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收藏與鑒定評估知識五:宮廷古畫鑒定的輔助依據,包括題跋、印章、紙絹質地、尺寸裝潢、著錄文獻等等,在一般情況下只起佐證作用,特殊情況下才起決定作用,不作贅述。</p><p class="ql-block">傳統的方法主要是目鑒和考證兩種。近世隨著科技的發展,考古學中已利用14碳來測定文物材質的年代,如陶瓷、青銅等,但不適用于書畫;利用電腦儲存住處來協助鑒定,也尚未付諸實踐。因此,鑒和考仍然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p><p class="ql-block">鑒;</p><p class="ql-block">"鑒"就是比較,"有比較才能有鑒別"。真跡與真跡比,同時代或同一人作品之間相互比,從中尋找共同點;真跡與偽品比,不同時代或不同人作品之間相互比,從中找出相異點。通過反復比較,就能逐步掌握時代、個人的風格特點。因此,多看實物,多作比較,是提高"目鑒"水平的關鍵。</p><p class="ql-block">誠然,以目鑒定真偽的先決條件必須是該時代或該畫家的存世真跡多,鑒者見得也多,有實物可資比較。</p><p class="ql-block">宮廷古畫鑒定的方法:</p><p class="ql-block">傳統的方法主要是目鑒和考證兩種。近世隨著科技的發展,考古學中已利用14碳來測定文物材質的年代,如陶瓷、青銅等,但不適用于書畫;利用電腦儲存住處來協助鑒定,也尚未付諸實踐。因此,鑒和考仍然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p><p class="ql-block">觀看、比較實物,不能僅僅停留在直觀的感性認識階段,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即通過比較找出其間的內在關系,以及某時代、畫家、作品本質方面的特征,這樣才能在心目中牢固地形成準確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之"樣板",以此作為以后鑒定的可靠依據,并在今后的實踐中加以檢驗、修正、充實、從而達到更客觀科學的認識,目鑒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p><p class="ql-block">考;</p><p class="ql-block">"考"就是考證,即借助于畫家傳記、書畫著錄、有關詩文、歷史知識等等文獻,對作品與之關聯的某些問題作一番考證,以此來判斷真偽。</p><p class="ql-block">在以下幾種情況下,考證能起一定作用;</p><p class="ql-block">一 、是真跡存在甚少的畫家或時代,目鑒缺乏必要的比較條件,而相關的文獻資料卻比較多,通過考證往往能對鑒定起作用,如唐、五代的諸多作品。</p><p class="ql-block">二 、是有條件依靠目鑒的初步來判定,但仍有某些問題存疑,這就需要通過考證來進一步解決。如上海博物館所藏的題為趙孟頫所繪《百尺梧桐軒圖卷》,經專家目鑒,"吳興趙孟頫"款識筆法滯澀,為裁去原款所補添的偽款,但繪畫精雅,當屬元人之作,畫后七位元末名家題詩亦為原跋真跡。然此圖尚有一些問題沒有弄清:本幅無上款,不知圖的主人公是誰?畫、跋俱真,為何要截去原款,補添偽款?傅熹年先生在"元人繪《百尺梧桐軒圖》研究"中對此圖作了進一步考證,使上述問題逐一得到了解決。</p><p class="ql-block">三 、是目鑒已解決了真偽問題,倘進一步輔以考證,能使結論更準確可靠,也不妨作些必要考證。</p><p class="ql-block">鑒定宮廷古字畫,經常需要鑒、考并用,鑒中有考,考中有鑒,一般情況下以鑒為主。倘目鑒水平不高,判斷有誤,考證再精微,也于事無補。像元黃公《富春山居》與《富春山居圖》真假兩卷鑒定,一字之差,曾幾度真偽顛倒,問題就出在"鑒" 上。</p><p class="ql-block">鑒既需要熟悉真跡,也應了解偽品,掌握了歷代偽造書畫的各種花樣和各種類型的偽作,就能根據不同情況去偽存真,還其本來面目。考要運用文獻資料,文獻也有真偽、正誤之別,故也要首先多方比較,去偽糾誤,以準確的史料來輔助鑒定。應該“痕跡鑒定”宮廷古字畫真或假是重中之重技法依據。</p><p class="ql-block"> 總之鑒定評估古玩文化、藝術品就如同中華魁寶【古中醫學經典】望、聞、問、沏。大家學習交流思考。謝謝關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神池县|
香格里拉县|
玉溪市|
通渭县|
宁波市|
辰溪县|
平顺县|
灵川县|
莱州市|
大邑县|
富阳市|
宁武县|
陆丰市|
五莲县|
象山县|
璧山县|
乐亭县|
青岛市|
清水县|
台中县|
浙江省|
前郭尔|
南城县|
吉隆县|
密山市|
宁陵县|
九寨沟县|
巴林右旗|
平乐县|
京山县|
阳谷县|
麟游县|
三河市|
潜山县|
兴文县|
安康市|
陕西省|
达尔|
新源县|
崇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