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翻閱手機存照,幾張夏縣堆云洞照片從指尖劃過,不禁勾起一段旅程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2019年11月15日,黨支部11人赴夏縣堆云洞河東特委舊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彼時雖已立冬,但秋氣仍未消褪。這一天,天氣晴好,蔚藍的天空時有些許白云飄過,氣爽宜人。早晨從太原出發,乘動車,轉大巴,約三小時左右來到夏縣水頭鎮上牛村的堆云洞。甫一到達,便被布局獨特、新奇別致的堆云洞古建筑群吸引。只見那一座座建筑依崗而建,房上建房,層層疊起,錯落有致。遠觀之,群嶺環抱,松柏環繞,獨崗孤聳,別有洞天。難怪有人稱譽其為“濃縮的仙境,放大的盆景”,并有“山西小布達拉宮”的美名。俯瞰圖取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進入堆云洞院內,左側的一院落為河東特委展館。在這里,全面了解了嘉康杰在堆王洞創辦“平民中學”以及協助成立中共河東特委的經過,感受革命力量,緬懷革命先烈。隨后穿過一洞門,沿洞階拾級而上,參觀河東特委舊址,重溫入黨誓詞;步入平民中學校舍,對嘉康杰憂國憂民,興辦教育,傳播新思想、新文化之壯舉心生敬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堆云洞為一道觀建筑,地處幽僻。革命年代,嘉康杰曾于1922年在此創辦“平民中學”,傳布新思想、新文化,并進行革命活動。1928年6月,為恢復大革命失敗之后的河東黨組織,中共山西臨時省委在嘉康杰的幫助下于堆云洞召開河東地區黨代表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河東特委。1929年4月,在堆云洞召開河東特委會議,改為河東特支,嘉康杰任書記。從此黨組織以此道觀為掩護開展革命工作,演繹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遺留了秘密印刷洞、藏身洞、會議室等許多革命遺址,成為當時河東地區革命的圣地。1939年11月18日,嘉康杰在返回中條地委駐地的路上,遭到國民黨特務暗殺,不幸犧牲,時年49歲。1952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為了紀念嘉康杰,將解放戰爭中創建的“太岳五中”(“山西省公立運城中學”)更名為“山西省康杰中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圖為河東特委舊址院落。院門上磚雕匾額和兩側楹聯雕刻精致,引人關注。“丹臺”乃神仙居所,象征修道成仙之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圖為平民中學院落及校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繼續沿洞階向上,堆云洞現存道教建筑層疊構筑,逐層呈現,主要有奉先祠、源流祠、財神殿、藥王殿、三官殿、真武殿、牛馬王祠、大士祠、老子祠,直至最高層的三清殿、北極臺、筆峰塔,與一、二層建筑組成大小十二座院落,形成院中有院、洞中有洞、螺旋盤桓、曲徑通幽的獨特人文景觀。據介紹,堆云洞始創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清乾隆至道光年間是它的鼎盛時期,咸豐三年形成現在的規模。“堆云洞”之名的由來,一說因建筑群遠觀如云朵疊加,進崖而入,洞階相連,故名之;另說因雨后崗上積云繚繞,霧靄長存,洞門云封,故稱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堆云洞出來已近中午,在附近的民俗飯莊用過午餐,繼續前往聞喜參觀中共太岳三地委陳家莊舊址。在堆云洞短暫參觀游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堆云洞不僅是一處布局獨特的道教建筑,更是革命圣地,是晉南革命的搖籃。到山西的小布達拉宮,來一次紅色旅游,受益匪淺,不虛此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南省|
呼和浩特市|
贡觉县|
宁南县|
涿鹿县|
大悟县|
榆树市|
资中县|
罗田县|
呈贡县|
满城县|
松潘县|
双鸭山市|
浮梁县|
峨眉山市|
金昌市|
勃利县|
安阳市|
古蔺县|
广德县|
峡江县|
南木林县|
孟津县|
隆昌县|
开平市|
梁平县|
正宁县|
宜州市|
聂拉木县|
普兰县|
拉孜县|
盐池县|
彭水|
龙胜|
牟定县|
青海省|
阆中市|
太仆寺旗|
台南县|
皮山县|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