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與人之間存在緣分,人和樹也一樣。 </p><p class="ql-block"> 侯波自知道了那棵樹,就思謀著要去看,聯系志丹的老朋友子美知道了一個大致的區位,便選了一個清朗的秋日一同前往。沿九吾山蜿蜒而下,轉著手中的方向盤就好像是畫著那山路的盤旋,車后的霜葉彩蝶般翻飛起舞。一連進了兩個村莊,都說錯了,還得繼續朝前走。一直走到路邊幾乎全被柏樹覆蓋的時候,便瞭見了聳立在對面山梁上的它,有一種無名的親切,但一時卻無法用語言把感覺準確表達,總覺著無論怎樣說都與心中的感受產生距離,都有一點曲解,一點點蠢笨。</p><p class="ql-block"> 及至到了樹下才真正感到了它的非凡。樹冠渾圓,匝枝撲地,貓腰鉆進樹下,枯葉有半尺厚,暄暄的,踏上去像踩在地毯上一般。立正了,再端詳那樹,樹身遒勁,胸圍約四米,枝椏舒展如臂,懷抱方方十丈有余。秋陽從霜紅的葉隙間灑落,撲朔迷離,風動樹葉,更有一種被召喚的感覺。生性懦弱的我便覺著這樹就像一位久違的老人,拍著炕沿說:來,坐到我的跟前來。</p> <p class="ql-block"> 細觀此樹,并不罕見,因枝干有裂紋,俗稱“壕壕木”,韌性極強,學名“細裂槭”,又名三葉楓,當地人稱“駝蒿樹”。村野有童謠:“壕壕木,鞭桿子,遛你崽娃的溝蛋子”。奇的是此樹在別處多為灌木叢生,為什么能在這里長得遮天蔽日蔚為大觀呢?在文學的道路上從鄉鎮教師一路走來,和莫言、梁曉聲、賈平凹同臺受獎,最終肩負起了延安市作家協會主席重任的侯波,看到這棵樹,一下子像是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覺著這樹就是一個草根奮斗者的寫照,感慨不已。隨撰文《好大一棵樹》,廣為轉載。</p><p class="ql-block"> 此地毗鄰古秦直道行宮遺址,名為降窯子。許慎在《說文》一書中說“槭木可作大車輮”,可見它的筋骨是多么堅韌。我便固執地想:千八百里直道,車轔轔,馬蕭蕭,兩千多年的塵埃下,誰知道掩埋了槭樹家族多少生命的信息?這“降窯子”應該是“將窯子”的誤寫。秋色里遠遠望去,那樹活脫脫一位百戰而歸的將軍,身披金紅色的戰袍駐足在這古道之邊,南望長安,思接千里。他若是能開口,一定也是:</p><p class="ql-block"> 僵臥孤村不自哀,</p><p class="ql-block"> 尚思為國戍輪臺。</p><p class="ql-block"> 夜闌臥聽風吹雨,</p><p class="ql-block"> 鐵馬冰河入夢來。</p><p class="ql-block"> 后成一文《秦直道邊樹如詩》,刊于《人民日報海外版》。</p> <p class="ql-block"> 因了文字的傳播,這棵在山野里生長了數百年的古樹便在不少人的生活里生動起來。人們紛紛前去拜謁它,尋找它在各自心中對應。我們更是像在這大山里結識了一門親戚,有了心中的牽掛,五一節、國慶節、重陽節,每年都要去三兩次。2022年10月23日,我們黃土地攝影俱樂部的朋友前去采風時,正值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我們就是坐在這棵大樹的懷抱里收看的直播。</p><p class="ql-block"> 農村長大的人,總認為大自然是永遠的背景,而城市只是這景前的舞臺和道具,因了這背景的闊大遼遠,這舞臺上的道具和表演才顯得生動有趣。唯愿,這棵樹長生不老,以它的葳蕤呼風喚雨,護佑一方。在物質把精神打入冷宮的當下,還有這么多人喜歡這棵楓樹,我們感到欣慰。</p> <p class="ql-block"> 文字,是靈魂尋找安寧時最好的出口。忽一日,侯波說將窯子村長邀請他為這棵大樹撰文刻石,激勵后人。這個勤奮的人不幾日便拿出初稿,廣泛征求意見,將窯子村的老鄉一聽說更是熱忱相盼。原計劃3月2日成行,因天氣預報有雪便提前了一天,誰知歪打正著,這一天恰好是農歷二月二。當我們一行人走近那棵大樹時,樹下村長身背孫兒迎候,樹上多了兩個喜鵲窩,良禽擇木,與人同心。一曲《故鄉的云》表達了我們的心聲。</p><p class="ql-block"> 盡管有人說:人如果在十四歲時不是理想主義者,他注定庸俗;如果在四十歲時仍然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就未免有些幼稚了。那就讓我們繼續幼稚下去吧。希望這棵楓樹,能成為一方理想主義者的逃避處、取暖處和生活之痛的緩解處。</p> <p class="ql-block"> 《禮記》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如果要以一種獨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那就是樹。進入樹的世界就像進入美與神秘的境地。一萬畝林地的蓄水能力相當于一個一百萬噸的水庫;一公頃林地可以為超過兩千種的生物提供棲息地。所以有人形象的說,當人類把天然林中的第一株大樹砍倒在地,文明便宣告開始了;當最后一株被砍到在地,文明即宣告結束。上帝即大自然,大自然即上帝,健康的人類文明是朝上帝走去。</p><p class="ql-block"> 人和樹的緣分是:幼時栽下一棵樹,就等于有了一個同齡的朋友,約定了此生一個沉默的見證者;長大了,喜歡上了一棵老樹,就等于結識了一位沉默的智者,生活中所有的不解都可以向他訴說;老了,撲蝶的舊夢成為過去,坐在一棵喜歡的大樹下度過看山的歲月,也不失為一種享受。</p> <p class="ql-block">附侯波美文 </p><p class="ql-block"> 《駝蒿樹記》</p><p class="ql-block"> 厚 樸</p><p class="ql-block"> 壬寅秋,余與薛恩師林樵三人尋訪秦直古道,輾轉登攀,至九吾山降窯子村,突現一樹,碩大無朋,繁茂無比。近觀之,蒼勁逸宕,舒展雄闊。詳察之,皮若裂巖,色呈鐵褐。皆不識,問之村民,曰駝蒿樹。余感此樹百里稀有,遂撰文于此。</p><p class="ql-block"> 查考:此三葉楓,類槭科,雜生莽野,多形小體矮。然此樹之茂令余駭然。其出身于鄉野,崛起于貧瘠,臨尋常坡坎,處阡陌平凡,終日與草荊為伴,兀立山間,歷數百年,終擎天如蓋,令觀者仰望、往者驚嘆。</p><p class="ql-block"> 嗟呼,初有樹種落于田野,雨露滋潤,破土綻芽,不氣餒,不抱怨。寒來暑往,一路向陽。納日月之靈氣,汲九吾之精華;根深植泥土,心高望云端;歷經滄桑初心未改,飽嘗風雨正氣滿懷,終至枝葉參天,蔚為大觀?!?lt;/p><p class="ql-block"> 或曰:葉展如屏佑一方風雨,蔭濃遮日庇一方水土;枝接八方紫氣,葉送十里清風;鐘靈毓秀召百鳥朝鳳,仙姿飄逸降如意吉祥。</p><p class="ql-block"> 余今五十有八,感嘆人間屢有草根者,不謂出身,不論背景,不怨天,不尤人,不與人爭,不凌空蹈虛,僅一味成就心志,日久天長,謀所終成,不正與此樹同理乎?古云:篤于事者,則其事恒成。不正是世間有志者寫照乎。</p><p class="ql-block"> 故借此樹,為草根者張目?! ?lt;/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春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岫岩|
武胜县|
黑山县|
沅陵县|
乡城县|
广德县|
广元市|
固原市|
乐至县|
宁津县|
栖霞市|
东兴市|
永川市|
特克斯县|
张掖市|
韶山市|
长岭县|
朝阳区|
都江堰市|
天津市|
海口市|
土默特左旗|
依安县|
舟曲县|
墨竹工卡县|
阳谷县|
拉萨市|
新密市|
盐边县|
扎兰屯市|
元阳县|
东至县|
临湘市|
施甸县|
缙云县|
贡嘎县|
青河县|
曲阳县|
嘉定区|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