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福州逗留的最后半天去了福建博物院,因時間有限,匆匆觀賞9號廳“福建古代文明之光“、10號廳”國家寶藏“特展,以及2號廳的”宋詞里的福建“三個廳珍品。</p> <p class="ql-block"> 在此以中央電視臺《國家寶藏》第四季入選的福建博物院國寶級藏品為主線,呈現(xiàn)福建博物院的珍寶,以追溯八閩大地歷久彌新的人文情懷。</p> <p class="ql-block">—、那時花開</p><p class="ql-block"> 一位17歲的花季女子,于她最美好的韶華黯然隕落。在那個處處有花的時代,帶著與她相伴的華美衣裳,長眠于福州北郊現(xiàn)名為浮村的一處小山丘。千年之后,這里已是充盈著朗朗書聲的校園,隨處都有與她年齡相仿的少年們的歡聲笑語。當(dāng)考古工作者帶著驚嘆的目光打開這座即將轟動全國的古墓時,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些綴滿花朵紋樣的精致袍服。同時,那段關(guān)于宋代女子的曠古往事也重新被后人所知曉。</p> <p class="ql-block"> 黃昇墓位于福州市北郊新店鎮(zhèn)浮倉山,1975年福州第七中學(xué)擴建操場施工時被發(fā)現(xiàn)。共清理出各類絲織品354件,是出土南宋時期服飾類文物數(shù)量最多、保存情況最好的一次考古發(fā)掘。其材質(zhì)包括羅、綾、綺、絹、紗、縐紗、緞。裝飾技法有印花、彩繪、刺繡等。</p><p class="ql-block"> 宋故黃氏墓銘</p> <p class="ql-block"> 從黃昇墓銘可知,黃昇父親是黃樸,進士出身,曾經(jīng)擔(dān)任泉州知府兼提舉市舶司,相當(dāng)于泉州市長兼任國家外貿(mào)管理局局長,她的老公是宋朝宗室趙與駿,夫君祖父趙師恕曾任泉州南外宗正司宗正,所以黃昇的隨葬衣物,大概率是趙師恕指示手下置辦的。</p> <p class="ql-block"> 南宋絲綢寶庫展柜</p> <p class="ql-block"> 南宋絲綢寶庫展柜</p> <p class="ql-block"> 深褐色羅繡彩四季花霞帔</p> <p class="ql-block"> 黃昇下葬時間是1243年,經(jīng)過一千多年歲月的 洗禮,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絲綢雖然已失去了它原有的鮮艷色彩,但并不妨礙表達了宋代福建出色的紡織工藝成就。</p> <p class="ql-block"> 這兩枚黃昇墓出土的帔墜是在9號廳呈展的。</p><p class="ql-block"> 銀鎏金雙鳳紋圓型霞帔墜</p> <p class="ql-block"> 銀鎏金鏤空水滴形霞帔墜</p> <p class="ql-block"> 黃褐色羅印金填彩花邊袍</p> <p class="ql-block"> 褐色羅鑲花邊單衣</p> <p class="ql-block"> 黃褐色牡丹紋羅左右中縫開襠褲,這款闊腿褲穿起來一定寬松舒適吧!</p> <p class="ql-block"> 褐色羅彩繪花邊裙,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百褶裙吧?</p> <p class="ql-block"> 牡丹紋印彩繪花邊羅無袖單衣</p> <p class="ql-block"> 這位榮華富貴卻早早離世的女子,墓葬里保留下了多套高檔服飾。其中一件衣物上有墨書“宗正紡染金絲絹官記”,證明是官府作坊產(chǎn)物,南宋在泉州和福州設(shè)有南外宗正司和西外宗正司,黃昇的部分衣物可能來自于此。</p><p class="ql-block"> 淺褐色羅描金填彩花邊廣袖袍</p> <p class="ql-block"> 褐色羅鑲彩繪花邊廣袖袍,是黃昇墓中等級最高的一件禮服。</p> <p class="ql-block"> 褐色牡丹花羅鑲花邊夾衣</p> <p class="ql-block"> 褐黑色牡丹芙蓉紋碎片</p> <p class="ql-block"> 隔著玻璃、隔著塑料薄膜(由于保護的需求,每套絲織品上都有一層塑料薄膜),仍然可以清晰的看見碎片上的牡丹芙蓉花。</p> <p class="ql-block"> 褐色絹襪</p> <p class="ql-block"> 黃褐色絹襪</p> <p class="ql-block"> 褐色提花羅翅頭鞋,這小小的鞋兒看著象是兩歲的孩兒穿的,但南宋并沒象清朝時女子需要裹足,只能猜想黃昇的娘家是多么愛這個女兒,從小到大的服飾都陪伴在她身側(cè)。</p> <p class="ql-block"> 赭色提花羅翅頭鞋</p> <p class="ql-block"> 褐色羅繡彩香囊袋</p> <p class="ql-block"> 深褐色羅繡彩荷包,經(jīng)過一千多年,包上的彩繡仍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褐色蠶絲線連環(huán)花結(jié)</p> <p class="ql-block"> 鎏金銀瓜形盞</p> <p class="ql-block"> 銀對蟬及雕花鎏金銀釵</p> <p class="ql-block"> 銀對蟬</p> <p class="ql-block"> 除了衣服、飾品,黃昇墓中還出土了一整套的化妝品。她的化妝盒里,裝著銅鏡、梳子和粉撲 。</p> <p class="ql-block"> 葵形銅鏡</p> <p class="ql-block"> 黑色纻胎葵形漆奩盒</p> <p class="ql-block"> 印花粉樸</p> <p class="ql-block"> 化妝盒中還有各種形狀的印花粉塊。</p> <p class="ql-block"> 黃昇雖然年僅17歲便香消玉殞,但她所留下的354件精美服飾品,將中國古代織造業(yè)的高光時刻凝結(jié)成最美瞬間 。</p> <p class="ql-block">二、神韻何來</p><p class="ql-block"> 德化白瓷被稱為“白色黃金”!德化窯火千年以來傳承不息,早在宋元時期這里便已燒成青白瓷,并漂洋過海銷往域外。明代更因白瓷工藝達到巔峰,奠定了在世界陶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如凝脂之玉的"中國白",當(dāng)時在歐洲被視為東方藝術(shù)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何朝宗是德化瓷塑史上最具盛名的一代巨匠,以擅長雕刻各類仙佛人物名揚于世。他目前存世的作品包括觀音、達摩、文昌、羅漢、關(guān)公、和合二仙等,無不兼具得道者的超然飄逸及世間凡俗的親和神態(tài)。何超宗的白瓷作品現(xiàn)有數(shù)量大約只有40件左右,這些珍貴的藝術(shù)品都多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福州博物館的一尊上了《國家寶藏》。</p><p class="ql-block"> 常見“何朝宗”印款,何朝宗的印章多達二十余種,足見他不僅對自己的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并且還擁有超前、獨立的品牌意識。</p> <p class="ql-block"> 德化窯白釉文昌坐像。</p><p class="ql-block"> 由明代瓷塑大師何朝宗親手制作的德化窯文昌坐像,樸素而質(zhì)感瑩潤如玉、簡單而線條變化萬千。</p> <p class="ql-block"> 文昌帝君,相傳為中國古代學(xué)問科舉士子的守護神。</p> <p class="ql-block"> 展廳里還展出了其他幾尊白瓷作品。</p><p class="ql-block"> 德化窯白釉鈕印章</p> <p class="ql-block"> 德化窯白釉達摩立像</p> <p class="ql-block"> 德化窯白釉關(guān)公坐像</p> <p class="ql-block"> 德化窯白釉觀音坐像</p> <p class="ql-block">三、寫進教科書的“二十世紀(jì)最偉大的情書” </p><p class="ql-block"> 記得讀高中學(xué)時曾在語文課上學(xué)到過一篇絕筆情書,同時也是一篇精神宣言 ——《與妻書》。這封《與妻書》為出生于三坊七巷的24歲青年林覺民在異鄉(xiāng)決意赴死之際(1911年4月24日,黃花崗起義的前三天),留給他最牽掛的愛人陳意映的錚錚話語。</p> <p class="ql-block"> 《與妻書》全文1300 多字,寫在長42厘米、寬42.5厘米的細紋白布手帕上。 文章伊始字跡工整,“吾真真不能忘汝”,到最后的“巾短情長 所未盡者,尚有萬千” 林覺民已然筆跡繚亂,盡管對人世間和妻子留戀萬千,但他毅然走上了以死報國之路。</p> <p class="ql-block"> 除了《與妻書》,林覺民同時還給嗣父林孝穎寫了一篇《稟父書》,表達忠孝難兩全的愧疚。</p> <p class="ql-block"> 林覺民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 這封情真意切、字字泣血的《與妻書》是1959年,林覺民的遺腹子林仲新捐獻的,被譽為“20世紀(jì)最偉大的情書”,曾入選大陸高中語文課本、臺灣國中國文課本、香港會考中文課本,表達了兩岸三地對一位辛亥革命志士共同的紀(jì)念與敬仰,感受那個時代的深情與大義 。</p> <p class="ql-block">四、劉華墓陶俑</p><p class="ql-block"> 除了三件《國家寶藏》,在9號廳還展出了劉華墓出土的大量陶俑,非常珍貴。劉華是南漢公主,閩國第三代君主王延鈞的妻子。這批陶俑大小共計48件,造型包括各種人物與動物。這是福建迄今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的隨葬陶俑群,更是一座生動的古代藝術(shù)寶庫。</p> <p class="ql-block"> 戴“王”冠執(zhí)物男俑。</p> <p class="ql-block"> 戴“王”冠執(zhí)物男俑。</p> <p class="ql-block"> 戴“王”冠執(zhí)物男俑。</p> <p class="ql-block"> 戴“王”冠執(zhí)物男俑。</p> <p class="ql-block"> 戴風(fēng)帽執(zhí)物女俑。</p> <p class="ql-block"> 雙髻執(zhí)物女俑。</p> <p class="ql-block"> 高髻拱手女俑。</p> <p class="ql-block"> 雙髻執(zhí)物女俑。</p> <p class="ql-block">卷發(fā)尖咀執(zhí)物神獸俑。</p> <p class="ql-block">孤魂臺 。</p> <p class="ql-block">石覆蓮座。</p> <p class="ql-block">五、其它珍品 </p><p class="ql-block"> 還有幾件鎮(zhèn)館之寶及自認(rèn)為不錯的介紹如下。</p> <p class="ql-block">云紋青銅大鐃是西周樂器</p><p class="ql-block"> 鼓飾變形獸面紋,兩側(cè)飾云雷紋,渾大厚重,作風(fēng)穩(wěn)重古樸。 </p><p class="ql-block"> 1978年,建甌縣陽澤村的農(nóng)民開墾茶園,結(jié)果在離地面僅25厘米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這口重100.35公斤,高76.8厘米的鐃。商周時期這樣大型甬鐘的出土,在福建是首次,妥妥的成為國家一級文物。</p> <p class="ql-block">孔雀藍釉瓶 </p><p class="ql-block"> 五代十國 閩 劉華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通體施孔雀綠釉,是波斯類型陶瓶中的完整器之一。推測為古代波斯傳入的文物,反映了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這件陶瓶在國家博物館也見到過。不知道這個陶瓶共有幾件。</p><p class="ql-block"> 此件展品拍照時反光嚴(yán)重,博物館逛得多了,常以拍照反不反光可以推斷其水平、用心,雖然這有點片面。</p> <p class="ql-block">五代閩國銅鎏金王延翰獅子爐 </p><p class="ql-block"> 造型古樸端茂,通體鎏金,銘文豐富,是研究五代閩國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定窯白釉劃蓮花紋大碗 </p><p class="ql-block"> 宋代著名窯址定窯的制品,做工細膩,光澤感明顯,花紋別致。</p> <p class="ql-block">漳窯“嘉靖丙辰”款如來立像</p><p class="ql-block"> 明(公元1556年) 傳世品</p><p class="ql-block"> 這款如來立像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漳窯精品瓷器。如來頭飾,長耳直鼻,小口面容端正飽滿,神態(tài)慈祥靜穆。雙目微閉,嘴角上揚,略含笑意。身披袈裟下著掖地長裙。前胸袒露是萬字文。雙手合于胸前,掌上掛念珠一串。裸足站立于浪花之中。此物通體時青灰色,右邊開細碎冰裂,瑩潤光亮,向內(nèi)中空坐底露胎。</p><p class="ql-block"> 白釉米色沁紋如冰裂是彰窯的顯著特征。</p> <p class="ql-block">青釉五聯(lián)罐 東晉</p><p class="ql-block"> 部曲是指與豪強大族有較強人身依附關(guān)系的農(nóng)民,他們平時耕種士地,戰(zhàn)時則是執(zhí)戈征戰(zhàn)的軍隊。青瓷上的種種人物造型,如同時代的影像,定格了歷史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 青瓷上人物造型特寫</p> <p class="ql-block"> 青瓷上人物造型特寫</p> <p class="ql-block">青釉羊身插器 南朝</p><p class="ql-block"> 從漢代開始,燭火逐漸成為人們居室照明的常用光源。各類青瓷插器如同簡樸的“小臺燈”,照亮了一方天地,也平添了情趣與美感。而羊、蟾蜍、蓮花等造型或寓意吉祥,或體現(xiàn)當(dāng)時的宗教觀念。</p> <p class="ql-block">青釉灶 南朝</p> 銅鐎斗 南朝 <p class="ql-block">南宋銀雙魚飾件</p><p class="ql-block"> 福州茶園山南宋許峻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雙魚首尾相對,圓眼,魚身彎弧,尾上揚做跳躍狀,魚鱗、魚鰭線條形象生動。銀質(zhì)鎏金,空心捶蝶成形,體輕薄,工藝極佳。雙魚樣式為中國傳統(tǒng)吉祥紋樣之一,有富足有余、好事成雙等寓意。</p> <p class="ql-block">南宋銀蝶形飾件</p><p class="ql-block"> 福州茶園山許峻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兩件明朝成化款傳世品。</p> <p class="ql-block"> 成化款銅犧尊?明</p> <p class="ql-block"> 成化款銅象尊?明</p> <p class="ql-block">北宋壽山石雕文官甬</p><p class="ql-block"> 因獨特的造型專門給他拍了張照。</p> <p class="ql-block"> 元龍泉窯真武坐像</p> <p class="ql-block"> 明木雕真武坐像</p> <p class="ql-block"> 觀后隨聊, 福建博物院像四川省博物館一樣,建在風(fēng)景宜人的公園里。從西湖公園南大門入,邊走邊賞就到了福建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公園里偶遇繪畫大師正在寫生。</p> <p class="ql-block"> 氣溫溫和,公園里的牡丹也開放了。</p> <p class="ql-block"> 看到公園里人們和樂融融的景象,想起了林覺民《與妻書》中的“為天下人謀永福”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 想到在此前曾去了三坊七巷林覺民的故居,林家在林覺民就義后為避免禍端,舉家搬遷,并將房產(chǎn)轉(zhuǎn)讓給了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曾在此渡過了她的童年。來福州的游人都會來打卡這座“一座宅院,兩位名人”的清代建筑,但不知為何,心里酸酸的,唏噓不已。</p> <p class="ql-block"> 又讓人聯(lián)想起到博物院展板上還介紹了林覺民曾經(jīng)的母校——全閩大學(xué)堂 ,現(xiàn)為“福州一中”,如果有時間真想去福州一中看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健康|
招远市|
横峰县|
若尔盖县|
临洮县|
沾化县|
平山县|
宝清县|
合川市|
峨山|
滁州市|
平远县|
西宁市|
高清|
云林县|
晋中市|
光山县|
汨罗市|
百色市|
沐川县|
高台县|
青海省|
图木舒克市|
龙江县|
东台市|
鄂托克旗|
商水县|
巴林右旗|
行唐县|
遵义市|
长泰县|
吕梁市|
青铜峡市|
揭东县|
彰化市|
淄博市|
满洲里市|
绍兴县|
利川市|
广东省|
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