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零陵古城也稱為永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24年,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文明古城,是中國山水詩發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零陵古城與里耶古城,鳳凰古城,黔陽古城,并稱湖南四大歷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零陵古城深深烙有柳宗元先生的印記,《捕蛇者說》發人深省,《永州八記》流傳千古。</p> <p class="ql-block">零陵東山。</p> <p class="ql-block">高山寺位于古城零陵的東山之巔,很容易將其誤稱為東山寺,始建于中唐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山寺晚鐘”為永州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廻龍塔,也是零陵古城的一張靚麗名片。</p> <p class="ql-block">從零陵古城出發,走東風大橋跨過瀟水,穿過零陵樓,拐入零陵城區的繁華鬧市,最后進入到一條僻靜的馬路—迴龍塔路。</p> <p class="ql-block">瀟、湘二水孕育了湖湘生靈,回龍塔就矗立在瀟水岸邊,巍峨雄偉。</p> <p class="ql-block">廻龍塔建于明代中葉,為磚石結構八角七級寶塔,五層,高近30米。塔內有旋梯至塔頂,每層東南西北四方均開有券門,由此可以走出塔門,外繞塔身環行,遠眺四周景色。每層平座和腰檐之間的高度不等,使塔身立面具有變化豐富的韻律感。平座和腰檐下設有五鎮作斗拱,斗為磚制,拱為石作,形制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遺風。</p> <p class="ql-block">據《永州府志》載,明朝萬歷時,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視零陵,見零陵田園荒蕪,人們饑不果腹,就深入民間了解情況。</p> <p class="ql-block">老百姓說:都是瀟水里的一條孽龍在作怪,這條孽龍,好吃懶做,專干壞事。</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上半年,孽龍都要參加東海龍宮里舉行的比武。龍王爺規定,凡取勝的龍,就留在東海享受龍宮里的榮華富貴。打輸的,就回到原地繼續修練。這條孽龍連續十幾年敗績,回到瀟水時,就惱羞成怒,搞得瀟水洪波滾滾,泛濫成災,害苦了永州的老百姓。</p> <p class="ql-block">若要永州太平,必須在河邊建一座寶塔,鎮住孽龍的邪氣。作為巡撫的呂藿,為了讓家鄉人民安居樂業,解囊捐出重金,又請來能工巧匠,在瀟水的東岸邊建起了這座寶塔。</p> <p class="ql-block">孽龍得到馴服,不再興風作浪,并為永州之野做了大量的好事。每當暴雨成災、洪水泛濫時,它積極疏浚河道以排水;每當天旱莊稼需要雨水時,它不失時機地將瀟水吸入自己的腹中噴灑在空中,澆灌干枯的莊稼和樹木,使永州之野糧豐林茂。</p> <p class="ql-block">海龍王得知小龍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召它回龍宮。小龍回東海的那天,百姓備了三牲九禮來歡送。由于永州的奇山異水與物華天寶,令小龍有些戀戀不舍,游至途中將頭冒出水面,回過頭來望了一眼矗立在陽光下的寶塔,然后就往東海龍宮去了。百姓也就將寶塔稱作了廻龍塔。</p> <p class="ql-block">塔底層朝南鎮門上方嵌“廻龍寶塔”石匾,是巡撫湖廣右僉都御史陳省所題。</p> <p class="ql-block">永州八景之回龍夕照。</p><p class="ql-block">在天清氣朗的日子,當夜幕快要降臨的時候,余暉映照著廻龍塔,塔與落日合為一體,相互映襯,分外絢麗。</p> <p class="ql-block">左江,是珠江水系西江的組成部分,也是珠江流域惟一的國際性航道,為我國直通東南亞國家提供了便捷的水運通道。</p> <p class="ql-block">左江的干流全長539千米,發源于寧明縣與越南交界的枯隆山。其上源被稱為奇窮河,流入國內后改稱平而河。</p> <p class="ql-block">在龍州縣城,平而河與水口河匯合,共同構成麗江,當麗江與最大的支流明江匯合后,便形成了左江。</p> <p class="ql-block">在崇左市江州區境,左江全長72公里。</p> <p class="ql-block">左江歸龍斜塔,又名左江斜塔、鎮龍塔、鎮海寶塔,始建于明朝天啟元年,位于崇左市江州區左江河道中鰲頭山島上,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世界八大斜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左江豐水季節時江水湍急,左江斜塔所在的鰲頭山是一個急轉彎的湍流,水急浪大,許多過往船只船翻人亡。</p> <p class="ql-block">左江斜塔傾斜的設計是為了防御自然災害,作為燈塔,為航運發揮著重要作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經歷了無數次洪水侵襲而屹立不倒。</span></p> <p class="ql-block">斜塔由明太平知府李友梅始建,先建了三層。清康熙三十五年,時任太平知府徐越又加建了2層。</p> <p class="ql-block">設計時考慮到江心風力、水勢及地基等因素而特意設計成:塔的第一層東面高度為砌磚45塊,西面高度為43塊,兩者高度相差2塊磚,人為地使塔身向西南偏西方向傾斜52°16′30″,傾斜度為4°24′64″,水平偏位1.41米。</p> <p class="ql-block">左江斜塔與蘇州虎丘塔、遼寧綏中塔、上海松江護珠塔、湖北當陽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德國肯道塔、英國議會大廈方塔共譽為世界八大斜塔。</p> <p class="ql-block">在世界八大斜塔中,其它七座斜塔均因地基沉陷、地震或設計失誤而傾斜,而左江斜塔,卻是考慮到江心風力和地基特殊等因素而精心設計建造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意建斜,且唯一建在江中的斜塔。</p> <p class="ql-block">塔以似斜非斜、四面皆斜、斜而不倒之奇揚名,顯示了古代工匠杰出的智慧和建筑才能。</p> <p class="ql-block">除了塔身傾斜,斜塔是座小巧的塔,一層設正門、側門和一扇窗;以上各設兩扇窗,塔頂八個角各掛有風鈴。塔底層直徑5米,塔總高23.18米(塔身18.28米)塔身成八角面體,塔內有螺旋形階梯通塔。</p> <p class="ql-block">傳說古時候,左江中有一條妖龍時常興風作浪,翻船溺人。一個名叫水寶的小伙子來到左江,在神仙的指點下,為民除了孽害。當地村民和過往船家為了紀念水寶殺龍除害的壯舉,便共同捐資在江心島建了這座塔,取名歸龍塔。</p> <p class="ql-block">又傳說,在明朝天啟元年間,左江上游的龍州河里有一公一母兩條妖龍兇狠暴虐,欺壓水族。河中的大蚌姑娘吐出一顆發亮的夜明珠,引妖龍一直追到崇左左江的大灘上。妖龍找不到寶珠,便時常出來興風作浪,使過往的船戶客商船沉人亡。</p> <p class="ql-block">知府的千金素梅乘船去左州金山寺進香,被妖龍掠去,并欲強迫為妾。素梅不肯,被毒打后丟棄在大灘上,幸得附近村屯一名叫韋豐的壯族男青年相救,兩人互生情愫。</p> <p class="ql-block">知府看不起出身貧寒的韋豐,在素梅的一再懇求下,知府答應招韋豐入贅,但前提是韋豐必須先把妖龍殺了。有情人天不負,一天韋豐在朦朧中得到一位老人的指點,用狗肉制成香餌,把老人給的彎鉤和藥粉藏在其中拋進左江。</p> <p class="ql-block">公龍果然中計上鉤,被韋豐殺死。但母龍仍然在興風作浪,知府建寶塔鎮壓母龍。母龍想掀翻寶塔,但力氣不足,只掀起塔的一邊就死了。于是好端端的一座塔就變成了斜塔。</p> <p class="ql-block">斜塔寄托了壯族人民希望洪水不再肆虐, 鰲頭島之下不再有船遇難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亦是左江航運線上的重要地標,一直發揮著引航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石磚砌成的石塔,既是建筑也是文化,凝聚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工藝上的高明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為研究清代崇左地區建筑史、民族風俗以及左江航運發展史提供了實物例證。</p> <p class="ql-block">同是龍的故事,同是塔的威嚴,也同是民心所向的傳承。</p> <p class="ql-block">去欣賞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原县|
白水县|
洛川县|
枞阳县|
永仁县|
保康县|
桐庐县|
于田县|
长兴县|
游戏|
马山县|
和林格尔县|
华池县|
道孚县|
任丘市|
永德县|
霍邱县|
乡城县|
那曲县|
金阳县|
十堰市|
仁化县|
会东县|
新安县|
台江县|
塘沽区|
溧水县|
涟水县|
安泽县|
兴安盟|
卢龙县|
苗栗市|
文昌市|
峨眉山市|
富源县|
麻栗坡县|
苗栗市|
攀枝花市|
松阳县|
浙江省|
祥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