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關帝廟 關帝廟是老百姓最為熟悉的廟宇,全國各地都建有拜祀關公的廟宇。<br>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位于陜西華陰市的關帝廟。 <h5> 華陰關帝廟</h5> 華陰市,位于陜西關中平原東部,秦晉豫三省結合地帶,東起潼關,西鄰華州,南依秦嶺,北臨渭水。<br> 華陰市區自隋朝定址,長期作為京師門戶,城市歷史源遠流長。它是陜西省歷史文化名城,仰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歷代人才輩出,著書立說者層出不窮。<br> 在眾多的文化藝術形式中,華陰老腔、華陰迷胡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尤以根植于華陰為代表的華陰老腔(俗稱“老腔影子”),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 <h5> 華山北站南廣場</h5> <p class="ql-block"> 華陰,是陜西關中平原東部一座久負盛名的風景型旅游城市,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獨特而豐富的旅游資源,綻放著無窮的魅力,享譽海內外,吸引著八方來客來此觀光旅游,先后榮獲國家和省級多項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華陰關帝廟,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年間多次籌資修葺,至民國時形成規模,可謂歷史悠久,倍受百姓敬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一、歷史背景</h1><p class="ql-block"><b>1、桃園三結義</b></p><p class="ql-block">關帝廟敬奉的是關羽,一個從民間的崇拜偶像轉而成為國家祭祀的神明的圣人,不得不從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講起。</p><p class="ql-block">桃園三結義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源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p> <h5>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h5> <p class="ql-block">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天下大亂,朝政腐敗,加之又遇連年災荒,百姓生活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英雄因為志趣相投,謀定共同成就一番事業。</p><p class="ql-block"> 劉備:字玄德,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建立者。</p><p class="ql-block"> 關羽:字云長,以忠義著稱。</p><p class="ql-block"> 張飛:以勇猛、豪放、直率聞名。</p><p class="ql-block"> 故事概況:</p><p class="ql-block"> 某一天,劉、關、張三人相聚在涿郡張飛莊后的桃園里,時值桃花盛開的時節,景色美麗,在這里,三人舉行了一個結義儀式。</p><p class="ql-block"> 三人焚香禮拜,祭告天地。</p><p class="ql-block"> “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 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p><p class="ql-block"> 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后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桃中痛飲一醉。</p><p class="ql-block"> 桃園三結義不僅是一個關于英雄結義的故事,更是一個關于忠誠、友誼和團結精神的象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關羽被神化演變過程</b></p><p class="ql-block"> 關羽死后,在民間關羽的形象成為忠義思想的化身,也逐逐漸演變成了廟里的關圣帝君,被稱為武圣,將其拔高到了與孔老夫子相提并論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然,關羽被神化,有著一個長期性的演變過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唐朝中期開始,荊州一帶的民眾開始自發新建廟宇,封祀關羽,并有了一個武圣人的封號。</p><p class="ql-block"> 北宋徽宗趙佶在位期間,曾先后四次追封關羽,由侯進公,由公進君,由君進王。</p><p class="ql-block"> 到了明朝,隨著小說《三國演義》的盛行,關羽形象正是忠義思想的化身,他因迎合封建統治者便于加強思想控制,而大走紅運,萬歷二十二年(1594),應道士張通元的請求,神中朱翎鈞進封關羽為帝,關廟的稱謂亦由“忠武”改為“英烈”等。</p><p class="ql-block"> 到了清代,對關羽更為崇拜。乾隆34年。關于被敕封為“?佑忠義神武關圣大帝”。從此關羽被抬到武圣的嚇人高度,所立的武廟與孔子的文廟比肩。</p><p class="ql-block"> 僅京城之內,拜祀關公的廟宇便多達116座,其他區域,幾乎到了“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3、華陰關帝廟的建立</b></p><p class="ql-block"> 關羽千里走單騎,義釋曹孟德,義釋黃漢升被認為是忠肝義膽,義薄云天之舉,深受底層市井百姓的吹捧歡迎,從而進一步鞏固,深化了他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而華陰關帝廟,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起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二、華陰關帝廟</h1><p class="ql-block"> 華陰關帝廟位于華陰市岳廟街中段,距華山北站大約1.2公里。</p> <h5> 岳廟街</h5> 華陰關帝廟始建于明朝,為國家級AAA景區,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h5> 關帝廟</h5> 關帝廟整體布局坐北向南,其格局以山門、忠義牌坊、東西配殿、正殿、東西偏殿、后殿等幾個部分構成。<br>該廟宇建筑采用中國傳統歇山頂建筑屋頂的形式,其建筑中的一磚、一瓦、一木的結構擺放,都有蘊藏著“規矩”,寧靜而又精美,可謂工藝精巧、構筑獨特、特色顯著。<br><br> 走進華陰關帝廟,但見山門入口處門框上方懸掛“關帝廟”匾額,門框兩側題書“忠”“義”二個大字。 <h5> 關帝廟山門入口處</h5> 沿青磚鋪設的步道往里走,就是建于清道光年間的忠義石牌坊。 <h5> 忠義石牌坊</h5> <b>忠義牌坊</b>,建于清道光年間,樣式為四柱三門,型若一個“山”字,高7米,寬6.1米,四柱三層,陽面有花鳥人物和竹林七賢故事,陰面有雙獅斗寶、雙鳳朝陽浮雕。該坊為仿木結構,用柱、枋、梁、枋版組合而成。通體精雕細刻的人物、山水、鳥獸等浮雕,具有較深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研究價值。<br>牌坊上有“兩間正氣生夫子、一點真心作圣人”楹聯一副,橫批為“此之謂大丈夫”,上款書道光辛丑、下款書西街畫會敬立。陰面牌坊上題“忠義”二字,下題“義重如山”、“是集義所生者”,上款書道光辛丑閏三月,下款書西街合會敬立。<br><br> 穿過忠義石牌坊,迎面便是居中軸線正中,建于高臺之上的關帝廟正殿。 <h5> 關帝廟正殿</h5> <p class="ql-block"> 正殿大堂正中供奉著關羽神像,神像上方懸掛著“乾坤正氣”和“忠義千秋”兩個牌匾,大殿內兩側繪有“桃園三結義”等故事情節的大型壁畫,并擺放著刀、槍、劍、戟等兵器,猶如大殿上方書寫的“神勇”橫匾一般,令人肅然敬畏。</p> <h5> 正殿大堂</h5> 大殿東西兩側配殿,為關羽生平展和關公文化展展室,有壁畫、碑文、文字等介紹。 <h5> 關羽生平展</h5> <h5> 關羽生平展</h5> <h5> 關羽生平展</h5> <h5> 關公文化展室</h5> <h5> 關公文化展室</h5> 另外,大殿東西兩側偏殿和后殿,設置“四海共仰”等展室。 <h5> 后殿“四海共仰”展室</h5> <h5> 大殿后院</h5> <h5> 大殿后院</h5> 游覽結束,當你行走在用青磚灰石鋪設的華陰古老的步行老街上,感受著這里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淳樸的民風、民俗,不妨再品嘗一下當地民間的特色小吃,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 <h5> 華陰老街</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新龙县|
祁连县|
两当县|
稻城县|
潼关县|
长治市|
建宁县|
出国|
岑巩县|
上高县|
双牌县|
阳朔县|
景东|
武清区|
长丰县|
昌吉市|
莎车县|
疏勒县|
龙门县|
武穴市|
双鸭山市|
平阴县|
古丈县|
伊川县|
洪湖市|
郴州市|
汝州市|
阿拉善左旗|
夏邑县|
抚顺市|
米林县|
儋州市|
嘉定区|
阿瓦提县|
天柱县|
石楼县|
宜宾市|
无锡市|
竹北市|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