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佛光寺位于山西五臺縣的佛光山中,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距今已有超過1500年的歷史,</b><b style="font-size:18px;">被梁思成先生譽為唐代“國內最大的木構建筑”,也是中國乃至亞洲現存古代木構建筑中不可多得的標本!心心念念、仰慕已久,大年初九終于來到了佛光寺,一睹</b><b>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這“四絕”的真容。</b></p> <p class="ql-block">走進絕世古建佛光寺東大殿,繼續欣賞獨屬中國人的千年唐構!殿內采用金廂斗底槽的平面布局,通過斗拱和梁枋組合支撐起大屋頂,以內外兩圈柱子將空間分為內槽和外槽,這種結構通常是用于皇宮、寺廟等最高等級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殿上方(天花板)有小方格平闇,內槽平闇高于外槽,營造出更大的中央空間。平闇兩側有斜向的遮椽板,形成了一種梯形的小穹頂。</p> <p class="ql-block">內槽空間較為寬敞,設置佛壇,供奉佛像,是舉行宗教儀式的主要場所。外槽形成回廊,增加了建筑內部的空間層次感和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大殿內唐代泥塑十分珍貴,磚砌佛壇上共有釋迦摩尼佛、彌勒佛等塑像30多尊,都是唐代原物。主像5尊,高度達7米之多,分別為釋迦牟尼佛、彌勒佛、阿彌陀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各有脅侍立于左右。</p> <p class="ql-block">中間主像釋迦牟尼,結跏趺坐于長方形須彌座上,手作觸地印,面相莊嚴,頭頂螺旋發式,衣褶自然垂于身旁,讓人不禁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左右的脅侍菩薩像,高約4米,身體微向前傾,上身半裸,面相豐滿圓潤,修眉彎曲,眼瞼低垂,半閉半睜,腰肢向側面扭曲,腹部微隆,肌膚細膩,姿態柔和,典型的唐代女性化菩薩形象,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南端天王像旁有一尊特殊的雕像,就是捐錢修建佛光寺的寧公遇本人像。寧公遇結跏而坐,頂披云肩,雙手置于腹前,面目慈祥端莊,泰然自若,顯露出潛心事佛的決心,也表現了唐代貴族婦女雍容華貴、養尊處優、誠心供佛的形象特征。</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尊特殊的塑像,是主持建寺高僧愿誠和尚像,這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高僧寫真像。高僧面部結構輪廓分明,斜披袈裟,拱手端坐,性格深沉,刻畫了老成持重、學識淵博的高僧形象。</p> <p class="ql-block">此外,大殿兩側和后部,還有明代塑造的羅漢像296尊。</p> <p class="ql-block">東大殿還存有唐、宋、明、清各個朝代的壁畫,價值最高的當數唐代壁畫。在拱眼壁上,有幾組精美的壁畫,其中一組被認定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又稱西方凈土變。</p> <p class="ql-block">東大殿還存有從唐至清的墨書題記數十處,在大殿板門背后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門門頰之上</span>,這些珍貴的題記,讓研究人員更真切地觸摸到歷史的脈絡,為研究佛光寺的歷史和建筑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據。</p> <p class="ql-block">1937年,林徽因就是在東大殿西側一根大梁上發現了很淡的一串毛筆字跡:“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她<span style="font-size:18px;">馬上與殿前經幢上的文字相印證。</span></p> <p class="ql-block">在東大殿前的石經幢上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寧公遇”,正好與梁上的題字相互吻合,且石經床上刻寫的紀年是唐大中十一年,根據推算,是公元857年,由此東大殿的建造時間才得以確定,也徹底否定了日本人關于中國已無唐代木構建筑的論斷!</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見,東大殿佛壇上的塑像、梁上的文字和殿外的經幢,都是有著清晰的對應關系。人們說,東大殿要感謝兩個女人,一個是寧公遇,喪夫后捐獻全部身家,在偏僻之地修建了留存千年的古建。另一個是林徽因,歷經辛苦跋涉考察,發現了這第一建筑國寶。</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的配殿文殊殿也很不得了,建于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面闊七間,進深八椽,單檐懸山頂,<span style="font-size:18px;">為金代建筑的代表。此殿是國內現存佛寺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配殿,也是國內現存唐、遼、宋、金古建筑中僅存的一座懸山頂建筑實例。</span></p> <p class="ql-block">殿頂有著各個時代的修繕痕跡,殿脊正中元代補修時添配的琉璃脊剎,由兩具鴟吻合成,中雕力士,上面兩層須彌座,頭頂寶珠。殿脊兩端大口吞脊、卷尾雕龍的明代鴟吻,都在默默講述著歲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正面的三座大門為原物,門上分別懸著“清風遠播”“叢林第一”“古今一照”匾額,其中兩塊為明代舊物,一塊是清康熙年間所添。</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梁架采用了大跨度八字柁架,殿內立柱較一般構架減少八根,僅用金柱四根,形成極為寬敞的空間,這是我國早期木結構中“減柱造”的經典代表。</p> <p class="ql-block">殿內中心供奉著金代文殊菩薩造像群,是佛教藝術的珍貴遺產。佛壇上的七尊塑像,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殊七尊像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雖塑于金代,卻明顯有著仿造東大殿的痕跡,唐風濃郁。</span></p> <p class="ql-block">殿內兩山墻及后墻上留有明宣德五年(1430)繪制的壁畫,展現了259尊栩栩如生的羅漢形象。壁畫采用工筆淡彩手法,線條流暢,刻畫精細,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原壁畫總面積約為122.4平方米,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500羅漢的彩繪,后部分區域因歲月流逝而受損,現存壁畫面積約有101.35平方米。</span>所繪羅漢像分上下兩層排列,坐立穿插,服飾色彩豐富,力求變化,真是藝術與歷史的完美結合,不愧為瑰寶。</p> <p class="ql-block">壁畫中,羅漢<span style="font-size:18px;">個性鮮明、</span>姿態各異、<span style="font-size:18px;">表情豐富,有的</span>羅漢眼神中還透露著善意和俏皮,盡管看起來有些世俗,卻給人以親近感。站在壁畫前,讓人仿佛穿越時空,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藝術的對話。</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的塑像和壁畫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反映了當時的文化和社會背景。有人說,文殊殿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是瑰寶般的存在,但在佛光寺被唐代東大殿的光芒和名聲所掩蓋,顯得有些寂靜了。</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對面就是始建于明代的伽藍殿,斗拱設計精細,檐下滿繪清代彩畫,柱頭繪有龍頭?!百に{”之名來自于梵語,“伽藍神”就是守護寺院之神。</p> <p class="ql-block">殿內供奉有十八尊明代伽藍神彩塑,伽藍像膚色各異,形象豐富多樣,有寬袍帶冠的文士,有著甲胄的威猛武士,他們或持法器,或著兵器,保衛著這座千年古剎。正中有一尊老者像,不在十八伽藍之列,據說因其向佛陀捐贈給孤獨園作為說法道場也被列入伽藍圣眾之列。</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還有一景,就是網紅狗二亮,這只大耳朵黑狗不僅是寺院的守護者,也是寺院的小明星?。<span style="font-size:18px;">東大殿一側有個紅色木門,</span>二亮常會從木門上的洞口伸出腦袋。據說,門上的洞是二亮用牙齒咬出來的,太有創意了吧!</p> <p class="ql-block">在佛光寺的時光,每一刻都充滿了驚喜與感動。這座古剎不僅是建筑藝術的瑰寶,更是歷史與文化的結晶,讓人領略到唐代建筑的雄渾大氣,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讓人在喧囂的塵世中尋得了一片心靈的凈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那曲县|
静海县|
内丘县|
日照市|
于田县|
高邑县|
宁津县|
同心县|
乾安县|
南阳市|
合水县|
芜湖市|
修文县|
密云县|
铁岭市|
汝州市|
龙里县|
东乡|
辉南县|
饶河县|
连平县|
玉门市|
巴马|
保定市|
鲜城|
辽阳县|
彭泽县|
桂东县|
富顺县|
南木林县|
泸水县|
曲麻莱县|
五寨县|
兰西县|
乐清市|
新野县|
济南市|
德州市|
静海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