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一座城門,它親歷了南京中軸線中山路的誕生;目睹了孫中山奉安大典的盛況;見證了南京解放時解放軍首批入城——它就是挹江門。一直以來,它都是南京最雄偉的城樓,是古城當之無愧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一、位置及特點:</p> <p class="ql-block"> 挹江門位于城區西北鼓樓區中山北路上,在人頭像形城墻輪廓線的頭頂處,是民國時期新開城門。此門的開辟,對南京下關街市的形成,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特點一:挹江門是現有城門中最早改建成三孔城門的。</p> <p class="ql-block">特點二:挹江門城樓是南京明城墻僅有四座城樓中最雄偉壯觀的,它長期是南京明城墻的最主要的形象代表。</p> <p class="ql-block">特點三:挹江門兩側是山,城門建于山坳間,形似關隘。城門外護城河因路中斷,這是南京明城墻護城河從中山門開始唯一一次中斷。也是現存僅有的三座無橋城門之一。</p> <p class="ql-block">特點四:挹江門緊鄰下關,而下關有津浦線浦口站(1912年通車,隔江輪渡相通)、寧滬鐵路南京站(1908年通車),交通之便,使之成為民國后南京城北與外界最重要進出城通道。</p> <p class="ql-block">特點五:中山路(大體成Z形橫貫南京主城,起始中山碼頭,經挹江門,過鼓樓、新街口,終于城東中山門)是中國第一條現代化城市干道,1928年建成通車,作為當時世界第一長度(近13公里)的民國時期南京中軸線,沿途設有大量機關,挹江門橫跨的中山北路,附近有大量民國優秀建筑遺存,如同民國建筑陳列館(圖為今中山北路虹橋段)。</p> <p class="ql-block">二、挹江門的前世</p> <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隨著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在下關簽訂,不久這里開為商埠(有商埠街地名遺存),商旅往來,漸趨繁華,加之津浦鐵路,滬寧鐵路,中山碼頭,長江航運碼頭等基礎設施陸續開通運營,下關成為城北商貿中心,民國前,進出城需要在儀鳳門繞行,在更接近商貿區處破墻開路,勢成必然。</p> <p class="ql-block">初為單孔城門名為海陵。1915年,在明城墻西北段四望山附近始開辟單孔城門,因主持開門的江蘇省民政長韓國鈞是海陵(今泰州)人,故稱海陵門,并修路通達江邊。從南京老地圖挹江門對比可以看出,1903年沒有開此門,也不通路,有儀鳳門進出城;1928年標注的是海陵門,但還沒有中山路;1949年標注的是挹江門,中山北路貫通;2024年今圖,下關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繼開三孔,改名挹江,續建城樓,以示凱旋。 1928年7月,海陵門易名為挹江門(意為挹取江流);1929年初,為迎接孫中山靈柩,將單孔改建成三孔券城門,此多跨連拱的復式券門,開南京三孔券門之先河,由民國考試院院長戴季陶題寫匾額,拓寬改建后的中山路從城墻穿過;1930年始建城樓,1937年12月南京保衛戰后期,國民黨守軍及逃難市民,蜂擁至城北挹江門處,欲從下關渡江逃離,由于戰時城門由三孔封堵成一孔,通道狹窄,場面混亂,造成踩踏事件,死傷甚多,城樓也毀于戰火,1946年11月復建城樓,并一度改名為凱旋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挹江門今生</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35軍(浙江解放后,改為杭州、紹興、衢州守備部隊,番號撤銷,但作為解放南京的部隊,載入史冊)103師偵察部隊,得知國民黨守軍放棄抵抗,撤離南京,奉命首先從浦口過江,通過下關發電廠地下黨組織,搞到僅存的京電號火輪(國家一級文物),接部隊過江,先頭部隊從挹江門進城,并迅速占領總統府,隨后,約1400多解放軍陸續進城,宣布南京解放。毛澤東主席聞訊,十分高興,寫下膾炙人口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一詩。挹江門成為這一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南京人一度稱其為解放門。</p><p class="ql-block"> 1980年挹江門城樓進行修繕,1984年4月辟為由鄧小平題寫館名的渡江勝利紀念館,該館2009年新擴建至渡江路1號。挹江門城樓現為中國明清城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南京明城墻保護志愿者協會等機構辦公場所。</p> <p class="ql-block">城墻內有四望山(俗稱八字山),挹江門開山而建,小山縱覽時代風云變幻。</p> <p class="ql-block">四望山市民俗稱八字山,因民國時期、解放后,國共政府曾經三度在山坡鑲嵌具有時代特征的八個大字,故稱之。現辟為市民休閑公園。</p> <p class="ql-block">從華嚴崗門到挹江門,依稀可見新老城墻痕跡。有左右界碑及記事石碑,是光緒十一年(1885年)修復城墻記載,有研究者據此認為是太平軍破城處(楊國慶等),根據清代史料,破城處在靜海寺儀鳳門處,多數學者認可這一史實。近年,人民政府投入巨資,打造綠道公園亦見石刻記載。</p> <p class="ql-block">四望山城墻上有市民休閑廣場,有80多年歷史的高大落羽杉、在南京十分罕見。</p> <p class="ql-block">挹江門附近城墻外小桃園公園是政府2003年開始打造的城墻外護城河一體化休閑公園,石刻記載了建設單位及背景。</p> <p class="ql-block">挹江門城樓附近有作圍擋隔離的內墻,婉如游龍。</p> <p class="ql-block">四、歷史瞭望</p> <p class="ql-block">挹江門的歷史瞭望從城外開始,讓我們越過長江,由遠及近,先到浦口,那是津浦鐵路南京起點。</p> <p class="ql-block">1、浦口車站舊址。江北的津浦鐵路及浦口車站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914年投入運營。朱自清著名散文《背影》成了浦口車站文化符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網紅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2、中山碼頭。位于長江南岸的中山碼頭始建于1925年,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靈柩從津浦鐵路經這里進城安奉,改名為中山碼頭。1953年2月,毛澤東主席乘昆侖號軍艦,從武漢來寧,在此登岸。1992年重建候船大廳,現為鼓樓區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3、民國首都電廠舊址。民國首都電廠,在中山碼頭旁,源于1909年中國第一家官辦電氣—金陵電燈官廠,1920年建成發電所,列為全國第一批工業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4、揚子飯店舊址。揚子飯店座落在中山北路599號(寶善街口,老街已拆遷消失),由英國人建于1912年,解放后,法院登報未見法定繼承人,收歸國有。其獨特珍貴處一是用明城墻磚砌成(拆自浦口),二是南京唯一城堡式酒店。是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5、渡江勝利紀念碑。位于熱河路廣場(中山北路與熱河路交匯處),1984年建成,由鄧小平親題碑名。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6、道圣堂舊址。位于中山北路408號南京十二中學院內,是美國基督教堂,始建于1915年。傳教士約翰?馬吉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用攝影機拍攝了105分鐘日軍暴行,是唯一大屠殺影像證據,2015年與其他南京大屠殺檔案一并列為世界記憶名錄。中國人民心存感激,將道圣堂舊存作為南京十二中圖書館,并命名為約翰馬吉圖書館。道圣堂現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圖為馬吉之孫參加圖書館命名掛牌儀式。</p> <p class="ql-block">7、繡球公園。位于中山北路406號道圣堂旁,始建于1952年,園內馬皇后腳印及傳說是其特色。圖為筆者40多年間在繡球公園同一地點拍攝,正所謂:曾經青春年少,轉眼年過花甲,人生歲月滄桑,挹江城門依舊。</p> <p class="ql-block">8、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挹江門叢葬地,位于挹江門外右側,繡球公園明城墻旁,是南京17處叢葬地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中山北路從鼓樓始,到挹江門,不到5公里,民國優秀建筑比比皆是,由于城建,不少已損毀,但仍然留存較多,城內由遠及近的歷史遺存主要有:</p> <p class="ql-block">1、民國外交部舊址。位于中山北路32號省人大院內,始建于1934年,由建筑大師童寯及趙深、陳植設計,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后,曾經是侵華日軍司令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中國建筑遺產。</p> <p class="ql-block">2、熊式輝公館。位于中山北路40號,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熊式輝是同盟會員,國民黨要員,國民黨軍二級上將,1974年病逝于臺灣。</p> <p class="ql-block">3、民國華僑招待所舊址。位于中山北路81號議事園,建于1933年,由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著名建筑師范文照設計(校友中著名建筑師有梁思成、林徽因、楊廷寶、童寯、趙深、陳植等),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4、民國最高法院舊址。位于中山北路101號,建于1933年,由著名建筑師過養黙(曾就讀于美國康奈爾、哈佛、麻省理工土木工程專業,其岳母倪桂金有一個親妹妹叫倪桂珍,倪桂珍有三個女兒分別是宋慶齡宋美齡宋靄齡)設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5、民國立法院、監察院舊址。位于中山北路105號軍人俱樂部院內,建于1935年,著名建筑大師童寯設計,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6、土耳其駐華大使館舊址。位于中山北路174號,由兩幢西式別墅組成,建于1935年,為南京市近現代重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7、民國首都飯店舊址。位于中山北路178號現華江飯店院內,建于1933年,由著名建筑大師童寯設計,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8、民國資源委員會舊址。位于中山北路200號南京工業大學虹橋校區院內,建于1947年,由著名建筑大師楊廷寶設計,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9、民國聯勤總部舊址。位于中山北路212號,建于1935年,現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10、國際聯歡社舊址。位于中山北路259號南京飯店院內,建于1936年,由著名建筑師梁衍(與梁思成、楊廷寶、童寯等同為賓大校友)設計,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11、礦路學堂遺址。位于中山北路283號,建于1898年。魯迅于1898年從水師學堂轉學到陸師學堂的礦路學堂,1902年1月畢業,隨后公派留學日本。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12、國民政府行政院(鐵道部、糧食部)舊址。位于中山北路254號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北院內,建于1933年,由著名建筑師范文照與趙深合作設計,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13、民國交通部舊址。位于中山北路303號政治學院南院,建于1934年,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14、英國駐華大使館舊址。位于雙門樓賓館院內,建于1946年,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15、江南水師學堂遺址。位于中山北路346號,始建于1890年,1899年,魯迅曾在此管輪專業學習(7個月后轉入陸師學堂的路礦學堂直至畢業)。1912年改為海軍軍官學校,1929年為民國行政院海軍部。圖為海軍部門樓,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16、曾水源墓。位于挹江門東南側的歸云堂睦寡婦山上,1953年10月被意外發現,是全國唯一太平天國高官墓葬,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曾水源官至太平天國天官正丞相,1855年在天京事變中被殺。</p> <p class="ql-block">五、城墻之美</p> <p class="ql-block">挹江門雖然不是明朝所建,但建于民國,見證國民黨政府在南京的興起、潰敗,見證解放軍進城,人民當家做主,人民政府建設新南京的輝煌成就,今后,它仍將巍然屹立在歷史長河中…</p><p class="ql-block"> 虎踞600年,龍蟠70里,下期要介紹的儀鳳門,是明代傳承有序的城門,它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我們不見不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图县|
阿图什市|
化德县|
沐川县|
葫芦岛市|
霞浦县|
县级市|
林西县|
武冈市|
尖扎县|
郧西县|
肥西县|
松溪县|
新宁县|
茌平县|
炎陵县|
台州市|
平乡县|
桐梓县|
马关县|
安龙县|
昌都县|
即墨市|
泉州市|
四平市|
思茅市|
阜宁县|
察哈|
柯坪县|
杂多县|
高密市|
临夏县|
淮滨县|
调兵山市|
阜新|
昌黎县|
平谷区|
兴文县|
瑞昌市|
屏东市|
长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