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永遠的皇御河(散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 澗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記憶的長河里,總有一條涓流潺潺的小河,心中流過的便是那家鄉南潯古鎮的皇御河。她從歲月深處蜿蜒而來,淌過我的童年,潤澤我的心田,滋養我的成長,承載著我無盡的溫暖與歡樂。</p><p class="ql-block"> 據史料記載:汪日楨的《南潯鎮志》闡述了它的來源和流向:“皇御河,運河南岸第四支港,一名御河。一作王御河,本名黃泥河,分薛家漾水北流(分蓮溪、西分小兜),經暖橋,又出醬園橋,入東市河。”范來庚的《南潯志》稱:“御河,在東柵下塘,俗名皇御河,狀若溝渠,前后皆活水,雖旱不涸,前通頔塘運河,后通東南之水道。” </p><p class="ql-block"> 皇御河的名稱和來歷已無法查考,但卻留下無數富于傳奇色彩的故事。輯于清道光十六年的范鍇《潯溪紀事詩》中有首懷古詩,就提到“皇御河”。詩日:“鐘敲野寺留神馬,春到梅林說異蛇。贏得居人長嘆息,御河熙照月痕斜。”這首詩說得是南潯的三個民間故事,其中最后的一句詩與皇御河有關,“熙照御河月痕斜”,說得是宋高宗南渡過潯時曾駕舟渡過黃泥河,后人遂將黃泥河改稱皇御河,競謂皇帝御駕所過之河。由于河名來歷之謎一直未解,以后又有后人另編新說,我幼年時常聽老輩人談及,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駕龍舟行過此河,因此稱是皇御河,再次給這條小河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p><p class="ql-block"> 一些史料舊志里還提到皇御河上的兩座小橋:一座是古運河南岸皇御河北出口的平石橋,古名御河橋,清咸豐時稱醬園橋,同治五年重修改名永福橋,后幾經歲月風雨和翻修,現已改成石板平橋,也再難覓見“永福橋”三字的橋名了;另一座架設在皇御河中段橫跨東西埭,名曰御河暖橋,咸豐時橋上“架木有屋”, 宣統二年重修為石級架木橋。上世紀70年代中小木橋(暖橋)損毀拆除,為方便皇御河兩岸百姓出行,政府就在河西船長浜東口新建了一座橫跨東西的水泥板小橋。原來皇御河北流至現在益民橋處,河面開闊匯成一處大灣,又稱三角潭,灣西形成一個浜底兜,稱皇御河小兜,現今小浜兜已填平,成為便民路上的一段路面。 我家就住在皇御河小兜的南側,當年的門牌號為皇御河36號(現今的便民路南側),我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都是在皇御河畔度過的。</p><p class="ql-block"> 皇御河,悠久的歷史傳承著神秘的故事,也有過曾經的輝煌和繁華。清末民初,河東岸的邱家、金家等富商揮金構筑巨宅豪門,均屬當年的有錢人家,大宅門前天天舟轎船流,賓客盈門。但富豪們雖擁有富可敵國的金錢與財富,卻沒有改變皇御河兩岸窮苦百姓的貧窮和艱難生活,是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人民翻身得解放,使得勞動苦大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讓廣大老百姓過上了今天富裕而又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邱家豪宅的北側設立了南潯鎮上第一個財稅所,將南側改造成南潯的糧食總倉庫,后又在其東南側新建了13個圓柱形的糧倉(俗稱圓炮臺),現今僅剩下2個,為湖州市的文物保護建筑,這是上世紀50年代中前蘇聯幫助援建的。糧倉建成后的那段時光是皇御河最為高光的時刻,記得當年每到交公糧時,皇御河的河道里是船流不息,大船擠著小船,塞滿了整個河道,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岸上岸下,人來人往,農民伯伯們個個汗流浹背地肩挑著一擔擔的油菜籽,一擔擔的麥子,一擔擔的稻谷到糧倉前的曬場上,經過一遍遍的辛勤翻曬、收攏,最后經糧倉工作人員驗收合格,源源不斷送入國家的糧庫,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出奉獻。</p><p class="ql-block"> 兒時的皇御河是我們這些孩子的歡樂天堂。每逢夏日,驕陽似火,小河便成了天然的游泳池,一到下午小伙伴們像歡快的魚兒,迫不及待地扎進三角潭清涼的河水中,游水濺起的水花,是我們無邪的笑聲,互相潑水嬉戲,是童年最純粹的快樂,皇御河的小伙伴們還記得當年的歡樂時光嗎?那時的皇御河,河底的礫石清晰可見,偶有農船和小漁船駛過,河里的水草也會隨波飄搖,各種小魚小蝦在其間愉快穿梭。此刻不管在水里還是岸上,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挽起褲腳,小心翼翼地踏入水中,用毛巾、紗布做魚網,試圖抓住水中那些靈動的小家伙,盡管常常是一無所獲,卻依然樂此不疲,童真愉悅。</p><p class="ql-block"> 皇御河不僅是孩童們玩耍的樂園,也是兩岸居民生活的源泉。上世紀50-80年代,許多富豪們的宅院被安排分配給普通老百姓居住,皇御河的居民就非常多,特別是皇御河的朝東埭有著近百戶人家,干部、職工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可謂人丁興旺,是當年皇御河最熱鬧的地方,也是我們最愛去玩的地方,可惜現在已是人去樓空,一片靜寂。記得小時候的皇御河是河水清清,小船悠悠,河道幽靜,魚翔淺底。清晨是皇御河最繁忙的時刻,家家戶戶的男丁們都得去河里挑水,要給家里的水缸擔滿用水,也是給全家擔滿一天的生活希望。早晨河邊傳來陣陣搗衣聲,那是女人們在河邊洗衣,她們一邊洗衣洗菜,一邊嘮著家常,歡聲笑語回蕩在河畔。早上孩子們聚在河邊刷牙洗臉,趕著去學校上學讀書。河岸邊的柳蔭下是夏日最好的避暑勝地,也是居民們納涼休閑的好去處,一到傍晚男人們都在廊棚屋和路燈下喝酒、打牌、下棋;女人聚成一堆做著針線活,順便說個家長里短;姑娘和小伙約會,躲在一旁輕聲細語地敘說未來;小孩們聚集在一起聽故事、做游戲和玩耍…… 皇御河兩岸充滿著普通百姓人間生活的煙火氣。</p><p class="ql-block"> 皇御河,更是一幅四季更迭的畫卷。春天,嫩綠的柳枝垂落在河面,隨著微風輕輕搖曳,仿佛在與河水低語。知名的和不知名的野花星星點點地散布在岸邊,紅的、黃的、粉的、紫的,將河岸裝點得五彩斑斕。夏天,繁茂的草叢里,藏著無數的小蟲子,它們奏響了夏日的交響曲。秋天,金黃的樹葉紛紛飄落,像一只只蝴蝶在河面翩翩起舞,給小河鋪上了一層金色的絨毯。冬天,霜雪覆蓋著大地一片銀裝素裹,倘若河水結了冰,冰面便成了孩子們的天然溜冰場,歡笑聲在空曠的河面上回蕩。</p><p class="ql-block"> 成年后,我先去農村插隊落戶,后來參軍當兵去了部隊,離開家鄉整整九年,無論在鄉村田間勞作,還是在海防軍營訓練,工作忙碌,辛苦奔波。但無論身處何方,無論走得有多遠,家鄉的皇御河始終在我心中流淌。她是我心靈的慰藉,是我永遠的鄉愁。在那些疲憊的日子里,只要想起家鄉的皇御河,心中便會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p><p class="ql-block"> 隨著歲月的流逝,如今的皇御河就象個衰弱的老人,雖然暮氣早已淹沒了昨日的繁華與輝煌,但也不失其典雅、秀氣、幽靜、安怡的神態,讓人們的心靈和思緒都永遠停留在曾經水晶晶的記憶里。</p><p class="ql-block"> 皇御河,演譯了多少人間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傳頌著多少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與人文歷史。</p><p class="ql-block"> 皇御河,曾經是一條靜靜的河,清澈的河,晶瑩的河,剔透的河,繽紛的河,眷戀的河,玲瓏的河,神秘的河。 </p><p class="ql-block"> 皇御河,也是一條有著生命色彩的河,有著傳奇故事的河,有著生活向往的河,有著童年記憶的河。</p><p class="ql-block"> 皇御河,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抹亮色,是我靈魂深處的眷戀。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不管人世間的繁華與沉浮,你永遠流淌在我的記憶深處,永不干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6日寫于古鎮南潯</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聲明:</b> 本文所含文字史料為作者版權所有,未經作者同意許可,請勿私自摘抄選錄刊印和發表,違者作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p><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 董建國(筆名 澗水),男,上世紀50年代末出生在江南水鄉古鎮一一南潯。函授大專、中共黨員、政工師職稱,浙江省新潮詩會和散文學會會員、湖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喜愛讀書、寫作、旅游、攝影和收藏。擅長散文、詩歌創作,已有200多篇散文、詩歌作品在全國各級報刊上發表。下過鄉(知青)、當過兵、做過工,在南潯某電梯制造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崗位上退休。在古鎮工作生活了60多年,熟知南潯的人文歷史、文化風俗,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家鄉。</p> <p class="ql-block">皇御河南段。</p> <p class="ql-block">皇御河中段。</p> <p class="ql-block">皇御河北段,形如溝渠。</p> <p class="ql-block">當年皇御河熱鬧地之一朝東埭。</p> <p class="ql-block">當年皇御河最熱鬧的廊棚屋。</p> <p class="ql-block">當年皇御河熱鬧地之一朝西埭。</p> <p class="ql-block">當年皇御河的小浜兜,現為便民路一段路面。</p> <p class="ql-block">皇御河36號我家老宅。</p> <p class="ql-block">皇御河水最深處一一三角潭,也是天然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邱家大宅門。</p> <p class="ql-block">南潯最早的財稅所(邱宅)</p> <p class="ql-block">修復后的邱家高墻大宅。</p> <p class="ql-block">修復后的邱家小詳樓。</p> <p class="ql-block">金家大宅門。</p> <p class="ql-block">破落的大宅門。</p> <p class="ql-block">南潯糧站總倉庫。</p> <p class="ql-block">南潯糧倉(東圓炮臺)</p> <p class="ql-block">南潯糧倉(西圓炮臺)</p> <p class="ql-block">僅剩2個圓炮臺。</p> <p class="ql-block">當年橋上架木有屋的御河暖橋遺址。</p> <p class="ql-block">暖橋遺址西。</p> <p class="ql-block">暖橋遺址東。</p> <p class="ql-block">河中段船長浜東口的小水泥板橋。</p> <p class="ql-block">河中段的水泥板橋。</p> <p class="ql-block">皇御河出口處醬園橋。</p> <p class="ql-block">御河北端的醬園橋,后改名永福橋。</p> <p class="ql-block">皇御河出口頔塘古運河上的醬園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澎湖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汶川县|
平陆县|
嵩明县|
巴青县|
巩义市|
宜宾县|
正镶白旗|
新巴尔虎左旗|
外汇|
聂拉木县|
资中县|
洮南市|
成都市|
壶关县|
昌邑市|
嘉黎县|
博乐市|
辽中县|
武邑县|
上犹县|
昭觉县|
盘山县|
连江县|
巴东县|
江达县|
长阳|
秦皇岛市|
景东|
永春县|
西丰县|
绥芬河市|
阜宁县|
翼城县|
合阳县|
女性|
忻城县|
芮城县|
兴义市|