分國家級非遺文化遺產項目:</i></b></p> <p class="ql-block">泰山皮影戲</p> <p class="ql-block">莒縣過門箋</p> <p class="ql-block">東昌葫蘆雕刻</p> <p class="ql-block">魯錦織造工藝</p> <p class="ql-block">德州黑陶燒制工藝</p> <p class="ql-block">萊蕪錫雕</p> <p class="ql-block">陳官短穗花鼓</p> <p class="ql-block">萊州草辮</p> <p class="ql-block">禿尾巴老李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嶗山民間故事</p> <p class="ql-block">魯班傳說</p> <p class="ql-block">蹴鞠</p> <p class="ql-block">濰坊風箏</p> <p class="ql-block">曲阜楷木雕刻</p> <p class="ql-block">惠民泥塑</p> <p class="ql-block">高橋手繪(魯繪)</p> <p class="ql-block">魯南五大調</p> <p class="ql-block">龍燈扛閣</p> <p class="ql-block">臨沭柳編</p> <p class="ql-block">柳琴戲</p> <p class="ql-block">郯城目旋玩具</p> <p class="ql-block"><b><i>4、臨沂非遺數據:</i></b></p> <p class="ql-block"> 臨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北枕齊長城,南襟楚水地,三面群山環抱,沂、涑河居中流淌,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孕育了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這座鐘靈毓秀的北方水城,融吳越之風,得燕趙之精華,啟東夷文化,匯齊魯華光,其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樣。截止2024年,臨沂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01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45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417人。臨沂的國家級非遺有柳琴戲、龍燈扛閣、魯南五大調、木旋玩具、柳編、高橋手繡。</p> <p class="ql-block">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政府、社區、學術界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 許多國家通過立法手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通過社區參與的方式,鼓勵社區和傳承人參與保護工作,確保文化傳承的活態性。采用數字化保護,利用現代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記錄和保存。非物質遺產保護還面臨著全球化沖擊、傳承斷層、過度商業化的挑戰,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全球合作的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將更加系統化和科學化,確保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能夠代代相傳,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將繼續在人類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安市|
蕉岭县|
巫溪县|
马山县|
饶阳县|
彭山县|
克山县|
托里县|
广昌县|
汝南县|
开阳县|
潼关县|
任丘市|
克什克腾旗|
荔波县|
白河县|
尼勒克县|
莱芜市|
紫金县|
渝中区|
外汇|
辛集市|
九龙城区|
桃园县|
灵武市|
西宁市|
吉隆县|
贺州市|
平乐县|
昌邑市|
莱芜市|
乐亭县|
铜梁县|
齐齐哈尔市|
尚志市|
宁夏|
青神县|
灵璧县|
呼和浩特市|
沁源县|
康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