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是山海關外第一座東北的大城市,著名的軍事重鎮,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里盛產玉米、高粱和大豆,也能種水稻和小麥,錦州的蘋果譽滿東北和華北。威震敵膽的遼沈戰役,就是在錦州打響的,英雄的人民解放軍和錦州人民一起浴血奮戰,從敵人手中奪取了錦州,打開了東北的門戶,為解放全東北鋪平了道路,為華北的解放奠定了基礎,錦州從此聞名于世。在錦州的軍營里,度過了我二十余年的青春年華,那里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眷戀著那片熱土,更眷戀著那里的父老鄉親。 在錦州西郊約8公里處,是一片開闊地,那里有一座軍用機場,人稱小嶺子,舊時由張作霖統轄,場內還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張大帥的行宮。作為空軍地勤兵的我,和戰友們一起日夜為戰鷹保駕護航,和飛行員們共同守衛著共和國的藍天。在軍營大熔爐的錘煉下,我入了黨提了干,多次立功受獎,當兵的歲月,是我平凡人生路上不平凡的一頁,光榮永遠屬于共和國的軍人。 二十多年的軍旅生涯,難忘與錦州人民的魚水深情。年年建軍節與春節,地方政府的黨政領導及群眾代表都要來軍營慰問子弟兵,他們為子弟兵送西瓜,送蘋果,送魚送肉送米面送油,還為軍營官兵送來了多姿多彩的東北大秧歌,軍營沸騰了。軍隊和老百姓,咱們是一家人,那種血濃于水的場景,讓我永遠難以忘懷,錦州人民對子弟兵的深情厚意,早已銘刻在我的心中。當然,逢年過節時,我們也都要走出軍營,深入街道里弄,鄉村林果場等地,為人民群眾做好事。如外出掃大街,上商場和菜場幫助賣貨賣菜,凡有解放軍賣貨的場所,人氣特別旺,解放軍在人民心目中的影響和地位由此可見一斑。那種血肉與共,魚水情深的軍民關系,至今想起仍讓我激動不已,心潮澎湃。平日里若百姓有難,只要有求部隊,那是有求必應。諸如修橋鋪路,植樹造林,抗旱救災,抗洪搶險等,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我們子弟兵的身影。69年冬天,部隊組織野營拉練,我們跋山涉水走遍了遼西。和遼西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勤勞勇敢的遼西人民,不愧為子弟兵的良師益友。 七十年代初,我當導航臺長的時候,我們遠離團部,駐扎在錦州西郊楊興村,我應邀擔任了楊興小學的校外輔導員。每當我穿著軍裝走近校門,紅帽徽、紅領章、紅領巾使我格外顯眼,備受師生們的尊敬和愛戴。當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雷鋒,雷鋒生前也曾擔任過校外輔導員,他經常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情景,最讓我刻骨銘心。每當想起這些,我就決心像雷鋒那樣,當一名合格的校外輔導員。每年清明時節,我都要和楊興小學的數百師生一起,到附近的小山崗去掃墓,蒼松翠柏掩映著幾十座無名烈士墓,他們是遼沈戰役中為國捐軀的好男兒,山下女兒河的潺潺流水,似在日夜為他們歌唱。每次去祭掃無名烈士墓我都要為孩子們準備幾個遼沈戰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給孩子們上一堂生動的革命教育課,共同緬懷先烈們的英雄業績。任校外輔導員的數年中,我多次被郊區評為優秀校外輔導員。 在錦州那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灑下了我的汗水,留下了我的足跡。那里有我的驕傲;那里有我用滿腔的青春熱血鑄就的軍魂;那里還有我的戰友和鄉親們。 戰鷹仍在英雄的錦城上空翱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灵宝市|
巴彦淖尔市|
南溪县|
岳池县|
西城区|
涟源市|
三河市|
德保县|
搜索|
文山县|
白山市|
腾冲县|
太仆寺旗|
哈巴河县|
伊通|
泰顺县|
香河县|
图们市|
丹巴县|
海淀区|
邯郸县|
葫芦岛市|
新竹市|
海兴县|
如东县|
太康县|
南溪县|
丰顺县|
三台县|
儋州市|
永吉县|
邢台县|
溧阳市|
五常市|
海丰县|
焦作市|
仙游县|
松阳县|
黎川县|
班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