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題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前,但凡岀差沿海城市必經中原大地,然駐足欣賞河南美景則相對較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后,選擇游河南的線路也很有限,因為對少林寺和地坑院興趣濃厚,于是第三度跟隨甲天下選擇了本次線路。龍門石窟——白馬寺——少林寺——天鵝湖——地坑院。后兩景點遇雨,對賞景多少打點折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返程遇河南境內高速公路入囗封閉,國道上多消耗點時間,也因此得以在潼關肉夾饃特色文化街短暫停留,補充能量,若不然則機會不多。入陜西潼關可以上高速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少林寺武僧聞名天下,武僧表演讓人嘆為觀止,后面將獨立撰文說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國地名史上,北魏設立陜州,到了西周,周公和召公分陜而冶,陜州以東地域歸周公治理,地名陜東;陜州以西地域歸召公治理,地名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陜州是今三門峽市轄地,也可以認為三門峽市乃古陜州,當下陜州為三門峽市的一個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年洛陽、開封一帶均屬陜東的地域,追根溯源,我們本次行程的景區全部在陜東。后來由于諸侯國的興起與滅亡,地名也隨之變遷,陜東逐步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陜西則保留下來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出發地在陜西,從陜西游陜東,目標地域城市為三門峽市、洛陽市和鄭州市,入住洛陽市,夜游應天門廣場及天堂和明堂。三門峽和鄭州未入市區。</span></p> 洛陽印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月28日,清晨從寶雞出發,午后進入洛陽的第一個景區龍門石窟。游覽龍門石窟,我掉隊啦,嘆廉頗老矣!平地穿行還行,拾級臺階差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龍門石窟分布在伊闕河兩岸,西岸石窟群綿延兩公里(目測)左右,臺階不少,都不是很高,東岸幾個景點臺階相對多些,我都沒攀爬,東岸返程盡頭有個白園,白居易長眠于此幾百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國四大石窟我到訪過三,離居住地最近的麥積山石窟還沒去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馬寺,是一個佛教殿堂,原本規模不大,泰國、緬甸和印度的富豪信徒分別向白馬寺捐贈三處佛殿苑(佛塔苑),把這三個國家的佛教文化盡情地展示于白馬寺,從建筑外觀上你就可以準確判斷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國的佛教寺廟,都有護佛神像位于特定位置,相當于保安或門衛,神像手中的法器(佛陀)有三種不同的拿法分別表示三種意思:1、接待云游僧人免費食宿一日;2、接待云游僧人免費食宿三日;3、不接待云游僧人(少林寺就不接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洛陽的店家很厚道,我晚飯買半斤鍋帖,知道我一個人食用時,人家建議我買2兩,再來一碗小米粥果然夠吃。幾歺下來留給我的印象是:價格不高、分量充足、味道爽囗。可以判斷,當地從業人員收入相對偏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游應天門廣場,到處都是年輕女孩穿漢服在拍照,估計超過50人低于100人。每一組人中都有三四個拍照片的,長槍短炮到處都是,我問一個女孩得知,300元拍20張電子版精修照片(含化妝,當然還有其他交易價格標準)。在洛陽,年輕女孩穿漢服已經形成風潮。在旅館電梯上遇到一對情侶就是從外地來洛陽穿漢服拍照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洛陽,雖然造訪時間短暫,但留給我的印象很好!古都洛陽,從建筑上看,是老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洛陽,我不虛此行!</span></p> 陜州風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雨中入境三門峽市轄地,首先去了天鵝湖,天鵝來自西佰利亞,皆為越冬而來,陪伴天鵝還有許多各種水鳥。青龍壩,是黃河東岸的一個支流水壩,水壩東側是一片濕地,天鵝湖位于濕地中部。原本從青龍壩向東是一條黃河支流,濕地東部邊沿是一條公路,橋面橫在支流水系之上,于是便形成一個湖面(即四周皆河堤)。有天鵝作客,所以稱天鵝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的四合院是歷史遺跡,那是建設在地面上的天井,北京市重要市區干道上的過街天橋(廊橋)四個方向連接在一起的被我稱之為懸空的四合院,而陜州的地坑院就是地下四合院(說是天井更加名符其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坑院,用作民居的時侯,是一家一個天井,大坑之下根據家庭人囗結構規劃出各種用途的窯洞個數,這是經濟實力不足的無奈之舉。由于土方量巨大,建設周期很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設地坑院的自然條件要求,在塬上(沒有地下水問題),還必須是少雨的地區。這是必要條件。實踐告訴我們,地坑院冬暖夏涼,適合人類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地坑院被當作一種文化向社會推廣的時侯,政府征收了21戶,并且把這互相獨立的地坑院修通道慣通并投入資金建設裝修,展示給游人的地坑院美不勝收,還沒有裝修的老坑殘破的樣子才更接近當年的民居。我們此行看了7戶,回到地面上能看到老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展示,應該是富有的家庭才會有地坑院,看老坑,辛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就是我曾經向往的地坑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陜州十碗席,其獨到之處并非因為菜肴,而是鍋和“八股式”的制作規范。一席菜品共計十碗,分別由九囗鍋制作完成,一鍋一菜,其中一道涼拌菜是不用下鍋的。做菜手段要把煎、煮、烹、炸、燒全部用上,備菜絲、塊、條、片、丁各種形態都有。與重慶壩壩宴完全不同,十碗席一般在室內就餐,壩壩宴在戶外。一方水土一方人,各領風騷一方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規矩,瀏覽圖片,圖片會告訴你更直觀的真相。</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應天門廣場外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建筑叫做天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建筑叫做明堂。</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车险|
望奎县|
建德市|
乐陵市|
招远市|
遵义县|
雷波县|
永善县|
台东市|
乐陵市|
永嘉县|
祁门县|
上饶县|
内黄县|
获嘉县|
大田县|
石狮市|
鄂尔多斯市|
浮梁县|
商水县|
泗水县|
六安市|
潞城市|
巩留县|
荃湾区|
金沙县|
自治县|
禄丰县|
辽阳市|
临西县|
博客|
富平县|
江油市|
德州市|
邢台县|
陇西县|
漳浦县|
皋兰县|
古蔺县|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